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9
灾异学是根深柢固、潜藏人心的文化现象,
本书借由《汉书.五行志》所载述之西汉灾异学说、灾异类型研究,
发掘灾异学内隐于中国人文化意识中的「深层结构」。
中国灾异学的学理创发与论述成果大抵确立于西汉一朝,主要资料则集辑呈现于《汉书.五行志》。
《洪范五行传》问世是西汉灾异学发展的大事,其将原属《尚书.洪范》九畴的五行、五事、皇极、咎征、六极等融摄、转化成灾异理论的本体,催化原始〈洪范〉诸畴之对应关系与意义设定的质变。班固依此撰述《汉书.五行志》,统合西汉灾异理论创说与学者论述成果,发之以充满想像力及个人色彩的表述形式,透过编年记事、方便检索的灾异分类配置,让丛生于古今政治场域的灾异例说,能经由事件类比、理论归纳或演绎,总结出可以反馈现世政治、提供统治阶层参酌依循的历史经验与施政纲领,以及隐藏于政治神学背后,一组立体、动态的灾异宇宙图式。
作者简介
苏德昌(Su Te-chang)
台湾台南人,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硕士,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学术撰着、论文有《先秦两汉天地崩坏思想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艳词可作」思想初探〉、〈「沧海桑田」意象之结构性意义及宗教解析〉、〈先秦道家之天地崩坏思想与崇道哲学〉、〈中国天柱神话浅析〉、〈《韩非子》「以刑去刑」说疑义论析〉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三节 文献检讨与研究概况
第四节 灾异学基本问题之釐清
一、「灾」、「异」名义辨正
二、灾异诠释之基本原理──阴阳、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
三、灾异学说之运作关键──天人感应思想
四、灾异模组之完成──成因推原与事应组附
第二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叙事体例与内容架构
第一节 班固《汉书.五行志》之撰述
一、班固家学与思想渊源
二、班固撰述〈五行志〉之背景
三、班固撰述〈五行志〉之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汉书.五行志》之叙事体例
一、总纲:〈五行志〉前序
二、架构:《洪范五行传》
三、凡例:「经」、「传」、「说」
四、例说:成因推原与事应组配
第三节 〈洪范〉五行架构之展开
一、从五行至〈洪范〉五行
二、〈洪范〉五行之序次
三、五行相沴
四、土为五行之主
五、皇极之参配
第四节 灾异网络之推衍
一、推衍一:五行失其性
二、推衍二:五事之失与皇之不极
三、推衍三:妖、孽、祸、痾、眚祥、五行相沴之参合
四、推衍四:先秦、西汉之灾异例说
第五节 灾异学说之引述
一、董仲舒
二、刘向
三、刘歆
四、《京房易传》
五、班固
第三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一)──木(貌)、金(言)
第一节 「木」类、〈貌传〉灾异例说
一、木不曲直
二、貌不恭不肃
三、恆雨
四、服妖
五、鸡祸
六、青眚青祥
七、金沴木
第二节 「金」类、〈言传〉灾异例说
一、金不从革
二、言不从不艾
三、恆阳
四、诗妖
五、毛虫之孽
六、犬祸
七、白眚白祥
八、木沴金
第四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二)──火(视)、水(听)
第一节 「火」类、〈视传〉灾异例说
一、火不炎上
二、视不明不悊
三、恆奥
四、草妖
五、羽虫之孽
六、羊祸、赤眚
第二节 「水」类、〈听传〉灾异例说
一、水不润下
二、听不聪不谋、恆寒
三、鼓妖
四、鱼孽、介虫之孽
五、豕祸、火沴水
