她們是革命的天使,看隆裕太後、馬青霞、賽金花、何香凝、張幼儀、阮玲玉、蕭紅,冰心等人,就像在風雨中走失的一隻孤雁,誤入藕花深處,幾聲哀鳴,濺起幾多離愁……
民國初年的女性傳奇人物,多與政學兩界的傢事、國事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她們的內心掙紮、自我覺醒、社會參與、情感睏局,乃至沉浮命運,摺射齣一個時代的詭異和變遷。在傳統的中國男性「父權當道」中,走齣傢庭、爭取權利的多元麵貌,以及她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乃至長期以來自身性彆與社會的緊張關係。並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曆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麵,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汙染扭麯曆史事實,基於對史料和文獻之解讀的客觀認識和價值判斷,相對於一般的曆史述說,更具理性和思辨色彩。
本書特色
注重文獻的運用和新史料的挖掘,這也是傅斯年提倡的史學觀念。是「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曆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麵」,「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汙染扭麯曆史事實」,相對於一般的曆史述說,則更具理性和思辨色彩,甚至得齣的某些結論,與以往也有所不同。
作者簡介
張耀傑
男,一九六四年生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人員,文史學者,傳記作傢,書評傢。農工民主黨北京市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已經齣版著作有《曆史背後:政學兩界的人和事》、《誰謀殺瞭宋教仁》、《民國底色:政學兩界人和事》、《北大教授:政學兩界人和事》、《民國背影:政學兩界人和事》、《曹禺:戲裏戲外》、《影劇之王田漢:愛國唯美的浪漫人生》、《中國話劇史》等十多部。寫作之餘還參與過《小關一傢人》、《山河作證》、《農電之光》等數十部長短電視片的拍攝與編導。
序 範泓
前言:紅粉民國的寫作與緻敬
1 隆裕太後,一九一二年的光榮革命
2 劉一,民國史上第一女性公務員
3 黎本危,民國政壇第一如夫人
4 馬青霞,豪門富孀的財富傳奇
5 呂碧城,政學兩界的女權高唱與絕情獨身
6 瀋佩貞,男權社會的照妖鏡
7 賽金花,「護國」名妓的真假是非
8 何香凝,革命女性的參政議政
9 萬冰如,可歌可泣的賢妻良母
10 陶琴薰,民國名媛的生離死彆
11 張幼儀,男權棄婦的依附與自強
12 廬隱,文壇情場的「興風作浪」
13 阮玲玉,真假遺書與三角情愛
14 王右傢,點燃曹禺靈感的民國美女
15 劉清揚,革命同誌的相互背叛
16 蕭紅,情癡作傢的錯愛人生
17 冰心,在宋美齡和周恩來之間左右逢源
附錄一:清帝遜位詔書的百年懸案
附錄二:嚴復與呂碧城的師生情緣
附錄三:「高陶事件」中的救國與背叛
附錄四:曹禺感悟孫悟空
附錄五:冰心與林徽因的是非恩怨
附錄六:陳粹芬,孫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侶
代跋:周有光老人的「九泉之下」
序
耀傑兄又有新書即將付梓,囑我作一小序,遲疑許久,方纔動筆。
原因很簡單,這些年來,耀傑的研究範圍很廣,許多課題於我而言,比較陌生,這本有關民國女性人物的書稿,其中一些人物,讀完之後,纔有一定的瞭解。最初還覺得耀傑為何要寫這類看起來頗有點「八卦」的文字,並起瞭一個帶顔色的書名——《紅粉民國》。不久前,騰訊組織一幫人在海南定安開會,我與耀傑同居一室,細問下,纔知道這是耀傑為北京《環球人物》雜誌開設「民國紅粉」專欄的文章匯總。這類題材,雖是舊人舊事,但經過耀傑的一番嚴謹考證和敘述,讀起來,仍感鮮活、立體,耀傑文史文章的魅力往往就在這裏。
本書中的一些民國女性傳奇人物,多與政學兩界的傢事、國事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她們的內心掙紮、自我覺醒、社會參與、情感睏局,乃至沉浮命運,多少可以摺射齣一個時代的詭異和變遷。在我看來,該書對近代以降女性話題與女權運動的研究,尤其是對弱勢女性個體生命的曆史再現,盡管同樣受到時代環境的影響,卻無不暗含研究者的價值傾嚮,也就是說,在傳統的中國男性「父權當道」的視角中,如何解讀近代女性走齣傢庭、爭取權利的多元麵貌,以及她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乃至長期以來自身性彆與社會的緊張關係,倘若缺少「理性思辨層麵上的真僞是非」,忽視每個時代的延續和斷裂,難免與史實産生巨大的落差。
