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

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灵成长
  • 艺术疗愈
  • 美食美学
  • 法式生活
  • 情感疗伤
  • 自我探索
  • 生活哲学
  • 慢生活
  • 色彩心理
  • 幸福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果内心平静,
  无论居住在那?走到那?
  便能带着祥和的心落脚。
  所以唯有以「观照的心」洞察相,
  才能深深体会到平静是在你内心中找到的,
  唯有明白「心的去向」,
  才能让自己过个平静的生活。
 
书籍简介:穿梭光影间的哲思之旅 书名: 《浮光掠影:历史、哲学与艺术的交汇点》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对单一主题的深入挖掘,而是一场在人类文明广阔图景中进行的、充满思辨色彩的漫游。它试图捕捉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偶然闪现、却又深刻影响了人类心智与社会结构的“光影瞬间”。全书以散文和随笔的形式组织,结构松散却逻辑内在,引导读者跳脱出既有的学科壁垒,体验知识交融带来的认知震撼。 第一部分:历史的断章与无形的引力 这一部分聚焦于对人类集体记忆中那些关键转折点的重新审视。我们不再关注宏大的战争叙事或帝国的兴衰,而是转向那些看似微小、却决定了后续文化走向的“断章”。 论“沉默的革命”: 探讨中世纪晚期,手稿抄写员群体在知识传播中扮演的无名角色。他们对文本的微小改动、对某些异端思想的“无意”保留或删除,如何塑造了后世对经典的不同理解。这部分借鉴了档案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了文献流变中的“作者意图的漂移”。 巴洛克时代的“效率崇拜”: 探究17世纪欧洲的城市规划与军事化管理思想如何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从钟表的普及到宫廷礼仪的精细化。这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是一种新的时间观和空间观的形成,为后来的工业化奠定了深层的心理基础。我们追问:这种对“精确”的执着,是否是现代人焦虑的隐秘源头? 被遗忘的“异端科学”: 考察在主流科学确立之前,那些被边缘化的自然哲学流派。例如,炼金术士们对物质转化的执着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同构性”世界观——他们相信宇宙万物在微观和宏观层面是相互映照的。这部分挑战了“科学进步论”的单一线性叙事。 第二部分:哲思的棱镜与日常的形而上学 本部分将哲学的抽象概念还原到日常经验之中,展示了形而上学并非高悬于空的理论,而是无时无刻不在塑造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观看”的权力与困境: 借用现象学和符号学的视角,分析现代社会中“凝视”是如何被技术和权力结构编码的。从绘画中的“视线焦点”到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我们讨论了“被看见”与“自我存在”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剖析了当代图像泛滥时代,如何训练我们对真实性的感知变得迟钝。 语言的“非透明性”: 深入探讨语言结构如何预设了我们的思维边界。我们选取了三种语言中对“时间”、“责任”和“颜色”的不同表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对基本实在的认知差异。这并非简单的文化比较,而是对“概念工具”的解构。 “偶然性”的伦理重量: 探讨在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传统对立之外,如何正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外事件”。当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导致了重大的历史后果时,我们应该如何分配“道德责任”?这部分融合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与伦理学的思辨,探讨了在复杂系统中,个体能动性的真实边界。 第三部分:艺术的共鸣与感知的边界扩展 本部分将焦点转向艺术领域,但避开对具体作品的传统鉴赏,而是探讨艺术如何作为一种“感官的训练场”,拓宽我们经验世界的维度。 噪音、静默与听觉景观的构建: 考察二十世纪以来,音乐(从无人声的实验音乐到城市环境噪音)如何挑战了我们对“有意义的声音”的传统定义。静默不再是声音的缺乏,而成为一种具有强度和结构的存在。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专注的倾听”来对抗现代生活的感官过载。 材料的“记忆”与“抵抗”: 探讨不同媒介(如粗粝的陶土、易逝的纸张、坚硬的金属)本身所承载的物质性与历史性。艺术家如何通过选择或改造材料,赋予作品一种超越视觉的触感和时间感。例如,腐蚀的铜板上留下的氧化痕迹,本身就是时间作用的在场证明。 形式的“异化”与新的美学体验: 分析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中,对传统美学范式(如和谐、比例、再现)的颠覆。当艺术变得越来越“陌生化”,它迫使观众放弃舒适的接受模式,进入一种需要主动构建意义的认知场域。这是一种对审美经验主动性的唤醒。 总结: 《浮光掠影》是一本邀请读者进行智力冒险的书。它不提供明确的答案或统一的理论体系,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透镜”。通过历史的碎片、哲学的反思和艺术的激发,本书旨在培养一种批判性的、多维度的洞察力,让人能够在日常的繁复细节中,捕捉到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那些深刻而微妙的力量。它关乎如何更清醒、更富于思辨地去“生活”与“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释慧开
 
