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雷诺.博格 Ronald Bogue
目前为美国乔治亚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为着名德勒兹专家。首部关于德勒兹与瓜达希的英文专书《德勒兹与瓜达希》(Deleuze and Guattari,1989)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其他着作包括《德勒兹论文学》(Deleuze on Literature,2003),《德勒兹论电影》(Deleuze on Cinema,2003),《德勒兹论音乐、绘画与艺术》(Deleuze on Music, Painting, and the Arts,2003),及《德勒兹余波》(Deleuze’s Wake,2004)。
作者另编有《当代理论中的摹拟》(Mimesis in Contemporary Theory,1991),《自我的戏耍》(The Play of the Self,1994),及《当代文化中的暴力与仲裁》(Violence and Mediation in Cotemporary Culture)等书。
译者简介
李育霖
美国乔治亚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淡江大学、成功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现任国立中兴大学台湾文学与跨国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任台湾人文学社理事长一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台湾文学、电影研究、生态批评,翻译研究与德勒兹研究等。着作包括专书Writing Taiwan: A Study of Taiwan’s Nativist Literature(2008),《翻译阈境──主体、伦理、美学》(2009),《拟造新地球》(2015),编有《赛伯格与后人类主义》(合编,2013),Deleuze and Asia(合编,2014),《帝国在台湾》(合编,2015)等书,并翻译有《德勒兹论文学》(Deleuze on Literature,2006)等书。
邱汉平
现任淡江大学英文系教授,中华民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也担任过联合报编辑部编译,因为此一实际从事翻译的经历,而在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成立时,应邀在该所教授笔译练习课,并受邀筹组翻译研究团队,向当时的国科会申请整合型专题研究计画,在1997-1999年期间担任国科会「翻译、文学研究与文化翻译」整合型计画总计画主持人。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译学术研究,最近的相关着作包括2014年刊登在《英美文学评论》的〈在班雅明与德勒兹之间思考翻译〉,以及2015年收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橘枳之间:西方翻译理论再思与批判》之文章〈班雅明的翻译与科技论述〉。
涂铭宏
淡江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任中华民国文化研究学会理事长。研究专长为德勒兹理论、视觉与跨媒介理论、日本当代思想、东亚文化论。
陈佩筠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比较文学博士,现为淡江英文系副教授。曾任《淡江评论》主编、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祕书长。研究领域为后结构、欧陆语言哲学、当代翻译理论。目前教授课程包括文学理论、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以及中英翻译等。
林宛瑄
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博士。博士论文以德勒兹哲学中的块茎概念为理论框架,跳脱习见的军事隐喻,检视人如何因传染病与病毒而流变为非人,以及其过程中所带出的动情力交流。现任职于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近年来研究兴趣主要为丧尸如何凸显出特定时空中社会共群组构的基础及问题性,以及侦探小说中的不受既定规则限制、贴近命案事件随着随问题开展时而遭遇的符号创造概念的美学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