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适合「伴侣共读」的礼物书!
──彭蕙仙 感动推荐
我会陪着你一直走下去,在月亮之西,在太阳之东,
只要有你的脚印的地方,就会有我的足迹。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也是第一本由台湾人书写「太平洋山道」的作品。
不只是对太平洋山道的爱,更是台湾东方女子与英格兰男子的深情之爱,以及一对异国情侣对山林自然的眷恋之爱。可说是一本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考验爱情与未来的生命之书!
太平洋山道,跨越墨西哥、美国与加拿大国界,隐藏在太平洋海岸山脉之中,总长4,265公里。中间没有人家,没有旅馆,远离城镇,除了几条高速高路穿过,人烟罕至。这条山道是自1930年代起,经过三十多年、无数义工们的努力,才终于建造完成,并成为美国法定的景观步道。
本书是作者写她第一次和相隔异地的恋人健行在太平洋山道的经历。在那之后,他们在大西洋岸彼端的维多利亚公园决定终生相守;婚后,两人更是每年携手重回太平洋山道。对作者来说,健行已不只是健行,健行更是一种沉思,一种磨练,也是一种心灵的沉淀。
在我们没有老到非得将登山鞋挂起时,我们会不停在太平洋山道走下去。就像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缪尔所说的:「只要我活着,我将一直听瀑布、鸟儿、风儿的歌唱,我将去认识冰川、野外花园,尽可能的亲近世界之心。」
本书特色
本书可以说是充满诗情的自然写作,如《旷野的声音》、《湖滨散记》,以及含蓄内敛的熟男熟女之爱《麦迪逊之桥》的综合体。
作者简介
林满秋
喜欢猫、旅行、健行、说故事!是个极受青少年及小朋友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着有《随身听小孩》、《云端上的舞鞋》等一箩筐脍炙人口的小说;她也是个超级多功能的文字工作者,着有《蒙娜丽莎逛美术馆》、《作文怪兽我最爱》等兼具知性与感性的着作;她还曾担任出版社主编,编有《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小朋友大文明》,两度荣获金鼎奖。
《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是她首次书写自己的故事,情意真挚,优美如诗,既有《麦迪逊之桥》的蕴借温醇,也有《湖滨散记》的恬静深刻,以及对山林自然的眷恋之爱。
推荐序 给伴侣共读的岁末礼物书 彭蕙仙2
自序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一九九九年秋天……5
前言 太平洋山道在哪里?10
西雅图夜未眠18
二十公斤的背包32
一人走,两人走?42
健行在熊的国度里56
迷雾枯林68
染紫一片唇78
云深不知处88
草原上的小木屋96
大雨大雨一直下108
把山剃光头118
湖滨散记128
时间的荒野138
听,雪的声音146
跌入溪谷160
又回到山道上172
掀开新娘的面纱180
月亮之西,太阳之东188
霜叶红于二月花198
饥饿体验日206
女王的玫瑰214
后记 山野的唿唤215
推荐序
给伴侣共读的岁末礼物书 彭蕙仙(名作家)
我们常推广「亲子共读」,
但「伴侣共读」也同样重要,
因为透过阅读,
伴侣可以更深入分享彼此的人生……
每年年底,不少人会为送礼物烦恼,要送什么礼物表达对朋友的感怀与感情呢?我的做法是选一本书。
对话.与亲爱的人一起阅读
这本书通常是当年度出版的新书,也一定是我自己深受感动的书,而且好读不厚。朋友都忙,送本厚重的砖头书,简直为难人家。我送的书,会再三强调:「我已经特别为你挑过,保证好看而且容易读」,所以收到书的朋友,请你一定要读;或许读着、读着,你就会知道为什么我要在今年送这样的一本书给你。
我送过保罗.柯尔贺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百来页;也送过《星期三的卢卡斯戏院》,不到一百页的图文书,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今年,我送的是《漫走,在熊的国度里》(林满秋着,野人文化出版),页数也不多。这本书是作者和当时的男友、如今的先生,一起在美加边境「太平洋山道」健行的故事;在艰苦的健行中,作者和男友、和大自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有了极为亲密而深刻的对话。
我过去送书通常是送给单身的朋友,今年因看到这本书,心里有个特别的感动,要把这本书送给夫妻档或者情侣档的朋友,希望收到书的朋友和他的另一半一起阅读──我们常推广「亲子共读」,我想,「伴侣共读」也同样重要,因为透过阅读,伴侣可以更深入的分享彼此的人生;这本书特别适合和亲爱的人一起阅读,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与男友在一同面对美丽景色时的感动与欣慰;也看到他们在经历高难度路程时的种种挣扎、争吵、退缩和彼此鼓励。
有伴.愿新的一年相爱相持
看完这本书,我想很多读者都会体认到:有个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不会永远都在高峰上,人生路上难免会有想要放弃努力的念头,就像作者和男友在健行过程中,都曾因为太苦太累、甚至于受伤而想中断回头,幸好他们拥有彼此。当她在低潮中,他总会尽力安慰、鼓舞,下次,换作他走到生命的幽谷,而她,就扮演了天使的角色……太平洋山道,他们就这样互相扶持着走过;人生的路,不也如此吗?
