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作者简介
台湾都市更新受害者联盟
成立于2010年8月,成员包括直接或间接受都更政策影响居住与工作权的跨社区、跨产权状态「都更受害户」,及在贫富差异加剧、高房价的政策环境中,非直接受害的学生、市民。联盟主张重建具有公共性、包容跨阶级与多元景观、环境友善的都市政策。
任定成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执行院长,曾受聘史丹福大学北京计画访问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佛光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科学、生命文化资源、科学方法学、公众理解科学。
李丁赞
清华大学人士院学士班教授。过去一直尝试透过社区营造来建构公民社会。最近则更关心「公民农业」,以及资本主义的转型之议题,尤其对「农业」与「工业」,以及「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特别关注。
李尚仁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是19世纪的医学与生命科学,特别是帝国与现代西方医学的关系,探讨焦点集中在两个相关的主题,一是19世纪英国在中国的医疗活动,再则是英国热带医学的早期历史。
林欣怡
国立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同时担任应艺所兼任讲师。研究领域为网路艺术与媒体研究、当代艺术美学评论、视觉文化研究。
纪大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曾发表期刊论文于《中外文学》、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 critique、MCLC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等。
孙小玉
现任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研究专长为文学理论、主体论述、失能研究、佛学与心理分析。近期着作"Encountering the Other: Federico Garcia Lorca's New York Life Narrative and his Poet in New York"、"Demystifying the Fantasies of Normalcy: A Foucauldian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sabili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女性失能者的解放典范:梅尔斯与梅塞的日常书写〉、〈水岸城市的前世今生:哈玛星与打狗港的城市记忆与未来想像〉等。
康旻杰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都市设计暨计画系博士,曾任教于淡江大学建筑系,现任职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研究领域为都市设计、文化地景、艺术介入、聚落保存、市民运动等,着有《生活世界的混沌之诗与地方之舞》等书。
庄雅仲
任教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从美国杜克(Duke)大学取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着作散见于中英文期刊,包括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 critique、Critique of Anthropology、Social Analysis、《新史学》、《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台湾人类学刊》、《社会理论学报》(香港)和《社会学研究》(中国)等。专书Democracy on Trial: Social Movements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Post-authoritarian Taiwan将在近期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郭力昕
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陈天嘉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为传统生命文化资源、行为生态学史、科学与社会。
陈建忠
现任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台湾文学、两岸文学比较、台港文学比较。着有《书写台湾.台湾书写:赖和的文学与思想研究》、《日据时期台湾作家论:现代性、本土性、殖民性》、《被诅咒的文学:战后初期(1945~1949)台湾文学论集》、《台湾小说史论》(与邱贵芬等合着)等。
陈瑞桦
国立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助理教授。于2009-2012年间,与林丽云、苏淑芬共同组成工作团队,环绕着吴耀忠进行一系列包含了访调、出版、展览、演讲、座谈的文化研究∕实作计画,名为「寻画」。
黄道明
中央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性∕别研究室成员。着有Queer Politics and Sexual Modernity in Taiwan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中译本《酷儿政治与台湾现代「性」》,远流,2012)。编有《爱滋治理与在地行动》(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2012)。目前从事爱滋文化研究。
黄丽玲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都市再发展政策、亚洲城市比较、市民运动、社区营造、住宅与社会不平等。都市更新相关着作包括:《都市更新与都市统理:台北与香港的比较研究》(2002)、"Against the Monster of Privatisation: Qing-Tien Community's Actions for Urban Livability in Taipei"(2008)、〈更新是门好生意?对台北市都市更新政策的反思〉(2010)、〈台湾の住宅政策と住宅问题-台北市を中心として-〉(2011)。
杨小滨
生于上海,耶鲁大学博士。现任职于中研院文哲所。着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景色与情节》、《为女太阳干杯》等,论着《否定的美学》、《历史与修辞》、《中国后现代》、《语言的放逐》、《迷宫.杂耍.乱弹》等。
杨凯麟
巴黎第八大学哲学场域与转型研究所博士,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领域研究所教授。研究当代法国哲学。着有《分裂分析福柯》,译有《德勒兹论福柯》、《消失的美学》、《傅柯考》(合译)等。
蒋伯欣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系(所)助理教授(2006-)、《艺术观点ACT》主编(2010-)。专长为台湾美术史、视觉文化、当代艺术评论。近来关注:左翼运动与视觉档案、当代艺术策展与生命政治、东亚前卫艺术与行动主义。
蔡庆同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与影像维护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硕博士阶段的专长领域分别为社会运动与文化产业,目前则是专注于视觉社会学的兴趣,研究计画亦多是与纪录片与历史影像相关。
赖雯淑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MFA)暨艺术教育博士。曾任美国Angelo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目前为国立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哲学、科技暨网路美学、跨领域艺术创作实践;兴趣包含艺术电影、造纸与艺术书籍创作。
萧阿勤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专长为文化社会学与政治社会学,研究兴趣为民族主义、集体认同、世代、记忆、叙事、时间、族群等。着有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 (2000)、《回归现实:台湾一九七○年代的战后世代与文化政治变迁》(第二版,2010)、《重构台湾:当代民族主义的文化政治》(2012),与John Makeham主编Cultural, Ethnic, and Political 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entuhua (2005)
谢世忠
台北市人,1989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国立台湾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的二十年长期研究理想为以亚洲四个国家之特定原住民∕先住民∕少数民族与其国族-国家统治架构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试图提炼出该区域内的宏观分析模型。四个田野范畴包括:台湾原住民菁英与部落对话场域、中国云南傣泐人的观光变形、寮国北部Tai-Lue族群的全球想像、以及日本北海道爱努族的第四世界运动。
罗婉仪
从事艺术创作、写作和教学工作。曾于英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览。写作有《一册女书笔记》(香港:新妇女协进会,2003),书写有关艺术文化的《文字.绘画》即将出版(香港:Kubrick,2012)。现任教于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苏哲安(Jon Solomon)
出生在美国,曾在淡江大学、台北艺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任职,在东亚曾经住过25年以上。目前为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中文系与跨文本跨文化研究所专任教授,比较文化硕士班主任。其研究兴趣包括翻译研究、生命政治研究与文化研究等。
译者简介
陈伯旭
中央大学英美文学系硕士。
陈克伦
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生。《抱瓶庵》艺事空间展演总监。研究兴趣:台湾剧场(史)与政治-美学实践、文化理论、当代批判思想。合译有《歧义:政治与哲学》(台北:麦田,2011)。
杨成瀚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社会发展与政策组硕士,现就读于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班。目前正从事法国哲学家Jacques Rancière、Fernand Deligny、Gilbert Simondon及Michel Foucault专书及论文的译注及校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文化研究、媒体学、影像美学、哲学场所及其当代转形、生命政治。
薛熙平
目前就读于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班。译有阿冈本,《例外状态》(麦田,2010);洪席耶,《歧义》(合译,麦田,2011)。研究兴趣为:当代欧陆思想、精神医疗人类学。
关秀惠
现为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视觉文化、美学政治、台湾美术与艺术批评。来台作品研读会。
文化研究期刊(第15期/2012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化研究期刊(第15期/2012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