  花莲县人
 
  着作,菩提叶画、菩提画语。
 
  中坜圆光佛学院大学部毕业,曾任院班导师。现任中坜圆光禅寺、圆光佛学院、桃园市公益寺庙资讯网(圆光禅寺)…等网路管理总编辑。人生是一张画布,思想、行为彩绘了我们的人生。庄严的人生要有正向思考,逆增上缘的智慧。法师是素人艺术家及作家,擅于菩提叶画、石头、木头写意山水彩绘。
 
  2011年 桃园市政府公益寺庙资讯启用
  《菩提叶画》个展
  2011年 桃园市大溪镇国定古蹟李腾芳古宅
  《菩提叶画》教学
  2011年 第29届桃园美展
  《菩提叶画》 入选
  2012年 宜兰县政府文化局
  《菩提叶画》个展
  2012年 桃园市过岭国中
  《菩提叶画》生命教育课程教学
  2012年 桃园市中坜艺术馆
  《菩提叶画》联展
  2014年 署桃新屋分院
  《菩提叶画》个展
  2015年 中坜区圆光佛学院男众佛学馆
  《菩提叶画》个展
  2015年 桃园市平镇社教馆
  师生《菩提叶画、石头、木头》联展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推荐序一/ 沉淀,是一种成长、是一种能量 / 性尚法师2
推荐序二/ 为有缘人点燃心灯 / 刘必栋4
推荐序三/ 福慧具足,圆满菩提 / 蓝家瑞7
推荐序四/ 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 / 郭振禄10
 
自序
法味的飨宴
 
心灵资粮
01 如果没有相欠,怎会相见23
02 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25
03 天生很喜欢背东西的——蝂蝜27
04 心忙与心盲30
05 自信心,是任何一条路的通关密码33
06 减法与加法的数学题36
07 走对了路,我们才能平安回家!38
08 缓冲是为下一步做进展41
09 体会愈少,抱怨愈多43
10 来瞬间、去瞬间46
11 无限的奉献──台湾树王赖桑49
12 会讲话的人,要先学会聆听53
13 渺小55
14 人生的格局,由自己决定57
15 方丈的糖果罐60
16 赢家与输家63
17 老师父的菜园65
18 一家子的虫70
19 癞虾蟆74
20 一条牛的故事77
21 落幕,是为给下一场次做准备80
22 叶子落下来83
23 南洋杉85
24 别有洞天88
25 好话顺耳91
26 师父的光明灯94
27 做自己的主人97
28 寺院来只小猫咪103
29 考试的烦恼106
30 吱吱喳喳的白头翁109
31 智慧石112
32 道无古今,悟在当下116
33 茄苿菜119
34 动一动122
35 实况转播125
36 观世音菩萨127
37 魔术瓜130
38 远见,是造就成材的因缘133
39 当「杯盖」落下那一刹那137
40 滚石不生苔141
41 从抉择中,确认一个「答案」144
42 变色龙147
43 最后一双蓝白拖150
44 退步原来是向前153
45 没有「桌子和椅子」的家155
46 寺院中的苹果派158
47 小强好强161
48 完善的结局165
49 信心,是鼓舞的燃点168
50 一块钱170
51 老鼠牵单172
52 平静身心177
53 借境修心,借事鍊心179
54 静下这一颗心182
55 疏导不良氾滥成灾185
56 一张地图189
57 用心体会191
58 回头只会让路更遥远193
59 唯一的道路195
60 说…来…话长197
61 人道,好修行201
62 阿嬷的话203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沉淀
 
