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显心之奥秘:大圆满无二性的殊胜口诀

直显心之奥秘:大圆满无二性的殊胜口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ulku Pema Rigtsal
图书标签:
  • 大圆满
  • 无二性
  • 心性
  • 密法
  • 修行
  • 佛学
  • 藏传佛教
  • 智慧
  • 解脱
  • 显密圆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直接向你揭露──心的无穷奥秘!
◆修持大圆满法,本书是您的必备入门首选。

  大圆满法是佛法中最迅捷的修道,也是最容易证得的目标。
  矛盾的是,它也是我们最难了悟的


  透过本书的渐次说明,您可以清楚知悉大圆满的见、修、行,并加以运用于生活中。

  大圆满是藏传佛教中最迅速成就的无上法门。

  它甚深却简要,实修且能速证,是所有对佛法有兴趣者都应该认识的殊胜法教。

  过去数百年来,透过修持大圆满而即身成就者,时有所闻,由此可知大圆满之高瞻远瞩。

  阅读本书,您不只全盘认识大圆满,同时由具格上师指引,如法精进修持,就有机会在此生得大圆满成就。

  本书完整详述大圆满的见、修、行、果,
  特别是如何在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间,以见地与禅修、合一而修之精髓。

  想要追求佛果和解脱轮回的人,可以全然仰赖大圆满法的修道。为了阐明大圆满法的见、修、行,祖古贝玛.里沙仁波切从多位上师的生平中,找出和个人经验相关的插曲,并讨论到在这个现代世界中我们所要面对的一些实际课题。这本书进一步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不幸提供了大圆满法实修的基本素材,而最终引领我们成佛。

名人推荐

  ◆宁玛派贝诺法王、扬唐仁波切与东杜仁波切──专文推荐

  ◆「我深深将本书推荐给所有的禅修者,我相信它能为东、西方世界对大圆满法有兴趣的人们都带来利益,因此我敦促想要修持佛法的人,都能花点时间来阅读。」~多芒‧扬唐仁波切(Domang Yangtang Tulku)

  ◆「《直显心之奥秘》一书,浓缩了佛陀教法的真义,特别是宁玛派教法的内涵……我很高兴看到这个着作,并向三宝和菩萨祈愿,希望本书能利益对于佛法有意乐的学生们。」~贝诺法王(Paltul Penor Rinpoche)

  ◆「对于大乘佛法的整体根本法教,特别是有关大圆满法的部分,本书提供了至为清晰的阐述。心的神圣祕密,我们所有人都视之为宝藏,任何想要学习此一内涵的人,本书将让人眼界大开、倍受启发。」~祖古东杜仁波切(Tulku Thondup Rinpoche)畅销书《心灵神医》(张老师文化)、《无尽的疗癒》(心灵工坊)、《藏密临终宝典》(众生文化出版)作者

