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走,在熊的國度裏(全彩增訂.野人十週年紀念版)

漫走,在熊的國度裏(全彩增訂.野人十週年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自然
  • 旅行
  • 散文
  • 隨筆
  • 動物
  • 俄羅斯
  • 遠東
  • 紀實文學
  • 野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本適閤「伴侶共讀」的禮物書!
  ──彭蕙仙 感動推薦
  我會陪著你一直走下去,在月亮之西,在太陽之東,
  隻要有你的腳印的地方,就會有我的足跡。

  這是一本關於愛的書,也是第一本由颱灣人書寫「太平洋山道」的作品。

  不隻是對太平洋山道的愛,更是颱灣東方女子與英格蘭男子的深情之愛,以及一對異國情侶對山林自然的眷戀之愛。可說是一本橫跨太平洋與大西洋、考驗愛情與未來的生命之書!

  太平洋山道,跨越墨西哥、美國與加拿大國界,隱藏在太平洋海岸山脈之中,總長4,265公裏。中間沒有人傢,沒有旅館,遠離城鎮,除瞭幾條高速高路穿過,人煙罕至。這條山道是自1930年代起,經過三十多年、無數義工們的努力,纔終於建造完成,並成為美國法定的景觀步道。

  本書是作者寫她第一次和相隔異地的戀人健行在太平洋山道的經曆。在那之後,他們在大西洋岸彼端的維多利亞公園決定終生相守;婚後,兩人更是每年攜手重迴太平洋山道。對作者來說,健行已不隻是健行,健行更是一種沉思,一種磨練,也是一種心靈的沉澱。

  在我們沒有老到非得將登山鞋掛起時,我們會不停在太平洋山道走下去。就像美國國傢公園之父繆爾所說的:「隻要我活著,我將一直聽瀑布、鳥兒、風兒的歌唱,我將去認識冰川、野外花園,盡可能的親近世界之心。」

本書特色

  本書可以說是充滿詩情的自然寫作,如《曠野的聲音》、《湖濱散記》,以及含蓄內斂的熟男熟女之愛《麥迪遜之橋》的綜閤體。

作者簡介

林滿鞦

  喜歡貓、旅行、健行、說故事!是個極受青少年及小朋友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傢,著有《隨身聽小孩》、《雲端上的舞鞋》等一籮筐膾炙人口的小說;她也是個超級多功能的文字工作者,著有《濛娜麗莎逛美術館》、《作文怪獸我最愛》等兼具知性與感性的著作;她還曾擔任齣版社主編,編有《寫給兒童的世界曆史》、《小朋友大文明》,兩度榮獲金鼎奬。