是一种成长、是一种能量
 
  记得两年前,为慧开法师的第二本着作《菩提画语》写推荐序,那么快,法师又有大作呈现给大家。法师好乐自然,于「画布」素材取自「叶子、木头、石头」做彩绘,于无情物中给予「生命」的延续,于「文」又是洒脱自在。在作品中常看到的是一种庄严,世间人说是一种「美」,将佛法融入生活中,让人看的喜悦与沉静。
 
  是如何巧智慧心创作?如何微妙技法令人心旷神怡呢?是什么因?去触动这个智慧的「创作」呢?个人认为,慧开法师艺术与着作,不是语言能说明白的,那是一种很微妙的特色。别见她随笔绘画成图,而下一步便有惊艳的成品,这一点是很特别的。字里行间结集成文的文章,是如此平实又让人阅读赏味。
 
  所以我说这是一则则的内心世界的故事。有句话这么说:「经验里一种看不见的技巧,一种与自我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感觉的确是心与心的对话,自己与自己之间的聆听,这其实就是「读心」。看到心的波动、见到心的沉淀,而后尘埃落定时感受内心的宁静,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正向思考模式,带来人们成长的动力,给予精神无限的能量,并在潜意识内注入了清浄的业识。
 
  法师能写、能画秉赋聪颖,想必是宿世因缘所造就。而我个人对艺术细胞,一直未落地生根,所以对艺术人士,能创作而感到很羡慕。于此随喜慧开法师《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大作问世,与大众广结善缘,智慧开启所行无碍。
 
推荐序二
 
为有缘人
点燃心灯
 
  任何一位爱惜光阴之人,本质上是主动积极与乐观进取之人。
 
  大凡有此心念之人,她每一刻都明白要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生活的行程计划是一章接一章。犹如在道院修行的插曲,也巧妙地安排在忙碌的工作隙缝间,兼筹并顾,慧开师父即是如此修德之人。每天置身于欢喜自在的情境之中,心思愈来愈缜密,事事有作为,日子一到,总是有令人称赞的作品呈现,交出一张张人生亮丽的成绩单。真是难以想像,这么多的事,她是怎样做成的?期冀慧开师父心力付出所完成这一本浅显易懂,结合生活且深富禅意《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能提供有缘人增长智慧,促进人们生活情趣,提高自身意境。
 
  慧开师父之作品向来皆以「山水」为由,更说明师父扎实的功夫。古人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而西洋人也有句话:「No magic,just basic.」可见基本功之重要,中西皆然。
  
  在大千世界中,有地水火风,而水是其中要素之一。有时水流动,有时水停蓄。老子曾说:「最妙的就是水,它简直就是道!」
 
  就连孔子看水也激动地大叫「水哉!水哉!」表露出他内心美妙得难以形容的赞叹!水有「去盈就卑」的性格,水愈大,处的地位愈低,每处在最卑下的位置,百川都归向它,它像一个有道而修养深邃的哲人。水最仁慈,沐浴众生,泽被万物;水富有智慧,疏通江,
自戒盈满,而流于谦卑。所以说智者乐水,水有如此德性,吾辈岂能不向水学习吗?
 
  人的一生之中,如果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并且坚定不变,则生命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是相乘相加的人生飨宴。殊不知由过往的积累,才有生命的厚度,有生命的厚度,才会有现在的精彩,有精彩的现在,才有希望展望未来。如果能「明心见性」,找回本身就具足的真心与灵性,不再为「相法」所迷惑,知道「相」只是因缘和合;如同金子因不同的「缘」,做成各种金器一样,能悟得此一道理,便能体现生命的真谛。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缘灭」,如果我们时常执取假相,执幻为真,自然烦恼丛生。所以常言道:「心田不长无名草,性地常开智慧花。」心不随境,是禅定的功夫;心不离境,是智慧的作用。
 
  六祖慧能戒训:「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心能造作一切善恶业,由心故有一切善恶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果报。所以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圣贤亦云:「心田种得急修,生死无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弹指过,为人能有几多时?」时间稍纵即逝,生死无常转瞬,不知可否轮回为人啊!
 
