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森林一样思考的日本文化
树木在日本,是灵魂寄寓之所,
人们认为森林就是神明,或觉得神明已降临在森林里高耸的树木上。
大树的问题与文明的根本有着深刻的相关性。
日本森林文明的观念,主要是对平等的重现。
这种平等不仅存在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人与动植物之间。
身为森林居民之一的人类,丝毫不觉得自己与周边的动植物有何不同。
—梅原 勐
◎日本国土的百分之六十七是森林,而且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是天然林。世界上没有其他的先进国保有这么高比例的森林。日本为何能够保留如此大量的森林?
◎日本森林思想里众生平等、生命循环的概念,蕴含着拯救濒临危机的现代文明之道。日本当代哲学大师梅原勐考察日本宗教及文化基层的森林文明,指出大树问题与文明根本之间的深刻相关性。
日本国土有六七%为森林,为世界进步国家中森林面积最多者,而森林的存在亦深深主导着日本人的世界观。本书从日本文化的起源「绳文文化」谈起,追溯日本人灵魂深处的森林思想,以爱奴世界观与沖绳世界观解释日本神道的核心,并论及神道在七、八世纪律令国家及十九、二十世纪近代国家时期的变革,而溯其源头,皆源于对森林的崇拜,即原始民族的自然崇拜。
西元六世纪佛教输入日本后,更左右了神道的发展方向,除受到中国、韩国与印度佛教的影响,更确立了主张众生平等的日本基层文化――人与自然的平等、统一与再生,并创立天台本觉论的独特思想,提倡「草木国土悉皆成佛」的观念,揭示自然中心佛教理想的方向。
然而,这样的观点在一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畜牧文明后即发生不可逆的质变,以「征服自然」为最高价值的文明路径,经过十八、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洗礼,发展至二十一世纪,已导致人类不得不面对三大危机:核战的危机、环境破坏的危机、精神崩溃的危机。针对濒临崩坏的社会秩序,作者亦对马克思与尼采的哲学思想提出解释与釐清。
作者指出,文明其实建立在人类对于森林的鲸吞蚕食。每当一个文明崩坏,人类就往下一个仍有森林的地方去。为了创立新的文明,便毁灭另一片森林。他认为人们必须把文明的原理、即以支配自然为善的概念,转换成与自然共生的思想,不以个人为中心,而以物种为中心;找回永恆的生死循环观念。在自然已被人类征服的现今,以人为中心的文明发展已不得不踩煞车,并应受到全面性的批判,否则文明的再生就绝无可能。
作者梅原勐为日本近代哲学大师,其学说称「梅原日本学」或「梅原古代学」,专研日本神道与佛教,并扩及历史与人类学范畴;其思想以宗教与艺术为主轴,镕铸东洋与西洋哲学,最终迈向日本文化的整体研究。全书以作者自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代于日本、印度、韩国、加拿大等地演讲记录辑成,观点细致,面向多元,为解读日本民族社会与其世界观所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