  《漫走,在熊的國度裏》是她首次書寫自己的故事,情意真摯,優美如詩,既有《麥迪遜之橋》的蘊藉溫醇,也有《湖濱散記》的恬靜深刻,以及對山林自然的眷戀之愛。

深入荒野的呼喚:探尋未知的自然與心靈之旅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段穿越廣袤荒野的非凡旅程。它不是對特定地點的詳盡地理考察,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動物行為學專著,而是一部充滿詩意與哲思的、關於人與自然關係、關於個體如何在極端環境中尋找自我定位的深度記錄。 第一部分:帷幕拉開——置身邊緣地帶 故事始於對“邊緣地帶”的描摹。這些地帶,既是地理意義上的偏遠之所,也是心靈探索的起點。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些被主流文明遺忘或刻意迴避的角落——可能是落基山脈深處的寂靜山榖,或是太平洋西北地區迷霧繚繞的溫帶雨林。這裏的環境是嚴酷的,季節的更迭如同原始的律令,生存挑戰無處不在。 我們跟隨敘述者的視角,感受初入荒野時的敬畏與不安。書中詳盡描述瞭如何適應極端氣候——如何搭建足以抵禦暴風雪的庇護所,如何在漫長、不見天日的鼕季中保持理智與希望。這部分內容側重於“技術”的展現,但這些技術並非冰冷的指令,而是融入瞭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例如,關於取火的章節,不僅描述瞭火源的獲取,更探討瞭火在人類文明史中的象徵意義——它是溫暖、是工具,更是與黑暗抗爭的微小勝利。 書中穿插著對當地植被和生態係統的觀察。作者並非簡單地列舉物種名稱,而是記錄下它們如何協同運作,形成一個復雜而脆弱的生命網絡。落葉腐爛的節奏,真菌在陰濕土壤中的蔓延,以及苔蘚如何占據每一寸可以生長的錶麵,都成為理解生命力的重要綫索。這種觀察,培養齣一種近乎冥想的狀態,讓讀者體會到時間在自然界中的流逝速度與人類日常體驗的巨大差異。 第二部分:沉默的導師——生命形態的啓示 旅程的深入,使焦點從宏大的景觀轉嚮具體的生命體。本書花瞭大量篇幅,以極具感染力的方式描繪瞭野生動物的生存哲學。這些動物,包括那些通常被視為“危險”的生物(如大型食肉動物),被描繪成遵循自然法則的典範。 書中記錄瞭對某種特定大型哺乳動物的長期觀察。這種觀察是剋製的、不打擾的。作者學會在雪地中辨認其蹤跡,理解其遷徙的驅動力——不是為瞭徵服,而是為瞭延續。這些動物的日常行為被提升到哲學層麵:捕獵的必要性、對幼崽的保護欲、麵對無法控製的災難時的堅韌。作者在這些觀察中尋找人類自身的映照,思考現代社會中被過度美化的“文明”是否反而使我們失去瞭對生命本質的敏銳感知。 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是關於“共存”的倫理。在人與野生動物的互動中,界限變得模糊。書中坦誠地探討瞭“侵入”與“被接受”之間的微妙平衡。當人類的生存空間與野生動物的領地重疊時,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書中更強調理解引發衝突的根源——往往是人類自身的傲慢或疏忽。 第三部分:內心的迴響——荒野與身份的重構 當物質世界的挑戰逐漸被徵服或適應後,旅程的核心轉嚮瞭內在的探索。荒野,作為一種極簡的背景,剝去瞭社會身份、職業和日常瑣事的僞裝,迫使敘述者直麵最原始的自我。 書中詳細描述瞭孤獨感的演變過程。從最初對寂靜的恐懼,到後來對獨處的依賴。在沒有人類聲音的環境中,聽覺變得異常敏銳,內心的聲音也隨之放大。作者剖析瞭那些在都市生活中被壓抑的恐懼、遺憾和未竟的渴望,如何在廣闊的天地間得到釋放或澄清。 作者還探討瞭時間感知的扭麯。在沒有鍾錶的荒野中,時間不再是綫性的度量,而是與太陽的位置、動物的活動周期以及身體的飢餓程度緊密相連。這種“非人類時間”的體驗,使人重新評估瞭生命的目的性:是效率,還是存在本身? 書中也引入瞭關於“記憶”和“傳承”的思考。在與古老山脈和河流的對話中,作者感受到瞭曆史的厚重。那些未經文字記錄的、在世代獵人或原住民口中流傳的故事,成為瞭理解這片土地靈魂的關鍵。它們提醒著讀者,人類的短暫生命隻是宏大曆史圖景中的一個瞬間。 第四部分:迴歸與印記——留下的痕跡 旅程的終點並非簡單的“返迴”,而是“帶著變化歸來”。作者記錄瞭離開荒野時的復雜心情——既有重返文明的輕鬆,也有對那份純粹自由的深深眷戀。 最終,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次探險,而是關於一種持久的內在轉變。它闡述瞭荒野如何像一個嚴苛的導師,重塑瞭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學會的耐心、謙卑與適應力,如何成為應對現代生活復雜性的新工具。 書中總結道,真正的“徵服”不是對自然的控製,而是對自身局限的深刻認知和接受。每一個人,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可以從這些荒野的教誨中,找到屬於自己心靈深處的堅韌與寜靜。這本書是一份邀請,邀請讀者去傾聽那些來自未被馴服之地的、關於生命本質的低語。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給伴侶共讀的歲末禮物書 彭蕙仙2
自序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一九九九年鞦天……5
前言 太平洋山道在哪裏?10

西雅圖夜未眠18
二十公斤的背包32
一人走,兩人走?42
健行在熊的國度裏56
迷霧枯林68
染紫一片唇78
雲深不知處88
草原上的小木屋96
大雨大雨一直下108
把山剃光頭118
湖濱散記128
時間的荒野138
聽,雪的聲音146
跌入溪榖160
又迴到山道上172
掀開新娘的麵紗180
月亮之西,太陽之東188
霜葉紅於二月花198
飢餓體驗日206
女王的玫瑰214

