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桂生
1956年生,北京市人。三皇炮捶拳、武当太乙神剑门的主要传人之一。
先生酷爱中华武术,自幼随祖父习武。1972年拜张庆云老师习三皇炮捶拳。1980年拜武当太乙神佛门第十七代掌门关亨九老师习武当内功、阵法、字拳及仙学修真;1987年至1997年任北京丰台区气功科学研究会会长;1990年至2005年任三皇炮捶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96年获评国家一级武术裁判;1998年获评国家武术六段。现任北京市武协委员、武当太乙神剑门功法研究会会长。
曾应邀到海南、广州、四川、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市传授武学,并先后成立研究会、武术馆及技击班,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张先生在关老仙逝后,毅然辞去了公安工作,尊师遗愿,亲任会长,忠实地继承二老武学精髓,努力钻研,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人体生命科学,着书立说,发表多篇论文,并相继有新着问世。
长白县瓜尔佳氏民族概述
上 编
第一章 修 真
第二章 修真十要
第三章 释 真
中 编
第一章 技 击
第一节 武当拳宗
第二节 秘笈五要
第三节 神剑门拳艺十二论
第四节 内家溯源
第五节 三圣外传
第六节 武当四门略释
第七节 技击之道功法口传
第八节 技击琐语
第九节 拆拳与散手辨
第十节 专工与兼善
第十一节 三般大法
第十二节 说左撇和腿的练法
第十三节 夜行步
第十四节 神剑门通灵修真秘语
第十五节 无量能论与註释
第十六节 字拳拳经
第十七节 字的内劲与人之内劲
第十八节 错综论
第十九节 变
第二十节 观变通体论
第二十一节 说长道短
第二十二节 武当左右手双练太乙三光刀
第二十三节 武当天风剑十三势
第二十四节 抄本太极拳内操功法
第二章 二十四字诀图解
第一节 图解指南
第二节 二十四字拳的法象
第三节 神剑门二十四字诀註释
第四节 神剑门二十四字诀图解
第五节 飞 剑
第六节 开 锁
第七节 图 谱
第八节 玫柔论
第九节 武当六合功
第十节 武当剑术十大功法
第十一节 手上功夫
第十二节 亦字七绝手
第十三节 打手法
第十四节 真水化干论
第十五节 真火炼剑
第十六节 隐子藏王图
第十七节 干支沖聚图
第十八节 练功器械
第十九节 武当同门弟子相会对口法语
第二十节 编 后
第三章 神剑门字拳与书画
第一节 对中国书画的认识
第二节 书画工具
第三节 书 法
第四节 六书的关系及涵养
第五节 六书六法之分论
第六节 总 论
第七节 画 法
第八节 指 画
第九节 掌指八法解
第十节 书法欣赏
下 编
第一章 医.古
第一节 医 理
第二节 擒 虎
第二章 探古求今
第一节 宇宙空间篇
第二节 方向定位篇
第三节 五行定质篇
第四节 数字安排篇
第五节 阴阳为性篇
第六节 日月为度篇
第七节 四时为序篇
第八节 宇宙均衡篇
第九节 家族六子篇
第十节 国防强弱篇
第十一节 核 篇
第十二节 堆 篇
第十三节 台 篇
第十四节 塔 篇
第十五节 磁 篇
第十六节 符号篇
第三章 总 论
附 录 关师手稿封面
后 记
序一
2005年深秋,在一次武术交流活动中,我认识了张桂生先生。初次相识,自然言语不多,可是他谦逊、自信的待人风格,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因为工作上的缘故,我们又有多次接触,而期间谈的最多的是中国武术的内涵、现代武者应有的境界,以及如何正确修真养生的话题。
张先生自幼习武,因酷爱武术,虚心好学,锻鍊刻苦,故在同辈之中,尤显突出。纵使时光流逝,四季交替,可是张先生的习武、修炼兴趣仍丝毫未减,且武术基础从此奠定。
张先生深知,中国武学文化是一门科学,与生命兴衰息息相关,想达到武术高层之境界,非穷其修炼真理不能完成。遂感使命在身,更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重要。
张先生习武多有拜师,却又在近不惑之年有缘再拜高师修习,使自身感悟、武技,及修真水准得以很快提高。
在漫长的习武修炼过程中,张先生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反覆印证,笔耕不缀。再结合前人之经验,自身之体悟,追求之效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修炼体系。
张先生时时告诫学生,武术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习武应首重内修。内修还须明真理求真宗,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方能事半功倍,有所成就。张先生身体力行,抱定以真实效果为准则的积极态度,与同道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张先生认为:修真是人生必修之课。是每一位想获得健康的人,都应研究、掌握的一门学问。人要健康,求长寿,就必须认识理解人、天、宇宙的道理;弄明白精、气、神之间的关系。最后,方能进入「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此时,人就会活得非常洒脱和愉悦。不但自身和谐,而且与外界的任何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状态。至此,长寿便不求而得,自利利他而获得圆满。
对武术爱好者而言,张先生认为:习武应以「精神」立基。修真即修养本体之真源。「精」足,而髓满;「气」足,而体健;「神」足,便能「形神合一」达到完美。因此,武技者,必先内养完善。眼内含光,步履轻盈;进退自如,身轻如燕;性命双修,动静相间;阴阳合法,法于天地自然。正可谓:「天地两间中有我,法天则地我则无。春夏秋冬生灵气,昼夜明晦发神光。」 阐明了习武者入道,故先修内的修炼真谛。
至于武术技击之道,张先生认为:技击就是先求自身之有,然后显出外发之能。古人云:「练武不练功,乃是无油灯;黑暗竟瞎摸,迷途永不明。」张先生提倡,习武要以练功为本,拳术为末。功要内练,无形无相;潜移默化,不言不语;有象则乱,有架则滞;不须多言,暗自用功,此之谓也。因此,求正道是夺天地自然之气,法天则地;法四时,而知昼夜。
在本书出版之际,张先生嘱我写序,实不能承序之名。在此,谨祝贺《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一书能成功出版,并为广大武术爱好者、养生者、研究者所关注。
《武魂》杂志主编 冯黎
序二
《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一书的问世,标志着武当无拳的说法结束。它以修真、技击、书画、医古的完整统一揭示了武当武学的博大精深,其上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下至未来回归自然的人生,虽然直贯古今,却没有古今文化之别。古为今用,今证远古,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直接揭示了道家经典的玄机和神秘,同时贯穿儒释道三教归一之旨。
