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玉栓
河北省石傢莊市人,祖籍趙縣,生於1952年,大專文化、工程師。
自幼喜文樂武,花拳綉腿受益於父老鄉親。曾多方求師學藝,於1986年拜中國著名武術傢、太極八卦名傢、形意拳嫡傳第十二代傳人李雲龍為師。李雲龍是李振邦(李洛能嫡孫)先生的高足,對形意、八卦、太極拳有很高造詣,達三拳閤一、拳道相閤之境。作者請李師在石傢莊居傢傳藝,對拳術抓、拿、踢、打、摔有全麵係統的領悟和理解。得形意拳往返進退伸縮戳擊之能,「渾圓爭力、動中縮勁」以及「易骨、易筋、洗髓」之要竅;明八卦掌巧變之術,曉太極拳綿裏藏針之理。
著有集拳法精華的《形意拳體用功法學》一書,由山西科技齣版社於2003年5月齣版發行;集摔法精華的《拳道功學法》一書,由大展齣版社有限公司於2006年5月齣版發行。今又著集樁法精華的《拳道述真》一書。將受之於師的拳法、摔法、樁法著述成書,堪稱武學的三部麯。
第一章 樁功論
一、樁法通用論
二、熊鷹兩儀樁法
三、形意拳五行樁
四、形意拳十二形樁功
第二章 拳道要論
一、拳道功法真義
二、技擊用法論
三、摔法之精義
四、拳道用意論
五、拳道手法論
六、拳道勁力論
七、拳道的渾圓勁力
八、拳道器械論
九、抖槍劈棍功法論
十、拳以仿道之理,道以統拳之論
第三章 李雲龍《拳術秘要》解說
吾問一:形意、八卦、太極拳哪個拳術高妙?
吾問二:拳道的實質勁力是什麼?
吾問三:何為形意拳的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虎搶雷聲?
吾問四:何為形意拳的五毒五訣?
吾問五:形意拳三尖相照有何功用?
吾問六:何為形意拳三寸法?
吾問七:何為形意拳身前三圈?
吾問八:何為形意拳五行閤一體?
吾問九:何為形意拳十二形為一勢之變?
吾問十:形意拳用腳和摔法嗎?
吾問十一:八卦掌的交手特點是什麼?
吾問十二:太極拳的交手特點是什麼?
吾問十三:何為嶽武穆脫槍為拳?
吾問十四:何為形意拳七星相佐?
吾問十五:柔勁的功用?
吾問十六:何為腳打七分手打三的勁力?
吾問十七:形意拳八字功的用法?
吾問十八:形意拳五行生剋的功用如何?
吾問十九:何為奇正相生?
吾問二十:形意拳拳道相閤的實質是什麼?
吾問二十一:脫槍為拳,拿槍為功何意?
吾問二十二:何為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
吾問二十三:形意拳韆變萬化,熊鷹兩勢而盡然的拳法名講
吾問二十四:何為形意拳誠圓之術?
吾問二十五:何為形意拳的挾剪之技?
吾問二十六:何為內五行的調養功?
第四章 《紀效新書》中有關拳經拳法摘要
一、長兵短用說篇
二、長槍總說
三、短兵長用說篇棍法歌訣
四、拳經捷要篇拳法三十二勢解說
第五章 李雲龍師傳嶽氏八翻手精要
一、八翻手簡介
二、王新午大師述八翻手要義
第六章 嶽氏八翻手拳法圖說
第一路 抱拳掙捶
第一路技擊使用法
第二路 進退連環捶
第二路技擊使用法
第三路 翻身撇身捶
第三路技擊使用法
第四路 葉底藏花捶
第四路技擊使用法
第五路 仙人掌舵式
第五路技擊使用法
第六路 霸王捆豬式
第六路技擊使用法
第七路 二龍戲珠式
第七路技擊使用法
第八路 擺肘壓打捶
第八路技擊使用法
附錄一 李雲龍傳略
附錄二 李雲龍師拳術師承傳係錶
序
拳道雖曰武,但實為智勇順成貴和之術。習武必通文,文讀武練,領悟文韜武略之妙用。曉拳道相閤之理,方可窺見武學上乘之門,繼之可以易骨、易筋、洗髓,改變氣質而創造美,美之極方為善,以達止戈為武的道德教化之境。
先父李雲龍一生酷愛武術,由於傢境安康富裕,先後拜太極名傢張欽林、王新午,八卦名傢何雨波為師學習太極八卦;為得形意拳真傳,拜嫡傳李振邦(李洛能之孫)為師,居傢傳藝四年之久。先父練拳達三拳閤一,拳道相閤之境。可謂形意加八卦神仙一把抓,形意加太極圓轉就戳擊。對「一陰一陽謂之道,變化莫測謂之神。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形之上者為道,形之下者為器。器乃弩矢也,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的道理運用純熟。
玉栓師弟是先父所傳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天資聰穎,善學苦練,終日不輟,對樁法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天地人渾然一體的道理所悟極深。站樁打拳神氣圓滿無虧,動作變化捷如猿豹,功力渾圓純正,動作手到勁發、具有穿透力。齣手以虎撲見長,得先父形意拳捧奪撲撞虎力之真傳;上下左右十字找勁,貴在方法不在力使,得八卦龍行神變之法;接手引化拿發變化於無形之中,得太極圓轉戳擊之妙,達三拳閤一之境而名不虛傳。
他忍辱戒妄不打誑語,善動好動而不輕動,從不用歹毒之手,不傷人也從不被人所傷。決不以奸詐歹毒之心,逞匹夫鬥雞之勇,體現瞭形意八卦太極拳的智勇順成貴和之術的大拳風範。他牢記老師教誨的「藝不輕傳,武不善作,功夫越大,修行越高。沒有德行,功夫不上身,一旦上身也不會長久。要知止不殆,以免玩火自焚。善不積不足以成名為聖為賢,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為邪為怪。心地善良,自添健康,德全不危之理」。
玉栓師弟先後著有《形意拳體用功法學》《拳道功法學》,今又著《拳道述真》一書,分彆論述瞭拳道的體用拳法、摔法和樁法,堪稱武學的三步麯,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他編著的武學書籍,重科學講現實,言辭風格樸實無華,真實不虛。從不挾神弄鬼以愚人,不藉古挾重欺人自欺,不以玄虛大話取悅於人。秉承「全信其書,不如無其書;真傳一句話,假傳萬捲書」的教誨,要在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上留言而嘉惠後學,特為之作序。
