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篤義
1938年生,山西平遙縣人。幼年喜愛武術,9歲時便跟小學武術老師學練長拳。18歲參軍期間學中國式摔跤。21歲轉業到太鋼工作,曾先後跟王新午之弟子--郝學儒、薄應遴、李雲龍、王錦泉四位老師學練嶽氏八翻手、太極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
現任太原市萬柏林區武協主席、太原市形意拳協會副主席、太原市太極拳推手協會副會長、太原市武術協會常委、山西省形意拳協會常委。多年來從事武術普及、教學、健身活動,譽滿三晉。
先師序
自 序
例 言
第一章 八翻手拳法概述
一、八翻手之源流及流派
二、八翻手之優點
三、八翻手之特長
第二章 八翻手之基礎
一、八翻手之拳型
二、八翻手之拳法
三、八翻手之掌型
四、八翻手之掌法
五、八翻手之步型
六、八翻手之步法
七、八翻手之腿法
八、八翻手之身法
第三章 八翻手之捋手
1.鎖捋手
2.雙捋手
3.刁捋手
4.拗步捋手
5.順柔捋手
6.倒捋手
7.攔捋手
第四章 八翻手動作圖說
第一節 鍛鍊步驟及注意事項
第二節 套路動作名稱及圖說
第五章 八翻手之理與法
一、意與勢
二、氣與勁
三、行功之法
第六章 八翻手之輔助功法
一、內壯功法-熱身功
二、外壯功法-肢體功
三、實際應用法
先師序--王錦泉《嶽氏八翻手拳法》序言
嶽氏八翻手,這一技擊性強、健身效益顯著的拳法,至今能在山西流傳,尤其太原附近,習練者十分普遍,此乃先師新午王華傑老先生之功也。
老先生山西汾陽縣人,幼年多病,父母憂之,晨夕教以運動,始八歲即授以長拳,習跳躍,久之體漸強,逮誌學之年,遊金颱,從京兆許禹生,東北紀子修、吳鑒泉諸老前輩受太極十三式,又從河北衡水劉恩綬殿升老前輩學嶽氏八翻手。其法由嶽氏散手而來,為清光緒間大槍劉敬遠德寬公所編創,傳為少林嫡係。恩綬老前輩為敬遠公之高足,功行精邃,名盛一時。八翻手為嶽傢散手之精華,復經諸老前輩數十年之研求,參以太極拳剛柔相濟之精義,健身緻用,綽有餘裕。
先師在太原政界供職,業餘之暇緻力於武術事業,辛勤競業,不遺餘力。約在1930年,老先生先後於文瀛湖畔、首義街青年會院內成立瞭國術操練場和國術促進會,各縣區鎮也紛紛成立瞭國術館,習武練功者風起雲湧,盛極一時。
國術促進會邀集瞭三晉各拳派名師,教拳傳技,曾多次組織過楊氏太極拳、嶽氏八翻手、其他拳種及雙手代等多期短訓班,以推廣普及武術運動。參加人數每次都多至數十百人,因之八翻手在山西太原地區一直有傳授和堅持鍛鍊者。當此武術挖掘整理空前發展之際,將這一動作簡練、手法巧妙、變化多端的拳種編整成冊,以期發揚光大。
在編寫之中,由於時間短促,理論水準有限,實踐知識又很淺薄,濫冗貽誤,實所難免,但為瞭這一拳種不緻湮沒失傳,願作拋磚,深望廣大讀者與武術界前輩指正,至所欣幸。
山西太原 王錦泉
自序
嶽氏八翻手,是一源流明晰,理法係統,風格獨特的優秀拳種。自前賢新午王華傑老前輩編述齣版嶽氏八翻手上八翻拳譜一書後,社會上始有嶽氏八翻手這一優秀拳種流傳。
1986年,當武術空前發展之際,王新午先生之弟子王錦泉老師,繼而編輯齣版瞭《嶽氏八翻手拳法》一書。書中將八翻手之上八翻、中八翻、下八翻公示於眾,又使八翻手這一優秀拳種,達到瞭空前普及與發展,特彆是在山西太原地區,習練研究八翻手的人越來越多。
王新午先生在其八翻手一書結束語中寫到:「凡我同誌發明而光大之,此餘昕夕禱祝者矣。」王錦泉老師編著的《嶽氏八翻手拳法》一書,為推動群眾性武術健身運動,繁榮我國的傳統武術事業,作齣瞭積極貢獻。然而嶽氏八翻手拳法,原有八翻,每翻各有八路,故名八翻手。王新午先生,隻編述齣版瞭一翻,即社會上流傳的八翻手,俗稱上八翻,其餘的隻在其門人中流傳。
至王錦泉先師編輯齣版瞭八翻手拳法──一八翻、二八翻、三八翻,俗稱上八翻、中八翻、下八翻一書後,社會上纔有瞭三趟八翻二十四路拳法流傳。還有五趟八翻四十路拳法尚未麵世。前輩因珍惜之,故隻在門內習練。
王錦泉先師在其《嶽氏八翻手拳法》一書跋文中寫到,「將陸續整理嶽氏散手三百六十手、太極拳散手,編寫成冊付梓,以廣流傳,以完先師生前未酬之誌。」但先師王錦泉生前未能親自齣版,深為憾事!
我曾從師郝學儒、薄應遴、李雲龍、王錦泉四位先師學藝,四位先師都是王新午老前賢之高足。我從四位先師所學重點,是太極拳法、嶽氏八翻手拳法。數十年如一日,承濛先師耳提麵命,巧譬善導,得益匪淺。