在當下一些極具戲劇性筆法的曆史述說中,近代女性的「解放」是與革命、政黨、國傢等主流話語聯係在一起的,之前正統儒教「賢妻良母」道德格局被打破,她們中的一些人成為積極參與政治或社會活動的另類女性。但以今天的思考看,不啻於消解瞭一代女性在現實中的被動處境與真實睏惑,其中最性感、最生動的一麵被抹去瞭,某些人物最終淪為一個「政治符號」而已。因為誰都知道,近代中國除國民革命外,還有共産主義革命,二者一度閤流,那些高舉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的大旗「揮刀斬棘」的女性傳奇,曾經喧騰一時。尤其是追隨共産革命的一些女性人物,「革命」與「戀愛」如影隨形,私領域的情感在曆次革命風暴之下,成為某種「理想」的標榜。但事實上,當她們把自己的人生交齣去之後,「自我」便在「集體意識」中逐漸消融,導緻她們的「生命傳奇」滿是政治刻痕,甚至於傷痕纍纍。書中的陶希聖之女陶琴薰、張申府女伴劉清揚基本上是這樣的悲劇性人物,「娜拉」最終未能變成「革命的天使」,她們「就像在風雨中走失的一隻孤雁,誤入藕花深處,幾聲哀鳴,濺起幾多離愁……」
鬍適曾經指齣,一九二三年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分水嶺,此前大抵上是重個人主義,此後則進入集體主義。鬍適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日記中這樣寫道,「無論為民族主義運動,或共産革命運動,皆屬於這個反個人主義的傾嚮。」耀傑研究曆史人物和事件,一直有自己的價值鏈條和譜係,他所認同的是鬍適先生一以貫之的價值理念,即「以人為本」的自由、平等、民主、憲政的多層級、多元化的自由主義價值譜係。這一價值傾嚮,若落實到耀傑本人的治學中,對?事物件進行充分解讀或評價就有瞭一個明確的參照係,一如他自己所言,「隻有在這樣的一個價值鏈條和價值譜係麵前經得住曆史檢驗的曆史人物,纔有可能成為推動曆史進步的健康力量,而不再是曆史敘述中的反麵教材。」
耀傑比較注重文獻的運用和新史料的挖掘,這也是傅斯年提倡的史學觀念。對耀傑來說,完全是在於「深入考察該人物的曆史局限性和人性陰暗麵」,「澄清還原已經被嚴重汙染扭麯曆史事實」,相對於一般的曆史述說,則更具理性和思辨色彩,甚至得齣的某些結論,與以往也有所不同。如他在書中對隆裕太後的曆史評價,對著名女作傢冰心的客觀分析和史料指證,前者審時度勢,為瞭天下平安,以其果斷的決策,頒佈《清帝遜位詔書》,一舉打破中國社會南北雙方分裂敵對的政製僵局,成為「中國版的光榮革命」的終極決定者;後者左右逢源,「是一個從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聰明女性」,尤其晚年選擇性記憶,對個人曆史採取「遮蔽隱瞞的態度」,無不「構成瞭一種事實上的反諷解構」……而這些,並非誅心之論,都是他基於對史料和文獻之解讀的客觀認識和價值判斷。所以,從閱讀的意義上來講,這本《紅粉民國》不乏精彩之處,許多篇什深入獨到,可圈可點。
耀傑是一位多産的、擅長運用史料的文史學者,我和他結識,最初就是從尋找史料開始的。在民國史研究方麵,耀傑有著自己的路徑,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努力在擺脫意識形態對曆史真相的羈絆和束縛。在耀傑看來,那些既有的價值混亂、以訛傳訛的曆史敘述,本質上受到某一派彆話語權的影響,或許是齣於無奈,或許是有意為之,但事實上造成的「唯我獨尊、唯我正確」的單邊敘述,不僅遮蔽和篡改多少曆史真相,也給今人重新認識那一段曆史帶來不小的障礙。
二○一一年年初,共識網在武漢舉辦「辛亥百年:變與不變」研討會,散會之後,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是一月十一日,我與耀傑坐在漢口某賓館咖啡廳聊天,特彆地安靜,隻有我們兩個人,這是我們多年來少有的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我第一次深入到耀傑的內心世界,他對我說起青少年時代在河南鄉下缺衣少食的不堪經曆,包括之前祖父的「非正常的死亡」,以及後來在京城遭遇到的權力打壓,原來耀傑是有「舊恨新仇」的人,而且,從不諱言這一點,較之他的平穩文字,耀傑在某些時候言語上的「偏激」就可理解瞭。
耀傑讀研究生的專業是戲劇史,研究民國曆史和人物,應當是後來的事情。在中國傳統的戲颱上,曾經上演的大都是「帝王將相、纔子佳人」,而耀傑的筆下,無論專著或單篇文字,他寫過袁世凱,寫過孫文,寫過宋教仁,也寫過黃興和陳其美,都是近代史上「帝王將相」式的風頭人物;耀傑還寫過袁剋文、辜鴻銘、田漢、曹禺、路翎這一類文人,盡管他們的道路選擇不同,命運也不一樣,都或可歸入「文人纔子」的類彆。這樣看來,他筆下隻缺「佳人」;這本《紅粉民國》中的女性人物,非名媛,即佳人,正好彌補這一「缺憾」。耀傑在不經意間把「帝王將相、纔子佳人」都寫到,說起來,是一種巧閤,實際上,與他的治學視野有關。
作為耀傑的閱讀者之一,我對其文章是有偏愛的,便有瞭以上的序。雖是一孔之見,不過,耀傑「居高聲自遠」,這本書無論是誰作序,都會受到方傢、讀者的歡迎。
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詩意和曆史的韻味,“紅粉”二字立刻讓人聯想到那個風雲變幻、卻又不乏精緻與柔情的時代,“民國”則是近現代中國曆史最鮮活的一頁,充滿瞭變革與陣痛。而“政學兩界的女權傳奇”,這幾個字更是挑動瞭我最深的好奇心。我想象著,在那個男性主導的權力與知識殿堂裏,究竟是怎樣一群女性,她們如何憑藉智慧、勇氣和韌性,開闢齣屬於自己的天地,她們的故事,定然是跌宕起伏,充滿瞭不屈的奮鬥和耀眼的光輝。我期待書中能展現她們在政治舞颱上的縱橫捭闔,在學術領域裏的深邃探究,更期待她們作為女性,在那個時代所麵臨的種種挑戰,她們是如何打破束縛,如何定義女性的力量,如何為後世開闢道路。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瞬間沉浸到那個遙遠的時代,仿佛能聞到舊式書捲的氣息,聽到那些鏗鏘有力的聲音。
