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堕落与不平等的起源

德行堕落与不平等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ean-Jacques Rousseau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大哲学系 苑举正教授 亲译
深入分析导读,重现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
阅读卢梭政治理论的核心之作,重新审视自然与平等的真谛

  《德行堕落与不平等的起源》一书收录的两篇文章,为卢梭早期的重要论述。〈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原为卢梭为参加第戎学院征文比赛所撰写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学发展为社会主要氛围的启蒙时代,卢梭敢于反对视科学与艺术为「全民运动」的理念,质疑科学与艺术对文明与道德的正面影响,提出「科学与艺术无助于风俗的净化」的论点。论文一经发表,不但大受评审青睐,更获得第戎学院论文奖首奖。五年后,卢梭再次参与征文,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一文,阐述剖析人类不平等的因由,并探讨社会的形成如何趋使人类与原始的良善渐行渐远。

  有别于当时对科学启蒙的乐观主义,卢梭两篇论文皆以对「人」本身的关怀为基础,反映出他对人类自诩的文明抱持的「自然完美论」及「历史悲观论」,也呈现他的政治理想「政治神权论」。卢梭认为「自足」是原始人的习性,也是人性的典范。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破坏自足的历史」,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交相争利。他悲观失望地表达对于人失去的自然善良所抱持的遗憾,认定原始人的纯真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因此,他期望不平等的结果,能透过政治典范,在公民社会中被制度化成为受法律保障的「公民权利」。

  透过对「科学」、「德行」以及「人类平等」等问题的批判,一生以身为日内瓦公民为荣的卢梭,凭借着优雅的文采与勇于批判主流的敢言精神,成为启蒙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日内瓦公民,长年旅居法国的思想家、哲学家,18世纪启蒙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29岁时,只身前往巴黎,期间结识《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Denis Diderot),并于1749年参与撰写《百科全书》。1750年,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获得第戎学院论文比赛首奖,成为了巴黎名人。另着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1755)、《新爱洛伊斯》(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 1761)、《爱弥儿》(Emile: ou De l'éducation, 1762)、《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1782)、《社会契约论》(Du contrat social, 1762)。

译注者简介

苑举正


  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科技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哲学学会理事。曾任「国际逻辑、方法论及科学哲学协会台湾分会」(LMPS TW)主席、台湾「科技与社会学会」(STS)常务理事。于台大创新教学教育平台Coursera开设的公开课「活用希腊哲学」,全球数十万华人蜂拥选修,并常利用网路、电视与平面媒体、演讲与撰文的方式,推广哲学教育,让大众体认哲学思想的价值。着有《求真:台大最受欢迎的哲学公开课》。

图书目录

译序 卢梭:自然、不平等与个人权利
译註主要参考资料
卢梭的生平

论科学与艺术(第一篇论文)及其相关论战
论科学与艺术(第一篇论文)
让─雅克‧卢梭给葛林(Grimm)的信(有关数学及历史教授暨「南希皇家文学院」院士高捷(Gautier)先生对他论文的反驳)
让─雅克‧卢梭,来自日内瓦有关对他论文的回应之观察
让─雅克‧卢梭(来自日内瓦)的最后回应
给黑纳院长先生的信(《法国信使》的作者)
来自日内瓦的让─雅克‧卢梭的信(有关他的〈论文〉再次被一位第戎学院院士反驳)
序言(对伯德的第二封信)

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第二篇论文)及其相关论战
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与基础(第二篇论文)
伏尔泰针对〈论不平等论文〉写给卢梭的信
卢梭回伏尔泰的信
卢梭回费洛波里斯的信

图书序言

第一部分
 
看人透过自己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脱离虚无,这真是一幕既伟大又精彩的景象。人依靠理性的光芒,驱散因自然所掩盖人的黑暗,提升并超越自身,借着心灵飞到天界,宛如太阳一般以巨人的步伐横跨宇宙中的广阔疆域。同时,更伟大的与更困难的还是回到自己,研究人,以图了解人的本质、义务与目的。在这短短的几代之间,这些令人赞叹的事又已经重新开始了。
 
欧洲曾经陷入原始时代的野蛮状态。虽然世界上这个地方的民族,现今是如此的开明,然而在几个世纪之前,他们曾生存在一个比无知还要糟糕的状态。我不知是什么莫名其妙的科学用语,比无知更为可鄙,不但窃取了知识的名义,还对于知识的返回,造成无法攻克的障碍。实在需要一场革命,为的是使人们重新拥有常识。最后,这个革命却在最不被期待的地区出现了。这个革命来自于愚蠢的回教徒,它带来文艺上的永恆灾难,在我们之中重生文艺。君士坦丁堡宝座的丧失,把古希腊的遗物带入义大利。轮到法国,则是以这些珍贵的战利品丰润自己。旋即,科学追随文艺而来;思考艺术加入书写艺术。虽然这逐渐加深的转变,看似有些不寻常,但似都是非常自然的。人们就开始感受到参与艺术与知识的主要好处;尤其是使人们更加社会性的好处,借由值得大家都互相称赞的作品,激发彼此取悦的慾望。
 
正如同身体一般,心灵亦有其需求。身体的需求是社会生存的基础,而心灵的需求则使社会生存变得愉悦。当政府与法律提供人群的安全与福祉时,科学、文学与艺术则比较不专制,但可能更为有力地在圈禁人们的铁鍊上铺上花圈。它们压制人们原有自由的情操,而人们似乎是为这自由而生,却使他们喜欢他们的奴役状态,而成为我们所谓的文明民族。需求提升了王权;科学与艺术巩固了王权。世间的掌权者啊!喜欢才华吧!并且保护那些培养才华的人吧!。文明民族啊!培养才华吧!快乐的奴隶啊!殊不知你们这引以为傲的精致与细腻的品味,以及这促使你们之中如此亲近与随和交往,在个性上的温和与风俗上的礼貌,其实来自这些君王。一言以蔽之,这些都只有各种德行的表面,却无任何德行。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