第五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三)──土(思心)、皇极
第一节 「土」类、〈思心传〉灾异例说
一、土失其性
二、思心不 不圣、恆风之罚
三、夜妖、臝虫之孽
四、牛祸、心腹之痾
五、黄眚黄祥、金火水火沴土
第二节 〈皇极传〉灾异解析
一、皇之不极不建、恆阴之罚
二、射妖
三、龙蛇之孽
四、马祸
五、下人伐上之痾
第六章 《汉书.五行志》灾异例说分类论析(四)──传统灾异类型
第一节 水灾
一、传统水灾灾异说
二、〈五行志〉水灾例说论析
第二节 火灾
一、传统火灾灾异说
二、〈五行志〉火灾例说论析
第三节 地震
一、传统地震灾异说
二、〈五行志〉地震灾异例说论析
第四节 日食
一、传统日食灾异说
二、〈五行志〉日食灾异例说论析
第五节 星变
一、星孛
(一)传统星孛灾异说
(二)〈五行志〉星孛灾异例说论析
二、星陨如雨、陨石
(一)传统星陨如雨、陨石灾异说
(二)〈五行志〉星陨如雨、陨石灾异例说论析
第七章 《汉书.五行志》之灾异学意义与影响
第一节 灾异学发展轨迹之表述
一、五行向〈洪范〉五行之移转
二、实体而象征之质变
三、系统化分类之完成
四、自然往人事之攀附
五、感应至预占之倾斜
第二节 灾异推度原理之使用
一、物类、形征之取象
二、五行色系之相应
三、数字相副与推算
四、空间线索之比附
五、文字、符号之联缀
第三节 灾异论述特质之体现
一、学术、政治之目的
二、重大政治事件之依附
三、开放、动态之体系
四、模煳、复义之诠解
五、自然、科学之观察
第四节 灾异解消法门之提出
一、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
二、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
三、蠲除减省以便万姓
四、宗教、象征性作为
五、实体灾害之防治
第五节 灾异记事传承之建立
一、《后汉书.五行志》之撰作
二、《晋书.五行志》之撰作
三、后史〈五行志〉之撰作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何谓灾异学?原则上,只要自然、人世发生灾害变异,从现象本体开始及由此衍伸的一切应对思考与作为,皆属本文所定义灾异学之范畴,具体内容如灾异文献的察考、灾异学说的分析、灾异原理的说明、灾异类型学的建构、受灾心理的关照、灾异学的影响与评述等等,凡是于现象、资料、思想、因果层面与灾异的发生有所连系,不论程度轻重、关系强弱,皆可视为灾异学研究的命题与对象。
由灾异学基础定义出发,本文主要研究范围为〈五行志〉所载述之西汉灾异学说、灾异类型研究。以研究时间的断限论之,班固撰述〈五行志〉採纳先秦至西汉编年记事的通史体例,相关学说的观察自有上溯先秦,甚至神话时代的必要;又〈五行志〉与西汉灾异学影响深远,学者评述亦緜延历朝,下探后世乃至现代当无可避免。就主要资料文本而言:先秦文献以《书》、《易》、《诗》、《春秋》经传为主,旁涉殷商卜辞、甲骨文字的考古资料、简帛出土文献及《国语》、《管子》、《吕氏春秋》等史、子之书;西汉则以〈五行志〉、《汉书》资料相关的纪、传、志为主,兼及《史记》材料的辅助与比对、当世重要灾异学的着作如《洪范五行传》、《春秋繁露》、《京房易传》等;西汉之后,班固参与撰作之《白虎通义》、后史〈五行志〉、学者相关的评述资料亦皆属之。
所须处理之研究论题:首须辨明〈五行志〉之灾异叙事体例与灾异理论规模;次论班固撰作〈五行志〉之背景及目的、西汉主要灾异学说与灾异类型的分析、学者论述所体现普遍、个别的质性;终及〈五行志〉、西汉灾异学说的整体价值与影响评定。统论研究对象则以〈五行志〉资料引述来源的董仲舒、刘向、刘歆、京房诸人灾异学之理论阐析探究为先,另外,应对、感知、诠释与操作灾异事件的西汉统治阶层与经术之士及直接承受、视见灾异的庶民社会亦属讨论的范畴。
《汉书.五行志》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汉书.五行志》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