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1986年首次出版时,是英国第二本针对艺术治疗的出版品,时至今日,尽管坊间已有许多艺术治疗和团体工作的相关作品,但陆续翻译成不同语文版本的事实,证明本书依然有其市场存在。
初版至今十多年,随着艺术治疗领域的个案语言已经改变,作者在艺术治疗工作上的深化,也已延展出其他的观点。为此,作者费时三年,蒐罗初版使用者的第一手建议,新增评估与实务实证工作的内容、八个新的团体举例说明、近七十个新的活动主题,并加入现代社会发展出的种族、文化、多元性和机会平等相关观点,让本书更符合现今助人工作者的实际需要。
【诚挚推荐】(谨依姓氏笔划排序)
江学滢(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吴明富(台北市立大学视觉艺术学系副教授)
陆雅青(台北市立大学视觉艺术学系教授)
蔡汶芳(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谘商中心兼任艺术治疗师)
作者简介
玛莉安‧利伯曼(Marian Liebmann)
是一位多产的艺术治疗师,已出版并编着十本作品,包括:《艺术治疗实务》、《对违法者进行艺术治疗》、《面对冲突的艺术方法》、《艺术治疗、种族和文化》,《调解的脉络》以及《修复式司法:如何进行》。她曾在市中心社区心理卫生团队担任资深艺术治疗师,长达十二年,也在英国和爱尔兰数所大学教授艺术治疗,并在许多国家开设艺术与冲突工作坊。2005年,因其在艺术治疗、修复式司法及调解方面的前瞻性工作,获颁英国朗福奖(Longford Prize)的特殊贡献奖,并在2013年因透过艺术治疗和调解对社会正义所做的服务,获颁英国官佐勋章(OBE)。
译者简介
赖念华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教授,近二十年坚持走在学术研究、教学与第一线临床实务工作中。为谘商心理师、台湾艺术治疗学会认证专业会员,是台湾第一位本土培训且通过美国心理剧、社会计量、团体心理治疗考试委员会「心理剧导演、训练师、教育者」认证,并荣获该学会2014 “David Kipper” 学术奖项,也是第一位取得美国「螺旋心理剧治疗模式」之「团体领导者」及「训练师」认证的华人;同时亦荣获2013-2014傅尔布莱特(Fulbright)之赴美访问学者资格。在结合华人文化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实务与研究结合方面,发表着作有:《画说灾难——艺术减压模式》、《A workshop using the Therapeutic Spiral Model TM and art therapy with mothers and children affected by domestic violence in Taiwan》、《Expressive arts therapy for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EAT-MCR): A novel model for domestic violence survivors in Chinese culture》。
推荐序
译者序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导读
第一部:艺术治疗团体
第一章 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
艺术治疗:定义
艺术治疗:简史
艺术治疗:优势
艺术治疗与多元性
艺术治疗与艺术活动
使用团体工作的理由
使用艺术的原因
艺术治疗师的调查研究
不同风格的艺术治疗团体
使用主题的原因
主题的弹性运用
结语
第二章 带领团体
团体的建立
机会平等
影响团体的外在因素
目的与目标
团体的界线和规范
团体的规模
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
治疗师和带领者的角色
移情和投射
一般活动型态
其他活动型态
介绍和「暖身」
选择主题
进行艺术创作
讨论
诠释
团体活动的结束
长期的团体历程
记录和评估
第三章 记录、评估和实证性实务工作
记录
和协同带领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评估
涉及团体成员的评估
审核
实证实务工作与量化研究
实证实务工作与质性研究
实务研究网
结语
第四章 团体失败的因素
外在因素
协同带领者的问题
干扰团体的成员
团体中引发的强烈感觉
从经验中学习
在团体中提供介入的时机
结语
第五章 艺术治疗实例:「星期五团体」
早期的儿时回忆
家庭之陶
团体成员
生命线
团体绘图
融化的镜子
团体壁画
结语
第六章 艺术治疗团体案例
住宿式机构
1.都会区的大型精神医院住院病房
2.有学习障碍的个案团体
3.乡间小型治疗中心
4.有饮食障碍的年轻女性
精神科日诊病患
5.检视家庭情绪议题的日间病房团体
6.日间病房的「胶着」团体
7.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的愤怒管理艺术治疗团体
8.长期的社区支持团体
专科日间病房和照护中心
9.老人日间病房
10.戒酒单位
11.前科者的日间中心
12.癌症协助中心
13.处境困难的儿童
14.亚裔女性团体
工作人员团体
15.儿童之家常驻工作人员
16.老人日间病房的员工
17.谘商技巧课程里的艺术治疗选修
18.和平教育的教师
19.为调解人员开设的「艺术与冲突」工作坊
20.为艺术治疗师开设的种族与文化工作坊
社区团体
21.「用艺术沟通」的日间工作坊
22.女性团体
23.为犹太人第二代开设的工作坊
24.成人和儿童混合团体
致谢
第七章 特殊个案团体的工作要点
机构里的个案
日间照护中心的个案
第二部:主题与活动
导读
主题与活动清单
A. 暖身活动
B. 媒材探索
C. 专注力、灵敏度及记忆
D. 一般性主题
E. 自我知觉
F. 家庭关系
G. 双人活动
H. 团体绘画
I. 团体互动练习
J. 引导式想像、具象化、梦境和冥想
K. 和其他艺术的结合
L. 媒材交叉参照
M. 媒材说明
参考资料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了,那种柔和的色彩搭配,配合上抽象但充满力量的线条,隐约透露出一种治愈和连接的意象。我一直对心理疗愈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它与艺术媒介结合时,总能激发我内心深处的好奇。这本书的书名——《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温暖的光线下,一群人围坐在一起,通过绘画、雕塑、音乐或戏剧等方式,共同探索内心世界,释放压抑情感的场景。我曾有过一些个人成长经历,虽然不是正式的艺术治疗,但参与过一些工作坊,深切体会到创作本身所带来的平静和洞察。当得知有这样一本专注于将艺术治疗应用于团体动力学,并且包含具体实例和活动指导的书籍时,我感到无比兴奋。我设想书中会详细阐述艺术治疗在团体环境中的理论基础,比如它如何促进个体间的共情、理解和支持,又如何通过共同的创作体验打破隔阂,建立信任。我尤其期待看到书中提供的那些“实例”,它们应该是来自真实治疗场景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窥见艺术治疗师是如何引导团体成员,如何解读作品背后的潜台词,以及如何在团体内处理可能出现的冲突或挑战。同时,“活动”部分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切实可行的艺术治疗练习,这些练习或许可以启发我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运用一些创意性的沟通方式,或者在面对压力时,找到一种更具象化、更能够宣泄和表达的出口。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性,它承诺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实践性的学习体验,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探索艺术与人性的交织,去感受群体力量的治愈魔力。