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梆子乱弹皮黄考

清代梆子乱弹皮黄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部戏曲声腔专题论文集,全书共收论文十三篇。虽是单独成篇,但篇目之间又有其内在联系。作者通过清代梆子、乱弹、皮黄等声腔源流的系统考证,全面梳理了宜黄腔的来龙去脉。

  〈弋阳腔在北方衍变的陇东调〉从南北各地流传的陇东调(吹腔),论证了陇东调是弋阳腔流传到陕西陇东地区之后衍变出的戏曲新腔;这是我国戏曲由曲牌体声腔演变为板腔体声腔的转捩点。〈西秦腔、甘肃调及四川乱弹〉论证了陕西陇东调流传到甘肃衍变出批子、二犯,形成兼唱陇东调和二犯的西秦腔。

  西秦腔产生之后,广泛流传于南北各地。西秦腔在陕西,衍变出秦吹腔,形成两大派系:一派是以西安乱弹为代表的秦腔;另一派是梆子腔的开山祖同州腔。西秦腔流传到山西平阳府(今临汾)一带,衍变出勾腔。西秦腔与秦腔流传到扬州,演变为扬州梆子和扬州乱弹。在安徽演变为枞阳腔、石牌腔。
  
  盛行于山西的西秦腔流传到南方地区,在浙江名为乱弹,如绍兴乱弹;在江西宜黄县则衍变出宜黄腔。后因字音关系讹传为「二黄腔」,又因其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被称为「胡琴腔」。川剧、滇剧的二黄腔都保留了「胡琴腔」之名。宜黄腔被讹传为二黄腔之后,经过安徽、湖北艺人的发展,盛行于世。后又吸收西皮腔,形成蔚为大观的皮黄腔系。〈程长庚、徽班与京剧皮黄腔〉一文则重点论述了京剧皮黄腔的诞生及程长庚等徽班艺人在京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流沙(1925~2012)


  中学毕业参加工作,1949年随军南下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历任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江西省文艺学校副校长、江西省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主编。1985年离休。担任过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南音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攻戏曲声腔史。出版、发表论着一百多万字。其中,学术专着三种:《宜黄腔诸腔源流探》、《採茶剧种散论》(与夫人毛礼镁合着)、《明代南戏声腔源流考辨》(该书荣获中国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