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独立作家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4/07/28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今日香港,明日台湾?
爬梳台湾文学中的香港「情意结」,解析台湾作家写给香港的「真心话」
《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深入考察一九五Ο至二ΟΟ八年间台湾作家以香港为题材的相关创作,共针对十四位台湾文学作家:夏济安、邱永汉、白先勇、施叔青、余光中、龙应台、平路、朱天文、张曼娟、蔡珠儿等人的作品,分析各时期台湾作家们眼中的香港面貌,探究以香港作为一种书写对象,「东方之珠」对于台湾作家的意义为何?本书既是台湾文学的研究,亦是香港文学的探索,是台湾人与香港人都不容错过的文学评论。
本书特色 1.虽然是硕士论文,但可读性高,由李瑞腾、陈建忠两位教授背书推荐。
2.近来港台互动日趋紧密,此书对于研究台湾香港间文化交流的脉络,是不可缺的材料。
名人推荐 李瑞腾、陈建忠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冠翔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系和台湾文化研究所(文学组)毕业,目前为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生。
研究兴趣为台港文学关系。认为台湾文学研究需要「跨界」,既跨越地理上的疆界,亦跨越学科上的边界,以拓展其丰富性。曾发表论文〈与权力/利交缠:从文学奖的「属性定位」及「得奖行为」谈起〉、〈重构历史与人生──论林文月《饮膳札记》的饮食书写〉和〈让台湾当代小说在高中课本「出席」:以白先勇〈青春〉为例〉等。
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通过作家视野感受香港的荣辱沧桑/李瑞腾
推荐序 看香港就是看台湾/陈建忠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节 为什么香港?─研究香港与台湾文学关系之重要性
一、香港与台湾文学之关系
二、香港的特殊性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概况
一、台湾的台港文学研究概况
二、香港与中国大陆对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之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过客与难民 ─ 一九五○至六○年代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第一节 要坐下去吗?─ 夏济安〈香港 ─ 一九五○〉
第二节 避风港,也是深渊─邱永汉〈香港〉
第三节 人性与社会之控诉─赵滋蕃的《半下流社会》与《半上流社会》
第三章 一九七○至八○年代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第一节 中国结‧台湾结‧香港结 ─ 余光中七○至八○年代的「香港」创作
一、余光中与他的「情人」
二、北望‧文革‧中国结
三、东顾‧观音‧台湾结
四、西看‧沙田‧香港结
五、余光中的中国结‧台湾结‧香港结
第二节 追寻‧探亲‧新移民─八○年代的香港社会景况
一、「香港热」与九七预言
二、两岸开放的时代见证─朱天文的〈世梦〉和〈带我去吧,月光〉
三、香港浮世绘─施叔青笔下八○年代香港的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
第四章 香港九七回归前台湾作家的末日狂想
第一节 悲情与慾望─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历史重构与香港末世空间
一、悲情城市─天灾、疾病与殖民者
二、慾望城市─性与权力
第二节 回归的阵痛与过渡
一、回归前的阵痛 ─ 以易之临《世纪末风情 ─ 香港文化写真》为中心
二、回归时刻的香港景况
第五章 九七后台湾作家的香港建构
第一节 庶民文化与香港精神
第二节 香港味觉景观与记忆认同─蔡珠儿的另类建构
一、香港味觉景观
二、饮食与地方认同
第六章 结论
一、总体特征与定位评价
二、相关研究之未来展望
引用文献
其他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第二节 追寻‧探亲‧新移民─八○年代的香港社会景况
自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刀光剑影之中,香港逐步被英国割佔和租借,一八四二年,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予英;一八四三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颁布了《英王制诰》,宣布设置「香港殖民地」。一八六○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一八九八年,英国再度通过与清廷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九龙城寨除外),租期九十九年。自此,整个香港地区便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直至二十世纪末的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权才正式交还中国。
香港缺乏天然资源,但因地理位置优越,英国人佔领香港以后,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将香港发展成为远东重要的转口港。为了发展自由港的贸易,吸引商船和商人来港,港英政府必须採取有效的措施与统治政策以确保香港的平静、稳定与安全。正因为英国佔领香港主要是看上它的贸易经济利益,而非强取豪夺其人力或自然资源,相较于对其他殖民地的高压剥削,英国对于香港的统治基本上採取了相对开放的手段,尤其在文化上,对于港人的中国文化传统未加以限制,使其得以自然发展。香港在英国的治理下,于二十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商业城市,香港社会繁荣安定,使得「政治英国,文化中国」的意志在香港人民内心长久以来根深蒂固。
一直要到一九六○至七○年代,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的一九六七年香港大暴动,以及七○年代的香港经济起飞,加上战后一代香港本地出生的香港人慢慢成长,本土的生活经验与方式渐渐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一部分人开始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国人」,香港人的主体意识才开始建立。尤其到一九八四年「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后,反思香港自身的文化身分更为热烈,包括殖民地身分、香港本土身分、中国身分三种身分的纠缠与撞击,造成香港本身身分的复杂多元,也迫使香港人进一步面对并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
图书试读
None
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异乡情愿:台湾作家的香港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