後記 山野的呼喚215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給伴侶共讀的歲末禮物書 彭蕙仙(名作傢)

  我們常推廣「親子共讀」,
  但「伴侶共讀」也同樣重要,
  因為透過閱讀,
  伴侶可以更深入分享彼此的人生……

  每年年底,不少人會為送禮物煩惱,要送什麼禮物錶達對朋友的感懷與感情呢?我的做法是選一本書。

  對話.與親愛的人一起閱讀

  這本書通常是當年度齣版的新書,也一定是我自己深受感動的書,而且好讀不厚。朋友都忙,送本厚重的磚頭書,簡直為難人傢。我送的書,會再三強調:「我已經特彆為你挑過,保證好看而且容易讀」,所以收到書的朋友,請你一定要讀;或許讀著、讀著,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我要在今年送這樣的一本書給你。

  我送過保羅.柯爾賀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百來頁;也送過《星期三的盧卡斯戲院》,不到一百頁的圖文書,一、兩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今年,我送的是《漫走,在熊的國度裏》(林滿鞦著,野人文化齣版),頁數也不多。這本書是作者和當時的男友、如今的先生,一起在美加邊境「太平洋山道」健行的故事;在艱苦的健行中,作者和男友、和大自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有瞭極為親密而深刻的對話。

  我過去送書通常是送給單身的朋友,今年因看到這本書,心裏有個特彆的感動,要把這本書送給夫妻檔或者情侶檔的朋友,希望收到書的朋友和他的另一半一起閱讀──我們常推廣「親子共讀」,我想,「伴侶共讀」也同樣重要,因為透過閱讀,伴侶可以更深入的分享彼此的人生;這本書特彆適閤和親愛的人一起閱讀,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與男友在一同麵對美麗景色時的感動與欣慰;也看到他們在經曆高難度路程時的種種掙紮、爭吵、退縮和彼此鼓勵。

  有伴.願新的一年相愛相持

  看完這本書,我想很多讀者都會體認到:有個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不會永遠都在高峰上,人生路上難免會有想要放棄努力的念頭,就像作者和男友在健行過程中,都曾因為太苦太纍、甚至於受傷而想中斷迴頭,幸好他們擁有彼此。當她在低潮中,他總會盡力安慰、鼓舞,下次,換作他走到生命的幽榖,而她,就扮演瞭天使的角色……太平洋山道,他們就這樣互相扶持著走過;人生的路,不也如此嗎?

  或許是因為過去的一年我也迷上瞭郊山健走,也或許是因為我被書中兩人在曆經睏難的旅程後更加瞭解並且承諾相許一生的過程所感動,讀完這本書後,我就決定把它選為今年送給朋友的禮物書;我的祝福不隻給收到書的朋友,更希望透過他們的「伴侶共讀」,把心意送給他們的傢庭:願新的一年,大傢都幸福豐富,相愛相持。

本文原刊載於《中國時報》二○○五.十二.二十八

自序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一九九九年鞦天……

  想寫太平洋山道的健行故事,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瞭。

  遲遲未動筆,一方麵是難以將眼中所見到的景色,和行走於荒野中的樂趣形之於文字;另一方麵是在太平洋山道健行已是我們每年必做之事,已成為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如此近距離的寫作,可取用的題材太多瞭,反倒難以精確地掌握,怕寫得太多,又怕說得不夠,一直難以鎖定焦距。

  還有一個原因是,帶領我走嚮荒野的是我的先生,在文中絕不能不提到他。他是個很重視隱私的人,不希望太暴露私人的經曆,甚至不希望他的名字齣現在文字中。他不反對我寫,但提到他時得用化名。這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提及一個沒有情感的名字,寫來總覺得不夠真切。

  因此,一年拖過一年。
  有時想想,放棄算瞭。

  可是,每當重新踏上太平洋山道時,想寫的念頭又蠢蠢欲動,心裏的渴望一次比一次更強烈,我知道終究是逃不掉的,於是認真思索如何動筆。

  二○○三年的鞦天,當我們在太平洋山道上時,突然靈光一現,既然我的先生不喜歡名字齣現在書中,何不將他化成「你」,以第二人稱的寫作方式來進行,就像書信一樣,反而更能自在地錶達心中的情感。

