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方法

思考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思维导图
  • 批判性思维
  • 逻辑思维
  • 问题解决
  • 决策制定
  • 学习方法
  • 高效学习
  • 自我提升
  • 认知心理学
  • 思维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在思考。在日常生活上、在工作上、在研究发展上,都需要思考;在学术领域、在政治领域、在法律道德领域等,也需要思考。如果懂得思考方法并具备恰当的思考能力,在各种需要进行思考的场合里,当更能帮助自己达成思考和行为的目标。本书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思考方法,并解说了一些日常思考常犯的谬误,以协助读者学习如何做出理性的判断,并发展严谨的思考能力,对于提升国民的思考品质更有莫大助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彭孟尧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研究专长包括心与认知哲学、形上学、知识论、教育哲学
  着有《形上学要义》、《知识论》、《心与认知哲学》等多本书籍

图书目录

苏 序/I
自 序/III

第1章 什么是恰当的思考/001
第1节 恰当的思考/003
第2节 七类思考情境/007
第3节 客观与主观/013
第4节 论辩、知识、与行动/018
第5节 破除误解/0236

第2章 演绎推论/029
第1节 什么是推论?/031
第2节 逻辑理性原则㈠/037
第3节 设想法/040
第4节 常见的演绎推论型态/044
第5节 心理学对人类推论的研究/054

第3章 归纳推论/057
第1节 基本概念与架构/059
第2节 枚举归纳/062
第3节 类比推论/066
第4节 最佳解释推论/069
第5节 诉诸权威/073
第6节 破除误解/076

第4章 谬误的思考㈠—形式谬误/079
第1节 什么是谬误的思考?/081
第2节 逻辑理性原则㈡/084
第3节 肯定后件之谬误/087
第4节 否定前件之谬误/091
第5节 不当选言三段论/094
第6节 机率连言谬误/097

第5章 谬误的思考㈡—非形式谬误/099
第1节 相干谬误/101
第2节 弱归纳谬误/115
第3节 不当预设谬误/121
第4节 歧义谬误/124
第5节 不当文法类比谬误/127

第6章 模态思考/131
第1节 模态/133
第2节 「可能」的几种理解方式/137
第3节 命题式模态与个物式模态/143
第4节 模态谬误/151
第5节 什么是思维实验?/157

第7章 因果推论/161
第1节 因果关系/163
第2节 因果推论/169
第3节 因果原则/172
第4节 米尔五法/176

第8章 规范思考/183
第1节 规范性/185
第2节 「应该」与「允许」/190
第3节 一些思维实验/194
第4节 视人如人/203
第5节 效益原则/206
第6节 践行推论/212

参考文献/217
中英名词索引/219
英中名词索引/225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自2005年秋,始入教师生涯;当时开设课程有「哲学概论」、「逻辑思考与应用」与「创意思考」。在准备上课材料时,参考了国内外的专书,希望能找到适当的书作为教科书。基于大学生对全英文教材有点畏惧,故在设计课程时,经常会列出至少一本中文的参考书,供学生使用。例如「哲学概论」这门课我就额外列了本书作者彭孟尧教授的《人心难测》供学生参考,「逻辑思考与应用」这门课则列了彭教授的《符号逻辑》。然而,「创意思考」这门课(内容以批判思考为主体),到目前为止却很难挑出一本适当的中文参考书。很高兴看到彭教授出版这本书,对学生将有很大的帮助。

  在国外,批判思考的专书相当多,而且不断再版,其原因大致有两个。一、国外相当重视批判思考,因为这关系到公民能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太阳花运动」为例,若无人提议再次检视「服贸协议」,姑且不论其影响是好是坏,这样一个关乎大家民生的协议,应该受到公众一定程度的审视。二、「批判思考」这门课的特征是经常需要许多实例来辅助说明,所以需要不断再版来更新资料。我在教授批判思考时,就经常在课前浏览报章杂志,或是上网搜寻较受关注的新闻,以便能在课堂上作为实例。因此,即使拿译着当作批判思考的教科书,但因为书中的例子大多是国外的例子,在讲解上也不方便。我当时就想,若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势必需要一本非译着的中文专书。一方面,让学生便于阅读;另一方面,老师不需在课前花过多时间去搜寻实例。如今,彭教授这本书的出版满足了这个需求。