  惟愿大家看完本书后,要用「平常心」过生活,懂得生活就是修行,会彩绘人生画布;在人生舞台,演好本身的角色。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身体难免有病痛,工作难免受阻碍,自然环境难免起灾害;只要心安,就会平安。
 
曾任陆军专科学校校长,现任金防部副指挥宫
民国104 年5 月于台湾桃园
 
推荐序三
 
福慧具足
圆满菩提
 
  与慧开师父结缘认识约在一年多前,记得初次见面,直觉师父是位平易近人,乐于引领信众亲近佛法的出家人。有日在师父的带领之下,与家人一同参观师父的画展,蒙师父逐一介绍作画过程、心境及其意涵,及如何在绘画与园艺设计中体会佛法的修持。在师父有心并极具智慧的开示之下,一整天下来,虽然师父依然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我们却已显露疲惫,可是心灵获得的滋润,让我深觉受益匪浅,特别是师父那种「明心见性」的修行,看透人生开悟的境界,举止坐卧间皆是佛道,让人有福慧具足,圆满菩提的体会。
 
  慧开师父对文学与艺术深具慧根,能够无师自通又勤于耕耘,摸索出自己独树一格的艺术道路与写作风格,着实令人佩服。师父运用菩提落叶当作画布,顺其脉络作画,与大自然循环完全契合,既备慈悲心,又有自然情,而画作更饶富禅意,每一幅画中的修道者或立或坐于森林及瀑布间,总让人觉得意定神闲,以大自然为师,体悟佛法。个人有幸收藏师父画作乙幅,挂在办公室,每日抬头凝视,看到画中的修行者,在潺潺流水围绕的森林深处静坐禅修,心中顿生祥和之气,即便工作遇有罣碍,亦能法师画中人物冷静以对,深获其益。
 
  慧开师父所撰写的小品文,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学悟禅心,文字虽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厚,每回头再研读一篇,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益增生活智慧。《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是师父第三本着作,汇集师父平日修行的「心灵彩绘」文章,搭配亲绘插画,延续第二本着作《菩提画语》给人图文并茂、清新脱俗的感觉,不管是当作平日休闲阅读或是作为励志修行,都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为了写序,得将本书内容先读为快,发现师父用了一些小故事,或师徒对话方式,将深奥的哲理深埋其中,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之余,亦能深深体会个中奥妙,诸如在「南洋杉」乙文中,透过师徒整理花园枯枝的对话,小树必须经历风吹雨打,才能成为老树盘根稳健成长,老南洋杉的叶子要经过历练,才会慢慢收敛尖锐的末端,不让人一碰就受伤,寓意我们要收摄身心,学会「内观反思」;在「叶子掉下来」乙文中,借由师父告诉小叶子与树干间关系,对应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相遇,因缘结束就会分离,寄望不如「活在当下」,成长过程或许会经历失败,却能累积成功的果实;「会讲话的人,要先学会聆听」乙文中,徒弟问如何才能获得平静的心,师父回答要先调整内心的骚动和无明的烦恼,生活就像一片海,不幸和不如意就像海上的风暴,不断受海水汹涌起伏而动盪着,「心」若「一滴油」撒在海面上,不论风浪有多大,都没办法将它给掀翻,也没有能力阻挡它在海洋中的任何行程,所以要平静身心,就看自己心念定位在哪。
 
  「老师父的菜园」乙文中,提到曾是《菩提画语》书中主角而现已辞世的老师父,从种菜当中体会到:「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做任何的职事都不要去计较,计较愈多福报就愈少,我们的这一张『口』,如果无法掌控就无法『守成』,如果『心』不掌握好,『身口意』三业便会不断的造无明恶业,一点一滴漏失功德法财,如同菜园的草不经常去拔除,便让杂草有机会长满菜畦上,如果我们用心观照,便会有好的收成。」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修习佛法之道;「做自己主人」乙文中提到,「乌龟」因为「伸出头」才能前进,我们要前进,就是遇到事情「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更要「前脚走、后脚放」,这是前进的因缘,亦是我们生活的态度。以上列举书中数则文章与读者共享,其余就有待大家仔细慢慢品味喔!
 
