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懂受挫的心

卡夫卡懂受挫的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lan Percy
图书标签:
  • 卡夫卡
  • 文学
  • 心理学
  • 存在主义
  • 挫折
  • 自我成长
  • 人生哲理
  • 孤独
  • 焦虑
  • 内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99则解你日常困惑的小格言
我自己就是小说,我本身就是我的故事。

  法兰兹.卡夫卡是二十世纪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变形记》更是脍炙人口,其不朽的作品永远是我们在情绪与焦虑的营养来源。他透澈而睿智的目光总能洞澈现代人们的愁苦与荒谬,涤去我们生活中的愁苦。这种清新、独特的卡夫卡式哲学让我们得以摆脱无谓的庸人自扰,重拾最初、最单纯的幸福。

  我们将在书里探讨法兰兹.卡夫卡的思想,不从文学或社会角度,只是单纯地去学习如何过更好的生活;同时将引用卡夫卡的名句,佐以心理或实用角度加以阐述,让读者知道,原来卡夫卡的思想还可以这么看。用短短的几句轻描淡写地解答我们在职场上、人际关系中与内心深处的种种疑惑。
  
  严选99句卡夫卡式格言,完全超解!

本书特色

  1. 卡夫卡的《审判》与《变形记》是不朽之作,做为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追认对象的卡夫卡,名气不言而喻。
  2. 设计排版简洁易读,书中不谈深奥的哲理,单纯用卡夫卡的格言让读者回味再三。
《失落的星图:失重时代的航海日志》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游记或冒险小说,而是一份关于“存在”与“方向感”的深度探寻。它以一艘名为“忒修斯之船”的老旧帆船为载体,记录了一群在信息过载与意义缺失的时代中,试图寻找“北方”的流亡者们,跨越想象中无限海洋的航程。 故事始于一个被称为“静默港”的乌托邦边缘,一个被高效、标准化生活模式所驯服的社会。主人公“里奥”,一位曾是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因一次关于“时间熵增”的失败实验而自我放逐。他拒绝接受算法对一切的预判,转而加入了“忒修斯”号船队——一群坚信物理坐标系正在崩塌,传统导航已然失效的“数字漂泊者”。 第一部分:漂浮的逻辑 “忒修斯”号的航行,首先挑战的是人类对“稳定”的固执依赖。船上没有传统的罗盘和海图,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晦涩的“感应系统”。这系统依赖于船员们对微弱的环境变化、电磁波的异常波动、甚至是对彼此梦境残影的捕捉来进行航向修正。里奥发现,他们的航线并非基于地理位置,而是基于“概念的密度”——他们试图追踪那些尚未被完全定义、仍处于混沌边缘的思想碎片。 书中细致描绘了船上日常的悖论:为了维持船体的结构完整性(象征着信念的存续),他们必须不断更换木材(象征着旧知识的更新)。然而,当每一块木头都被替换后,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船?这个古老的哲学难题,在失重的、没有参照物的海洋上被具象化为一种日常的焦虑。船员们试图通过集体叙事来锚定自我,但每一个讲述都只是对前一个版本的修正或颠覆。 第二部分:回音深海与意义的幽灵 航程深入“回音深海”,这是一个象征着集体潜意识与被遗忘历史的区域。这里的海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半透明状态,偶尔会折射出遥远时代文明的碎片:一段失真的古典乐章、一个被遗弃的数学公式的投影,或是某个早已消亡的语言的最后一次呼吸。 里奥在此阶段与船上的“聆听者”——一位名叫“赛琳娜”的语言学家展开了深刻的对话。赛琳娜坚信,迷失的不是航向,而是“命名”的能力。她尝试破译那些只有在寂静中才能听到的“意义的幽灵”。他们追逐的不是一个实体地点,而是一种“未被污染的语境”。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验性文本,模仿了被扭曲的通信记录、被噪音覆盖的无线电信号,展示了语言在试图描述“无法被描述之物”时所经历的解体过程。 一个关键的事件是“寂静之环”的穿越。这是一个巨大的、纯粹的真空区,没有风,没有洋流,甚至连光波的传播都显得迟疑。在这里,船上所有的技术设备全部失灵,船员们被迫依靠最原始的生物节律和对彼此心跳频率的感知来维持同步。里奥在此地体会到,真正的方向感,或许恰恰来自于对“无方向”的彻底接纳。 第三部分:锚定在不确定性上 随着航程的推进,船队遭遇了“镜像风暴”。这种风暴不会造成物理损害,但会瞬间放大船员内心最深处的矛盾和自我怀疑。里奥的“失败实验”在他面前以全息影像的形式重演,他必须在风暴中心选择:是重新构建一个可以被量化的、虚假的“成功”结局,还是承认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 船队最终到达了一个被称为“中转站”的地方。它不是一个岛屿,而是一个由不断重组的几何图形构成的、不稳定的空间场。这里聚集着其他类似“忒修斯”号的航行者,他们来自不同的“静默港”,携带的“知识”也迥然不同。中转站的居民们不进行交易,只进行“观念的交换”——你不能拿走我的经验,但我可以允许我的经验与你的感知产生短时间的共振。 里奥最终明白,寻找“星图”并非是为了找到一个终点,而是为了理解“绘制”这一行为本身的意义。他们所寻找的“北方”,不是一个地理上的坐标,而是一种在持续的、有意识的迷失中,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 结语:新的远航 故事的结尾,“忒修斯”号没有靠岸。里奥没有恢复他曾经的身份,赛琳娜也没有“破解”任何终极密码。他们只是更换了船帆,调整了“感应系统”,朝着一个完全由随机的、美丽的潮汐所指引的方向驶去。他们学会了在没有确定性的世界中,将“不确定性”本身视为最可靠的锚点。 《失落的星图》是一部关于认知边界、系统性逃逸以及如何在后真理时代重建个体意义的寓言。它探讨了导航的本质:当外部世界的所有参照物都变得虚假时,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正在前往“别处”,而非仅仅是原地打转。它邀请读者一同进行这场没有地图的、对自我存在的精神勘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伦.波西(Allan Percy)


