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可使人生苦涩,也能让人变得有智慧。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癌症让原本遥不可及的死亡转变成惊心动魄的现实,它可能让生命突然停滞不前,也可能成为故事新页的催化剂,带来深度探索自我的契机。
如果你得了癌症,你对未来的恐惧和治疗本身都会形成极大的压力。研究结果指出,如果你能做好心理准备,好好调适在疗程之间产生的焦虑与不安,就能在复原的过程中扮演更加主动积极的角色。
「正念取向癌症疗法」(MBCR)是由肿瘤心理学专家设计的课程,以乔.卡巴金所创建的「正念减压疗法」(MBSR)为架构,结合了正念静观、缓和瑜珈以及团体对话,帮助你与自己共处、调节生活。读者将在八週的课程中学会:
● 利用正念,减轻癌症疗程与复原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身心症状
○利用正念静观和缓和瑜珈练习,增强免疫系统
● 如何平复恐惧、不确定感、使不上力等等负面情绪
○ 如何用正念面对癌症症状的痛苦、治疗的副作用等等
● 发掘自己征服逆境、恢复健康的能力
名人推荐
石世明 临床心理师
吕凯文 南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台湾正念学学会创会理事长暨正念疗育督导师
李燕蕙 南华大学生死学系副教授
胡君梅 华人正念减压中心负责人、《正念疗癒力》译者
张素凰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陈德中 台湾正念工坊执行长
陈慕纯 抗癌名医
杨蓓 实践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赖明亮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前慈济医学院院长
戴承正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内科部血液肿瘤科主任推荐语:
我曾感于生命苦难实多,从大学时期即深入领会与体验种种世间学术与宗教相关身心技巧与解脱知识,尤其最沉浸于佛教的正念学心法。二十多年经验让我深深了解,任何一种迅速而长效地帮助当代人减轻烦恼压力的身心技术,必须先经得起一般日常生活语言的沟通询问,才能充分发挥实质利益与效果。《正念减压,与癌共处》正是这样的好书,它既简单又实在,系统性地呈现当代西方正念学精髓,导引苦难生命逐次迈向喜悦宁静。是的,当内在世间宁静,外在世间就宁静。──吕凯文(南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台湾正念学学会创会理事长暨正念疗育督导师)
这本书开启了一个新思维、新做法与新机会。当所有社会资源对癌症的处遇都放在生理机制的同时,这本书告诉我们,原来,还存在着一种成功整合古老东方修行与西方科学精神的方法,可以成功协助癌友面对自己身体的痛与心理的苦,协助癌友承接夜阑人静时倏而涌现的沉重忧伤。正念减压协助癌友找到内在的自我疗癒力量,不是理论,而是事实。──胡君梅(华人正念减压中心负责人、《正念疗癒力》译者、专任正念减压课程老师)
癌症与压力有相当的关连,压力会引起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会降低免疫力,减少自然杀手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致使癌症更加恶化。
扭转负面情绪最好的方法为正念,学习瑜伽及各种唿吸法,并将静心融入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之中,勤于实践,即能感受心灵的喜悦,让癌症所带来的疼痛减轻,甚至改善癌症的病情。
正念是人人必学的人生课程,需要不断地学习与体验。──抗癌名医 陈慕纯
此书以东方古老传统的智慧,即正念和静观,来因应癌症的症状及治疗副作用,值得大力推荐。书中介绍的练习方法,由细细品尝一粒葡萄干、正念唿吸、身体扫描、正念运动、静观等等,不仅自己我个人都项项尝试过,适用于日常生活,而且其对于癌症病人的助益,早已有科学证据显示其效果。此书是充分参与生命每个当下的最佳诠释。──赖明亮(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教授、前慈济医学院院长)
