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为奴

自愿为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是人民放任暴君横行,
  造成自己被暴政压制的结果。


  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们,愿意容忍一个统治者的暴政?
  为什么人们悲惨地生活在奴役之下,却不愿起身改变?
  如果连动物都无法忍受失去自由,
  人,为什么丧失了欲求自由的本能、放弃自由的天性,
  无感于支配与顺服,甚至终于生而为奴?


  〈自愿为奴〉是少年拉.波埃西一篇探讨自由与权力的短论,这篇论文写成之后未曾正式出版,但自一五七四年开始,却被许多反对教权与王权的文章不断引用而流传后世,可说是法国近现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也因为这篇文章,而与拉.波埃西成为挚友。

  拉.波埃西所处的十六世纪法国,正值欧洲文艺复兴风起云涌之时,同时也是一连串宗教改革,教权、君权以及国家主权的讨论逐渐展开的时代。不管是面对教会或君主的权力,拉.波埃西相信自由是人的天性,臣服于暴政的压迫与奴役,只有可能是因为习惯,以及不自觉于被奴役。除此之外,愚民、造神与利益,也都是统治者悄悄播下的奴役的种子。

  对拉.波埃西而言,改变无须流血,只要人民收回赋予统治者的权力,只要想起自由的美好,只要有恢复自由的意愿,以非暴力与不服从的方式反对暴政,你我就脱离了奴役。而拉.波埃西召唤着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也将持续为台湾的公民社会发出「生而为人」的吶喊,开启一场思想的革新与意志的革命。

本书特色

  •原典翻译:由法文直译、校订,选录三大版本重要笺注,另加入译者针对原文用典、重要哲学概念之详细译註与说明。
  •经典导读:收录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洪世谦老师专文导读。
  •抗争手册:国立政治大学社会系黄厚铭老师有关「非暴力抗争」的深入分析与教战守则。

挺身推荐

  沈清楷(辅仁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哲学星期五」策划人)
  人渣文本(网路人气部落客)
  难攻大士(中华科幻学会会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1530-1563)
 

  拉.波埃西出身于富裕且学养丰富的环境,自幼学习法律、古典文学以及神学。他的父亲是法国佩里格地方行政长官的副手,但在拉.波埃西十岁时就英年早逝。因此,拉.波埃西在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影响甚多的叔父抚养、教育之下,不但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也沉浸、活跃于当时文艺复兴的浪潮中。
 
  拥有丰富学识的拉.波埃西,进入奥尔良大学修读法律,〈自愿为奴〉(Discours de la Servitude volontaire)便是在这个时候所写下的作品。他毕业后进入波尔多议会工作,正巧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也来到波尔多议会担任地方法官,蒙田早已拜读过〈自愿为奴〉并赞赏不已,也就此与拉.波埃西相识并成为挚友。
 
  这篇法国近现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反映了拉.波埃西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正值新教与天主教分裂,宗教改革与战争纷起之时。无论是宗教或政治,在混乱紧张的时代中,拉.波埃西援引古代历史进行批判,一方面捍卫宗教自由、对抗宗教霸权,另一方面则提出了对权力的质疑,探讨人为何屈从于暴君的威权并自愿被奴役。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天性,企图以此唤醒民众拒绝服从、反对暴政并夺回自由,本文也因而流传后世,成为广被引用的反抗运动文宣。
 
导读者简介
 
洪世谦


  巴黎第八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国立中山大学哲学所助理教授。研究领域:当代法国哲学、政治哲学、全球化研究、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关注议题为「去政治与再政治」、「伦理主体、他者与暴力」、「全球民主与正义」、「去疆界与跨国移动」。

校订者简介
 
梁家瑜


  高雄人,英国艾塞克斯大学文学与电影硕士,译着有《边境国》、《再见非洲》、《论特权》,现任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学会秘书长。

跋者简介
 
黄厚铭


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曾任伦敦大学Goldsmiths学院访问学人、Georgetown大学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理论、资讯社会学、文化社会学。长期关注社会学本土化、学术评鑑制度等议题。

译者简介
 
孙有蓉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大学期间创办台大意识报,探讨社会时事。于二○一一年前往法国巴黎继续研读哲学,分别于索邦巴黎第一大学以及高等师范学院修习双哲学硕士,现为法国索邦巴黎第一大学哲学博士生,主修哲学史以及当代哲学,研究范围包含柏拉图、笛卡儿以及海德格哲学等。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导读序
 
〈自愿为奴〉
 
跋:从《自愿为奴》到非暴力抗争

图书序言

我现在只想试着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这么多村落、这么多城市、这么多国家,有时竟会容忍一个暴君。暴君所拥有的,也只是臣民交予他的权势、只能在臣民愿意容忍他的范围内为害;除非臣民乐于忍受他更甚于反对他所造成的苦难,否则他无法向臣民作恶。但我们仍然随处可见千万人悲惨地活在奴役之下、身受枷锁,他们不是受制于一股无量之力,反而只像是为一个人的名字所着迷、蛊惑。然而,他们其实无须惧怕这个人的权势,因为僭主形单影孤;也无须爱戴他的品格,由于暴君对臣民残酷且毫无人性。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弱点:经常被迫服从、被迫等待时机,因为我们不能够永远保持为最强悍的那个人。因此,若一个国家受迫于军事力量而服从单一权力,就像受到三十僭主统治的雅典城邦,我们不应该为该国人民的臣服感到惊讶,反而应该因为这样的不幸而叫屈。或者,无须惊讶或者抱怨,而应该耐心地承受这些不幸,并等待机运,再创未来。
 
人生来如此,生命大半都被友爱所佔据,因为友谊被视为某种共同的义务。喜爱德行、尊崇善行、感激他人恩泽,为了所爱与值得被爱的人减少自己的逸乐、保护他们的荣誉与利益,这些行为都十分合理。
 
因此,一个国家的居民若在他们当中找到一位罕见的出众人物,有先见之明得以维护大众、有胆识得以捍卫众人、有明鑑得以治理众人,而居民也习惯于服从他,信赖他,甚至最后赋予他某些特权。我也不知道这样是否明智,因为这样会将这个人从行善之处推入可能为恶之渊,如果他能够持续展现他的良善,那人们就不会担心这个对他们只表示善意的人会伤害他们。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