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茶

大悲心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茶心是我的心,也是一切心,
  也是你的心!你又何曾离开过茶心?
  泡茶是什么?把水烧开,心也开了!
  把心壶的盖子打开,让心水如光明般,
  把如月轮的壶充满无余!
  再把这大悲心茶,无碍的倒出来分享、奉饮!
  大家开心一饮而尽,
  杯也空了,心也空了,烦恼也空了!
  泡茶,只是将你原本纠结的心舒展开来而已,
  这般平常的事,谁不会?
  泡茶就是让你开心、开悟的事!

  不会,继续泡茶!
  会了,奉茶去!

  作者云禅茶心,一生中不断思维茶道的核心思想,三十年来,喝茶,参禅,悟道,生活。2005年决定以茶为事业主体,以茶心为号。

  作者将其一生对茶的理解、一切以茶文化、茶相关产品、茶事业、工作经验的观察与体悟,以及恩师洪启嵩先生的禅法教授等,统摄融汇,以其细腻、深邃、轻松又富饶妙趣之笔,完成了这本近十万字震撼茶界之书《大悲心茶》。

  本书分成七大章节,一、人,二、茶,三、道,四、空,五、大悲心茶,六、行茶,七、做个茶主人。

  第一到四章的人、茶、道、空是来自佛法中三轮体空的法义,人是造作的主体,茶与茶相关的人、事、物、境是所缘的对象,道、法是人与茶操作的介面与方法,而这三者的全体放下,就是空,空不是没有,是无执,是生心无住,是对人、事、物、境、道、法的无缚,这无缚是对自己、对一切众生最究竟的悲心、宽容与和谐。依此法义能令众生随茶的缘起悟入真空,体入根本。

  第五章、大悲心茶是作者在2008年、2010年在菩提伽耶,由根本上师洪启嵩老师所主持的两次禅七当中,所体悟空悲不二的法义,将这个理趣依託茶缘及融摄世间一切茶事总持成「大悲心茶」一百零八颂,这里着重的是菩提心的劝发,愿力的成就,依愿而出生妙有,也是所谓的「心即是茶」

  第六章、行茶论是将一个茶人在行茶的过程中的心、行、事、理、德融摄于一,让茶人于行茶法之精要体会于心而不惑于相。

  「大悲行茶」,是融摄世间现有的行茶法所创发一套人人可用的行茶法,也是让行茶者,知福、惜福,出生感恩之心,累积福德的方法。

  「六大行茶法」,则是提供给习禅多年,有禅定基础的朋友们,将法界外六大及自性内六大依借茶缘将茶水、心水合一,而能得到身心的自在解脱,让行者具足度众方便,出生功德之法。这里讲的是「茶即是心」

  七、做个茶主人,为作者在茶堂里的随心随笔。祈愿这些在法界中一切的茶心,能发大愿,以茶会友,以茶度众,携手同行智慧大道,让茶路直达解脱的彼岸,圆满智慧方便,成就方便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云禅茶心


  本名詹坤颖,字纪?,号茶心,生于娑婆世界,地球,高雄市。

  自幼学佛、好茶,师从国际禅学大师洪启嵩先生习禅近三十年,习禅解茶,缘茶入道。2004年客居上海,创办上海博茶堂、素林茶文化馆,并为多家茶业相关会所及企业之茶道研究顾问。

图书目录

推荐序1喝禅解茶地球禅者洪启嵩
推荐序2「奉茶」中的修行十方禅林基金会董事杨光祚
推荐序3大悲茶甘露心采云轩主阮小婉
作者自序
导读
 
第一章   

•本来面目
•活着
•走
•极慢经行

第二章   

•茶论

•水论
•定水

•器论
•杯论

•境论
•茶之华
•茶之乐
•茶之食

•客论
 
第三章   

•茶道论
•倒茶论
•奉茶论
•饮茶论
•饮茶赎命诀
 
第四章   

•说空-空悲智茶一
•真修实证
 
第五章   

大悲心茶
•大悲心茶一○八颂
•释义

第六章   
大悲行茶
•行茶论
•大悲行茶八法及口诀
•六大行茶法

第七章   
做个茶主人
•与瘫痪喫茶
•禅茶一味论
•童蒙茶观序
•无师论
•茶心
•茶人之德
•茶堂杂记
•「茶堂闲话」诗文七则-戊子
•「茶心杂记」二则-庚寅
•「无道人集」二则-辛卯
•「圣胎教言集」一则-己丑
•「茶堂杂想」杂诗若干-庚寅
•「葛藤茶」二则-庚寅
•如何是好茶
•于茶叶农药、重金属残余的反思及去除茶叶中农残的技术开发

图书序言

第二章
 
「茶者心水,饮之畅灵」我、饮、茶与水,若欲畅灵,全体皆空,三轮不空,总有诸般不是,一般俗称喝茶,严格来説应该是喝茶水或者说喫茶汤,因爲千年前茶叶大部分的时候当成药,需要熬煮,有一阵子又如菜一般,加蒜、葱、加上盐巴等各种佐料及配料放在锅釜里煮茶汤,拿着大碗,喫茶汤,所以有时候茶叶叫茶菜,例如擂茶就是点茶加上各种佐料,是由釜里煮茶汤跟唐宋点茶的综合体,纯泡茶,就是明代以后的事,近代讲茶,应该就是纯泡茶了!当代人论茶,大概是指以华人区为代表,或受华人喝茶习惯影响的纯喝茶了!这里把茶跟水分开来谈,因爲这的确是两个物质,茶论与水论将把喝茶这个所缘的对象直述论之,并将茶器、茶境、茶席的主客以通论的形式作一完整的观照、表述!
 
•茶论
 
茶为幻物,以其幻,成其真;以其虚,成其实,天地造化,皆因愿起,愿缘念生,遂成世间!觉者知其幻,念念护生,迷者以爲实,时时坏有!觉、迷,德之别,在于念恩、惜恩!天地怀悯衆生苦厄,遂生苦物治苦心,而茶为上首,常以衆生清凉!性清凉故无热恼,致气中和,人致中和,天地象和,一团和气,入于混沌,觉念当空,现成本初!
 
天、地、人、茶同修,修一大同,天下太平,始于一盅,茶之为用,大矣!
 
茶在四方,因地制宜,先天之成,后天之作,天、地、人、空四相缺一不在!
 
茶从物论,茶机兼故,融水土、天地、万象于味,故茶味五行利于五脏,茶之造,施作有爲,不可违逆阴阳,需顺势化之、润之,其必化者,先天寒凉之性,其必润者,后天造作之燥,其余五味自能调和脏腑,不必过分造作。
 
今人茶伤,咎不在茶,在人之不知也!今人赏茶,唯喜甘、爱香,畏苦、厌涩!
 
利之所趋,匠、商造茶,唯存高香、甘腻,岂不知,高香伴火,过则伤金肺,甘为土,溢则害土脾,更有甚者,以外物促香、进甜,其心行持已逆天伦,天地之炁始纳于金肺,谷食之气始收于土脾,高香甘溢为人心趋利造作之气,香太过,甘太满,其性已浊,其行为斥,其害则阻天地罡炁纳藏于鼻肺,其弊致绝谷食蕴气收合于胃脾,茶之行者,无论匠造、商贾、执事、道传诸德,岂能不深思究省,不自迷亦不令他迷于机巧下味!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