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年12月2日,巴黎精神疗养院的寒冬火炉前,
一位法国现代女学者与萨德侯爵的「跨时空」对谈。
萨德侯爵这位「败德哲学家」的灵光思想和真实样貌,
将在电光石火的机锋间一一展现。
萨德侯爵,世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不外是虐待狂,以及《索多玛一百二十天》等几部晦暗骇人的情色之作。但在《夜访萨德》里,法国女作家夏特雷从萨德所有遗世作品中,模拟出一场她和萨德侯爵的跨时空对话,打破俗世对萨德的偏见——沉溺于残酷虐待,人格复杂纠结,透析出萨德的另一种面貌。
在本书中,从夏特雷挑衅的提问,到萨德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两百年后的我们犹如亲临现场,窥见身陷囹圄的萨德侯爵亲口阐述他在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及法国在迈向共和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紧凑的夜访对谈同时带引出他对宗教信仰、人在自然中的定位、人类本能如何在文明和法律中自处、政教分离、女性性自由、废除死刑等问题的看法,而这些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是永恆的议题。
萨德确实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法国启蒙时代的知性冒险。他无疑也同属那群兼具理性与感性、深刻关切人类未来的知识份子。萨德和这群知识分子一样,喜欢透过极具象征性的人物与情景——尽管其中不乏暴力元素——「论述」当时的重大议题:专制,宗教,人类在自然界与物质界中的地位,法律的相对性,文明的可能危害,对个人与集体道德进行重新审视的必要性等。
在这二十一世纪初叶之际,你我生活其中、所谓的「文明世界」依然一再地以悲哀的方式证明萨德早已洞悉人性的睿智。萨德的观察在本质上是悲观的,他认为无论理智或律法,都无法真正规范那些我们称为「冲动」的疯狂、具毁灭性的力量。他这样的观点真的是荒诞不羁吗?
「我是个纵慾者,但既非罪犯,更不是杀人者 !」
萨德的污名和传说不免遮蔽了他的人格和哲思中鲜为人知的部分,《夜访萨德》能让更多人对他有更加正面的认识,超越先验观念和惯性道德尺度,重新审视既定成见,以及那些因为萨德自己不断撩拨挑衅而造成、乃至加剧的草率批判,重新评估他的作品和思维中那种刻意引人反感的内涵,重新思考他耽溺于残酷之中的表象……
在这位「败德哲学家」逝世两百年后,这场虚拟对谈正是世人了解萨德思想精髓的原创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