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为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中国文学副教授。曾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多年,也曾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研究主要侧重六朝时期的诗歌和诗学。在美国主流学术期刊发表过关于陶渊明和谢灵运研究的相关文章,如〈哈佛亚洲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和〈中国文学:随笔、论文和书评〉》(“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亦主编《六朝原始资料选编》(Early Medieval China: A Sourcebook),于2014年1月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阅读陶渊明:历史接受中的范式转变(427-1900)》(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2008)曾被美国图书馆联合会《精选》(Choice) 杂志评为该年度优异学术着作奖。
译者简介
张月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博士,现执教于美国伍斯特大学(College of Wooster)。教学和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
陶渊明,一名陶潜,现在被公认爲第一流的中国诗人。恩师海陶玮(James Robert Hightower)在氏着《陶潜的诗歌》(The Poetry of T’ao Ch’ien)引言部份便开宗明义:「即便在最简明最严选的中国着名诗人名单上也得有陶潜,他是中国文学领域一位实至名归的大家。按年代,他上继至今仍面目模煳的公元前三世纪爱国诗人屈原,下启八世纪名家李白和杜甫。」 尽管陶渊明在中国文学经典里拥有无可置疑的地位,这个地位却不是一直以来就如此巩固的。在他身后数个世纪里,陶渊明作爲隐士,而不是因其诗名,广爲人知。尽管在李唐时代他的诗歌开始逐渐引人注目,但是祗有到宋代他的作品才开始被奉爲诗歌经典。田菱这部精彩纷呈的着作主要就是探讨陶渊明诗歌和文化双重偶像地位的确立过程。捉笔作序,与有荣焉。
尽管田菱教授的研究有着丰厚的理论基础,她却并不搬用令读者消受不了的炫目理论和技术术语。她文理清晰,令人信服,引人入胜。鉴于其研究时间跨度之大,她本可以很轻易地误入歧途,即对所引用的广袤材料进行过于简单地分析。田菱虽非训诂学出身,但她对于尼采认爲训诂学的观念(notion of philology)即在于「慢读的艺术」(the art of reading slowly)似乎深谙三昧。她对文本,尤其是诗歌,展开敏锐地细读。是着包含了对李白、白居易、王维、苏轼、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陆游等诗歌大家作品的精心英译,同时也收录了一些西方学者尚未措意而声名稍逊的诗人作品的英译,比如南唐诗人李中。这些诗歌英译倘若抽取出来便可以组成选集另行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