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订序
食安健康,从了解添加物开始 这几年台湾的食安出了一大堆问题,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各种食品里面存在着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担心配方外流,不是隐藏标示的借口 食品业者的理由很简单:这食品是我发明的,如果我将食品内的配方全标示了出来,我的竞争对手一定会仿冒并且以低价竞争,届时我一定会受伤惨重。也基于这个原因,大部分的食品业者都不愿将食品内容物名称完整标示出,此种情形尤以添加物业者更为严重,且业者经常以全世界唯一的一个特例:「可口可乐秘方没有公布出来」,作为不完整标示之借口。须知,可口可乐已成为美国国力之一部分,其秘方之安全性亦有着美国强大国力之保证,且可口可乐未公开者仅为香料秘方,事实上,我国亦未要求业者将香料配方公布。可口可乐亦有依据各国之规定将内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称完整标示,据此,部分食品业者隐藏标示之理由实在牵强。
市售食品须有完整标示之规定,系依据一○四年二月四日新修正公布之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理,其内容如下:
食品及食品原料之容器或外包装,应以中文及通用符号,明显标示下列事项:
一、品名。
二、内容物名称;其为二种以上混合物时,应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别标示之。
三、净重、容量或数量。
四、食品添加物名称;混合二种以上食品添加物,以功能性命名者,应分别标明添加物名称。
添加物使用氾滥,业者更需标示清楚 食品是吃进肚子里的,这关系着健康颇鉅,健康是所有消费者最关心之大事,消费者当然有权知道他吃了什么食品进入肚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说得很清楚,食品仅须标示内容物及食品添加物名称,而非组成成分配方百分比,如果需标示组成成分配方百分比,我相信绝对不会有人同意将自己辛苦的研究变成举世皆知,当然我也会举双手反对,消费者不是要求食品组成配方百分比,消费者要求的,只是了解自己吃下了什么,亦即食品中添加了什么内容物。
市售的食品如果不添加添加物,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食品添加物确实有其必要性。食品添加物有着色、调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质、促进发酵、增加稠度、强化营养、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之功能;我国订有食品添加物之品名、规格及其使用范围、限量标准,并将添加物分为十八类八百种。欧美国家食品业者于使用添加物时,每一类只使用一种;亚洲国家食品业者却是每一类都使用好几种,且同时使用好几类,亦即添加物有过度使用之情形,如果业者不将所使用之添加物种类告知消费者,消费者很容易会因为过度食用而危及身体之健康。
了解如何选择饮料,是最佳自保之道 本书《饮料大骗局》足可以解决很多消费者心中的疑惑,这是一本非常有突破性的好书,作者黄太瑛博士不只点破了现代饮料只重形式之缺失,更营养健康了消费者的身躯,值得推荐供大家阅览。黄博士自韩国庆北大学食品工程学系毕业,并在同所大学取得农业科学博士学位,更于食品公司担任食品研究员,几乎做过所有种类的加工食品,可谓是食品专家中的专家。
作者以很多篇幅述及果糖对人体之危害,这已是不争之事实。每当我们到医院去挂急诊时,医生一定先为我们点滴葡萄糖,绝对不会是果糖,因为如果点滴果糖,我们极有可能遭受生命之威胁。这小小举例,说明了葡萄糖是身体所需要的糖,它会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提供人体所需之营养及热量;果糖不是身体所需要的糖,它不会进入人体循环系统,而是直接进入代谢系统──肝,也因此带给肝脏极大的负担,更提高了疾病发生之机会;因此,果糖绝不是好糖,食品从业人员应降低使用,可是果糖却是现在食品工业甜点最重要的原料糖,这也说明了国人健康难以转好之部分原因。再者,具还原糖的果糖容易产生褐变,大量的晚期糖化最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简称AGE),对人体所产生的加速老化,亦对我们健康造成了威胁。
黄博士也强调,她自己也是普通人,有时不得已也会喝些饮料,因此对消费者购买饮料提出了许多建议,首先就是消费者要有「做好付钱的心理准备」,这也说明了好饮料可能价钱会比较高,用添加物堆出的饮料当然售价会比较低。同时也明白的告诉我们:不要惧怕食品有中添加物,但要选择含添加物越少的食品越好。
本书作者为韩国人,韩国之食品卫生政策与我国虽然有部分不同,但对健康看法却是一致的,这本书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给大家阅读,我相信您阅览完毕后,一定对您的健康会有非常正面的辅益。
