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师与案主之间有条河,
治疗师需要越过这条河与案主相遇,
但彼此间仍需保持着清晰的界限。
我尝试帮助人们帮助自己,可以自己做决定并找到自己的资源。这帮助我能够主导历程,而不是主导他们。对我而言,很重要的是,我认为成功的结果,对案主来说却可能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我只能帮助他们弄清楚他们想要什么,以及决定要去的地方。
我尽我所能地在历程中让案主主导自己。我的工作是帮助他们做选择,并在他们和我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要整合这个模式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因为你必须先学会整合你自己。〜玛莉亚.葛莫利
这套书分成两册,内容包括八个家庭、十次会谈,学习基模是依据维琴尼亚.萨提尔家族治疗的体验性训练工作坊,呈现玛莉亚.葛莫利现场工作的内涵,以及如何多元运用萨提尔模式为家庭工作。每次会谈,先由治疗师介绍自己与案主工作的重点;接着是玛莉亚与家庭的会谈;最后是小组讨论的回馈、提问和玛莉亚的教导。
各界推荐
(谨依姓氏笔画排序)
方俊凯 台北马偕纪念医院精神科主任暨自杀防治中心主任
王浩威 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
吴就君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吴熙琄 美国陶斯后现代学院院士、台湾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
吕旭亚 吕旭立纪念文教基金会创办人
李维榕 香港家庭治疗学院临床总监
李圣洁 蒲公英人格发展学习空间创始人
李岛凤 实践大学家庭谘商与辅导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
陈登义 财团法人台湾省私立台中仁爱之家附设静和医院院长
杨 蓓 实践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
赵文滔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助理教授
作者简介
玛莉亚.葛莫利(Maria Gomori)
1920年5月25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是国际着名的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大师、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AMFT)临床会员暨督导、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萨提尔国际Aventa中心资深训练师。她受教于维琴尼亚.萨提尔,并与之共同工作达二十年。1988年萨提尔过世后,秉持其理念在世界各地教导萨提尔的家庭重塑。
1990年创办曼尼托巴萨提尔专业发展中心以来,致力于国际性家族治疗工作坊,并积极协助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澳洲及加拿大维尼佩格(Winnipeg)等地成立萨提尔中心。着有自传《爱与自由》(Passion for Freedom)、《心灵的淬鍊》(Personal Alchemy:The Art of Satir Family Reconstruction)(与伊莲娜.艾达斯金合着),与萨提尔等人合着《跟萨提尔学沟通》(The Satir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萨提尔的家族治疗模式》(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等书(皆由张老师文化出版)。
译者简介
释见晔(王秀花)
国立中正大学史学博士,曾任教于大学通识中心,有数本「明代与台湾佛教史」之着作。 目前是自由工作者,致力于「佛教思想与现代心理治疗对话之研究」。
由「心结」至「连结」──四个女人之间的爱与痛(1)
一、治疗师说明
二、会谈
三、小组讨论之呈现
四、答客问
由「心结」至「连结」──四个女人之间的爱与痛(2)
一、玛莉亚的回馈
二、会谈
三、小组讨论之呈现
四、治疗后追踪与补充
「失控」与「温暖」──家庭如战场中的生命能量(1)
一、治疗师说明
二、会谈
三、回馈、提问和教导
「失控」与「温暖」──家庭如战场中的生命能量(2)
一、治疗师说明
二、会谈
三、追踪报告
厌食是武器──争取自主的女孩
一、治疗师说明
二、会谈
三、回馈、提问和教导
后记
当目光落在《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这个书名时,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便油然而生。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心灵深处,并提供切实可行方法的书籍,而萨提尔模式,以其对个体内在世界的尊重和对家庭系统动态的深刻洞察,一直是我心中特别推崇的疗愈体系。这本书的“实录”性质,更是让它充满了吸引力,它意味着我将有机会从最真实的案例出发,去理解萨提尔模式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好奇,那些在家庭治疗室里,面对着彼此沉默、指责或疏离的家庭成员,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越过”那些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河”,最终实现“相遇”的。这种“相遇”,我想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并肩而坐,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一种对彼此内心世界的看见与接纳。我期待着,在书中那些鲜活的文字中,感受治疗师的智慧与慈悲,学习他们如何拆解误会,重建信任,并最终帮助家庭成员们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本书,对我而言,是关于成长、关于和解、关于爱的一次深度学习之旅。