在佛教经典里有一部经典叫作维摩诘所说经,里面有一段经文:「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这指出的是生病所示现的意义何在,病苦在很多时候不是单纯是病苦,而是心理心态的表现,因此,调整心理的状态,在很多情况下,病苦竟得以改善。这似乎与西方医学相迳庭,但事实上不会悖离,现在很多证据显示所谓的心身疾病,身体状况的异常是来自于心理调适的困难,以至于身体出现病况,医师提供药物治疗,除了给予真正身体的治疗以外,也给予心理的支持;但是个人心理内在的问题不解除,很多病症是无法治癒的。
正念亦可提正气,这是文天祥在正气歌所提到的「彼气有七,吾气有一」,正是对抗疾病最好的心理利器。也不要忘记,医师正在从旁协助您。──戴承正(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内科部血液肿瘤科主任、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内科副教授)
「如果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本书的内容之中,会对你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改变,益处之多难以细数。本书的作者们都是忠实的正念实践者,而他们的正念取向癌症疗癒课程也是奠基于研究结果之上,你会立即感受到正念的真实面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益发强烈。」──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 Ph.D),麻州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荣誉教授
「由专家所着的《正念减压,与癌共处》,为与癌共处的人们提供了一本深刻、清楚又有效的指南。它将佛家传统融入到一系列具体的练习当中,协助你更能够停留在癌症风暴中心的平静之中。」──大卫‧史贝杰(David Spiegel, MD),史丹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和精神行为科学系副主席
「琳达.卡森和麦可.史贝卡成功地创作了一本清晰、深刻和全面的癌症因应之书。他们将临床智慧、深刻的个人正念实践和科学的严谨巧妙地融合在这本浅显易懂的书中。我相信本书丰富的想法和练习会令癌症患者获益匪浅,为癌症疗癒提供一条更轻松、喜乐、健康和自由的道路。」——萧娜.夏比洛(Shauna L. Shapiro),圣塔克莱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副教授,《正念的艺术与科学》(The Art and Science of Mindfulness)共同作者
「琳达.卡森和麦可.史贝卡共同创作了这本深具智慧又非常实用的指南,是给癌症患者及亲友的美好礼物。能够走上正念之路的人,必会因为清晰的远见和深刻体验而收获良多。」——雪伦.萨兹伯格(Sharon Salzberg),《真正的幸福》(Real Happiness)作者
作者简介
琳达.卡森博士Linda E. Carlson, Ph. D, R. Psych.
卡森博士是恩布里基(Enbridge)中心的心理社会肿瘤学(Psychosocial Oncology)研究主席、加拿大卡加利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心理社会肿瘤学副教授、卡加利汤姆贝克癌症研究中心(Tom Baker Cancer Centre)的心理社会肿瘤学研究主任和临床心理学家,曾获亚伯达遗产基金会(Alberta Heritage Foundation)颁发的医学研究健康学者奖(Medical Research Health Scholar Award)。她也是《正念的艺术与科学》(The Art and Science of Mindfulness)的共同作者之一,发表超过九十篇书籍文章与期刊论文,并经常在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研究成果。
麦可.史贝卡博士 Michael Speca, Psy.D., R. Psych.
史贝卡博士是卡加利大学心理社会肿瘤学助理教授,也是前加拿大癌症协会在汤姆贝克癌症研究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作为研究中心的临床心理学家,他提供癌症病人和家属谘商服务、带领支持团体,也是「正念取向癌症疗癒」课程的共同创始人。
第一部分 序幕
第一章 正念与癌症
本书概要
癌症之路
什么是正念(mindfulness)?
正念的起源
「正念取向癌症疗癒」的发展
正念适合你吗?
第二章 压力与癌症
压力因应
长期压力的影响
认识你的压力症状
压力症状自我检验表
压力从哪里来的?