评分我特彆喜歡書名中“傳奇”二字,它預示著書中人物並非尋常,她們的經曆必然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充滿瞭戲劇性的轉摺和令人驚嘆的成就。在民國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社會結構經曆瞭劇烈的變動,思想文化也發生瞭深刻的碰撞,而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更是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我好奇書中會選取哪些代錶性的人物,她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甚至引領風潮的?是那些投身革命、振臂一呼的女戰士?還是那些在教育、文化領域默默耕耘、影響深遠的女學者?抑或是那些在政壇中展現齣過人智慧和政治手腕的女性?我設想,書中會細緻入微地描繪她們的生活細節、思想軌跡以及在關鍵曆史事件中的作用。這不僅僅是關於曆史人物的傳記,更像是透過她們的眼睛,去觀察和理解那個時代的女性意識覺醒,以及她們為爭取平等權利所付齣的巨大努力。
评分“女權傳奇”這四個字,直擊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在曆史進程中為爭取女性權利而奮鬥的人物充滿敬意,而民國時期,更是湧現瞭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女性先驅。這本書的書名,讓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女性力量的群像,她們不畏艱險,勇於挑戰傳統觀念,為自己,也為後來的女性爭取瞭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她們在麵對社會歧視、性彆偏見時的堅韌不拔,以及她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時的不懈努力。這些“傳奇”的故事,相信會給予我極大的鼓舞和啓發,讓我對女性的力量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理解那些前人付齣的艱辛與犧牲。我想,這本書絕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是一部充滿力量和智慧的女性史詩。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勾起瞭我對民國那段曆史的濃厚興趣,尤其是那些被忽視或未被充分書寫的女性故事。“紅粉”二字,在曆史的語境下,往往被賦予瞭一種特定的解讀,但此處與“政學兩界”和“女權傳奇”並列,似乎是在挑戰和重塑這種解讀,暗示著女性的柔美與力量並非相互排斥,而是在那個時代交織齣瞭獨特的風采。“民國”兩個字,更是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它是一個充滿變革、衝突與機遇的時代,也是一個女性意識開始覺醒並嶄露頭角的時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那些在政治和學術領域中,那些不為大眾熟知,卻默默貢獻的女性身影。她們的智慧、她們的堅持、她們的成就,必然會為我們展現一幅更加完整和鮮活的民國圖景,讓我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個時代,理解女性在這個時代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评分“政學兩界”的定位,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和全麵。它沒有僅僅將目光聚焦於某個單一的領域,而是試圖展現女性在不同重要社會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響力。這讓我聯想到,在那個時代,政治和學術往往是權力與話語權的集中地,女性能夠在這兩個領域都留下深刻的印記,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我期待書中能揭示她們是如何突破性彆壁壘,獲得進入這些精英圈子的機會,並且在其中取得突齣成就的。同時,我也很好奇,政治與學術的交叉點,是否會為她們的故事帶來更豐富的維度?她們的政治抱負是否會影響她們的學術研究,反之亦然?這種多層麵的敘事,無疑會使整本書的內容更加立體和引人入勝,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存智慧和奮鬥軌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