我甚至想象,这本书或许会挑战我原有的认知,让我看到艺术治疗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融合方面的潜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心理的疏导。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源于我对“看见”和“被看见”的深刻体会。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很多时候都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可能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困扰,甚至家庭问题,但他们常常选择沉默,或者用叛逆的方式来宣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被接纳。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时,我感觉像找到了一把解锁他们内心的钥匙。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青少年团体中,艺术媒介是如何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帮助他们突破语言的限制,以更安全、更直接的方式表达那些深埋心底的情感。我特别期待书中提供的“实例”,我希望能看到,那些曾经沉默寡言、内心充满困惑的学生,是如何在艺术治疗的引导下,通过绘画、雕塑、音乐等方式,逐渐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并且与其他同学建立起连接,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我希望能看到,这些案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艺术治疗在缓解青少年焦虑、提升自我认知、改善同伴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活动”部分,更是我非常看重的。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能够激发学生们参与热情、促进他们之间深度交流的艺术活动。我设想,这些活动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习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并且在共同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团队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在教育领域,艺术治疗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这些年轻的生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一些迷茫,多一份自信和勇气。
评分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治愈力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连接的渴望。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看到许多人在生活中面临孤立、疏离,缺乏情感支持。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让他们有机会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并通过一种非语言的方式,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艺术创作,尤其是集体创作,在我看来,拥有着非凡的潜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释,艺术治疗是如何在团体中促进社会连接的。它会如何通过共同的艺术体验,打破个体之间的壁垒,建立起一种共情和理解的桥梁?我尤其关注书中的“实例”部分,我希望看到那些真实的、充满生命力的故事。比如,在一个面临社会排斥的群体中,艺术治疗是如何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归属感?或者,在一个充满冲突的社区,艺术治疗又是如何促进对话和化解矛盾的?我希望能从这些案例中学习到,艺术治疗师是如何引导团体成员,让他们在共同的创作中,看到彼此的闪光点,理解彼此的难处,并最终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而“活动”部分,我更是期待能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灵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简单易行,但又能深刻触动人心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鼓励成员们大胆表达自己,同时也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设想,这些活动或许可以被应用于社区中心、学校班级,甚至是家庭聚会中,成为一种增进人际关系,提升社区凝聚力的新方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艺术治疗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个体幸福感方面的巨大潜力,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既专业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印象。我是一名刚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在学习了基础的心理咨询理论后,我渴望能够拓展自己的技能,尤其是在团体咨询方面。我深知,团体咨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比个体咨询更丰富的社会互动和支持网络。而当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相结合时,其潜在的治疗效果更是让我感到兴奋。《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本期待已久的指南。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讲解,艺术治疗在团体咨询中的理论基础,例如,它如何与客体关系理论、依恋理论等相结合?它如何利用艺术媒介来促进团体成员的移情、反移情以及团体动力学的演变?我尤其关注书中提供的“实例”,我希望看到,在不同类型的团体咨询中,艺术治疗师是如何进行案例分析的,他们是如何设计和实施艺术治疗活动的,以及如何评估治疗效果。我希望能从这些具体的案例中,学习到宝贵的实践经验,并为我将来在团体咨询中运用艺术治疗积累信心。同时,“活动”部分,更是我非常渴望获取的。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够促进团体成员互动、激发情感表达、深化自我认知和促进同伴支持的艺术活动。