  西班牙的自我成长类书籍作家,目前正旅居世界各地寻找新的灵感。

译者简介

叶淑吟


  西语系毕业。 喜爱语言学习及拉丁美洲文学,包括小品、小说、诗词与歌曲等。 最推崇的作家有波赫士(Borges)、赖内兹(Mojica Lainez)的文学作品以及贝内德地(Mario Benedetti)的诗集。

图书目录

前言: 化解卡夫卡式荒诞时刻的妙方
第01节 人类的一生不过发生在两个步伐的瞬间
第02节 当一切看似结束之际,新的力量诞生。这意味你是活着的。
第03节 日常琐事就是美妙的事。我只需要这么相信。
第04节 所有的信念,孰轻孰重,都像断头台。
第05节 当人与世界对抗,应该站在世界那端
第06节 可以躲藏的地方何其多,但是逃走与否只有一种选择,即便逃走的机会也跟躲藏的地方一样多。
第07节 如果真有永生,明天还会存在吗?
第08节 人类进化的决定性时刻永远都存在
第09节 枷锁通常比自由更让人有安全感
第10节 所有的知识、问题和答案,都在狗身上
第11节 我的恐惧是我的本质,或许也是我最优秀的一点。
第12节 海妖赛伦的致命武器不是她的歌声,而是她沈默不语。
第13节 文学一直是一场探求真相之旅
第14节 人类所有的错误起因是失去耐性、过早中断一个有秩序的过程,对刻意营造的真相所刻意筑起的障碍。
第15节 如果真的是我们的问题,那可能是我们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16节 书写是一种祷告
第17节 展开人生的两个要务:慢慢地缩小你的范围,持续确定自己不是躲在范围之外。
第18节 书必须是击破我们冰冻海洋的那把斧头
第19节 活着就是不停地改变方向。因此,我们感到迷惘,无法知道自己为什么正在改变方向,我们就要改变方向。
第20节 真正的敌人会让你看到无价
第21节 天才级的作品在我们四周留下的细缝,是让我们去点燃小小火花的好位置。天才也是从那里找到灵感,所谓的灵感不只刺激我们去模仿而已。
第22节 要做勉强可以接受的事之前,先做正确的事。
第23节 如同秋天的道路:才刚扫过,马上又掉满枯叶。
第24节 唐吉轲德的悲哀,不是他的幻想,而是随从桑丘。
第25节 动物抢走主人的鞭子来抽打自己,想要变成自己的主人,却不知道这只是对主人鞭子上的一个新打的结的幻想而已。
第26节 能有最好,而不是需要拥有时却两手空空
第27节 人类的所有罪过都从两大罪愆繁衍而出:缺乏耐心和懒散
第28节 真相永远是万丈深渊
第29节 能了解你站立的地面,就只是两只脚站的面积,是幸运的
第30节 保有看到美丽事物能力的人能青春永驻
第31节 相信进步并不一定就能达到
第32节 狂热地相信某样不存在的东西,会驱使我们去创造出来。如果那样东西还是不存在,意味我们的想望还不够强烈。
第33节 你要自己写完家庭作业。没有其他学生能帮忙。
第34节 我写完了家庭作业,却没履行个人的责任,而每一个没有做到的责任,会变成一种一直延续下去的不幸。
第35节 我自己就是小说,我本身就是我的故事。
第36节 你不需要离开你的房间。到桌边坐下来聆听。
第37节 所有具有恆久、真正价值的东西,都是你可以收在内心的礼物。
第38节 想改变情况,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我们的心情感染给其他人。
第39节 过去我不懂为什么我的问题找不到答案;现在我不懂从前怎么会问错问题。但是我其实没有问错,我只是问而已。
第40节 在虚荣与自满爆发后,别忘了先深吸一口气
第41节 人恐惧死亡是因为从未真正地活过
第42节 即便等不到救赎,我依然无时无刻都希望得到它
第43节 相信,意味在自己身上建构无法摧毁的东西,或者更好:摆脱,过者更甚:无法摧毁,或者再上一层楼:价值。
第44节 没有人能像孩子一样拥抱改变
第45节 只有信仰家庭之神能让我们最快乐
第46节 只有颤抖和砰砰跳的感觉,才能肯定该不该拥有
第47节 只有真正创造的人能体验奇蹟。白昼看不到繁星。