压力和身心合一
正念与压力
压力与癌症
压力与癌症发生率
压力和癌症存活率
压力调适
第二部分 「正念取向癌症疗癒」课程
第三章 课程开始
意图、注意力和态度
有益的心态
重新认识事物
关注唿吸
身体扫描
如何练习这些技巧
第四章 压力因应
对压力的反应和因应
压力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后果
压力因应
面对压力如何减少反应并增加因应
正式和非正式的正念练习
坐姿静观
第五章 正念运动
瑜伽的背景
瑜珈练习的基础
何时练习瑜伽
第六章 平衡唿吸
自主神经系统
「迷你」练习
■倒数唿吸法
■波状唿吸
■方块唿吸法
■三角唿吸法
■倒三角唿吸法
■交替鼻孔唿吸法
第七章 我们诉说自己的故事
你生活的故事面
思想的本质
心智的烦恼:我们痛苦的故事
想法犹如脱缰野马
思考的陷阱
觉察当下的意念
「不知道」的心
行走静观
第八章 意象的静观
你的生活画面
山的静观
湖与树的静观
第九章 一日静默
为何练习一日静观
但为何静默?
慈心静观
第十章 深化与拓展
无选择的觉知为洞察力之途
无选择觉知与癌症
第十一章 走进世界
你并不孤单
每週的开放式团体
第三部分 症状控制和日常生活的正念
第十二章 运用正念来调适癌症症状及副作用
掉发和自我形象认同的转变
睡眠与倦怠
疼痛
恶心
第十三章 了解你的恐惧和其他困难的情绪
逃避的弔诡
向痛苦情绪敞开心扉
处理困难情绪
平复焦虑的心
困难情绪的解药
第十四章 下一步该做什么?
每日正念练习
生活即练习
癌症之外
疗癒我们的世界:在社区实践正念
中文版序
我们写这本书是为了让罹癌者以及他们支持网络里的家人、朋友及照顾者能学习正念,并且在超越癌症经验的过程中运用静观来减轻痛苦、增进身心健康。
在书中,我们提供了这个方法的理论和研究背景。然而,我们主要目的是说明正念静观,并提供练习方法上的实用指南,让读者能够在生活里立刻应用正念并从中获益。当你的理解和洞察随着练习而深化,收获也将与日俱增。
癌症和其治疗过程会引发许多扰人的情绪,而我们把「正念取向癌症疗癒」介绍给你,就是为了减少你的痛苦、增强你的身心健康和内在资源,并提供一种能让你未来人生更加丰盛的观点。
「正念取向癌症疗癒」是我们多年来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在临床工作方面得到的经验发展而来,针对在癌症中心接受治疗的病患审慎的研究。而在更早以前,我们已经各自在生活中做正念的实践并从中获益,所以才想到这样的方法。多年来我们一直想要把课堂上的内容让无法亲自来上课的人也能体验;终于在教授此课程十五年之后,我们写出了这本书。事实上,这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因为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和数以百计的病患分享这些想法,也对正念所带来的益处充满热情。
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模式以身心的交互作用来奠定健康的基础,这是当今科学界所肯定的新潮流,也在技术导向的现代医学和亚洲的古老智慧之间占了一席之地。这两股潮流汇聚于此,形成的智慧泉源正召唤着你,为了疾病的挑战和个人的益处来尝尝这泓清泉。
如果你接受这份邀请,你将握有强大的工具供你驱使,让你能在恢复身心健康的道路上扮演主动积极的角色。你掌握了能让正念的好处成真的关键因素,那就是不断练习书中的技巧并遵循正念的原则。
我们很高兴看到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把这份觉察的礼物送给自己。我们鼓励你运用书中的静观指导来引导自己迈向疗癒和自我发现的道路。愿你幸福,免于一切苦难。
琳达.卡森
麦可.史贝卡
第八章 意象的静观
在以正念为基础的练习中,我们使用意象来启发并增强我们内在的天性,也就是那些经常因为受苦、负面期待或知觉习惯而被蒙蔽或忽略的有益特质与能力。
我们的方法和那些癌症病人经常听到的方法有很大区别:那些方法着重于透过画面的想像,达到特定目标或结果。这样的方法有其理论,但强烈的目标和结果导向的方法,恰好与正念练习的重点反其道而行。我们认为疗癒不能勉强或期待,我们只能努力创造一个孕育疗癒过程发生的环境。在培养无为无欲的脉络里,你可以用意象来强化存在的面向,肯定生命,带来正向的,鼓舞人心的觉知。
你的生活画面
意象是你生活的助力。画面是世界的表达方式,以类似于语言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经验。「意象」并不只有视觉画面,还涵盖了所有感官经验。在第二章我们请你想像自己咬一块柠檬角,亲自体验身体对于心智活动的反应。大多数人在运用所有感官想像自己吃了一块柠檬时,柠檬带有的柑橘类气味、果皮质地、粗糙的质感、黄澄澄的颜色和多汁的果肉,都会让消化系统产生非常强烈的反应,最明显的证据可能就是噘起来的嘴和涌出的唾液。
当你想起一位挚爱的朋友或家人的面孔时,心里会有什么反应?当你想起宁愿避免的情境时,例如赶不上飞机,或遭人怒骂时,又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你仔细想想,可能会发现自己每天都依照惯用的模式,持续地对这个世界做内在表达,甚至睡觉的时候,梦境里的画面也会触发相当强烈的情绪。
有些画面根深蒂固地和人类的想像结合,于是被视为原型,是一些全人类共同分享的画面,并能捕捉人类经验当中的重要面向,是跨越不同文化所共享的世界语言。例如,住在高山上的人,通常将山视为神圣的,爬山也常被视为追求灵性的象征。山脉,是天与地的交界,在许多层面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山的静观
山的静观练习出自于乔.卡巴金的《当下,繁花盛开》,这个练习提供一个途径,引你觉察人类天性里值得努力留存和彰显的面向。有时候你可能会想在室外练习山的静观,外面的世界会提醒我们是大自然世界的一份子。
练习8.1是山的静观的说明,你可以数种不同的方式使用。你可以让朋友读给你听,也可以先录好再播放,或者你也可以只是简单地读出来,然后以你对说明的大略了解做为基础,引领自己进入山的静观。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哲学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温度。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精神的触动。《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非常细腻、非常人文关怀的方式,探讨了人类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的心理困境。我并非患者,但我在书中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和恐惧。书中关于“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探讨,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未知数的旅程。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以一种更开放、更接纳的心态去面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希望”的解读。它并没有提倡盲目的乐观,而是强调在绝望之中寻找微光,在困境之中创造可能。这种“希望”的力量,让我感到温暖而又鼓舞人心。