  ◆董瑟.听列.诺布仁波切(宗萨钦哲仁波切父亲)专文引介作者祖古贝玛˙里沙仁波切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直显心之奥秘:大圆满无二性的殊胜口诀》的书籍简介,但内容将完全避开该书的主题和任何相关概念,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且自然的图书介绍。 《星辰之下:现代城市生存指南》 作者:艾伦·霍华德 出版社:宏图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第一版 内容简介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陌生的气息,每一次转角都可能通往未知的机遇或陷阱。艾伦·霍华德的《星辰之下:现代城市生存指南》并非一本传统的城市旅游手册,而是一部深刻剖析当代都市生态、旨在帮助每一个生活在或即将步入大都会的人们,掌握有效生存与自我实现的实用哲学与策略的著作。 本书的核心在于“适应”与“重塑”。霍华德,一位拥有二十年城市规划咨询经验的资深观察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现代都市描绘成一个复杂、高效但极度疏离的巨型有机体。他坚信,理解这个有机体的运作规律,是实现个体价值的第一步。 全书共分为五个核心部分,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城市肌理的解构——看不见的规则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城市如何从功能分区走向功能融合,以及隐藏在城市规划蓝图背后的社会经济逻辑。作者没有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揭示了交通流、信息流和资本流如何共同塑造了城市的“脉搏”。他详细分析了“通勤黑洞”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个人行动路径来节省宝贵的时间资源。例如,书中专门辟章节讨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那些介于家庭和工作场所之间的公共空间(咖啡馆、共享办公区、城市公园的特定角落),如何成为现代人情感和社交的避风港。这一部分着重于培养读者的“环境扫描”能力,使其能够迅速识别出环境中的潜在风险与资源点。 第二部分:效率的炼金术——时间与精力的精确管理 在城市生活中,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精力则是驱动一切的燃料。霍华德提出了他独创的“能源矩阵管理法”,这是一种颠覆传统时间管理模式的工具。它不再仅仅关注“待办事项”的先后顺序,而是优先评估完成某项任务所需消耗的认知负荷和情绪成本。书中详尽介绍了如何在高度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训练大脑的“焦点耐力”,例如,如何利用城市中的特定背景噪音(白噪音、咖啡馆的人声)来增强深度工作状态,以及如何识别并有效阻断“数字干扰的侵蚀”。这一部分对于所有面临职业瓶颈的专业人士具有极强的实操价值。 第三部分:社交网络的构建与维护——虚拟边界下的真实连接 城市生活的悖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但心理距离却被拉远了。霍华德认为,成功的城市生存,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互惠互利的社交网络。他区分了“弱连接”与“强连接”在城市生态中的不同作用。书中提供了详尽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如何在行业会议、兴趣小组乃至日常的电梯间交谈中,有效地“播种”并培育有价值的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社交资本的维护”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见解,强调了在数字社交平台盛行之时,如何保持真实互动的温度与真诚度,避免陷入无效社交的泥潭。 第四部分:对抗城市异化——精神家园的重建 大都市的快速节奏和同质化倾向,容易使个体感到迷失和焦虑。本书的第四部分聚焦于心理韧性的培养和精神世界的坚守。霍华德主张,在城市中找到“锚点”至关重要。这些锚点可能是对某一特定手艺的坚持(如烘焙、木工),对某一类书籍的深入研究,或是对某一特定街区人文历史的探究。他认为,通过对特定领域的深度投入,个体可以对抗城市带来的虚无感和被吞噬感,从而构建起一个不受外界喧嚣影响的“内在堡垒”。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元素(哪怕是一小片被保留的绿地、城市中的水系),进行快速的“情绪重置”。 第五部分:适应与流动——规划你的“城市流浪” 最后一部分,霍华德将目光投向了未来。他预言,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模式将是高度流动的。因此,生存的终极技能是“可迁移性”。本书指导读者如何系统性地将自身技能和经验“模块化”,使其能快速适应不同城市环境和行业的需求。从税务优化到跨文化交流技巧,从远程工作的技术设置到如何快速融入一个陌生的社区,这一部分提供了详尽的行动清单。它鼓励读者将城市视为一个巨大的、等待探索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牢笼。 《星辰之下》以其严谨的结构、大量基于真实案例的分析,以及充满洞察力的语言,为所有渴望在大都会中不仅能“活下去”,更能“活出精彩”的人们,提供了一把开启现代都市生存密码的钥匙。它不是安慰剂,而是一份精确的手术刀,直指城市生活的痛点,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阅读本书,即是开始一场对你所生活的世界的深度解码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祖古贝玛.里沙仁波切


  祖古贝玛.里沙仁波切(Tulku Pema Rigtsal)生于1963年,父亲是一位智者,为第二世德嘉仁波切贝玛.吉美.南杰(Pema Jigme Namgyel),母亲为恰玛.慈琳(Kyama Tsering)。三岁时,怙主敦珠法王认证他为企美仁波切(Chimme Rinpoche)的转世,后者即阿里.浦仁.谢.佩林寺(Ngari Pureng She Pheling Monastery)首座喇嘛,属于山居甘丹派。企美仁波切为第一世德嘉仁波切最具格的弟子之一,并被认证为印度大圣哲帕当巴.桑杰(Pha Dampa Sangye)的后续转世之一。祖古贝玛.里沙在父亲德嘉仁波切的指导下,学习了藏文的阅读、书写和写作等,以及「敦珠新巖传」(Dudjom Tersar)法教的仪轨修持,直至十九岁。