评分这本《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单看书名就充满了诗意与温情,仿佛一条蜿蜒的河流,承载着无数心灵的故事,最终汇聚于“相遇”的港湾。我一直对心理治疗领域,尤其是那些能够深入触及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理论与实践,抱有浓厚的兴趣。萨提尔模式,以其强调“人”本身,关注个体感受、沟通模式和家庭系统动力,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疗法之一。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期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模式在实际治疗中所展现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我相信,通过真实的案例记录,我可以窥见治疗师如何运用萨提尔的智慧,引导一个个家庭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成长与和解。想象一下,那些曾经被误解、被冲突撕裂的家庭,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如同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重新找到连接的纽带,建立起更为健康、和谐的互动模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治疗技巧的罗列,更是一份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疗愈的深刻洞察。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内心的挣扎、希望,以及最终在治疗过程中绽放出的生命力。这本书将是我探索心灵深度、理解家庭动态的又一盏明灯,指引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
评分初次翻开《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书名本身就如同引人入胜的序曲,勾勒出一幅关于连接、关于跨越、关于生命故事的画卷。我对萨提尔模式的关注由来已久,其强调“看见”和“连接”的核心理念,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到那条最直接通往理解的道路。这本书的“实录”二字,尤其吸引了我,因为它预示着我将有机会接触到最真实、最生动的治疗过程,而非仅仅是理论的抽象阐述。我渴望了解,在面对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家庭隔阂与情感创伤时,萨提尔治疗师是如何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去“越过”那些障碍,最终促成“相遇”的。这种“相遇”不仅仅是成员间的重新认识,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对话与内在和解。我好奇治疗师如何捕捉家庭成员微妙的沟通信号,如何识别那些隐藏在冲突背后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引导他们一步步建立起信任与共情的桥梁。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像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能够从实践的视角,去深化对萨提尔模式的理解,并从中汲取力量,应用于我自身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这句充满诗意的表达,如同对生命中所有跨越与连接的美好期盼,深深吸引了我。《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作为一本记录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过程的书籍,我对其抱有极大的期待。萨提尔模式之所以令我着迷,在于它强调“我”和“我们”的和谐共存,以及对个体成长潜力的无限信任。这本书的“实录”形式,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亲身感受萨提尔治疗师是如何在真实的家庭环境中,去触及那些隐藏在冰山下的情感,如何去引导家庭成员们,一步步“越过”他们内心的障碍,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遇”。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些充满张力和挑战的治疗场景中,治疗师是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与技巧,去转化家庭成员们的沟通模式,去修复彼此的创伤,去重建健康的家庭互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学习如何爱、如何理解、如何连接的宝贵启迪。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这个书名就如同一首淡淡的诗,却蕴含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它诉说着一种超越时空的连接,一种在历经曲折后最终达成的温暖。我对萨提尔模式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对“人”本身的尊重,以及对家庭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的“实录”形式,对我而言,是探索这个模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我非常渴望能够通过书中的案例,去体会萨提尔治疗师是如何引导那些在家庭中感到疏离、冲突或迷失的成员,去“越过”他们内心的“河流”,去看见彼此真实的模样,去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我期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识别那些被遮蔽的信号,理解那些潜藏的渴望,并最终运用萨提尔的技巧,去促进有效的沟通,修复情感的创伤,重建家庭的和谐。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关于爱与理解的深刻实践。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这句诗意的书名,便足以唤起我内心深处对于理解和连接的渴望。《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当我看到这个书名,就仿佛看到了无数故事的汇聚,以及那些在生命长河中,人们为了寻找彼此而付出的努力。