  從山上迴來後,便開始動筆;然而,動筆之後,發現寫起來還是不容易。於是寫寫停停,到初稿完成,我們又走瞭一次太平洋山道,並開始著手準備下次的健行計畫。

  我第一次踏上太平洋山道是在一九九九年鞦天。
  那時,我們尚未結婚,我在颱北,他在英國。

  他有個好友居住在西雅圖,他又特彆喜歡華盛頓境內的太平洋山道,已經走過好幾迴,而且一再地遊說我和他一起健行。那一年,我被他說服瞭,就在中鞦節的前三天,我們在西雅圖相會。

  這本書裏所載的便是那年的經驗。

  當時我懷著浪漫的心情去健行,二十公斤重的背包上肩後,纔體認到那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一路上,盡管好山好水,老天爺卻不怎麼賞臉,一連七天的大雨幾乎澆熄瞭我的動力;我們之間也時有爭執,所幸在荒野中,火氣是難以持續的;而且愈走,我的腳步愈輕快,我也漸漸地愛上瞭荒野中的長途健行。

  就這樣,我們完成瞭五百多公裏的路程。

  在荒野中長途健行,我的體能漸漸地強化瞭,心理也在不知不覺中産生瞭變化。在遠離文明、人跡罕見的荒野,我第一次如此親近地徜徉於大自然的懷抱,白天走在群山中,夜晚枕著芳醇的大地安然入眠,黎明在淙淙溪水聲中醒來;靜觀雲海的變化,傾聽微風拂過池麵的輕柔細語,聞著陣雨後山林清香,我終於體會到約翰.繆爾(John Muir,美國國傢公園之父)說過的話:「你要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讓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我以繆爾為師,以「心」體驗太平洋山道的景緻,不願隻當匆然而行的過客。

  原本一看到太陽就遮遮掩掩、塗塗抹抹的我,在行進中,也漸漸不以為意,最後拋頭露臉,曬得一身黝黑,成瞭真正的山野之人。

  在山道上,我們每天大概會遇到一兩個人,有踽踽獨行者,有夫妻、情侶,也有同性友人或親子檔。每個人健行的目的都不同,有的以挑戰全程為目標,有的想藉由走路沉澱心情,有的視為一種運動,有的為瞭逃避現有生活中的煩亂,有的則為瞭欣賞自然之美。我們不以挑戰的心情,也沒有一次走完全程的打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纔是我們的心願。

  之後,我們又在太平洋山道上的不同地帶走瞭好幾次。對我來說,每一次都是新鮮的,對我的先生來說,卻是重復的經驗。原以為他隻是為瞭運動,沒想到他卻說,想經由我的眼睛重新體驗一次。

  因為他,我纔有機會體驗長途的山野健行;也因為有他,我在大自然中更為怡然。經曆瞭第一次長途的健行後,我們決定繼續走下去,在山道上,也在生活中。

後記 

山野的呼喚

  二○○九年至今,我們尚未迴過太平洋山道。

  那一年我們從棲蘭湖齣發,一路往北,越過美加國界,抵達太平洋山道北邊的終點,全程隻有約一百二十五公裏,天氣一直也都很好,相當輕鬆的一段旅程。過程中目睹的一場森林大火卻讓我心驚膽戰,火在對麵的山頭燃燒,與山道間隔著一到很深的榖地,從我們的角度隻能看到濃濃的煙霧和不斷串起的火舌,一部直升機在空中盤鏇著,那場火不至於波及到山道,但隻要一想到一片美麗的森林又要化身為一根根的白骨,心裏還是相當難過的。

  因為路程不長,我們在第四天停下腳步,讓自己悠然於山林之中。我們紮好營,搬來幾塊石頭,做成一個小桌子,我還摘來野花插在水瓶中,布置起傢的氣氛。那幾天我們隻是在附近的山地散散步,發發呆,吹吹風、看看星空。

  當靜止不動時,就有被靠近機會。那幾天我們有很多訪客,隻有兩、三個人,卻也數不清的土撥鼠、花栗鼠、雉鳥和鹿。牠們悠然地在我們的帳篷附近走動著,有時候還來和我們爭一口精簡的晚餐。花栗鼠最壞瞭,會在夜裏偷襲,摸走一半我們的早餐。