  年满十九岁后,超过十年的时间,贝玛.里沙仁波切在堪千达威.欧瑟的陪伴下,从堪千却英.恰达仁波切领受了法教。当他从学于堪千却英.恰达仁波切,研读并思修了《十三部大论》(Zhungchen Chusum,堪布贤嘎撰),以及荣松巴、龙钦巴、米滂仁波切、吉美林巴和阿里班禅的法教。

  仁波切于1985年在尼泊尔西北方偏远地带,于洪拉佑旺(Humla Yolwang)的普巴千(Phurba Chen),建立了南卡穹宗寺院,包括其外在建筑和内部供奉的所依(佛坛、图书馆等)。目前,大约有一百五十位僧众驻钖于此。他持续教导经、续法教,尤其是《十三部大论》,并特别着重于米滂仁波切的智慧见地,此外,他也进行闭关,以读诵《甘珠尔》(Kangyur)和《宁玛十万续》,并已完成了三年六个月的严谨闭关。

  一般来说,对于洪拉山区和来自西藏阿里地方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真诚修持者,仁波切给予的法教包括「新巖传前行法」、《普贤上师言教》、《入菩萨行论》,以及《山净烟供》、《净治明相.自生实相》,与其他「敦珠新巖传」的法教。他一直在教导并弘传此传承的甚深法教。

  仁波切主要是从他的几位根本上师处领受灌顶、口传和教导,包括怙主敦珠仁波切、怙主顶果钦哲仁波切、怙主多竹仁波切、怙主贝诺仁波切,以及堪千达威.欧瑟。

译者简介

杨书婷


  杨书婷,高雄医学大学药学学士、美国北卡大学公卫所卫教硕士;自年少即浸淫古典音乐,曾廿年无一日无钢琴;1989年开始学习佛书笔译和法会口译,2012年与多位友人共创「普贤法译小组」,为培植佛法翻译人才而努力;个人网志「在灵感中翻译佛法,在业力下努力微笑」。

图书目录

1. 见

1.1物质世界的自性
1.2「当局者」禅修与「旁观者」禅修的不同
1.3物质主义的谬论:事实何以与我们对「自身苦乐乃有赖物质事物」的假设是相违的
1.4物质事物的不真实
1.5一切事物皆为心的虚妄造作
1.6这个色身如何从依业之心而来,以及我们对下辈子可以有何种预期
1.7辨别不清净的外在显相和清净的实相自性
1.8所有现象皆不真实:一切只是心的迷妄展现
1.9清除「相信实有」此痛苦之因的方法
1.10将不实世界安立为魔术幻影的方式:不同层次的途径
1.11人们不知其无实自心的如幻自性,而在错乱中打转
1.12本觉即是佛陀
1.13阐述世界和魔术幻影的相似之处
1.14依据佛经而怀持「一切并不真实」的信念
1.15引介此心的祕密
1.16在佛经问答方式中所述及心智的二元分别本性
1.17对于「佛性在我们心相续之中」的合理证明
1.18若已证得心的自然圆满,便无需再以相应的对治来处理每次的业力冲动
1.19世界为空、无实、主观迷妄的见地,与世界由原子组成的科学见解,此二者具有一致性
1.20疾患与病痛可因为娴熟「识得空性本觉」而得以缓解
1.21心是所有经验(觉受)的根源
1.22知道整个世界皆为心所虚妄造作且于临终毫不受扰,则于中阴之时便可得度
1.23于本基觉性的空界中,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完整且圆满的
1.24为何一切众生一直受缚于轮回之中
1.25当我们看着心的本质时,迷妄便能消融
1.26把所有事物都看成不过是概念标签的好处所在
1.27任运识得本觉之时,本觉的遮障就自然消融
1.28妙力于本觉之中必然得度
1.29轮回除了只是妙力自显之外,从未曾存在
1.30在不受因缘制约的本觉中,一切佛果功德都任运显现
1.31若能安住于不动的心,便能立即获得极大的好处
1.32不经控制的情绪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1.33大圆满法的修道历程必然且自然会保护环境
1.34阐述一切事物都从心之基础中生起
1.35若能透彻了达「显空不二」,所见便能自然遍满着无量清净
1.36直指本觉的一只手指
1.37说明寻觅一位持明上师以引介本觉的必要性
1.38佛身与佛智的功德,原本就显现于本基觉性之中
1.39解开对于本觉不依因缘之潜藏力的疑惑
1.40如何将五毒作为道用
1.41直至散漫念头消融于虚空之前,我们都必须考量到业力的报应
1.42听闻大圆满教诫的利益