萨提尔模式,一直以其温润而深刻的特质吸引着我。它不似某些疗法那样锐利,却能在不动声色间,触及最核心的议题。这本书的“实录”二字,对我来说,比任何理论概括都来得重要。我非常期待能够从那些真实的案例中,看到萨提尔治疗师是如何带领家庭成员们,去看见彼此的脆弱,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需求,去化解那些由误会累积而成的“河流”。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在充满挑战的家庭环境中,建立起桥梁,促进真正的“相遇”,让曾经的隔阂化为理解,让曾经的痛苦成为成长的契机。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关于爱与疗愈的宝贵记录,它将指引我在人生的旅途中,用更温柔、更具智慧的方式,去与他人,与自己,建立更深刻、更持久的连接。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温度,它如同一个温暖的邀请,让我期待着踏上一次关于家庭疗愈与生命连接的旅程。我对萨提尔模式的认识,在于它那种“看见”和“连接”的独特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看似复杂的家庭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的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渴望。这本书的“实录”性质,对我而言,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我渴望能够通过那些鲜活的案例,去深入了解萨提尔治疗师是如何运用他们的专业智慧和人文关怀,去引导家庭成员们,如何去“越过”那些曾经让他们感到窒息的“河流”,最终实现一种更深刻、更有意义的“相遇”。我希望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治疗师的敏锐洞察,学习到他们是如何捕捉家庭成员的内心独白,如何去转化冲突,如何去建立信任,从而让家庭成员们能够重新找回彼此,并最终实现个体的成长与家庭的和谐。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疗愈的宝贵学习。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让人仿佛看到一条河流,承载着无数生命的轨迹,最终汇入名为“相遇”的宽广湖泊。我对萨提尔模式的关注,源于它那种“看见”和“赋能”的独特视角,它不仅仅关注问题本身,更着力于发掘系统内的资源与潜能。这本书的“实录”二字,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些具体的家庭治疗场景中,萨提尔的理论是如何被灵活运用,如何去触及那些深埋的创伤,如何去疏通那些堵塞的情感。我特别好奇,治疗师是如何在充满张力的家庭互动中,保持一份中立而又充满同理心的姿态,去引导家庭成员们跳出固有的互动模式,去尝试新的沟通方式,去重新认识彼此。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萨提尔模式的一次生动展示,更是对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深刻探讨,我期待着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家庭 dynamics,并从中汲取养分,去滋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去更好地“越过”生活中的种种阻碍,最终与我所爱的人,以及与我自己,实现更深层次的“相遇”。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宿命感和诗意,仿佛在说,所有的阻隔终将被时间与疗愈的力量所消融,而真正的连接,即便历经艰难,也终将发生。作为一名对心理学,特别是家庭动力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对《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充满了期待。萨提尔模式之所以独树一帜,在于它将视角从“病症”转向“资源”,从“问题”转向“成长”,这种积极、赋能的取向,总是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发。我非常期待在这本实录中,能够看到治疗师如何“看见”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特价值,即使他们曾经可能在家庭系统中扮演着不被理解或被边缘化的角色。我想知道,在那些看似冰冷的家庭互动模式背后,治疗师是如何一点点地发掘出被掩埋的温暖与爱意,并引导家庭成员们学会如何表达和接受这份爱。每一次的“实录”,都是一次对人性深度和复杂性的探索,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到如何以更包容、更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去理解我身边的人,以及如何去修复那些因误解而产生的裂痕。这本书,无疑是我心灵探索之旅中,又一个值得驻足的港湾。
评分“越过河与你相遇”,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对情感探索与人际连接的无限遐想。《越过河与你相遇:萨提尔模式家族治疗实录2》,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萨提尔模式在实践中如何运作的窗户。这个模式的魅力在于其对个体内在体验的关注,以及对家庭系统作为一种动态整体的理解。我特别好奇,在书中那些真实的治疗场景里,萨提尔治疗师是如何引导家庭成员们,去识别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如何去倾听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如何去化解那些长久以来形成的误解与隔阂。我相信,每一次的“相遇”,都意味着一次自我发现和关系重塑的开始。我希望能从这些“实录”中,学习到如何以更富有同理心和创造力的方式,去应对家庭中的挑战,去修复那些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裂痕,去构建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一次关于爱与连接的深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