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论融入古典诗意象分析之探索

格式塔理论融入古典诗意象分析之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格式塔理论
  • 古典诗歌
  • 意象分析
  • 文学批评
  • 诗学
  • 结构主义
  • 文化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本分析
  • 理论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1 运用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德文:Gestalttheorie)的完形理论(Gestalt psychology),融入古典诗歌作品研究,以求清楚说明意象系统构成的原理原则。

  2 探索「想像力」在意象群之间如何发挥作用、形成有组织的脉络。尝试把意象之间的关系,给予文学科学化的论述。
 
  3 利用心智图(Free Mind或Mind Mapping)将一首作品全文予以整体统合,绘出诗作内容的意象组织结构,便于读者把握其间的联结,探骊取珠。








著者信息

主编简介

潘丽珠

  1959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专任教授。

  ◎重要经历:

  •新加坡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102-07)
  •韩国启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09-2010)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访问学人(2004-2005)
  •台湾师范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705-200907)
  •台湾教育部九年一贯国语文教材编审委员(2000-2010)
  •教育部诗歌吟诵创意教学研究计画主持人(2000-2005)
  •国科会「国中国文教师课程意识及教学实践研究」计画主持人(2003-2005)
  •文建会「咱的歌诗──台湾学者诗歌吟诵专题网站」计画主持人(2007-2008)
  •侨委会《一千字说华语》及泰国版华语编修委员
  •台湾2007、2009大学指定科考国文科作文阅卷副总召集人
  •南京大学文学院(200904-0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10-11)短期讲学
  •温世仁文教基金会偏远地区阅读推动计画经典阅读组主持人
  •《围攻错别字》获「好书大家读/优良少年儿童读物」奖(2011)
  •《文言文典源》获「文化部优良读物」奖(2013)
  •全国语文竞赛评判委员

  ◎着作:

  《现代诗学》、《清代中期梨园史料评艺三论研究》、《雅歌清韵─吟诗读文一起来》、《千禧龙吟─诗文声情之美》、《创意国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国语文教学有创意》、《古韵新声─潘丽珠吟诵教学》、《如何阅读一首词》、《阅读的策略》、《情境式创意作文》、《现代散文风华》、《青春雅歌》、《我的玉玩艺儿》等。

  ◎专长:

  唐诗宋词美学、戏曲、文学评论、华语文教材教法、诗文朗诵吟唱、美文朗读、语文阅读策略、创意教学等,1991年开始极力推动诗歌吟诵与美声朗读活动迄今,近十年更在创意教学的课程设计投入甚深。

图书目录

格式塔理论融入杜甫〈旅夜书怀〉意象分析之探索 潘丽珠 001
格式塔理论融入杜甫〈登高〉意象分析之探索 林晓筠 017
格式塔理论融入李商隐〈牡丹〉意象分析之探索 刘楚荆 029
格式塔理论融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意象分析之探索 林丰艺 047
盼得一心不相离─格式塔理论融入〈数字诗〉意象分析之探索 温亭羽 065
格式塔理论融入李贺〈神絃别曲〉意象分析之探索 叶政国 077
格式塔理论融入王湾〈次北固山下〉意象分析之探索 苏兪帆 093
格式塔理论融入赵嘏〈长安秋望〉意象分析之探索 魏伶容 107
格式塔理论融入杨万里〈过扬子江〉意象分析之探索 李子允 121
格式塔理论融入苏轼〈寒食雨二首〉意象分析之探索 颜溦伶 137
格式塔理论融入刘长卿〈松江独宿〉意象分析之探索 黄滢珈 155

图书序言

主编自序

  近年来,运用国外的文学理论以研究古典辞章,愈益流行,甚至成为显学,例如概念史学派、谱系研究、叙事学理论等等,中西汇通、相互发明原本不是坏事,对于促进学术发展、触发新的研究方法极具价值,但是理论的生硬搬套却令人不安,因为看起来「很新潮」,实质上对于阅读者而言非但没有增益审美领悟,也没有获致理解效果。这之间除了有理论运用是否恰切、适当的问题之外,运用理论者究竟对于国外文学理论的了解是否深刻、通透,恐怕更是关键!

  据笔者长期观察,古典诗歌的研究始终重视「诗歌如何经营意象」,有关诗歌意象的探讨未曾或衰,「意」与「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论题。然而,一首诗作,何以运用外在事物的景象,以表征或隐喻诗人的情志,便可以产生「言外之意」?纵然研究论着颇多、说法颇丰,却无法令笔者感到满意。追究其因,便在于「意象系统」何以能够发挥作用?与想像力有何关系?这些重点一直没有被谈论清楚。尤其从「单一意象」到「意象群」(众多意象),如何能够透过想像力的发挥,从而构成有效的「意象系统」?其间理据为何?是笔者长时间思索且亟欲解答的困惑。

  无庸置疑,国外的文学理论与本国的文学研究可有互通、借鑑之处,进而可以成为吾人解说、分析文本的理论支撑,这也正是本书产出的着眼之处。本书运用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德文:Gestalttheorie)的完形理论(Gestalt psychology),融入古典诗歌作品研究,以求清楚说明意象系统构成的原理原则,探索「想像力」在意象群之间如何发挥作用、形成有组织的脉络,尝试把意象之间的关系,给予文学科学化的论述,再利用心智图(Free Mind 或MindMapping)将整首作品予以整体统合,绘出诗作内容的意象组织结构,便于读者把握其间的联结,探骊取珠。

  一本书的完成,过程往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特别是学术论着要与读者见面,在现今经济艰困的大环境下,实属不易。除了笔者之外,本书作者包括了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华文所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国文教育硕士生、硕专班学生,他们因为参与笔者的课程,对于笔者的诗学论述深感兴趣,于是无畏艰难,花费精力写作论文;而新学林出版社的林政鑫先生更是本书的重要推手,如果不是他的叮嘱和玉成,本书很难出版;在此一併致上谢意!

  好书不厌回读,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诗歌意象究竟是怎样运用想像力发挥作用的,那就达到笔者出版本书的初衷了。期待知音共赏!
潘丽珠 谨志
201404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