  本书作者彭教授涵养丰富,不仅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逻辑,也能深入浅出的讲授哲学;更重要的是,彭教授总是能举出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逻辑概念与哲学理论,而这正是讲授批判思考需要的。所以本书就具有这样的特色:在介绍各种思考方法时,总会搭配许多实例来说明。我相信,本书不仅能够提供「批判思考」课程的老师丰富的解说与实例,大学生乃至于社会大众也能从中习得恰当的思考方法。就提升公民素质来说,这本书的出版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苏庆辉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5年6月8日
自序
  
  「思考」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思考」是让我们谨慎行动的一道屏障。好的思考让我们获得很多新的知识,好的思考让我们对于所採取的行动不会后悔,好的思考让我们进步。可是,什么是好的思考呢?如何才能有好的思考呢?人真的能做出好的思考吗?这些问题很难很难。
  
  我很努力写这本书,不是因为我知道答案了,而是因为我很想尝试找到答案。跟很多人一样,我也很困惑,究竟什么样的思考才是好的思考?哲学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会思考,会想很多问题,特别是会想很多「奇怪」的问题。哲学家还有个很根本的特征:哲学家会去想,自己的思考究竟有多合理?哲学家会自我批判,只因为哲学家想找到最合理的一套对于世界与人的解释。
  
  写这本书,基本上是汇集整理我多年来关于「理性思考」的一些研究与教学经验。我当然没那能力穷尽各种思考方法。例如,对于科学思考,我下了不少功夫,但自认没有那能力说清楚。这部分只有期待以后有优秀的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来提供了。又例如,涉及法律的思考,我也自认不如,毕竟我是哲学家,没有受过法学的训练。不过,没关系的。有一些思考方法与原则是基本的,不限于哪些领域。
  
  国内习惯谈「批判思考」,我却只想谈「思考方法」。这道理很简单,如果懂得如何恰当的思考,那么理性上该批判的自然就会批判。我不担心「批判」,我担心「思考不恰当」。很多人对于「批判」这名词很有意见,总觉得那是很严重的事情,让人不安。不过,如果我们能区辨「对人的批判」以及「对事理的批判」,这名词就不至于引起什么质疑了。「对人的批判」是对人进行攻击,理性上这是我们不要的。「对事理的批判」是对于某些主张和宣称的不赞同,不涉及提出该主张或宣称的人。当然,我知道对事理的批判往往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将这看作是对当事人的批判。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维持理性,能够分清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批判,能够理解「对事理的批判」会有助于改进当事人对于事理的思考,那么当事人就不会再将「对事理的批判」当作负面的。这些都是针对「态度」来说的。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对事理的批判」确实不容易,人总有情绪。然而,如果连採取理性的态度批判都做不到,也不用谈什么思考了。
  
  这本书不可能教会一个人如何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批判,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如何进行理性思考。附带一点,理性思考未必就是在提出对事理的批判。有很多时候,理性思考是在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题,生活上的或者专业上的或者工作上的。「理性思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能提升国民的素质,大幅度降低每个人在生活、专业、和工作上的困扰,也因此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好。提醒读者一点,理性思考并不是与情感、艺术相冲突的。理性思考不会是冷冰冰的,别担心!最后,希望本书能够对于如何推广理性思考能有一些贡献!
  
  本书的出版承蒙新学林出版社先后两位主编林政鑫先生以及范琇茹小姐提供很多的协助,谨此致谢!
  
  彭孟尧
  台湾大学哲学系
  2015年4月12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