或许是因为过去的一年我也迷上了郊山健走,也或许是因为我被书中两人在历经困难的旅程后更加了解并且承诺相许一生的过程所感动,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决定把它选为今年送给朋友的礼物书;我的祝福不只给收到书的朋友,更希望透过他们的「伴侣共读」,把心意送给他们的家庭:愿新的一年,大家都幸福丰富,相爱相持。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时报》二○○五.十二.二十八
自序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一九九九年秋天……
想写太平洋山道的健行故事,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迟迟未动笔,一方面是难以将眼中所见到的景色,和行走于荒野中的乐趣形之于文字;另一方面是在太平洋山道健行已是我们每年必做之事,已成为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如此近距离的写作,可取用的题材太多了,反倒难以精确地掌握,怕写得太多,又怕说得不够,一直难以锁定焦距。
还有一个原因是,带领我走向荒野的是我的先生,在文中绝不能不提到他。他是个很重视隐私的人,不希望太暴露私人的经历,甚至不希望他的名字出现在文字中。他不反对我写,但提到他时得用化名。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提及一个没有情感的名字,写来总觉得不够真切。
因此,一年拖过一年。
有时想想,放弃算了。
可是,每当重新踏上太平洋山道时,想写的念头又蠢蠢欲动,心里的渴望一次比一次更强烈,我知道终究是逃不掉的,于是认真思索如何动笔。
二○○三年的秋天,当我们在太平洋山道上时,突然灵光一现,既然我的先生不喜欢名字出现在书中,何不将他化成「你」,以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来进行,就像书信一样,反而更能自在地表达心中的情感。
从山上回来后,便开始动笔;然而,动笔之后,发现写起来还是不容易。于是写写停停,到初稿完成,我们又走了一次太平洋山道,并开始着手准备下次的健行计画。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一九九九年秋天。
那时,我们尚未结婚,我在台北,他在英国。
他有个好友居住在西雅图,他又特别喜欢华盛顿境内的太平洋山道,已经走过好几回,而且一再地游说我和他一起健行。那一年,我被他说服了,就在中秋节的前三天,我们在西雅图相会。
这本书里所载的便是那年的经验。
当时我怀着浪漫的心情去健行,二十公斤重的背包上肩后,才体认到那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一路上,尽管好山好水,老天爷却不怎么赏脸,一连七天的大雨几乎浇熄了我的动力;我们之间也时有争执,所幸在荒野中,火气是难以持续的;而且愈走,我的脚步愈轻快,我也渐渐地爱上了荒野中的长途健行。
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五百多公里的路程。
在荒野中长途健行,我的体能渐渐地强化了,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在远离文明、人迹罕见的荒野,我第一次如此亲近地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白天走在群山中,夜晚枕着芳醇的大地安然入眠,黎明在淙淙溪水声中醒来;静观云海的变化,倾听微风拂过池面的轻柔细语,闻着阵雨后山林清香,我终于体会到约翰.缪尔(John Muir,美国国家公园之父)说过的话:「你要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让溪流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我以缪尔为师,以「心」体验太平洋山道的景致,不愿只当匆然而行的过客。
原本一看到太阳就遮遮掩掩、涂涂抹抹的我,在行进中,也渐渐不以为意,最后抛头露脸,晒得一身黝黑,成了真正的山野之人。
在山道上,我们每天大概会遇到一两个人,有踽踽独行者,有夫妻、情侣,也有同性友人或亲子档。每个人健行的目的都不同,有的以挑战全程为目标,有的想借由走路沉淀心情,有的视为一种运动,有的为了逃避现有生活中的烦乱,有的则为了欣赏自然之美。我们不以挑战的心情,也没有一次走完全程的打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才是我们的心愿。
之后,我们又在太平洋山道上的不同地带走了好几次。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新鲜的,对我的先生来说,却是重复的经验。原以为他只是为了运动,没想到他却说,想经由我的眼睛重新体验一次。
因为他,我才有机会体验长途的山野健行;也因为有他,我在大自然中更为怡然。经历了第一次长途的健行后,我们决定继续走下去,在山道上,也在生活中。
后记
山野的唿唤
二○○九年至今,我们尚未回过太平洋山道。