第48节 爱情跟车子一样没有问题。问题点在于驾驶、乘客和街道。
第49节 不要否决任何人他该得的东西,也不要否认他们的功绩。
第50节 我的人生的一幅画...是一支覆盖白雪的木桩,钉在那里但已经失去作用...,在一个冬季的黑夜,半倒而摇摇欲坠地,站立在一片宽广平原边的一处耕地。
第51节 如果我忍受不了冬季外套的重量,就无法把世界扛在肩上。
第52节 基本上,有机会可以得到完美的幸福:相信我们内心拥有无法摧毁的东西,而不只是去渴望它。
第53节 我们的救赎是死亡,但不是那种死亡。
第54节 也许知道什么叫着魔,但是却不怎么相信,因为在其他地方不可能看到比这里还要多的着魔。
第55节 有时候发现会变成力量
第56节 有目标但是没有途径,而所谓的途径是犹豫不决。
第57节 要继续活下去需要多大的努力!举起笨重的纪念碑都不需要这么多力气。
第58节 和平的时代通常成就不了任何事情
第59节 我们被逐出乐园,但是乐园并没有遭到摧毁。
第60节 告别世界的人也会告别人类的世界
第61节 救世主只要在被需要的时候出现
第62节 有些人指着太阳,拒绝承认不幸的存在;他却指着不幸,拒绝承认太阳的存在。
第63节 对世界来说,你的打扮很滑稽
第64节 不是世界太小就是我们太巨大;我们已经完全填满它。
第65节 重要的是把热情变成特点
第66节 不可以说我们缺少信仰。活着这么简单的事,就是信仰源源不绝的来源。
第67节 爱情是充满矛盾的一出戏
第68节 上帝给我们核桃,可是不会帮我们打开它。
第69节 克洛诺斯( Cronus) ,最正直的父亲却将儿女吞下肚
第70节 那些心灵革命运动把所有从前的东西都看得不重要,这一点也不会没道理,因为到此为止其实都还没发生过什么事。
第71节 当我觉得自己惨到无法忍受时,才对自己有一种真实的感受。
第72节 自由,正如同我们现在能够得到的,是一株弱不禁风的植物;但是不论如何这是自由,不论如何这也是种精神财产。
第73节 我们有错,不只是因为吃掉知识树,也是因为还没吃掉生命树。
第74节 吻写在信里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而是会被路上的鬼魂汲取。
第75节 聆听打在窗户上的雨声让人心生忧郁。
第76节 让我们分心的东西是恶的
第77节 地狱底层吟唱的是最纯净的歌
第78节 嘴巴有食物,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79节 笼子寻鸟
第80节 我不得不用还没开始寻找的火来取暖。
第81节 我们已具备知识。但是继之而来的却可能与它相悖
第82节 不要绝望,也不要为不绝望而不感到绝望
第83节 蛇的介入是必要的:邪恶可以诱使人类,但是无法变成人类。
第84节 绝望的不同方式,是同一条路上的不同阶段。
第85节 我的内心有座监牢
第86节 要说痛苦是这个世界的正面成分,倒不如说是与这个世界与正面的唯一桥樑。
第87节 有时我想解决问题,却反被问题吞噬。
第88节 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但只发生该发生的事。
第89节 恐惧结婚,恐惧到其他的地方去。
第90节 人类在一起,一定会互相检视。
第91节 青春永驻是不可能的;即便没有其他阻碍,只要内省,还是不可能保持青春。
第92节 当你扛着太过庞大的责任,有时甚至是全部的责任,你会毁了你自己。
第93节 有罪的人就是这样说
第94节 即使是同一位画家,他看待艺术和人生的角度是不同的。
第95节 寻找的人找不到,但是不去找的人被找到了。
第96节 人类苦恼的表情,经常只是孩子定格的慌张表情。
第97节 不回答问题的人也许会通过考试。
第98节 生命有意义是因为有一天会停止。
第99节 从某一个点开始已经无法回头。那是必须要抵达的一个点。
附录:卡夫卡生平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人类的一生不过发生在两个步伐的瞬间
 