諸先師教誨之恩無以為報,隻有竭盡精力,將諸先師未酬之誌,整理成冊,梓行以廣流傳,以期發揚光大,效益於廣大群眾健身緻用。但由於我理論水準低,實踐知識差,書中錯誤之處實所難免,深望廣大讀者與武術界前輩同仁指正,至所欣幸!
劉篤義
例言
一、本書為瞭將嶽氏八翻手這一技擊性強、健身效益顯著,而又動作簡練,且適應男女老少各種年齡的人健身之用的拳法,整理成冊,為學校、機關、社會團體及部隊集體健身演練之武術教材參考使用,並為武林同道研究拳法精義而拋磚引玉,總期發揚光大,繼承下去。
二、本書一翻手八路所述拳義與應用方法,謹遵前賢新午王華傑老前輩遺著《嶽氏八翻手》拳法原姿勢,未敢增刪,以存其真,隻由原繪圖改作影示。
二翻手八路與三翻手八路之拳義應用要領、動作說明等,均謹遵先師王錦泉遺著《嶽氏八翻手拳法》原錄,未敢增刪,以存其真,原姿勢由繪圖改作影示。
三、本書其餘五趟八翻手四十路之拳義與應用要點,是由郝、薄、李、王四位先師所傳綜閤整理,就各路姿勢圖示解說,為學武之初步,神明變化,存乎其人。
四、本書先後編寫時,有同門史聚德、薛文江、梁保纔、王連恆、許閤林、程建華、劉瑞青、劉素貞、張瑞蘭協助演練、錄影;有劉俊芝、陳玉鎖、李全保、韓永勝、張鼕生、梁兆明、王作俊、聶連軍、任嚮睦、滕軍、高永生、顔景山、董翰斌、崔電勇、韋天明、趙慈、高本學、林建平、任曉原、殷炤、魏徵、劉之清等分彆擔任繕校、演練、攝像支持與幫助工作。特書於此,用誌不忘。
這本《嶽氏八翻手》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傳統技藝的敬畏之心。在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作者並沒有急於展現招式的繁復,而是從最基礎的樁功、發力技巧等方麵娓娓道來,循序漸進。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每一個動作的分解說明,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動作的形態,更深入地解析瞭動作背後的原理,例如如何做到“身如弓,力如箭”,如何在發力時做到“根從腳下起,力達梢節傳”。書中的圖片配閤文字,起到瞭非常好的輔助作用,我反復比對著圖中的動作細節,努力去體會其中蘊含的勁力走法。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典故和武學心得,這使得整個閱讀過程既富有知識性,又不失趣味性。我從中不僅學到瞭拳法套路,更領略到瞭“嶽氏八翻手”所蘊含的武德精神和強身健體的核心理念。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一套武術,更是在傳承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態度。
评分初見《嶽氏八翻手》,便被其古樸的書名所吸引。我自幼便對中華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情於那些傳承有序、技擊性強的拳種。這些年來,也曾涉獵過不少武術書籍,但總覺得缺少瞭點什麼,或許是實操性的演示,或許是更深入的理論講解。正當我為此而尋覓時,《嶽氏八翻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透露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底蘊,封麵上的筆墨字體遒勁有力,仿佛蘊含著一股不屈的精神。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是精美的插圖,人物的動作描繪得細緻入微,每一個角度、每一個力道的變化都得以充分展現。我仔細地揣摩著那些招式的要領,試圖在腦海中勾勒齣它們在實戰中的應用場景。雖然還沒有深入研習,但僅僅是初步的瀏覽,就讓我感受到瞭《嶽氏八翻手》的博大精深。這不僅僅是一本武術教程,更像是一扇通往傳統武學殿堂的門,讓我對即將展開的探索充滿瞭期待。我相信,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一定能對“八翻手”這一古老而實用的拳法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甚至觸及到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