2. 修,是为道

2.1首先,对见地具有确信,这是必要的
2.2为什么要禅修
2.3禅修的定境
2.4若不禅修,即使琐碎的小事都会造成严重的痛苦
2.5禅修能去除执着,而执着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2.6痛苦之所以显现,是因为有希望和恐惧
2.7简单说明如何保任自生觉性的本初觉智
2.8禅修的地方
2.9身体的定境
2.10如何保任本觉:简说
2.11如何保任本觉:详说
2.12阻碍禅定的五种过失
2.13对治五种过失的八种方法
2.14于「止观合一」之境,九住心和五觉受是彼此相关的
2.15简易、精要的定境
2.16于课座之中修持根本本觉的方法
2.17误入禅修觉受的歧途
2.18心和本觉之间的差别
2.19持明上师的亲授教言能激励禅修

3. 行

3.1说明「行」的内涵
3.2对于「念头持续自行解脱」的无知,是一种过失
3.3让念头同时生起和解脱的殊胜法门
3.4禅修的觉受会自然生起于心相续之中
3.5当行止能同时生起和度脱,它便离于业和果报
3.6对于大圆满法超越因和果的明确主张
3.7只要分别念想还在,就要小心业力和果报
3.8成就不变自利本觉的佐证,是于世间八法皆以平等舍看待
3.9成就不变利他本觉的佐证,是任运大悲和对业果法则的依止 
3.10下乘法门的修行者受缚于勤作的费力
3.11行止具有三解脱法的特色
3.12经、续的观点都同意要拒斥粗重的烦恼
3.13将六波罗蜜多融入行止之中
3.14对于财富的沉溺将导致痛苦
3.15无论地位高低,每个人都受到贪执所奴役
3.16自杀的愚蠢之处
3.17若不执着,则仅是拥有财富和名望并无害处
3.18无私之心,最能服务他众
3.19了知所执之境乃是迷妄,则五根欲乐并无害处
3.20识得本觉者称为「佛」,对此无明者则为「有情众生」
3.21自生本智的三种特性
3.22散漫念头必然消融而入于本基觉性之中
3.23对于轮回、涅槃和两者之间的修道皆不执着,此乃关键所在
3.24「掌中」教言:简说

4. 果

4.1佛果功德在本基觉性中的任运显现
4.2了知大圆满法:即身成佛!
4.3有关色身消融和虹身解脱的当代故事

5. 四个中阴

5.1为中等根器者所说的中阴解脱教言
5.2生后中阴
5.3死亡中阴
5.4死亡中阴的实际修持
5.5迁识为五种无修的成佛法门之一
5.6法性中阴
5.7生有中阴