那一年我们从栖兰湖出发,一路往北,越过美加国界,抵达太平洋山道北边的终点,全程只有约一百二十五公里,天气一直也都很好,相当轻松的一段旅程。过程中目睹的一场森林大火却让我心惊胆战,火在对面的山头燃烧,与山道间隔着一到很深的谷地,从我们的角度只能看到浓浓的烟雾和不断串起的火舌,一部直升机在空中盘旋着,那场火不至于波及到山道,但只要一想到一片美丽的森林又要化身为一根根的白骨,心里还是相当难过的。
因为路程不长,我们在第四天停下脚步,让自己悠然于山林之中。我们扎好营,搬来几块石头,做成一个小桌子,我还摘来野花插在水瓶中,布置起家的气氛。那几天我们只是在附近的山地散散步,发发呆,吹吹风、看看星空。
当静止不动时,就有被靠近机会。那几天我们有很多访客,只有两、三个人,却也数不清的土拨鼠、花栗鼠、雉鸟和鹿。牠们悠然地在我们的帐篷附近走动着,有时候还来和我们争一口精简的晚餐。花栗鼠最坏了,会在夜里偷袭,摸走一半我们的早餐。
舍不得离开,还是得走。那只是旅途的休憩站,终点还在前头。
三天后,我们走到了美加国界,也就是太平洋山道得终点。本以为那里会有个检查哨,检验护照或通行证之类的文件,到了那里只发现一个指标,写着太平洋山道的北起点。还有一根像金字塔的柱子,柱子的两彻是一条不到一公尺宽的笔直的林道,像刀子似的将森林划开了。那是北纬四十九度,美加两国的边界线。
终点就像山道上任何一个入口,悄悄的隐没在林木中,走到终点的旅人也只是在指标旁拍拍照,默默的在心里道别,背起背包道上自己的人生之道。
之后的两个夏天,我们在阿尔卑斯山脉上健走。GR5(Grand Randonnee 5)是山道的名字,意思是第五条山道。山道起于瑞士的日内瓦湖,终于法国尼斯的地中海岸,全长六百七十六公里。
GR5的景观和太平洋山道截然不同,轩轾难分。就景色来说,两者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步道标示也同样好,但GR5离文明太近了。步道总是在山谷和山巅间回盪,走上山头仿佛走入真善美影片中,雪山、草地、野花,牧羊人小屋都美得像明信片里的景色。可翻过了山,步道就会将你带进谷地中的村落。那里有商店,有专为健行者和越野骑士开的客栈。床位加晚餐,连同热水澡,不过几十个欧元,很便宜,也很方便。
在GR5上健行,我们不必餐风露宿,背包轻了很多,却无法满足心里头对野地的渴望。我们走着走着,总会不经意的提起,也许该回到太平洋山道上,就算重复再走一次也没关系。
二○一二年的夏天,原本该回到太平洋山道上的,但因家人的健康问题,我回到了台北。在那个无法健行的夏天里,对山林的渴望更强了,重新回到太平洋山道的欲望越来越浓。经过这三年来的间断,我越加清楚太平洋山道的魅力何在。要健行哪里都可以,要看壮丽的景色多的是地方,但能够远离文明,悠然置身于山野中,这样的地方并不多。
太平洋山道之于我,就像一片人间净土,好怀念,也很渴望再回到它的怀抱中。
二○一三年三月十日
老实说,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让我“逃离”现实的书。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有时候会让人喘不过气来。而“熊的国度”这个名字,就自带一种原始的、强大的力量,仿佛能够洗涤一切尘埃。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象,也许是壮阔的山川,也许是神秘的森林,也许是奔腾的河流。但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在书中融入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关于生命的哲理。或许,在观察那些在自然中生存的动物时,我们能够窥见生命的韧性和智慧。或许,在描绘那些未经雕琢的风景时,我们能重新找回内心深处的宁静。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远方地点的旅行,更是一次关于心灵的回归。我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够带着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拥抱内心深处的自由。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对旅行文学情有独钟,总觉得文字的力量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带我去那些我无法亲身抵达的地方。这次注意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全彩增订”所吸引。我深知,在讲述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时,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一下,如果书中没有鲜活的色彩,那些雄伟的山脉、茂密的森林、澄澈的湖泊,以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生灵,岂不是要逊色许多?“全彩”二字,在我看来,就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提前窥见那片土地的斑斓与壮丽。