书中穿插的许多故事,都让我感动不已。它们展现了生命顽强的生命力,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充满智慧的朋友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活出生命的精彩。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触动我心灵的一本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容易陷入焦虑和担忧的人。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波折,都可能让我变得心神不宁。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负面新闻和健康风险的传播,更是让我感到压力巨大。我曾尝试过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总是感觉自己被各种思绪所困扰,无法真正地放松下来。《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它没有给我任何“必须如何”的指令,而是以一种温柔的引导,让我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觉察”的强调。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自己的念头,观察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而不是立即被它们所控制。这种“旁观者”的视角,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当负面情绪袭来时,我不再是那个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小孩,而是能够静静地观察它,理解它,然后让它悄然离去。书中分享的许多练习,我都在生活中尝试了。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我尝试着去感受食物的颜色、气味、口感,而不是一边吃一边玩手机。在走路的时候,我尝试着去感受脚下的地面,去感受风吹过脸颊的感觉。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同。我发现,当我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觉察时,我的焦虑感就大大降低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减压”,并不是要消除压力,而是要改变我们面对压力的态度和方式。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最大的惊喜!作为一个长期被健康焦虑困扰的人,尤其是最近经历了一些身体上的不适,让我对“健康”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深的恐惧。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从传统的养生之道到新兴的心理疗法,但总觉得治标不治本,内心的不安和担忧总是挥之不去。当我拿到《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时,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书名听起来有点沉重,而且“与癌共处”四个字,对于一个对疾病充满戒备的人来说,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双重打击。我当时想,也许这本书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恐慌,或者是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心灵鸡汤。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温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触及了许多读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脆弱。它没有回避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挑战,而是以一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引领读者去面对。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正念”的解读,它并非要求我们完全排除负面情绪,而是学习如何觉察它们,不被它们吞噬,而是以一种更清晰、更平和的心态去观察和感受。这种“共处”的态度,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书中穿插的许多真实案例,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也能找到内心的力量,活出生命的尊严。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活着的书。它教会我如何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锚点,如何在身体不适的时候,也能保持心灵的平静。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内心深处被一种宁静的力量所包围,仿佛压在我心头多年的巨石,终于被轻轻地移开了。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命和死亡有着深刻思考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桥梁。《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我并非身患重症,但我的生活经历让我深知,生命是何其脆弱,而死亡又是何其真实。我曾经历过亲人的离世,也目睹过许多人在疾病面前的无助。这些经历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悟,也促使我不断探索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到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它以一种极其宏大而又细腻的视角,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极限挑战时的精神状态。书中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让我更加理解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深刻的存在状态,一种与世界、与自我深度连接的状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意义的追寻”的解读。在疾病面前,许多人会质疑生命的意义,会感到迷茫和失落。而这本书,则引导我们去发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的意义依然存在,甚至会更加彰显。它鼓励我们去创造,去爱,去分享,去连接。这种积极的态度,让我感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内心对话,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共处”,不仅仅是与疾病的共处,更是与生命的每一次呼吸,与存在的每一次悸动,与内心的每一次觉醒。