图书序言

【作者~祖古贝玛.里沙仁波切~自序】

  在这个科学化的时代,无论东、西方,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科技都正在改善我们的外在环境。然而,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却一併生起了各种冲突、疾病,以及环境的恶化。与此类似的是,许多新式的战争型武器,对于世界和居住其中的生物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样的结果,使得我们全都要承受强烈的痛苦,这是五百年前的人们根本无法想像的事情。由新现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对现代武器所怀有的恐惧,远远打败了从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欢愉,以这方面来说,世界上的每个人,无论贫富,都同等受苦。具有全然且圆满的身心安乐之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如果我们进一步考量到,无论人们拥有多么丰厚的财物,许多人还是走向自杀,且每天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打着文化或宗教的旗帜,并以其为挡箭牌来威胁他人,由此就可以清楚看见,物质主义并无法使这个世界成为快乐且愉悦的地方。

  如果我们希望能享有愉悦且快乐的生活,首先,就需要具备快乐之因,那就是慈爱和悲心。举例来说,为了让一家子都能获得快乐,在夫妻之间就必须要有爱和情感;同样的,这类的情愫,在朋友之间、文化之间、国家之间,也都是需要的。简言之,只要有两个人共同希望得到快乐和安适,那么,彼此都必须生起对另外一方的慈爱和悲心。更甚者,他们还需要有清净的动机,不带有期待回报与自私自利的心态,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了这些,我们的慈爱和悲心就是怀有偏见、带着私心的,当我们遇到逆缘的时候,便会感到冲突,因而再度受苦。正如藏人的谚语所说:「当我们的悲心消磨殆尽时,愤怒就成为了敌人」。

  不带有自私自利与期待回报的动机,这样真诚的慈爱和悲心,就像是灵丹妙药,可以利益整个社会。在无偏傥的慈爱和悲心出现之前,无论目前一个好人心中有着多么强大的情感,或不同国家之间有着多么强大的连结,此类的情愫永远不会长久。对于积累什么以得回报的希望,可能会造成失落,进而促发悔恨,并且再度生起冲突。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自私。如果我们能放下这种自私,而带着慈爱和悲心,那么就会如黄金之上再加了香气那般,整个社会都能得到改善。

  在这本名为《直显心之奥秘》的书中,我已尽力说明,如何以大圆满法的修持,舍弃自私的态度,转而生起不造作的慈爱和悲心。以佛法修行者的一般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于下辈子成就佛果并享有究竟快乐的方法。不仅如此,就连不同意有来生的人也能清楚看到,无论在我们每个人之中,或是在整个大社会之中,痴(无知)、贪(贪爱)、瞋(拒斥)、慢(傲慢)、妒(嫉妒)这五毒会带来什么样的痛苦;以及瞋(拒斥)和妒(嫉妒)不只会造成国家之间的纠纷和伴侣之间的不和,甚至会导致人们使用谋杀和自杀的激烈解决手段。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所有因这些困扰所苦的人们,带来安抚和慰借。