中国智者老子曾在《道德经》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句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名言,到了现代依然适用,因为有非常多人在遭逢经济问题、感情生变或是人生难题之后,不得不化整为零重新开始。
 
卡夫卡认为,包括我们、我们之前,以及我们之后的所有世代,每个人的一生犹如踏出两个步伐那般匆促结束。
 
然而,世间男女都能在这一生,经历不同的重生、失败,重新开始,再一次规划。只要继续活在地表,我们都可以去计画、尝试和实现任何事物。
 
我们的一生在两个步伐之间转瞬落幕,但是这一瞬间囊括了世界上的所有机会。
 
正如这句智慧佳句指出:「一切等着你去实现。」
 
当一切看似结束之际,新的力量诞生。这意味你是活着的。
 
恢复力是克服任何困境后淬鍊地更为坚毅的一种能力,在卡夫卡一生时常出现。
 
另一位同样也是犹太裔的法国心理学专家波利斯.西鲁尼克(Boris Cyrulnik)在经历纳粹屠杀之后推广了这个词。他的双亲在一个恐怖的集中营双双遇害。逃离纳粹时,他年仅六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遭逢这般的精神创伤,最后会毁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可是西鲁尼克幸运地被人收养,并学会如何去热爱人生和其他的人。
 
康复的要诀在于透过感动来疗伤。罗马尼亚独裁者尼古拉.希奥塞古(Nicolae Ceausescu)垮台后,西鲁尼克在当地治疗孤儿。他证实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遭到虐待,而是孤儿院里缺乏关爱和感动。
 