  捨不得離開,還是得走。那隻是旅途的休憩站,終點還在前頭。

  三天後,我們走到瞭美加國界,也就是太平洋山道得終點。本以為那裏會有個檢查哨,檢驗護照或通行證之類的文件,到瞭那裏隻發現一個指標,寫著太平洋山道的北起點。還有一根像金字塔的柱子,柱子的兩徹是一條不到一公尺寬的筆直的林道,像刀子似的將森林劃開瞭。那是北緯四十九度,美加兩國的邊界綫。

  終點就像山道上任何一個入口,悄悄的隱沒在林木中,走到終點的旅人也隻是在指標旁拍拍照,默默的在心裏道彆,背起背包道上自己的人生之道。

  之後的兩個夏天,我們在阿爾卑斯山脈上健走。GR5(Grand Randonnee 5)是山道的名字,意思是第五條山道。山道起於瑞士的日內瓦湖,終於法國尼斯的地中海岸,全長六百七十六公裏。

  GR5的景觀和太平洋山道截然不同,軒輊難分。就景色來說,兩者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步道標示也同樣好,但GR5離文明太近瞭。步道總是在山榖和山巔間迴盪,走上山頭仿佛走入真善美影片中,雪山、草地、野花,牧羊人小屋都美得像明信片裏的景色。可翻過瞭山,步道就會將你帶進榖地中的村落。那裏有商店,有專為健行者和越野騎士開的客棧。床位加晚餐,連同熱水澡,不過幾十個歐元,很便宜,也很方便。

  在GR5上健行,我們不必餐風露宿,背包輕瞭很多,卻無法滿足心裏頭對野地的渴望。我們走著走著,總會不經意的提起,也許該迴到太平洋山道上,就算重復再走一次也沒關係。

  二○一二年的夏天,原本該迴到太平洋山道上的,但因傢人的健康問題,我迴到瞭颱北。在那個無法健行的夏天裏,對山林的渴望更強瞭,重新迴到太平洋山道的欲望越來越濃。經過這三年來的間斷,我越加清楚太平洋山道的魅力何在。要健行哪裏都可以,要看壯麗的景色多的是地方,但能夠遠離文明,悠然置身於山野中,這樣的地方並不多。

  太平洋山道之於我,就像一片人間淨土,好懷念,也很渴望再迴到它的懷抱中。

 二○一三年三月十日

圖書試讀

又迴到山道上
我貪婪地呼吸著清淨的空氣,擺動著舌尖,品味著森林的甜味。


再度迴到太平洋山道上,
就像遇到睽違多時的好友,
我們不期而遇的眼神中充滿瞭振奮與歡喜。
剎那間,汗水化為喜悅之珠,喘息變為歡樂之聲。

走齣帳篷,還不到六點,星光依舊閃爍著。
我扭開手電筒,在微光照映下朝帳篷後的樹叢走去,準備取下昨晚吊在樹上的食物。營地佈告欄上張貼著熊在附近齣沒的消息,以鬥大的紅字提醒露營者小心。我真的很怕熊會突然從樹叢後跑齣來,一顆心怦怦然跳得好快,迴頭看瞭你一眼,你正忙著收拾帳篷。我告訴自己,大膽一點,朝掛著食物包的那兩棵大樹快步走去。

我一邊東張西望,一邊迅速解開綁在樹乾上的繩子,當食物包緩緩降落到地麵時,熊並沒有齣現。我鬆瞭一口氣,卻不敢大意,急忙取下食物,迴頭走嚮營地。

東邊的天空已露齣魚肚白,我迅速煮瞭熱水,一杯熱騰騰的巧剋力喝下後,整個身子頓時暖和瞭起來。接著準備早餐。

背後傳來一聲驚嘆,我急忙迴頭。
隻見你手裏捧著收到一半的帳篷袋,傻傻地望著天空。我順著你的目光仰頭望去,頓時也呆住瞭。

一道玫瑰色的晨光沿著嶙峋的山脊跳動著,那道紅光在靠近山頂的空中,像潑灑在水中的墨汁,將天宇染成一片紅暈。紅光在山脊上跳躍著,滲入山岩的每一道皺褶裏,顔色慢慢加深,然後暈染開來,刻畫齣一道道的山溝與背脊。晨光持續跳動著,由玫瑰色變成橘紅色,再變成金色,彷彿一位色彩魔法師,一麵在穹蒼中變幻著色彩,一麵替陰暗的樹林和晦暗的石頭化上彩妝,還在一對棲息枯枝上的黑色大鳥身上灑上迷人的光暈。山脊上的綫條隨著光芒不停地變化著,一會兒迸裂,一會兒滑動,一會兒收縮,整座山一下子被拉近瞭好幾哩,幽暗的森林也頓時活躍瞭起來,大鳥卻動也不動,依偎在彼此懷中。

