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掌握放手与坚持的界线 在亲子教养过程中,盛传两句话──「棒下出孝子」、「溺爱出败子」!前者是过去严厉管教孩子的传统教育,其孩子性格多为拘谨、无主见、听令行事型;而后者则是扭转前者教养模式的极端表现,孩子性格虽富有创意,但自私任性、没同理心,甚至出现自我膨胀的心态缺失,也因此能解释为何近几年「小皇帝」、「草莓族」、「水蜜桃族」会经常出现了!
其实,我经常思索「棒下出孝子」、「溺爱出败子」在亲子相处过程中的意义,发现所谓的「孝子」并非是父母打骂才教育出来的,而是孩子在受罚的过程中,父母背后所隐藏的教诲。至于「溺爱出败子」则是源自于父母的宠爱,虽说这类型的父母看似疼爱孩子,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因为不信任他们再加上自己欠缺等待孩子独立成长的耐心!试想,当父母急着出门而孩子鞋带又绑不好时,有多少位父母会宁愿迟到并相信孩子能自己绑好呢?又假使当孩子做错事时,有多少位父母能耐住性子说教、一一点出孩子盲点,并相信他们能从错误中学习道理、改正缺失呢?
事实上,教育孩子就如同放风筝,当把线握得越紧,风筝就只能停留在一定高度而无法向上飞翔;相反地,当你一点一点地放线,风筝将随风越飞越高,直达天际,因此对应到教育孩子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我也正秉持「风筝教育」的观念来教育女儿王蕊、儿子王浩,其实在教育过程里,也发现到当线收得太紧时,孩子会出现反抗、消极的情绪;但放得太多,孩子又会过度放纵而出现不良行为。因此,唯有依孩子的特性拿捏收放分际,他们才有可能开展潜在能力,树立良好品格!
在擎天数学补习班任教多年,看过各式各样的学生,在此分享一个被父母溺爱过度的学生案例,以供父母做为借鑑:
有一天,我在教室里准备待会儿要上课的讲义,刚从学校下课后的学生们为节省时间便在路边买便当进来吃饭。一位家境不错的学生看着隔壁同学吃着炒饭,便带着嘲讽的语气说:「你的炒饭看起来好难吃哦!你看我的便当还有鸡腿耶!你们家没钱给你买便当吗?」尔后,还上下打量这位学生的衣着、铅笔盒,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之后,补习班下课,外头突然下起雨来,这名学生打电话叫妈妈出来接他,语气不耐地说:「妈!外面下雨了啦!你快出来接我!不然我不能回家!」约莫过了二十分钟,便看到他的妈妈带着雨伞前来,又因担心孩子淋雨着凉,还从袋子中拿出外套给他。看在眼里,着时心疼这位母亲,因为这个学生身上有钱,他只要去便利商店买把伞就可以回家,但却特地打电话要求妈妈接送,而妈妈这番「过度的保护与放纵」,也造就孩子缺乏将心比心的同理之情,甚至没有独立行事的能力,尽管这名学生的学业成绩再好,但面对未来的挫折困境与人际关系,相信他的处世成绩将是不及格!
因此,从这则案例中,让我更加深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爱与管教的分际、收与放的拿捏,是关乎孩子未来发展的教养重点!事实上,爱孩子,并非一味放纵,而是适时指正错误、有效管教;爱孩子,并非凡事包办,而是适度放手,让孩子独立处事;爱孩子,并非一味宠溺,而是教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让孩子脱下小皇帝的龙袍,放下唯我独尊的姿态,才能以积极正向的心态为自己开拓一道光明之路,愿天下父母共勉之!
素质教养专家 王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