辅仁大学食品科学系兼任讲师/前食品药物管理署技正
文长安
前言
饮料,是廉价加工品的产物 国内饮料市场规模约达三兆五千亿元,规模庞大到足以买下超过十一万辆价值三千万元的车。而有趣的是,去年国内矿泉水市场规模为六千六百亿元,饮水机市场则为一兆五千亿元。即使加上烧开水来喝的数量,也无法超过饮料市场的规模。这意味着,许多人都喝饮料,而非喝水。
规模不大的社区内,多间咖啡厅林立;便利商店的冰箱里,每天被新款饮料所充斥─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人们都喝饮料!就算是再怎么主张「我不喜欢喝饮料」的人,只要前往披萨店或汉堡店,一定会喝碳酸饮料;去咖啡厅的话,就会点咖啡或其他饮料。
揭开难以忽视的饮料真相 他们会心疼买水来喝的钱,却不会心疼买饮料来喝的钱,喝饮料早已变成无法否认的习惯。
再加上只要打开电视,就会看到号称越喝越瘦的茶类饮品、以吸收速度比水快自豪的水离子饮料、号称有益健康的醋类饮品和豆浆、赶走疲劳的提神饮料等各种广告在诱惑我们。消费者对广告台词照单全收,在脑中输入「口渴时喝水离子饮料」、「熬夜工作时喝提神饮料」等公式,不是我们自愿选择饮料,而是我们依赖饮料公司的广告或宣传等方式购买饮料。而这完全是饮料公司佈下的花俏广告手段,人们才会对毫无营养价值的饮料产生如此强大的依赖效果。
当然了,假如饮料是健康食品,喝再多也无所谓,甚至喝越多越好!然而,饮料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没有价值的加工食品。如果因为讨厌纯鲜乳而喝草莓牛奶,只能喝下不到纯鲜乳一半的原乳,而且,还会将其中为增添香气与色泽的合成香料与色素一併喝下去;除此之外,口渴时喝水离子饮料取代水的话,也会一併喝下含有十二颗方糖之多的糖分。换言之,喝饮料时,也会一同喝下添加物。
决定要写这本书时,我也曾想过,是否要站在与自己同舟共济过的食品企业立场、为他们辩解,同时也想告诉大家,他们︙︙不,我们一直以来都抱持着为全国人民健康做出贡献的使命感,认真工作着。我也想针对消费者极其厌恶添加物、却又觉得没放色素或合成香料这类添加物的饮料看起来不好喝的双重标准,好好探讨一番。「假如你们喜欢不含食品添加物的单纯产品,我们大可不放呀!」—这才是我想说的。
亲身体验到食品添加物对身体的危害 然而,正式开始写书后,我起了一个念头,我想以一位母亲,而非以食品研究员的身份,来谈论「饮料」这件事,没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明白的。在尝到苦头前,我也是对饮料或加工食品相当纵容的其中一人,甚至还以方便为由,开心地享用它们。不仅会买市售的副食品餵老大,还每天餵孩子喝蕃茄果汁。
而那样的我之所以会和饮料与加工食品疏远,是因为第二胎。怀第二胎时,我在食品研究所负责调味酱感官测试(根据人类的味觉、视觉、嗅觉等感官,评估食品品质的产品检验师),一天到晚沾调味酱试吃,自然而然没了胃口,也经常随便吃加工食品来打发正餐。生下老二时,他的健康出了问题,莫非是因为我从事一天到晚试吃并评估合成添加物这类的食物,以致他出生时,才会患有老大没有的异位性皮肤炎?满心歉疚和内疚感让我抬不起头。身为妈妈的我饮食生活极差,怎么可能餵母乳?所以我没餵母乳,而是餵孩子喝配方奶。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这么做似乎比较恰当。一想到每天吃下的加工食品添加物会借由母乳传给孩子,我就好心疼。总而言之,添加物是最受人质疑会引起异位性皮肤炎的物质。
此后,我变成严格控管孩子们饮食的母亲,不让他们习惯加工食品的味道。我不想让老二重蹈老大的覆辙。
为了不让孩子习惯甜味,我可是煞费苦心。别说糖果或碳酸饮料了,我连甜度太高的水果都不给他们吃,想当然耳,我也不曾买儿童饮料给他。假使看到朋友的妈妈拿给他喝,我也会立即抢过来,扔进回收桶里。就这样,我让孩子远离甜味后,某次孩子喝到碳酸饮料竟说,那味道好苦,他不喜欢。而且,现在老二的异位性皮肤炎也几乎痊癒了。
从现在开始,用水取代饮料 对加工食品相对严格的妈妈,多少会纵容孩子们喝饮料,这种情况我见多了。她们餵孩子们喝有机苹果汁,准备豆浆当点心;只要孩子耍赖,就买色彩缤纷的卡通造型饮料给他们。虽然这么说对妈妈们很抱歉,但这样的行为纯粹是为了她们自身的方便,对孩子的身体完全没有好处。
饮料是没必要喝的食品,说是有益健康才喝、别人要你喝才喝、口渴时喝饮料代替水,既然对食物这么挑剔,那为何看待饮料会如此轻率?我敢断言,饮料不是水,更非健康食品!它不过是假扮成水的添加物罢了。无意间喝下的饮料,将会威胁你的健康。
大部份的人都说,为了健康着想,要改变饮食习惯。而我想说的是,在那之前应该先将饮料扔掉。喝饮料代替水,我们所要承担的后果太多了。再说,要将早已深入我们饮食生活中的加工食品完全逐出餐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过,饮料却大有可能!只要不喝就行了。我期许能透过这本书,矫正许多人的错误观念,并让大家更加了解饮料公司不曾说过的饮料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