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国际的六朝文学研究学者──兴膳宏
联结东亚文学理论传统与文化传承的权威之作
为「龙学」注入活水的新视野
为「诗品」延伸艺评渊源的新观点
《中国文学理论》是兴膳宏集结二十多年来,关于魏晋南北朝至中唐文学理论的专论,若要对魏晋南北朝的作家、诗文、文学理论有全盘性的了解,这部深具学术价值的专着为必读之杰作。这部专着奠定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基础,也诞生了众多饶富特色的文学理论。综观本书,每篇论文都与《文心雕龙》、《诗品》紧密相扣。兴膳宏把书名冠以「中国文学理论」,是对《文心雕龙》与《诗品》二书的定位,深具企图心的尝试。《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已无庸再论,然兴膳宏的论述更为「龙学」研究锦上添花。刘勰在主张文章创作的要谛必须回归儒家经典,而作者以精辟的论证,回归刘勰本源的思维形式当中,分析除了儒教之外,佛教与老庄思想亦潜藏其中。同时他又以中日文化交涉的比较文学的角度,检视空海的《文镜秘府论》,借此探索《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如何跨越国境在日本人之间传播,又如何成为当时东亚文化共同的知识体系与文学渊源。
对于带给宋代文学批评之主流的诗话极大影响的《诗品》研究方面,作者首度尝试从诗、画等艺术领域找寻其品评的渊源,在比较《文心雕龙》与《诗品》后,发现钟嵘的评论角度不同于刘勰,相较于刘勰,钟嵘更重视奇拔的表现与「气」的充实。由于兴膳宏具敏锐的洞察力,加上他能从文学与宗教、中日文学交流等宏大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本书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不仅呈现出异于以往的崭新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作者如何成功赋予这两部六朝文学理论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位置。本书及《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展》等一系列以《文心雕龙》与《诗品》为主轴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专着,获颁「日本学士院赏」,足见其研究成果已在日本学术界得到最高权威的肯定,更凸显本书中译本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