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讲金刚经

一行禅师讲金刚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hich Nhat Hanh
图书标签:
  • 金刚经
  • 一行禅师
  • 佛教
  • 哲学
  • 修行
  • 智慧
  • 正念
  • 心灵成长
  • 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金刚经》是经中之王,掌握此经,您的生命就开始有了转机。
  ● 阅读和修习《金刚经》能够帮助我们,斩断无明和邪见并且超越它们,将我们度到解脱的彼岸。
  ● 一行禅师,以他特有轻松、易亲近的言语──透过日常生活的实践来诠释《金刚经》的绝妙特色。
  ● 在文中饶富诗意且寓意深远的23篇启示,让《金刚经》更柔软、更深入您我的心。


  「一旦你明白了《金刚经》就像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毫不费力地就进入了你心里。

  「最终,《金刚经》的修行,就是试着拆除那隔开我们和他人的外壳,好让我们和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人、和我们的星球,快乐地生活。」

  诚如一行禅师开宗明义说道:「《金刚经》是禅修的基本经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唸诵《金刚经》带来喜悦。《金刚经》如此饶富深意且殊胜绝妙,它自有独特用语。当初第一位读到金刚经的西方学者,认为它全是胡言乱语,不知所云。它的文辞用语似乎神祕难解,但是当你深深看入时,你就能懂。」

  第一部分的结尾,禅师强调:「在继续下去之前,请把经文的头五个小节再读一遍。必要的菁华都已在此,而如果你读了这几个小节,你会开始明白《金刚经》的意思。一旦你明白了,你可能觉得《金刚经》就像是一首美妙的乐曲,它的意思毫不费力地就进入了你心里。」

  「在任何地方,只要宣说《金刚经》,甚至只是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里就是神圣之地,值得天、人、阿修罗来供养,如同佛陀舍利塔一样神圣珍贵。如果宣说处是神圣的,那么修行读诵《金刚经》的人又更是多么神圣!这表示此经已贯穿透入此人的血肉、心灵及生命了。此人也值得天、人、阿修罗供养了。」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


  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十六岁时在慈孝寺当见习僧,后来赴美研究并教学。

  越战期间返国从事和平运动,对于越南的年轻僧众起了重大启发,战争结束代表参加巴黎和谈。越南赤化后,一行禅师被放逐海外,在2005年第一次回返越南,2007年2月至5月也再次回到越南。

  1967年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1982年他在法国南部建立了「梅村」禅修道场。

  1995、2001年曾到台湾弘法并主持禅七法会。

  一行禅师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以禅师、诗人、人道主义者闻名于世。着作超过一百本,都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佛法,已在台湾出版的有:《生生基督世世佛》《步步安乐行》《橘子禅》《与生命相约》《你可以不生气》《你可以不怕死》《正念的奇蹟》《观照的奇蹟》《见佛杀佛》《你可以,爱》《祈祷的力量》《一心走路》《生命真正的力量》《接触大地》《建设净土》《爱对了用正念滋养的亲密关系,最长久》《回到家,我看见真心》等。

译者简介

观行者


  留美博士,曾任教于大学,近年辞去教职,致力于佛学研修与翻译。

  相关着作
  《正念的奇蹟》

图书目录

欢迎词
金刚经原文

第一部份 般若波罗蜜多辩证法

1场景
2须菩提的问题
3第一道闪电
4最伟大的礼物
5无相

第二部分 无住的语言
6玫瑰花非玫瑰花
7进入实相之海
8无住

第三部分 答案就在问题中
9住于安详
10开创无相净土
11恆河沙
12处处皆圣地
13金刚般若波罗蜜
14住于无住
15大志愿
16后末世
17答案就在问题里

第四部分 山川是我们自己的身体
18 实相是一条持续流动的河
19 大福德
20 三十二相
21 慧命
22 向日葵
23 月亮就是月亮
24 最有福德的行为
25 有机的爱
26 满是字句的篮子
27 非断灭
28 福德
29 无来无去
30 一切事物的不可说本质
31 龟毛兔角
32 教导法

结语 成为现代菩萨
‧修行「无我」
‧接纳自己
‧学习成为菩萨
‧以僧团为家
‧在处境困难的社会中当菩萨

图书序言

欢迎词 一行禅师

  兄弟姊妹们,请用一颗宁静的心,没有成见的心,来读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是禅修的基本经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唸诵《金刚经》带来喜悦。《金刚经》如此饶富深意且殊胜绝妙,它自有独特用语。当初第一位读到金刚经的西方学者,认为它全是胡言乱语,不知所云。它的文辞用语似乎神祕难解,但是当你深深看入时,你就能懂。

   别急着去看论述部分,否则你可能被那些论述误导。请先读过金刚经本身,你有可能看到其他注释者都没看到的。你可以像唱颂般地阅读它,用你澄净的身心和这 些字句接触。试着用你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痛苦来了解金刚经。这么问能帮助你:「佛陀的这些教导,和我的日常生活有甚么关系吗?」抽象的观念可能很美妙,但 如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那它们又有甚么用呢?所以,请这么问:「这些字句和吃饭、喝茶、砍柴、或挑水有甚么关系吗?」

  《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文是「Vajracchedika Prajñaparamita」。

   Vajracchedika的意思是「穿透痛苦、无明、错觉、迷幻的金刚钻」。在中国和越南,人们强调「金刚钻」这个字而称它为《金刚经》,但事实上, 最重要的是「穿透」这个词。Prajñaparamita的意思是「智慧的圆满」,「般若波罗蜜」或「带我们度过苦海到达彼岸的智慧」。阅读和修习《金刚 经》能够帮助我们,穿透无明和邪见并且超越它们,将我们度到解脱的彼岸。