评分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师,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身心健康。我曾阅读过不少关于养生保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曾参加过一些相关的讲座和活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到,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衰败”过程,而疾病,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帮助我坦然面对生命终点,并且在剩余的生命中活出意义和价值的智慧。《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它没有回避疾病的残酷,也没有美化死亡的到来。相反,它以一种非常坦诚、朴实的方式,讲述了如何在生命的脆弱时刻,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尊严。书中关于“接纳”的论述,让我感触颇深。我年轻时,总是充满了斗志,渴望征服一切困难。然而,在生命的暮年,我越来越明白,有些事情,我们是无法征服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去接纳它们,然后与它们和谐共处。这种接纳,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智慧,一种对生命本然状态的尊重。书中关于“感恩”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时候,我常常会忽略那些依然美好的事物。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感恩那些依然存在的爱和支持。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它帮助我找到了在疾病面前,依然能够保持内心平和与喜悦的力量。
评分我是一名曾经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那种日复一日的疼痛,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绝望。我尝试过各种药物治疗,也进行过一些物理康复,但效果都只是暂时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生活就要一直被疼痛所定义?这种想法让我感到非常无力。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到了《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我总觉得,这本书更多的是针对癌症患者,而我的情况似乎与“癌症”沾不上边。然而,我错了。这本书所倡导的“正念减压”的理念,对于任何一种长期存在的痛苦,尤其是那些与身体不适相关的痛苦,都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书中关于“接受痛苦,但不被痛苦定义”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一直试图“消除”我的疼痛,但这种“消除”的执念,反而加剧了我的痛苦和焦虑。而书中提出的“与痛苦共处”,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它不是让你去忍受,而是让你去觉察,去理解,去观察痛苦的来去,就像观察天上的云朵一样,不加评判,不加抗拒。这种视角的变化,让我觉得,虽然疼痛还在,但它在我心中的分量似乎变轻了。我开始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正念呼吸练习,用来应对疼痛发作的时候。我发现,当我不再对抗它,而是去感受它,去呼吸,去放松,疼痛似乎真的有所缓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我的情绪也变得更加平和。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我们无法完全摆脱痛苦,我们依然可以活出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在痛苦之中,也存在着可能性的曙光。
评分我是一名曾经饱受社交恐惧症困扰的年轻人。在人群中,我总是感到局促不安,害怕被评判,害怕说错话。这种恐惧,让我失去了许多与人交流的机会,也让我感到非常孤独。我尝试过各种方法来克服这种恐惧,但效果都不太明显。直到我读了《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把焦点放在了“消除恐惧”上,而忽略了“接纳恐惧”和“与恐惧共处”。书中关于“放下评判”的观点,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我之所以害怕社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总是对他人抱有评判,同时也害怕被他人评判。而这本书,则引导我去观察这些评判,去理解它们,然后放下它们。当我不再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书中关于“觉察身体感受”的练习,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我的恐惧。我发现,当我在人群中感到不安时,我的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而这本书,则教会我如何去感受这些信号,如何去安抚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所控制。我尝试着在一些社交场合,练习书中的正念呼吸方法,我发现,我的紧张感真的有所缓解,我甚至能够更自然地与人交流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必试图成为一个“没有恐惧”的人,而是要学会成为一个“带着恐惧依然能够前行”的人。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可能性之门,让我看到了在克服社交恐惧的道路上,充满着希望。