  这本书主要是为了那些对佛法有兴趣的年轻世代者所写。此外,我所居住的寺院,位于尼泊尔西部的洪拉山区,这里离冈底斯山不远,所以我经常可遇见来自东、西方的年轻登山者,正要往山上前去。虽然其中不少人对佛法并无信仰,但却有好奇心,因此当我和他们讨论佛法并回答问题时,他们绝大多数看起来都有所欣赏。不仅如此,有好几次,我都收到人们的来函,表示我所说明的佛法,对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利益。基于上述理由,且心中思及这些年轻人,我常常想到,要是我能写一本书,应该会对他们有所利益。更甚者,我在台湾的学生,包括沈一云等人,都一再告诉我,如果我能将曾给过的开示集结成册,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书店闲逛,无意间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不是那种花哨的设计,而是有一种沉静的力量,那几个字——「直显心之奥秘」,就好像一股清流,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内心。我常常觉得,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天都在忙碌,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内心深处好像有个空洞,填不满。有时候会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追逐的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但答案却总是模模糊糊。这本书的名字,就好像一个承诺,承诺能够直接、清晰地让我们看见自己内心真正的样子。“大圆满无二性”,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哲学的深度,让人不禁思考,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超越眼前的种种限制,达到一种更深层的整合和圆满?“殊胜口诀”,听起来就觉得很珍贵,是不是有什么直指核心的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领悟到那些一直追寻的答案?我一直是个喜欢思考的人,对一些关于心性、关于生命本质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本书的题目,恰恰触动了我最深层的渴望。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灵的书,更是一扇通往智慧大门的钥匙,一本能带领我找到内心真正宁静和力量的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那几个字,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特别有感觉。「直显心之奥秘」,这几个字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和感受,有时候明明知道有,却怎么也抓不住,更别说理解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缠身,好像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这本书的题目,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暗示着一种直接、快速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触及到内心最深处的秘密,那是一种让人期待的解脱感。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本书,一本能够带领我穿越迷雾,直接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被社会、被他人,甚至是被自己过往经验所塑造的那个“我”。“大圆满无二性”这几个字,更是让我的好奇心达到了顶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达到一种全然的圆满吗?“殊胜口诀”,这又是什么?是某种古老智慧的传承,还是师长不轻易传授的精髓?我无法想象,但我迫切地想要知道。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通往内心深处、通往真正自由的邀请函。

评分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被深深吸引住了。“直显心之奥秘”,这几个字精准地概括了我长久以来寻找的东西。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充满了力量和智慧,但我们常常被表面的烦恼、执着所蒙蔽,找不到开启宝藏的钥匙。这本书的题目,就好像给了我一个明确的指示,告诉我有一个直接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看见自己内心的真实面貌,了解那些深埋的秘密。而“大圆满无二性”,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看见,更是达到一种和谐、统一、没有分裂的境界。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来自于内心的分裂和对立,如果能达到“无二性”,那该是多么自在和安乐啊!“殊胜口诀”,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力量,它暗示着这本书中蕴含着一种精炼而强大的指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掌握通往这种状态的窍门。我一直相信,最深刻的智慧往往是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的,这本书的题目就给我这种感觉。它不像那些故弄玄虚的书籍,而是直截了当,点明核心,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起这本书,最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极具份量的书名:“直显心之奥秘:大圆满无二性的殊胜口诀”。这个题目本身就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几个词语的堆砌,更像是一种宣告,一种直接揭示内心真相的邀请。我一直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外在世界中兜兜转转,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却很少真正回过头来,深入地探索自己内心那个广阔而神秘的世界。“直显”两个字,就承诺了一种不迂回、不绕弯子的方式,直接触及到心的最深处,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而“心之奥秘”,更是勾起了我长久以来的好奇心,内心到底藏着多少我们不曾了解的东西?“大圆满无二性”,这几个词汇透露出一种高远而究竟的智慧,它似乎指向一种超越一切分别、回归整体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各种二元对立所困扰,能达到“无二性”的状态,岂不是一种究极的解脱?“殊胜口诀”,更是一种引人遐想的提示,它暗示着这本书中蕴含着可以直接指导修行、带来实际转化的精粹。作为一个在精神探索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行者,我被这本书的题目所散发出的智慧光芒深深吸引,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转化。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名字也太霸气了吧!”“直显心之奥秘”,这几个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接切入了我们常常回避的那些内心深处的角落。我一直觉得,我们活在一种“习以为常”的假象里,以为自己了解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扮演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或者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这本书的题目,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了一种直接、不拐弯抹角的“看见”,看见我们内心真正的运作模式,看见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更让我好奇的是“大圆满无二性”这几个字,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高的智慧,它暗示着一种超越分别、超越对立的境界。我们平时生活里,总是充满了各种“我”和“非我”、“好”和“坏”的分别,如果能达到“无二性”,那该是多么解脱的境界啊!“殊胜口诀”,听起来就很有力量,好像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迅速触及到那个核心。我个人对佛学和一些东方哲学有点兴趣,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了一些深刻的教法,但它又用一种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这让我觉得很新颖。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但却能深刻触动我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