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玉栓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祖籍赵县,生于1952年,大专文化、工程师。
自幼喜文乐武,花拳绣腿受益于父老乡亲。曾多方求师学艺,于1986年拜中国着名武术家、太极八卦名家、形意拳嫡传第十二代传人李云龙为师。李云龙是李振邦(李洛能嫡孙)先生的高足,对形意、八卦、太极拳有很高造诣,达三拳合一、拳道相合之境。作者请李师在石家庄居家传艺,对拳术抓、拿、踢、打、摔有全面系统的领悟和理解。得形意拳往返进退伸缩戳击之能,「浑圆争力、动中缩劲」以及「易骨、易筋、洗髓」之要窍;明八卦掌巧变之术,晓太极拳绵里藏针之理。
着有集拳法精华的《形意拳体用功法学》一书,由山西科技出版社于2003年5月出版发行;集摔法精华的《拳道功学法》一书,由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出版发行。今又着集桩法精华的《拳道述真》一书。将受之于师的拳法、摔法、桩法着述成书,堪称武学的三部曲。
第一章 桩功论
一、桩法通用论
二、熊鹰两仪桩法
三、形意拳五行桩
四、形意拳十二形桩功
第二章 拳道要论
一、拳道功法真义
二、技击用法论
三、摔法之精义
四、拳道用意论
五、拳道手法论
六、拳道劲力论
七、拳道的浑圆劲力
八、拳道器械论
九、抖枪噼棍功法论
十、拳以仿道之理,道以统拳之论
第三章 李云龙《拳术秘要》解说
吾问一:形意、八卦、太极拳哪个拳术高妙?
吾问二:拳道的实质劲力是什么?
吾问三:何为形意拳的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虎抢雷声?
吾问四:何为形意拳的五毒五诀?
吾问五:形意拳三尖相照有何功用?
吾问六:何为形意拳三寸法?
吾问七:何为形意拳身前三圈?
吾问八:何为形意拳五行合一体?
吾问九:何为形意拳十二形为一势之变?
吾问十:形意拳用脚和摔法吗?
吾问十一:八卦掌的交手特点是什么?
吾问十二:太极拳的交手特点是什么?
吾问十三:何为岳武穆脱枪为拳?
吾问十四:何为形意拳七星相佐?
吾问十五:柔劲的功用?
吾问十六:何为脚打七分手打三的劲力?
吾问十七:形意拳八字功的用法?
吾问十八:形意拳五行生克的功用如何?
吾问十九:何为奇正相生?
吾问二十:形意拳拳道相合的实质是什么?
吾问二十一:脱枪为拳,拿枪为功何意?
吾问二十二:何为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
吾问二十三:形意拳千变万化,熊鹰两势而尽然的拳法名讲
吾问二十四:何为形意拳诚圆之术?
吾问二十五:何为形意拳的挟剪之技?
吾问二十六:何为内五行的调养功?
第四章 《纪效新书》中有关拳经拳法摘要
一、长兵短用说篇
二、长枪总说
三、短兵长用说篇棍法歌诀
四、拳经捷要篇拳法三十二势解说
第五章 李云龙师传岳氏八翻手精要
一、八翻手简介
二、王新午大师述八翻手要义
第六章 岳氏八翻手拳法图说
第一路 抱拳挣捶
第一路技击使用法
第二路 进退连环捶
第二路技击使用法
第三路 翻身撇身捶
第三路技击使用法
第四路 叶底藏花捶
第四路技击使用法
第五路 仙人掌舵式
第五路技击使用法
第六路 霸王捆猪式
第六路技击使用法
第七路 二龙戏珠式
第七路技击使用法
第八路 摆肘压打捶
第八路技击使用法
附录一 李云龙传略
附录二 李云龙师拳术师承传系表
序
拳道虽曰武,但实为智勇顺成贵和之术。习武必通文,文读武练,领悟文韬武略之妙用。晓拳道相合之理,方可窥见武学上乘之门,继之可以易骨、易筋、洗髓,改变气质而创造美,美之极方为善,以达止戈为武的道德教化之境。
先父李云龙一生酷爱武术,由于家境安康富裕,先后拜太极名家张钦林、王新午,八卦名家何雨波为师学习太极八卦;为得形意拳真传,拜嫡传李振邦(李洛能之孙)为师,居家传艺四年之久。先父练拳达三拳合一,拳道相合之境。可谓形意加八卦神仙一把抓,形意加太极圆转就戳击。对「一阴一阳谓之道,变化莫测谓之神。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形之上者为道,形之下者为器。器乃弩矢也,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的道理运用纯熟。
玉栓师弟是先父所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天资聪颖,善学苦练,终日不辍,对桩法的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唿吸精气、独立守神、天地人浑然一体的道理所悟极深。站桩打拳神气圆满无亏,动作变化捷如猿豹,功力浑圆纯正,动作手到劲发、具有穿透力。出手以虎扑见长,得先父形意拳捧夺扑撞虎力之真传;上下左右十字找劲,贵在方法不在力使,得八卦龙行神变之法;接手引化拿发变化于无形之中,得太极圆转戳击之妙,达三拳合一之境而名不虚传。
他忍辱戒妄不打诳语,善动好动而不轻动,从不用歹毒之手,不伤人也从不被人所伤。决不以奸诈歹毒之心,逞匹夫斗鸡之勇,体现了形意八卦太极拳的智勇顺成贵和之术的大拳风范。他牢记老师教诲的「艺不轻传,武不善作,功夫越大,修行越高。没有德行,功夫不上身,一旦上身也不会长久。要知止不殆,以免玩火自焚。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为圣为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为邪为怪。心地善良,自添健康,德全不危之理」。
玉栓师弟先后着有《形意拳体用功法学》《拳道功法学》,今又着《拳道述真》一书,分别论述了拳道的体用拳法、摔法和桩法,堪称武学的三步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他编着的武学书籍,重科学讲现实,言辞风格朴实无华,真实不虚。从不挟神弄鬼以愚人,不借古挟重欺人自欺,不以玄虚大话取悦于人。秉承「全信其书,不如无其书;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的教诲,要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上留言而嘉惠后学,特为之作序。
李福贵
前言
