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修心七要
  • 佛教
  • 心学
  • 讲义
  • 传统文化
  • 明朝
  • 王阳明
  • 心性
  • 道德修养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是噶当派恰卡瓦格西所造的一部比较简略的论典。我们现在讲的注释,是尊者加哲无着作的耳传略释。「加哲」是菩萨之意,是《佛子行》、《入行论.善说海》的作者。(详参《入行论.善说海》前无着菩萨的略传。法王如意宝以前曾再三讲过:「无着菩萨是藏地无与伦比的大德,他已真正修成了世俗和胜义菩提心......  

  本论有什么特点呢?它是十方三世诸佛唯一的成佛之道。因为《〈修心七要〉耳传略释》主要讲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修行的必经之路。对大家来说,这部能引生菩提心的大乘论典极为殊胜。  
 
  本论所讲是菩提心窍诀,犹如能将剧毒转为甘露的妙药,是阿底崃尊者承侍金洲上师十二年所得的心要精髓,也是大乘法门的不共特点。本论从七个要点来进行宣说:包括宣说前行法、正行修持菩提心、恶缘转为菩提道用、归结终生之修法、修心圆满之标准、修心之誓言、修心之学处七个方面。

本书特色

  《修心七要》对发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藏传佛教的噶当派对此尤为重视,视其为修行的核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堪布索达吉仁波切/讲解


  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藏历六月初四。 
  1985年,舍俗出家,前往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大堪布。  
  1987年,随法王朝拜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1990-1999年,前往不丹、印、尼、新、马、泰、日、美、加、法、德、荷、英等国家弘法。  
  2006年,开始以网路、光碟等现代化方式传法,便于广大信众系统地学习佛法,普降法雨广利有缘。  
  2007 - 2008年,发起「启动爱心」之号召,劝勉佛教徒奉献一份爱心,不应漠视身边需要帮助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建立起智悲学校、小沙弥学校、敬老院、居士林等。  
  堪布仁波切日不缺讲,夜不乏译,现已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册。其中,中文繁体版译作系列收于《心一堂彭措佛缘丛书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译着文集》。  
  堪布仁波切谆谆告诫弟子:「如果能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

图书目录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第三节课
第四节课
第五节课
第六节课
第七节课
第八节课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光是看到《〈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这个书名,就让我感觉到一种来自古老传承的厚重感,以及一种希望与现代人对话的诚意。“耳传”这两个字,尤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让我联想到那种师徒之间,将最精髓、最不易言传的智慧,以口述方式传递下去的珍贵传统。在台湾,我们虽然接触到许多来自西方的心理学和个人成长理论,但对于东方古老的智慧,尤其是藏传佛教的精髓,一直都抱有深深的敬意和探索的欲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内心深处一些迷茫的角落,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真正地“修心”。我对“七要”的具体内容充满期待,并且希望“略释”的部分能够以一种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让我能够切实地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而非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相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沉静下来,审视内心的书,是多么重要且难得。

评分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这个书名就带着一种庄重感,仿佛是古老智慧的传承。我对“耳传”这个词尤其好奇,它暗示着一种非文字化的、更具生命力的传承方式,可能蕴含着许多不落于书本的精髓。我一直认为,真正深刻的智慧,往往需要通过实践和体悟才能真正领会,而“耳传”这种方式,似乎就更加强调了这一点。虽然我并非佛教的专业人士,但对于如何培养一颗平和、喜悦的心,我有着持续的追求。在台湾,大家对于心灵修养的议题关注度很高,有很多不同的法门和理念可以学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而易懂的框架,帮助我理解“修心七要”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慈悲的导师,用温和而有力的语言,引领我走上自我净化的道路,让我能够以更积极、更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

评分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光看书名就觉得它很有深度,也很有温度。我对“耳传”这两个字特别好奇,感觉它是一种非常古老、也很珍贵的知识传承方式,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书本知识,而是带着师父的温度和经验的教诲。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自己安定下来、看清生活本质的书籍,尤其对于东方哲学和心灵成长方面的内容,我总觉得里面蕴含着更深层的智慧。在台湾,大家对于心灵的探索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都有着越来越高的热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古老智慧和现代人心灵的一座桥梁。我很好奇,这本书将如何解读这“七要”,并且“略释”的部分会以怎样的方式,把这些可能深奥的教义,变得更容易被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理解和实践。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心的指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印象深刻,《〈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光是看书名,就感受到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一种传承的意味。“耳传”两个字,让我联想到那些不落于文字,而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的珍贵教诲,这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我对藏传佛教的哲学和修行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切实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安顿身心的方法。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开这本书,但仅仅从书名和它的“讲义”定位,我就能预感到这会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并且可能需要反复阅读的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的深刻见解。台湾近年来对于心灵成长和传统文化的探讨越来越深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这场文化浪潮中的一股清流,为我们提供更扎实、更具实践性的指引。它的“略释”二字,也暗示了它可能并非艰涩难懂的学术论著,而是更侧重于将深奥的佛法智慧,以一种更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这“七要”,又会如何将其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修心七要〉耳传略释》讲义,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帮助我们釐清思绪的著作。我一直觉得,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内心平静是多么难能可贵,而“修心”正是通往这份平静的关键。我本身对佛教的教义并不算精通,但对于如何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安宁、更有智慧,却是常常在思考的。这本书的“耳传”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许多超越书本、源于实践的智慧,是一种更加贴近生命体验的传承。我喜欢那些不讲空洞理论,而是能够一步一步指导我们去做的书籍。台湾的读者,很多都对东方哲学和心灵成长有很高的接受度,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会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析“修心七要”的具体内容,这些“要”又是如何被“耳传”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略释”的。我期待它能带我进入一个更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帮助我理解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活,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