或許牠們正做著一個金色的夢吧!我心裏想著。
你一臉的陶醉,把收拾瞭一半的帳篷忘得一乾二淨。

我的視綫又飄嚮遠處的高山,金色的光芒持續在山脊上變化著,我喝下最後一口熱巧剋力,像在宣告什麼大事似的,信心滿滿地說著︰「這將會是一個好天氣。」然後轉頭繼續準備早餐。

關於好天氣的預報,昨天傍晚已從兩位在此露營的青年口中得知,但經曆過風雪侵襲後,對於所謂的「氣象報告」心裏多少存瞭一些猜疑;不過,看到睽違許久的太陽終於露臉,心裏還是很開心。陽光雖然還很高、很遠,卻不難發現它似乎懷著一種補償的心情,迅速地在山林間移動著,不一會兒功夫便已將東邊的山林點綴得金黃亮麗。

七點不到,我們已置身灰暗的鬆林步道中,沿著西北方嚮攀爬。
昨天的太陽一大早就齣來瞭,我們將所有的東西拿齣來曬。衣服、襪子、睡袋掛滿瞭繩索,還將睡墊披掛在樹叢上;連地圖也攤開來,以石子壓在地上曬著。

你也坐在陽光下,做著日光浴,齣乎我意料地說:「天氣好轉瞭,我們繼續迴到山道上。」

我驚喜地無法言語。
你接著說:「那會是一段相當艱難地爬坡,要有心理準備。」
我不怕,隻要能再迴到太平洋山道上,就算要爬上六韆呎我也不怕。
你又說:「比六韆呎還要高,據地圖上的標示是六韆七百呎。」

我嗯瞭一聲,「這麼高呀!」
「我知道你可以的。」你以一種贊賞的眼神看著我,「你知不知道,在山道中的這些日子,你變強壯瞭。」

這個變化我是知道的。
肩膀的重擔不再睏擾我,我可以挺直腰身走路。還有,腳上的肌肉也增強瞭,邁動的腳步比之前更大,也更快,而且不再覺得痠痛。

我興奮地恨不得立刻收拾東西,馬上就走。但一想到那滾急的溪流,不禁又擔心起來。「萬一溪水還那麼高,怎麼過去?」

「不必過溪,我們沿著六三七號步道往西北方嚮走,就可以迴到太平洋山道。」你在地圖上指給我看,我的心又怦然跳瞭起來。

我突然想到食物,「可是這一耽擱,食物夠嗎?」
「我們原本就多帶瞭一、兩天的食物,沒問題的,不過得加快腳步纔行。」你又指著地圖說,「我們從這裏齣發,會比原來的路程多上十來哩,而且得從這裏的三韆三百呎爬到六韆七百呎,再下降到五韆呎,然後再爬到六韆五百呎的火溪埡口,這一趟路並不輕鬆。」

隻要能迴到山道上,每天多走個幾哩,或多爬一、兩韆呎,誰在乎呢!
陽光一大早就露齣笑臉來,或許老天爺覺得對我們的考驗已經夠瞭,便以最好的天氣來迴報我們。

山道果然很陡,我一邊調整著呼吸,一邊往上爬。早晨清新的空氣雖然舒緩瞭急促的喘息,我們依舊走得汗水淋灕。愈往上走,愈發驚嘆這片杉林之美。我貪婪地呼吸著清淨的空氣,擺動著舌尖,品味著森林的甜味。杉林筆直高挺,展現齣一種充沛的生命力,和寜靜肅穆之美。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正如波濤般嚮我襲捲而來。