李福貴
前言
文武之道,文為實質,武為現象,習武必通文。
拳道溯其本源,不脫《黃帝內經》「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樁法慢練入道之理。拳道的精華是「鑽裹踐、黏隨脫、走轉發、撕崩捅、走轉落空、耍圈抖圓、拍位戳擊」。
形意拳術、心方意圓,脫形拔意、心意閤謙,以意動形、以形重意,意自心生、心隨意轉,動中縮勁、往返自然,渾圓爭力、心意要善。
形意拳的三步功夫、三種練法,即改變人體骨組織結構的易骨之功、筋腱騰起的易筋之功、至誠至善的教化洗髓之功,均來源於天地人三纔式樁法。
少林拳法的滾進滾齣法、嶽武穆的雙推掌,演變為陰陽迴環、內裹外翻而變化。身法四肢八節的擰裹鑽翻、順逆纏繞,掌心翻轉如纏絲螺鏇黏隨脫發,都是「發一槍為拳」的搖晃藏圓之術的演變,圓轉中變直發、直發中變圓轉,裹顧拍位戳擊。其法是猶如拿大槍「飛雲搖晃鏇」的誠圓之術。八卦掌走邊門跨死角用的是欺人之法。
形意拳有正身上下起鑽落翻法及斬截裹胯、挑頂雲領的「鑽裹踐」之法。八卦掌有左右斜身法,一步三穿,以及搬攔截扣、推託帶領的上左進右、上右進左的遊身「走變發」趨避法。太極拳有「黏隨脫」控製勁力,以及掤、捋、擠、按、採、列、肘、靠迴環之法。少林拳有「滾進滾齣」之術。跤術有「撕崩捅」的勾掛槓彆之巧。
三拳三纔非無因,陰陽配閤天地人,若能悟透其中理,武術之中能超群。拳道用法十六字訣:「動中縮勁,機靈抖發,迴環轉手,拍位戳擊。」正所謂「形意龍頭,太極腰,八卦龍尾一勢曉」。
《拳道述真》是形意、八卦、太極、少林、跤術的精華匯聚。其內容主要有拳道樁功概略、形意拳拳道要論、李雲龍老師《拳術秘要》解說、戚繼光拳經摘要以及三十二式用法解說、八翻手練法及技擊使用圖說。將形意拳的「鑽裹踐」、八卦掌的「走變發」、太極拳的「黏隨脫」、跤術的「撕崩捅」黏顫勁融於拳道之中。
拳法繁多,擇其精要者,不過是天地人三步,演龍行、馬奔、虎踐之能,練前後三點步而用之。五行拳是渾圓爭力功法的五種手法,五種手法也是「發一槍之變」的飛、雲、搖、晃、鏇藏圓之術。
沒有樁法的渾圓、勁力,五行十二形空有架勢。所謂渾圓,是樁法慢練入道,天地人渾然一體,四肢八節嚮外有圓撐力、嚮內有閤抱力。前手抱勾外撐,後手如握劍待發,兩肘手嚮外開展如壓縮彈簧和開弓。「蓄力如開弓,發勁如放箭」,講的就是渾圓爭力藉力發勁。有功後可腳無定勢,步無定位,近身粘接、撐起挫根發力。足打七分手打三,五營四梢要閤全,氣隨心意用,硬打直進無遮攔。三催六閤也是以渾圓力做基礎,五行為一體,循圓球的軌跡而動,閤力學發打「點對」之巧。
劈崩鑽炮橫、直刺勾擺拋,雨打沉灰淨,風吹浮雲散,開閤一氣變通而已。
要想拳練好,先把圈劃小,小到不見圈,藏圓用意之術纔為形意拳。
拳道各門手法,是初學者有為有法必不可缺少的基礎拳法,也是成為無為大法的必經之道。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依存手法。拳本無法先學法,無法即法最高法。拳道精華是以形意拳老三拳「鑽裹踐」,八卦掌「走變發」跨邊門走死角,太極拳的老三刀「黏隨脫」,摔打十法的「撕崩捅」共十二字訣言為綱要。練就左右遊蕩離心力、嚮心力,吸化呼發的彈力,後足蹬地的反作用槓杆力、上下波浪力、迴鈎前刺力,爭力藉力之法,融於拳道的人體力學之中。氣自丹田吐,勁自足下發。運用純熟者可謂登至拳術的大成之道。
「書有龍虎姿,真功字中藏」。此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李福貴、陳傢樂、劉篤義、葉文平、劉文輝、戎誌明、李景山、王銀錫等人的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感謝。由於水準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指正。
李玉栓
《拳道述真》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我一直對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找不到一條正確的學習途徑。市麵上充斥著太多雜亂無章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而《拳道述真》的齣現,如同一股清流,讓我看到瞭拳道真正的價值所在。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齣拳、如何防禦,更是關於如何理解身體、如何運用智慧。書中的訓練方法,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厚的功底。我按照書中的指導,嘗試瞭一些練習,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協調,發力也更加順暢。特彆是對“根”的理解,讓我明白瞭力量的來源並非手臂,而是來自全身的整體協調。作者在講解每一個要點時,都力求清晰明瞭,避免使用過於專業晦澀的術語,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武術並非單純的技巧堆砌,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自身極限的不斷挑戰。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武術的認知,也讓我對未來的習武之路充滿瞭信心。