更何况是“增订版”,这通常意味着作者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和更丰富的补充,也许是加入了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或是对某些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足以震撼心灵的画面,听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从而激发起我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热爱。这不仅仅是文字的盛宴,更是一场视觉的狂欢,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尤其是这样一本关于“野人”和“熊的国度”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我一直觉得,有些地方,需要用一种非常“慢”的方式去体验,去感受。而“漫走”这个词,恰恰契合了我对这种旅行方式的向往。它不是匆忙的打卡,不是走马观花的游览,而是一种沉浸式的探索,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体验。我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放慢脚步,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的旅程。我希望那些细腻的描写,那些微小的细节,能够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我想象着,我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感受晨曦中的露珠,听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看动物们在它们的家园里自在地生活。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灵魂的漫步,一次与宁静的相遇。
评分“野人十週年纪念版”——这个标签,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十年,足以让一个事物从崭新走向经典,也足以让一个故事沉淀出更深刻的内涵。我很好奇,这十年间,作者是否重新回到了“熊的国度”?是否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野人”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原始、自由、不羁的意味,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自然中寻找自我、挑战极限的人们。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地理区域的记录,更是一次关于“野性”的探索。它可能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被压抑的冲动,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现代社会是否让我们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我期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财富,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这十年来的沉淀,必将为这本书注入更丰沛的生命力,让它在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评分终于下定决心,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抱回了家。我一直对那些远离尘嚣、充满野性的地方充满好奇,而书名中的“熊的国度”几个字,简直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的内心深处。我无法想象,在一个我们熟悉的世界边缘,还存在着这样一片未经驯服的土地,那里可能有巨大的棕熊在林间漫步,有冰川在阳光下闪耀,有古老的传说在风中低语。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再是一本简单的书籍,而是一张通往神秘未知世界的藏宝图,等待着我去一点点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自然之美,又是如何在这个人类足迹相对稀少的角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我想象着,在翻开第一页的那一刻,我就会被带入一个全然不同的时空,那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生活的琐碎,只有纯粹的自然,和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生灵。我坚信,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远行,一次与灵魂深处的对话。我满怀期待,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惊喜和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