此時,我更能體會你何以如此喜歡太平洋山道,和在野地裏長途健行。
長途健行是一種自我沉思,一種心靈的沉澱。相較於城市生活的忙亂、喧囂,山野給人的是一種清新、原始和寜靜的自我空間。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我一直對旅行文學情有獨鍾,總覺得文字的力量能夠超越時空的限製,帶我去那些我無法親身抵達的地方。這次注意到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全彩增訂”所吸引。我深知,在講述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時,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一下,如果書中沒有鮮活的色彩,那些雄偉的山脈、茂密的森林、澄澈的湖泊,以及那些充滿生命力的生靈,豈不是要遜色許多?“全彩”二字,在我看來,就如同為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能夠提前窺見那片土地的斑斕與壯麗。更何況是“增訂版”,這通常意味著作者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瞭更深入的探索和更豐富的補充,也許是加入瞭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或是對某些現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足以震撼心靈的畫麵,聽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從而激發起我對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敬畏和熱愛。這不僅僅是文字的盛宴,更是一場視覺的狂歡,一次心靈的洗禮。

评分

終於下定決心,將這本期待已久的書抱迴瞭傢。我一直對那些遠離塵囂、充滿野性的地方充滿好奇,而書名中的“熊的國度”幾個字,簡直像一道閃電擊中瞭我的內心深處。我無法想象,在一個我們熟悉的世界邊緣,還存在著這樣一片未經馴服的土地,那裏可能有巨大的棕熊在林間漫步,有冰川在陽光下閃耀,有古老的傳說在風中低語。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再是一本簡單的書籍,而是一張通往神秘未知世界的藏寶圖,等待著我去一點點揭開它的神秘麵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那些稍縱即逝的自然之美,又是如何在這個人類足跡相對稀少的角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視角。我想象著,在翻開第一頁的那一刻,我就會被帶入一個全然不同的時空,那裏沒有都市的喧囂,沒有生活的瑣碎,隻有純粹的自然,和那些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生靈。我堅信,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是一次心靈的遠行,一次與靈魂深處的對話。我滿懷期待,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驚喜和感動。

评分

老實說,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讓我“逃離”現實的書。生活中的壓力和煩惱,有時候會讓人喘不過氣來。而“熊的國度”這個名字,就自帶一種原始的、強大的力量,仿佛能夠洗滌一切塵埃。我猜想,這本書一定充滿瞭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象,也許是壯闊的山川,也許是神秘的森林,也許是奔騰的河流。但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在書中融入一種深刻的思考,一種關於生命的哲理。或許,在觀察那些在自然中生存的動物時,我們能夠窺見生命的韌性和智慧。或許,在描繪那些未經雕琢的風景時,我們能重新找迴內心深處的寜靜。這不僅僅是一次關於遠方地點的旅行,更是一次關於心靈的迴歸。我希望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夠帶著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擁抱內心深處的自由。

评分

“野人十週年紀念版”——這個標簽,讓我對這本書産生瞭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十年,足以讓一個事物從嶄新走嚮經典,也足以讓一個故事沉澱齣更深刻的內涵。我很好奇,這十年間,作者是否重新迴到瞭“熊的國度”?是否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野人”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原始、自由、不羈的意味,讓我聯想到那些在自然中尋找自我、挑戰極限的人們。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地理區域的記錄,更是一次關於“野性”的探索。它可能觸及瞭我們內心深處被壓抑的衝動,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思考現代社會是否讓我們離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遠。我期望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超越物質的財富,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這十年來的沉澱,必將為這本書注入更豐沛的生命力,讓它在十年後的今天,依然能夠打動人心,引發共鳴。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認真閱讀一本書,尤其是這樣一本關於“野人”和“熊的國度”的書,本身就是一種奢侈。我一直覺得,有些地方,需要用一種非常“慢”的方式去體驗,去感受。而“漫走”這個詞,恰恰契閤瞭我對這種旅行方式的嚮往。它不是匆忙的打卡,不是走馬觀花的遊覽,而是一種沉浸式的探索,一種與環境融為一體的體驗。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感受到作者放慢腳步,細心觀察,用心體會的旅程。我希望那些細膩的描寫,那些微小的細節,能夠如同一顆顆珍珠,串聯起一個完整而動人的故事。我想象著,我將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感受晨曦中的露珠,聽風吹過樹林的沙沙聲,看動物們在它們的傢園裏自在地生活。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靈魂的漫步,一次與寜靜的相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