文武之道,文为实质,武为现象,习武必通文。
拳道溯其本源,不脱《黄帝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唿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桩法慢练入道之理。拳道的精华是「钻裹践、黏随脱、走转发、撕崩捅、走转落空、耍圈抖圆、拍位戳击」。
形意拳术、心方意圆,脱形拔意、心意合谦,以意动形、以形重意,意自心生、心随意转,动中缩劲、往返自然,浑圆争力、心意要善。
形意拳的三步功夫、三种练法,即改变人体骨组织结构的易骨之功、筋腱腾起的易筋之功、至诚至善的教化洗髓之功,均来源于天地人三才式桩法。
少林拳法的滚进滚出法、岳武穆的双推掌,演变为阴阳回环、内裹外翻而变化。身法四肢八节的拧裹钻翻、顺逆缠绕,掌心翻转如缠丝螺旋黏随脱发,都是「发一枪为拳」的摇晃藏圆之术的演变,圆转中变直发、直发中变圆转,裹顾拍位戳击。其法是犹如拿大枪「飞云摇晃旋」的诚圆之术。八卦掌走边门跨死角用的是欺人之法。
形意拳有正身上下起钻落翻法及斩截裹胯、挑顶云领的「钻裹践」之法。八卦掌有左右斜身法,一步三穿,以及搬拦截扣、推託带领的上左进右、上右进左的游身「走变发」趋避法。太极拳有「黏随脱」控制劲力,以及掤、捋、挤、按、採、列、肘、靠回环之法。少林拳有「滚进滚出」之术。跤术有「撕崩捅」的勾挂槓别之巧。
三拳三才非无因,阴阳配合天地人,若能悟透其中理,武术之中能超群。拳道用法十六字诀:「动中缩劲,机灵抖发,回环转手,拍位戳击。」正所谓「形意龙头,太极腰,八卦龙尾一势晓」。
《拳道述真》是形意、八卦、太极、少林、跤术的精华汇聚。其内容主要有拳道桩功概略、形意拳拳道要论、李云龙老师《拳术秘要》解说、戚继光拳经摘要以及三十二式用法解说、八翻手练法及技击使用图说。将形意拳的「钻裹践」、八卦掌的「走变发」、太极拳的「黏随脱」、跤术的「撕崩捅」黏颤劲融于拳道之中。
拳法繁多,择其精要者,不过是天地人三步,演龙行、马奔、虎践之能,练前后三点步而用之。五行拳是浑圆争力功法的五种手法,五种手法也是「发一枪之变」的飞、云、摇、晃、旋藏圆之术。
没有桩法的浑圆、劲力,五行十二形空有架势。所谓浑圆,是桩法慢练入道,天地人浑然一体,四肢八节向外有圆撑力、向内有合抱力。前手抱勾外撑,后手如握剑待发,两肘手向外开展如压缩弹簧和开弓。「蓄力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讲的就是浑圆争力借力发劲。有功后可脚无定势,步无定位,近身粘接、撑起挫根发力。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梢要合全,气随心意用,硬打直进无遮拦。三催六合也是以浑圆力做基础,五行为一体,循圆球的轨迹而动,合力学发打「点对」之巧。
噼崩钻炮横、直刺勾摆抛,雨打沉灰净,风吹浮云散,开合一气变通而已。
要想拳练好,先把圈划小,小到不见圈,藏圆用意之术才为形意拳。
拳道各门手法,是初学者有为有法必不可缺少的基础拳法,也是成为无为大法的必经之道。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依存手法。拳本无法先学法,无法即法最高法。拳道精华是以形意拳老三拳「钻裹践」,八卦掌「走变发」跨边门走死角,太极拳的老三刀「黏随脱」,摔打十法的「撕崩捅」共十二字诀言为纲要。练就左右游荡离心力、向心力,吸化唿发的弹力,后足蹬地的反作用槓杆力、上下波浪力、回钩前刺力,争力借力之法,融于拳道的人体力学之中。气自丹田吐,劲自足下发。运用纯熟者可谓登至拳术的大成之道。
「书有龙虎姿,真功字中藏」。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李福贵、陈家乐、刘笃义、叶文平、刘文辉、戎志明、李景山、王银钖等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水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
李玉栓
读完《拳道述真》,我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比我预期的要大得多。它让我看到了拳道运动背后所蕴含的深邃智慧,这是一种超越技击本身的哲学。作者用一种非常朴实却极其深刻的语言,讲述了拳道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书中所提及的“意念”在拳法中的作用,那种将精神力量注入到肢体动作中的过程,是多么的神奇而强大。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拳道高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大,更是精神上的修炼。书中的某些篇章,对于身体的感知、力量的传递等方面的描述,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武术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拳道更广阔的可能性。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的教程,而是一本需要反复品读、细心体悟的经典。它会引导你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探索身体的潜能,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拳道之路。