我理想中的活动设计,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能够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引导成员进行有意义的反思和讨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将艺术治疗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也为我提供了一条通往更具创造力和疗效的团体咨询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想到了我曾经参加过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心理成长小组。当时,我们的引导师就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活动,比如共同创作一幅壁画,或者每个人用色彩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也感受到了团体成员之间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共同的创作中,我们仿佛卸下了所有防御,用最真实的面貌去面对彼此,也看见了彼此内心深处同样的情感需求。所以我当看到《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时,就觉得这绝对是一本我不能错过的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当不同的个体汇聚成一个团体时,艺术媒介是如何成为一种催化剂,让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独特能量得以释放,并且与其他人的能量相互碰撞、融合,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艺术治疗师在团体工作中,如何把握好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要鼓励成员自由创作,又要适时地提供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感和人际互动。而书中的“实例”,对我来说,将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些经过艺术治疗的团体,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地探索内心的秘密,如何从个体走向共鸣,最终实现疗愈和成长的。我期待那些鲜活的案例,能够让我感受到艺术的魔力,以及团体力量的温暖。同时,“活动”部分,我更是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我希望能找到那些能够激发创造力、促进沟通、深化理解的艺术活动,并且这些活动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团体类型和治疗目标。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理论,更是实践的智慧,是我期待已久的,能够将艺术的治愈力量,转化为切实可行、温暖人心的团体现状改变的宝贵资源。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我有些惊喜,厚厚的一叠,预示着内容一定相当丰富扎实,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平时工作中接触到不少有团体咨询需求的来访者,但如何在团体环境中有效地运用艺术治疗,一直是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地方。我常常苦于没有足够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可供借鉴的实践案例。当我看到《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本书时,我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救星。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艺术治疗的理论框架与团体动力学的原理相结合的。比如,它会阐述在团体情境下,哪些艺术媒介更适合用来激发成员的表达和互动?它会如何解释个体在团体中的创作如何反映其在社会关系中的模式?我尤其对“实例”部分充满好奇,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不同类型团体的艺术治疗过程,例如针对青少年、成人、家庭或者特定问题的团体,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包括团体的构成、治疗目标、使用的艺术媒介、治疗师的介入策略以及最终达成的效果。这对于我来说,将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艺术治疗在不同团体情境下的应用。而“活动”部分,我更是渴望从中汲取灵感。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创意性的、操作性强的艺术治疗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团体成员探索自我、增进了解、建立连接,甚至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我理想中的活动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能够满足不同成员的参与度,并且能够引发深刻的讨论和反思。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看到将艺术治疗融入团体工作的巨大潜力,并为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让我有信心去尝试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我是一名对绘画有着深厚感情的爱好者,我常常在创作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释放。然而,我一直觉得,我似乎缺少一种将这种个人的艺术体验,转化为与他人连接和共同成长的途径。《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艺术治疗在团体环境中的独特魅力。它是否会解释,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时,是如何打破个体之间的隔阂,建立起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它是否会揭示,在团体的氛围中,每个人是如何通过艺术,找到更准确的自我表达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去接纳和支持他人?我非常期待书中那些“实例”,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参与艺术治疗团体的人们,他们是如何通过共同的创作,来探索内心的情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疗愈之路。我希望能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感受到艺术的温暖力量,以及团体带来的巨大支持。