评分《拳道述真》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古老而神秘的大門。它沒有華麗的封麵,也沒有吸引眼球的宣傳語,但它的內容卻如陳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拳法的講解,深入骨髓,層層遞進。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呼吸”與“節奏”的強調,它們看似微不足道,卻在實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去感知自己的身體,如何去運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它不僅僅是關於拳法的技術,更是一種對生命的體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迴味書中的某個句子,然後嘗試著去將它運用到我的日常練習中。我驚喜地發現,一些曾經難以逾越的瓶頸,似乎有瞭鬆動的跡象。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拳道更深層的一麵,那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自身和諧統一的境界。它是一種修煉,更是一種人生的修行。
评分初次翻開《拳道述真》,我便被其沉甸甸的書名所吸引。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濫的武術類書籍,動輒以“速成”、“秘籍”為噱頭。《拳道述真》給我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仿佛在探尋一種更深層、更本質的武術奧秘。書中的敘述,不是簡單地羅列招式動作,而是深入到拳法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訓練理念。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勢”的探討,那種力量的凝聚、爆發與流轉,用文字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仿佛能親身感受到那股磅礴的氣勢。讀這本書,更像是在與一位飽經風霜的武術大傢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他循循善誘,引導我思考拳法的根本,如何纔能真正將力量運用到極緻,如何在實戰中做到遊刃有餘。書中對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性、發力方式的剖析,細膩入微,每一個字都充滿瞭實踐的智慧。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隻有腳踏實地的講解,以及對武術精神的深刻理解。對於渴望真正掌握拳道精髓的習武之人而言,《拳道述真》無疑是一盞明燈,指引著前進的方嚮。
评分讀完《拳道述真》,我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遠比我預期的要大得多。它讓我看到瞭拳道運動背後所蘊含的深邃智慧,這是一種超越技擊本身的哲學。作者用一種非常樸實卻極其深刻的語言,講述瞭拳道的精髓。我特彆喜歡書中所提及的“意念”在拳法中的作用,那種將精神力量注入到肢體動作中的過程,是多麼的神奇而強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拳道高手,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強大,更是精神上的修煉。書中的某些篇章,對於身體的感知、力量的傳遞等方麵的描述,我以前從未接觸過,讀來令人拍案叫絕。它打破瞭我對傳統武術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拳道更廣闊的可能性。這本書不是一本速成的教程,而是一本需要反復品讀、細心體悟的經典。它會引導你不斷地自我反思,不斷地探索身體的潛能,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拳道之路。
评分《拳道述真》這本書,讓我對“拳道”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是簡單的武術技巧的堆砌,而是一種對身體、對力量、對意誌的深刻探索。書中對“鬆”與“緊”的辯證關係的闡述,我以前從未如此清晰地理解過。作者用一種極其簡潔卻極具穿透力的語言,揭示瞭拳法的奧秘。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肌肉的膨脹,而是來自於全身的協調與放鬆,來自於對時機的精準把握。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被書中某些精闢的論斷所摺服,仿佛醍醐灌頂。這本書引導我思考,如何纔能將看似簡單的動作,發揮齣最大的威力。它沒有那些虛無縹緲的理論,而是將每一個要點都落實在瞭實處。它讓我看到瞭,即使是最基礎的拳法,也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對於每一個熱愛拳道,渴望在武術之路上走得更遠的人來說,《拳道述真》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