图书试读

5无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有可能以八十随形好和三十二相来理解如来吗?「想」以相为对象,而我们的「想」通常是不正确的,有时甚至错得离谱。我们的「想」是否正确,取决于我们的洞见。当我们具足洞见时,我们的理解就不再只是基于「想」,而是我们称为「般若」的智慧,超越相的智慧。
 
在这一段话里,我们碰到了般若波罗密多辩证法。我们一般的认别作用﹝想﹞是依照「同一律」(principle of identity)的,亦即「A是A」以及「A不是B」。但是在这一段话里,须菩提说:「A不是A」。《金刚经》继续读下去,我们会看到很多像这样的句子。
 
当佛陀看见一朵玫瑰花时,他和我们一样认出那是玫瑰花吗?当然。但在他说这是玫瑰花之前,佛陀已经看到玫瑰花不是玫瑰花了。他已经看到玫瑰花也由非玫瑰花的因素所构成,其间并无明显的界线。当我们认别事物时,经常用概念之剑将实相砍成碎片,然后说:「这一片是 A,是 A 就不能是 B、C、或D。」但以缘起法来看A时,我们就会看见A是由B、C、D、以及宇宙间的所有其它事物所构成。A永远不可能单独存在。当我们深入观察 A 时,我们也看到了B、C、D等等。一旦我们了解了A不仅只是A,我们就了解了A的真正本质,并且够资格说「A是A」或「A不是A」。但在那之前,我们看到的A就仅只是真正的A的幻象而已。
 
深入地看你所爱的人(或你根本不喜欢的某人),你将会看到她不仅只是她本身而已。「她」包括了她所受的教育、所在的社群、文化、遗传、父母、以及造成她存在的一切事物。当我们看到这些时,我们就真正了解了她。如果她让我们不悦,我们可以看见她并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条件使她如此。为了要保护及培养她内在的良好特质,我们需要知道如何保护及培养外在于她,可以让她有朝气又可爱的因素,包括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既安详又愉快,她也会既安详又愉快。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关于《金刚经》的解读,有的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有的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虽然都有所收获,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活”的味道。一行禅师的讲解,通常都充满了生机和力量,他擅长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他可能会用我们熟悉的场景,去解释“诸相非相”,或者用一些简单的比喻,去说明“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尤其期待他对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部分的阐释。这句话听起来很玄妙,但我相信,在禅师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从中找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自在的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理解佛法的道路,让我不再迷茫,能够真正地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化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获得真正的平静和喜悦。

评分

我一直对佛教经典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接触到的版本都过于学术化,或者语言比较晦涩,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一行禅师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暖和亲切感,让人觉得他能够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佛法的精髓传递给我们。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他其他的著作一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去阐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道理。毕竟,佛法本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烦恼,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如果过于脱离现实,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所以,我非常好奇,一行禅师会如何解读《金刚经》中那些关于“无我”、“无相”的概念,又会如何引导我们去实践,去在生活中体会到这些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从中汲取养分,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启迪,而不是感到遥不可及。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种宁静扑面而来。封面的设计、文字的排版,都传递出一种温和而有力的讯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行禅师的讲解风格,我一直很喜欢,他总能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深奥的佛法道理,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和实践的智慧。对于《金刚经》这样一部蕴含着无上智慧的经典,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像他这样,既有深厚学养,又充满慈悲的导师来引导。我特别期待他如何去阐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概念,这让我想到我们人生中的得失、聚散,常常让我们困扰不已。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清晰地理解,一切皆是因缘和合,一切皆是虚幻不实,从而减少内心的执着和烦恼。我希望能在这本书的陪伴下,找到内心的平静,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不被外在的纷纷扰扰所动摇。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一行禅师讲金刚经》。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雅致,封面素净,用色淡雅,带着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翻开来,纸张的触感温润,散发着淡淡的纸香,让人心生欢喜。排版清晰,字里行间留白得宜,阅读起来格外舒适,不会有压迫感。我特别喜欢它选用的字体,圆润而有力量,读着读着,仿佛就能感受到一行禅师那份慈悲与智慧的流淌。书页的折页处处理得很细致,翻阅时非常顺畅,不会轻易损坏。而且,书的尺寸拿在手里刚刚好,无论是放在床头还是随身携带,都很方便。我注意到,在书的扉页和版权页,也设计得相当用心,没有多余的装饰,却有一种沉静的专业感。总的来说,这本书从外在的呈现到内在的品质,都透着一股子“禅”的味道,让人还没开始阅读,就已经被它所散发出的气息所吸引。这对于一本承载着深刻哲理的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也预示着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将是充满期待的。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对一行禅师的敬佩。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慈悲与智慧,他的教诲简洁而深刻,总能直击人心。我记得他曾经说过,“我们是彼此的镜子”,这句话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当我知道他要讲《金刚经》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他会如何把《金刚经》中那些关于“缘起”、“空性”的智慧,用他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猜想,他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而是会引导我们去体验,去感受,去在生活中实践。他可能会告诉我们,如何在面对失去时,理解“一切皆无常”,如何在追求名利时,不执着于“相”。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金刚经》有更深刻的理解,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更是内心的体悟。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变得更加平和、更加有爱,更加能够去接纳这个世界,以及生活中的一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