本书虽然理法兼备,但更以实用为目的。它集文武于一体,系统、全面地把养生和技击与书画完美结合,不仅为研武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和诀法,还以人们喜爱的艺术──书画来练功习武,即陶冶了性情,增加了文化修养,强健了体魄,同时还学会了一门字拳艺。写字即练功,挥笔可杀敌,正是本门的神奇之处。书法与练功,修真与祛病,异曲同工,使人们不但从中得到乐趣,还能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文以修身,武以保命的文武双修之真谛。
《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汇集了现今凡能搜集到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神剑门的源流、师承、风格特点、功理功法及完整的字拳图谱和实用秘诀;还有关老珍藏的历史真蹟──武当绝技「龙虎匾」。它是一部既有习练研究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武学遗产。它的问世,更加充实了中国的武学宝库。
《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共分上中下三编,每编三章,取天地人三才之象,按天三、地三、人三之数演绎九九归真之旨,其中节次象征火候,将市面上所发行的单行本及片言短语汇散归整。
本书有三个亮点,一是修真,二是技击,三是医古,各自成编,使读者一目了然。其中文武合一、武道合一,浑然天成,拳纳于字更是本门独有的绝艺。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切勿把字拳看成套路。字拳乃无言之道,不可名,亦无以名之,因行之于手而强以名之。字拳在《武当》杂志发表时,很多朋友和同道向关老来函索要套路,关老曾绘图加以说明,而每多不解。因此,本书中有了更加翔实的注释,强调指出了内劲,并附图谱说明字的内劲与人的内劲的作用,剖析了拳出于字,但不是手舞足蹈的外形之拳趟也。
由此可知,字拳原出于「易」,以错综变而示神奇,以阴阳爻变而喻修真。「易」无错综则不变,一错一综变即生,生生不已,字亦如是。易无爻生难以成卦,字无笔画哪能成字,所以说字画就是易之爻也。字拳视之无法实有法,由有法归于无法,自然规律,不待人为。所以有拳没有套路,有招式而无象。儒者十年寒窗不得其门,武者习练终生困于门外,是未得「易」之理与「字」之道也。
学字拳必先通「易」之理,由「易」之理中求字之道,由字之道中求字拳之征。字拳之微必须读易拆卦通灵,而后写字辨画出拳,写字就是练功,挥笔则是杀敌。望读者审之、辨之、悟之。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适宜所有喜爱养生和书画武艺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身体强弱,皆可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单方面的选择修身养生、练功习技、书画字拳。养生中包含着武学,书画中包含着拳艺,所以它不仅能满足专业人士的需要,也更适宜大众的喜爱。
它的特色就是字拳,将拳纳入字中,学书法练字就是练习技击和武功。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武学技艺,还能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尤其是书法艺术,使人们真正能达到文武双修的目的,做武有文理、文有武备、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现代社会的双优人才。
过去,人们往往把学文和练武分开,导致学文者身体因缺乏锻鍊而偏弱,练武者身体强健而学识偏低。该书的出版,正是解决了这文武合一的问题。神剑门的功法强调以修身为本,技击为末。以本为体,以末为用;将拳法纳于字中,藏功夫归于修真。
确切地说,这是一门仙传之学,讲的是体用双修,故有言祖不言师之计训。所以,它即可以修身健体,又可以学文练武,同时还加强了书画艺术的修养,使人们的心灵和身体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真正能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本书虽然理论和功法比较精深,但展示给读者的却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练灵便。
《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的出版,即是我对关老的怀念,也是我们神剑门功法研究会成立以来,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们借此以求同道和知音。我们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帮助人们科学的健身养生和实用的防身技巧以及深入研究修真、武学的理和法,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武学技艺,都将不无裨益。
张桂生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非常吸引我,封面上“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几个大字,配合着水墨晕染的山水背景,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武侠气息。我本身对传统武术,尤其是武当一系的剑法颇感兴趣,一直以来都希望能有机会深入了解。这次看到这本书,尤其是封面上的“真宗”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蕴含着一些正宗的、不轻易示人的技法和理论,这让我非常期待。书本的装订质量也显得很扎实,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排版上也比较舒展,看起来就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虽然我还没开始翻阅具体内容,但仅凭这第一印象,就觉得它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籍。包装盒里的VCD光盘更是让人惊喜,在这个数字化时代,能看到实体光盘,并且有机会以影像的方式直观学习,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动手实践的人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太乙神剑门”究竟有什么样的神韵,它在武当武术体系中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是纯粹的招式讲解,还是包含了深厚的内功心法?是历史渊源的考究,还是实战应用的分析?这些都让我充满了好奇。