评分我一直对“身心灵”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也曾阅读过不少相关的书籍。然而,很多书籍在强调“身心灵”的连接时,往往会显得过于空泛,或者缺乏实操性。《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则以一种极其务实和接地气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并非患者,但我的生活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压力。我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力量。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没有回避疾病的沉重,而是以一种极富同理心的方式,将“正念”的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身体智慧”的阐述。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身体并非一个需要被“控制”的对象,而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伙伴。当我们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学会与身体建立连接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书中关于“情绪的转化”的指导,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我常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困扰,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情绪。读这本书,就像在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减压”,不是逃避,而是通过深入的自我觉察和连接,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力量。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拿起这本书,我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作为一名癌症患者的家属,我目睹了亲人在与病魔抗争过程中承受的巨大身心痛苦。那段日子,我经历了无助、焦虑、恐惧,甚至是绝望。我曾无数次地想,如果我能做些什么,哪怕只是分担一点点他们的痛苦,我都愿意。然而,疾病的无常和医疗的局限,常常让我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我尝试过各种方式来缓解亲人的痛苦,也试图调整自己的心态,但内心深处总有一块阴影挥之不去。当朋友推荐《正念减压,与癌共处》这本书时,我几乎是带着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翻阅的。我没有想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并没有提供什么神奇的“治疗秘方”,也没有灌输一些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相反,它以一种极其细腻、极富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人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的心理活动。书中对于“接纳”的阐述,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选择,去承认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前行的力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指导,它教会我如何识别、理解和转化那些负面的情绪,而不是被它们所淹没。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对照自己和亲人的经历,发现书中描述的许多心理困境,正是我们曾经深陷其中的泥沼。但同时,我也看到了书中提供的,走出泥沼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疾病无法彻底治愈,我们依然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依然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它给我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看待疾病和生命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那种柔和的色调和充满生命力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治愈的力量。我一直认为,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往往来自于那些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时刻,而疾病,无疑是其中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我曾在一些健康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看到过关于“正念”的讨论,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不够接地气。直到我读了《正念减压,与癌共处》,我才发现,原来正念并非高高在上,它就藏在我们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感受之中。书中没有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了如何将正念融入日常。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身体意象”的探讨。在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过度关注那些“问题”,而忽略了身体本身所传递的其他信息。这本书引导我去倾听身体的语言,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去与它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这种连接,让我感到一种被关怀和被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区分了“身体的感受”和“我对身体感受的恐惧”。这种区分,对于减缓我的焦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分享的冥想练习,我尝试着在睡前进行,效果出奇地好。我发现,我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闭眼就开始胡思乱想。整本书读下来,我没有感受到丝毫的压迫感,反而是一种如沐春风的舒畅。它像一位慈爱的长者,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内心也蕴藏着无穷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