评分《嶽氏八翻手》這本書的書寫風格,與其說是教程,不如說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武師在娓娓道來,親切且充滿智慧。我喜歡它那種不落俗套的敘述方式,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處處流露齣對武術真諦的理解。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動作的時候,都會不經意間流露齣自己多年的練武體會,例如在講解如何發力時,會提到“寜慢勿快,寜鬆勿緊”的原則,這種樸實無華的教導,反而更能打動人心。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在引導我一步步走進“嶽氏八翻手”的世界,從基礎的呼吸吐納,到核心的發力技巧,再到最後的套路演練,都安排得井井有條,讓我感覺學習過程十分流暢,沒有絲毫的生澀感。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意念”在武術中的作用的強調,它提醒我,練武不僅僅是練身體,更是練心。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技術層麵,更在於它所傳遞的一種武術精神和人生態度,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對於《嶽氏八翻手》這本書,我隻能說,它的內容設計簡直太符閤我這種想要“看得懂、練得會”的武術愛好者瞭。我之前也買過一些講武術的書,但很多都是講得雲裏霧裏,要麼就是動作圖太模糊,要麼就是文字解釋太晦澀,最後買瞭迴傢也是束之高閣。但《嶽氏八翻手》完全不一樣,它從最基礎的馬步、弓步開始,詳細講解瞭每個步型的要點,以及如何去調整重心,讓身體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然後是關於“翻手”這個核心技術的講解,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的插圖,把“翻”的意境和發力的方式解釋得清清楚楚。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虛實變化”的論述,它不僅是關於動作的變換,更是關於思維的轉換,如何在攻防之間做到進退自如,遊刃有餘。總的來說,這本書非常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於想要真正學習和掌握“嶽氏八翻手”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讓我對自己的武術之路充滿瞭信心。
评分《嶽氏八翻手》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對傳統武術理論的現代解讀。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武術不僅僅是招式的堆砌,更是一種對身體、對勁道的深刻理解。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沒有局限於單純的動作演示,而是深入剖析瞭“八翻手”的核心技術,例如如何運用腰胯的轉動來帶動全身的力量,如何通過“翻”這個動作來化解對方的來力並伺機反擊。書中關於“棚、捋、擠、靠”等勁力的運用,都有非常詳細的闡述,並且配有清晰的插圖,讓我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武術概念。更讓我感到振奮的是,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關於“以柔剋剛”、“藉力打力”的武學思想,這讓我看到瞭“嶽氏八翻手”在技擊上的高度智慧。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深入學習的興趣,讓我對這門古老拳種的內在奧秘充滿瞭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