评分看到《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武当山云雾缭绕的仙境,以及身着道袍的武林高手飘逸的身影。书名中的“太乙”二字,常常让人联想到道教文化中的至高存在,而“神剑门”则直接指向了精妙绝伦的剑术传承。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遐想,不知道它会讲述怎样一套独具特色的剑法?是强调刚猛锐利,还是以巧破力?我个人对武术中的哲学思想非常感兴趣,所以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太乙神剑门”的武学理念,将其与道家的“道”相结合,探讨练剑修心之道。如果书中还能追溯这一剑派的历史渊源,讲述其在武当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那就更能满足我对武侠文化的好奇心了。而附带的VCD光盘,更是锦上添花,想必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剑法的每一个细节,弥补纯文字描述的不足。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领略不一样的武当风情,学习一套真正意义上的“真宗”剑法。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武术中的“神功秘籍”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绝世武艺,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力量。这次偶然看到《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或许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对“真传”的渴望。封面上那飘逸的字体和山水画,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打开这本书,就能穿越时空,窥探到武林中的不传之秘。我特别留意到“太乙”二字,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至高无上的存在联系在一起,所以“太乙神剑门”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令人敬畏的色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武术世界,了解不同于寻常的剑法套路,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理念。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招式分解,而是能够有对剑理、剑魂的阐述,甚至是对其背后养生、修身方法的介绍。如果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太乙神剑门”的历史渊源,讲述其在武当派发展中的重要节点,那将更具吸引力。毕竟,了解一门武艺的来龙去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名字——“武当太乙神剑门真宗”,这本身就带有一种权威性和神秘感。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武当派的武学体系有着浓厚的兴趣,觉得它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哲学思想非常有魅力。而“太乙神剑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是一般的武术流派,可能蕴含着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精妙剑法。封面的设计也很有古韵,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本书内容不俗。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太乙神剑门”的剑法特点,比如它的招式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发劲方式是怎样的,以及它在武当武术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剑理、剑魂的阐述,甚至是一些与剑法相辅相成的内功心法,那对我来说就太有价值了。另外,附带的VCD光盘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个时代,能够以影像的方式学习武术,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和直观的方式,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真宗”两个字,让我觉得它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分量。在如今充斥着各种武术普及读物的市场里,能够冠以“真宗”之名,必然是对其内容的正统性和权威性的一种宣言。我个人对于武当武术一直有着一份特别的敬意,认为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太乙神剑门”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历史厚重感,我猜想它可能代表了武当剑法中最为精深、最少人知晓的传承。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不错,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似乎与书名所要传达的气质非常契合。我特别关注其中是否会涉及一些不常见的剑术理论,比如剑的阴阳变化、劲力的运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练剑来达到养身修心的目的。此外,附带的VCD光盘也让我十分期待,毕竟对于很多传统武术来说,纯文字的描述往往难以完全呈现其动作的精妙之处,通过视频演示,将能更直观、更准确地学习到剑法的神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