评分《拳道述真》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我一直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条正确的学习途径。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杂乱无章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而《拳道述真》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拳道真正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出拳、如何防御,更是关于如何理解身体、如何运用智慧。书中的训练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功底。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尝试了一些练习,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协调,发力也更加顺畅。特别是对“根”的理解,让我明白了力量的来源并非手臂,而是来自全身的整体协调。作者在讲解每一个要点时,都力求清晰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晦涩的术语,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武术并非单纯的技巧堆砌,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身极限的不断挑战。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武术的认知,也让我对未来的习武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拳道述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古老而神秘的大门。它没有华丽的封面,也没有吸引眼球的宣传语,但它的内容却如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拳法的讲解,深入骨髓,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呼吸”与“节奏”的强调,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实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如何去运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它不仅仅是关于拳法的技术,更是一种对生命的体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书中的某个句子,然后尝试着去将它运用到我的日常练习中。我惊喜地发现,一些曾经难以逾越的瓶颈,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拳道更深层的一面,那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境界。它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评分初次翻开《拳道述真》,我便被其沉甸甸的书名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滥的武术类书籍,动辄以“速成”、“秘籍”为噱头。《拳道述真》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仿佛在探寻一种更深层、更本质的武术奥秘。书中的叙述,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动作,而是深入到拳法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训练理念。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势”的探讨,那种力量的凝聚、爆发与流转,用文字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股磅礴的气势。读这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武术大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我思考拳法的根本,如何才能真正将力量运用到极致,如何在实战中做到游刃有余。书中对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发力方式的剖析,细腻入微,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只有脚踏实地的讲解,以及对武术精神的深刻理解。对于渴望真正掌握拳道精髓的习武之人而言,《拳道述真》无疑是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评分《拳道述真》这本书,让我对“拳道”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武术技巧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身体、对力量、对意志的深刻探索。书中对“松”与“紧”的辩证关系的阐述,我以前从未如此清晰地理解过。作者用一种极其简洁却极具穿透力的语言,揭示了拳法的奥秘。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肌肉的膨胀,而是来自于全身的协调与放松,来自于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书中某些精辟的论断所折服,仿佛醍醐灌顶。这本书引导我思考,如何才能将看似简单的动作,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它没有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将每一个要点都落实在了实处。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最基础的拳法,也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对于每一个热爱拳道,渴望在武术之路上走得更远的人来说,《拳道述真》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