同时,“活动”部分,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我可以在朋友聚会,或者家庭活动中,轻松尝试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我们在玩乐中增进了解,在创作中分享喜悦,并且在共同的体验中,建立起更深厚的连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艺术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连接彼此,共同成长的强大媒介,也让我对未来的艺术探索,充满了新的灵感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富有生命力的气息,让我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一眼就注意到它。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小学教师,现在我热衷于参与社区的老年活动,特别是那些能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他们晚年生活的项目。我常常观察到,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会面临孤独、失落,甚至一些心理上的困扰。我一直认为,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治愈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平静,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所以我对《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本书,抱有非常大的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艺术治疗是如何被应用于老年人群体的团体活动中。例如,它会如何帮助老年人表达他们过去的回忆、情感,或者排解当下的烦恼?它又会如何通过共同的艺术创作,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我尤其期待书中那些“实例”,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参与艺术治疗的老人们,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内心是如何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平静和满足。我希望能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感受到艺术的温度,以及团体力量的慰藉。同时,“活动”部分,更是我非常渴望学习的。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简单易行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抒发自己的情感,并与其他伙伴分享创作的快乐。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艺术治疗在关爱老年人,提升他们生活品质方面,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社区活动有了更多的启发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在我看来,如同一次邀请,邀请我去探索艺术与人内心世界之间那层微妙而深刻的联系。我是一名对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时喜欢通过阅读来了解关于自我成长和人际关系的书籍。而《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此类主题的极大好奇。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释艺术在团体互动中的作用机制。它是否会解释,当一群原本互不相识的人,通过共同的艺术创作,是如何建立起一种超越语言的连接?它是否会揭示,在团体艺术活动中,个体的创作如何反映其在人际关系中的模式,而团体动力学又如何影响个体的艺术表达?我非常期待书中那些“实例”,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在艺术治疗团体中,人们是如何通过绘画、雕塑、音乐或其他形式,来探索内心深处的困惑,如何与他人建立起深刻的理解和共情,最终实现自我疗愈和成长。我希望能从这些鲜活的故事中,感受到艺术的治愈力量,以及团体带来的温暖和支持。同时,“活动”部分,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在家中、与朋友们,甚至自己一个人时,都可以尝试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表达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艺术作为一种人人皆可获得的工具,如何在促进个人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让我对未来的个人探索,充满了新的想法和方向。
评分刚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色彩斑斓的画面,伴随着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我是一名有着多年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激发孩子们创造力,同时又能帮助他们处理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艺术治疗与团体工作:实例与活动》这个书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的。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抽象的艺术治疗理念,转化为适合儿童参与的团体活动。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艺术治疗活动设计,例如,如何引导小班的孩子们用涂鸦来表达他们的快乐和不开心?如何通过集体绘画来帮助中班的孩子们学习分享和合作?又或者,如何运用简单的戏剧表演来引导大班的孩子们解决冲突?我希望书中提供的“实例”能够生动具体,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实际的儿童团体活动中,艺术是如何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建立友谊的桥梁。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满童趣的创作,以及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的真挚情感和独特视角。同时,“活动”部分,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希望能从中获得许多创意和实用的活动建议,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更能帮助他们发展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同理心,并建立起健康的社交技能。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我对如何在儿童教育中更好地运用艺术的力量,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也让我看到,通过艺术和团体协作,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