目前他不但治疗孩童,也治疗阿滋海默症患者。西鲁尼克肯定地说,这类型患者或许会忘了他们的过去,甚至忘了该怎么使用语言,可是永远不会忘记感动和音乐的美妙。
 
感动是一项最有效的工具,也是修复我们人生的膏药,让我们人类能带着敬重彼此沟通,不管讲哪种语言或来自哪一种文化。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卡夫卡懂受挫的心》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我曾以为,它可能会陷入对卡夫卡作品的某种过度解读,或者充斥着大量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论。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却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柔软和亲切。它没有给我带来知识的冲击,反而更像是一种情绪的共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对那些难以启齿的失落感的理解,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被看见。那些被生活推搡着前行,却又常常被内心的声音所困扰的人们,似乎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某种寄托。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勇气,他敢于去触碰那些我们常常回避的、不那么光鲜亮丽的情感,并且用一种平静而温和的语言去表达。这不像是在“解决问题”,更像是在“陪伴”,在那些独自承受的艰难时刻,伸出一只理解的手。这本书没有提供“治愈”的药方,它更像是一种“理解”的疗法,让你意识到,你的感受是真实而有价值的,即使它们并不总是积极和阳光的。

评分

这本书的气质,让我联想到在细雨蒙蒙的午后,独自坐在窗边,看着雨滴滑落。它不喧哗,不张扬,却有一种能够渗透到心底的力量。我之前一直觉得,现代社会似乎过于强调“成功”和“效率”,任何偏离这条轨道的情绪,都被贴上了“负面”的标签。而《卡夫卡懂受挫的心》则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它不去批判那些“受挫”的时刻,反而去探索它们的意义,去理解它们存在的必然性。作者的文字,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仿佛是在和你分享某个心事。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那些“无力感”的描绘,那种明知不可为,却依旧尝试的挣扎,那种在巨大的体制或命运面前的渺小,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描绘,不是为了让你感到绝望,而是让你意识到,在这些普遍的困境中,你并不孤单。它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空间,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

评分

我最近常常在想,我们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给自己设下了太多“必须”的条条框框?必须成功,必须优秀,必须快乐。一旦某个方面没有达到预期,就会感到深深的挫败。《卡夫卡懂受挫的心》这本书,就像是一股清流,悄悄地冲刷着我心中那些僵化的认知。它没有给我什么具体的“方法论”,但它却给我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发现,作者并没有把“受挫”看作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生命体验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一种能够带来深刻洞察的契机。读这本书,我不再感到一种需要“克服”的紧迫感,而是多了一种“理解”和“接纳”的从容。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失败的经历,也许恰恰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那些我们自己都可能忽略的情绪细节,并且用一种优雅而深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与其说是“输出”,不如说是“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个关于生命本质的沉思。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奇妙的疏离感和共鸣感并存的体验。作者似乎总能以一种置身事外的视角,来审视那些被情感洪流裹挟的个体,但同时,他又用一种极其贴近人心的语言,将那些我们曾经体验过、却难以言喻的细微感受,一点点地剖开,呈现在我们面前。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片段,那些因为一次失败的尝试而黯然神伤的日子,那些在人际关系中跌跌撞撞的时刻,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而无助的瞬间。作者并没有直接指向这些具体的事件,而是将它们抽象化、普遍化,提炼出一种名为“受挫”的核心体验。这种提炼,反而让我更容易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之对号入座,并且从一种更宏观、更具哲学意味的角度去理解它们。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很特别,它不像传统的励志书那样,用清晰的论点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是更像一种随性的散文,在不同的思绪和场景之间跳跃,却又始终围绕着那个核心的主题。这种跳跃性,反而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仿佛是在一个迷宫中寻宝,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但也每一步都可能带来惊喜。

评分

《卡夫卡懂受挫的心》这本书,初初拿到手的时候,还以为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哲学探讨,或是对卡夫卡作品的冷峻剖析。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种温厚的抚慰,一种理解的低语。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些不被理解的角落,一些难以言说的挫败感。这本书并没有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用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触,描绘出这些感受的真实肌理。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情绪的细腻捕捉,那种在压抑与渴望之间摇摆不定,那种在努力与无力中挣扎徘徊的滋味,被写得淋漓尽致。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没有说太多大道理,只是默默地倾听,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帮你把那些混乱的情感梳理清楚。这种“懂”的力量,比任何直接的建议都来得更有力量。它让我意识到,我的困境并非孤例,我的感受也并非不被看见。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压力下,我们常常被鼓励“前进”、“成功”,却很少有人教我们如何安放那些无法前进的时刻,如何接纳那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卡夫卡懂受挫的心》恰恰填补了这一块空白。它不是一本“如何变得强大”的书,而是一本“如何与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和解”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