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不喝饮料了!
黑心饮料商不敢说的真相,前食品公司研究员挺身告白
零卡、低脂、无添加,别以为喝了没有事
★「零卡」可乐的代糖无法满足大脑,反而食欲失控。
★「无添加」蔗糖的饮料中,加了更不健康的「液态果糖」。
★「运动饮料」吸收快,发胖速度也快。
★「优酪乳」健胃整肠?它的含糖量比碳酸饮料更高。
★号称补充营养的「强化牛奶」,其实根本是买安心的。 「不要惧怕食品有中添加物,但要选择含添加物越少的食品越好。」─食品安全专家 文长安/专业审定
【四种深植人心的错误观念】 □水离子饮料对解渴有益。 □果汁对健康有益。
□零卡对减肥有益。 □提神饮料对疲劳恢复有益。
【添加物的「美味」,掌控你的舌尖】 零卡可乐、三合一咖啡的植物性奶精、运动饮料、100%纯果汁、所有标明「无添加物」的饮品……每年,你喝下多少这些「最没有价值的加工食品」?饮料公司巧妙地用广告台词打造清凉与健康的假象,说服消费者购买充满添加物的产品。
果香、无糖、清爽、浓稠,这些口味都是为了讨好消费者口感,在研究室中以多种添加物混合调配而成。在选择商品时,除了基本的「保存期限」和「热量」,每个人都应该多留意标签上的成分标示:号称「无添加蔗糖」的饮料,是否加入了吸收更快、更不健康的「液态果糖」;选择不同口味的优酪乳时,是否加入了「合成香料」或是「水果香精」;大方标示「使用天然果汁」,其实果汁含量仅1%。
【留意这三点,选择最安全的饮料】 (1)选择原料种类少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少放添加物的产品」。
(2)比起含有什么,反而要确认不含有什么。加工食品制造流程无法完全去除添加物,至少要确认不含「防腐剂、香料与色素」。
(3)检查营养成份表。基本营养标示须有以下八种: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糖。
【安全?危险?每日摄取量之下的危机】 关于添加物,许多人会有一个盲点:「天然添加物,比化学合成的健康」。事实上,正因这种认知,而让天然添加物被排除在毒性实验之外,产生了安全上的漏洞。例如从栀子中提炼的黄色色素,因在萃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已被日本列入危险添加物。
消费者一定会感到疑惑:既然添加物这么危险,又为什么能光明正大、合法地放入饮料中?危险和安全的论点,其实两种都正确。依各种科学数据为依据,订出人体标准安全的每日摄取量,例如反应两极的阿斯巴甜,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必须一天喝上16罐零卡可乐,才有机会摄取到对身体有害的危险剂量。
然而,就算经过再严密的测试,因为科学技术尚未完善,有时通过测试并取得安全认证的添加物,会突然被发现其对身体的影响,或是必须调整每日安全摄取量。例如在1996年获得许可的天然添加物「红藤仔草色素」,日本于2004年发现有诱发肾脏病的可能,因此禁止。可见得所谓的「安全」的添加物,只不过是代表「现在还没发现其危险」罢了。
除了揭露饮料添加物对人体造成的危机,书中也明确指出儿童过动和学习力,确实受到人工饮料中添加物的影响。但若无可避免添加物时,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对自己身体危害最小的商品?商标上又有哪些可以看穿饮料内容的秘密?从今天开始,不再被饮料包装或广告迷惑,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还没办法完全放弃饮料,保护自己的四个建议】 「喝水取代喝饮料,买饮料时务必确认标签。」如果,真的无法马上全面用水取代饮料,至少遵守食品工程专家的四项建议,朝「只喝水」而努力。
(1)做好付钱的心理准备。
若是相同种类,尽量选择贵一点的比较好。好的材料与生产系统都十分昂贵,因此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所以如果你想要好的产品,就必须做好支付与之相符的价格的心理准备。
(2)保存状态是基本中的基本。
「保存于阴凉处,避免光线直射」,这是基本常识;购买装在宝特瓶里的饮料时,选择冷藏保存的产品。罐装加热饮料会溶出环境荷尔蒙双酚A,因此最好不要喝。
(3)不要只喝一种饮料。
对品牌和口味的专一,很有可能在你体内累积特定的添加物成份。
(4)选择合乎自己身体状态的饮料。
挑选饮料的顺序如下:水→黑咖啡→茶类饮料→维他命饮料→果汁→碳酸饮料。尽量避免喝果汁和碳酸饮料,而其他饮料选择的标准是「糖类含量」。
「注意我们所喝的饮料,跟小心我们所吃的食物一样重要。」──自然水委员会(Natural Hydration Council)秘书长Kinvara Carey
专业审订 食品安全专家 文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