  个人因工作关系,经常看到人世间的贪、嗔、痴、慢、疑、恶见,只见一般人或为争名夺利,或为争风吃醋,有时弄的暴戾相向、妻离子散,甚或身败名裂、身系囹圄,后悔莫名。我想上天对每个人终究还是公平的,传说所罗门王在临终的时候,交代死后要把他的双手伸出棺木之外,倒不是他还要捉住这个世界,而是要昭告世人,即便拥有广大国土的君王,最终依然是两手空空的死去。我想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觉酲,断烦恼并証智慧,已开示我们要有菩提心,用智慧来过生活,众生生命本就是苦,要透过佛法引导我们的心念,渡过今世的烦忧痛苦,活在当下超然脱俗,始得身心来去自如。
 
  为人作序是何等殊胜庄严,若非德高望重贤达,便是才高八德、学富五车之士,自从得知慧开师父嘱咐为其新着《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写序,个人深感何德何能担此重任,思虑多日总觉得还是推辞为宜,后来想说若能将个人对慧开师父的了解,及过往阅读其大作的感想与读者分享,让读者对师父的善念与修持佛法的方式与心得,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不亦快哉,就毅然接下,希望借此能够让更多有缘人了解佛法及修持之道,期不辱师父之嘱咐。
 
曾任台湾派驻加拿大温哥华经济文化办事处秘书,并荣获行
政院模范公务员;现任法务部调查局板桥调查站主任
民国104 年5 月18 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工作压力实在有点大,总感觉自己像是被卡住了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心情也变得很低落。朋友推荐了我这本《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说是能够让人心情好起来,我本来没抱太大希望,但看到书名,觉得“法味”听起来就有点神秘,或许能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出这种低谷,它会不会有一些小练习,或者是一些能够调整心态的小技巧?我特别喜欢那种读完之后,感觉内心豁然开朗的书,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场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能够抚慰我疲惫的心灵,让我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如果它能帮助我理解一些烦恼的根源,并且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那就太棒了。

评分

刚拿到这本《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封面的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润的色彩搭配,还有隐约透露出几分禅意的图案,瞬间就吸引了我。我本来就对这类能触及内心深处、带来平静的书籍很感兴趣,总觉得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又大,身体或许会疲惫,但心灵如果也能得到滋养和疗愈,那才是真正的充电。书名也很巧妙,“彩绘心灵”点出了它能丰富内心世界,“法味的飨宴”则暗示了它可能蕴含着一些深刻的智慧,像是品尝一道精心烹调的料理,慢慢体会其中的韵味。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让我能够用一种更宽广、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安抚自己浮躁情绪的方法。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宁静,真的比什么都重要。这本书会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好的精神伴侣,在忙碌的间隙,静下心来翻阅几页,相信能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舒缓的SPA。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喜欢去探索各种不同的事物,而心灵的深度,对我来说,就像是隐藏在未知的海洋深处,充满了吸引力。《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像是一次奇妙的探索之旅。我很好奇,这里的“彩绘”究竟是指什么?是艺术的色彩,还是情感的斑斓?而“法味”又会是什么样的滋味?是智慧的甘甜,还是顿悟的清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用更细致、更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也许,它会通过一些故事,一些哲思,帮助我理解一些曾经困惑我的问题,或者让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被忽略的美好。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让我在这场“飨宴”中,品尝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法味”。

评分

这阵子刚好在找一些能够引发思考,但又不至于太沉重的读物,偶然间看到《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的介绍,就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觉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物质,而在于你内心有多么充实和富足。这本书的名字,就给了我一种这样的感觉,仿佛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色彩和智慧的内心世界。我很好奇,这里的“法味”究竟是指什么?是某种宗教的教义,还是某种生活的哲学?如果是后者,那我会觉得它可能探讨的是如何将一些普遍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不凡的意义。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那些能够触动心弦、引发共鸣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却能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审视自己,也能够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评分

老实说,我对“心灵成长”类的书籍一直抱着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有些书读起来感觉空泛,或者过于强调某种单一的观点,反而让人感到困惑。但《彩绘心灵.法味的飨宴》这个书名,却意外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没有直接标榜“治愈”或“成功”,而是用“彩绘”和“飨宴”这样更具象、更艺术化的词语,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种更温和、更潜移默化的引导。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像很多励志书籍那样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描绘一些场景,或者分享一些故事,让你自己去感受、去领悟。这种方式,我反而觉得更符合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毕竟,心灵的成长,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自己去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引路人,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