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孟子思想的基础〈梁惠王〉篇,是孟子游历国际的传记缩影,
南怀瑾先生精彩论述。

  ◎〈梁惠王〉是孟子思想的基础,《孟子》其它各篇都是据此发挥而来,了解孟子必读之作。
  ◎佐以《史记》《战国策》及苏秦、邹衍等学说,了解战国时代的政经背景与诸子思想。
  ◎从本书贯穿《孟子》七篇的道德政治理念,体悟孟子淑世利人的宏伟精神。


  远距现在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却也是一个最有智慧的时代,这个时期,百家争鸣,诸子挺秀,为民族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孔孟思想便是诞生于此时。

  本书是南师对《孟子•梁惠王》的讲解,〈梁惠王〉为《孟子》七篇中的第一篇,是孟子思想的基础与入门,在本篇中,孟子对梁惠王谈治国之道,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展开。书中介绍孟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社会环境的现实,再从邹衍的阴阳学说、苏秦的合纵政策、诸多历史典故,谈到孟子继承孔子的传统精神,以及中国文化道德政治的哲学观念,因而对孟子的人格和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为后世治学与治国的榜样。

  孟子游说各国时既不愿讲当时侵略吞併的不义之战,也不愿只讲霸术,所以并未受到诸侯礼遇,在那个争权夺利的时代中,他希望以济世为目的实行王道仁政,促使齐家、治国而平天下,在现实功利的环境中,孟子始终为人伦正义,为传统文化的道德政治,奔走唿号,绝对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而有丝毫转变。所以,他和孔子的文化思想一样,也成为由古到今,甚至在将来,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孟子说的仁义,就是天下大利,因为在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都在互相征伐的动乱之中,如果有一个国家,真的以仁义作为治国的最高原则,运用在内政外交上,那么最后的胜利,就必定是属于这个行仁由义的国家--孟子的思想在国际局势纷扰的今日看来,不但发聋振聩,更是亘古的真理,值得一再研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134743.pdf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南怀瑾 先生


  一九一八年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四处奔波,化育无数。出版有儒、释、道等各家五十多种着述,以其独到的方式,引领新世代的人们直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让读者更乐于了解历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先生二○一二年辞世,享年九十五岁。

图书目录

前言
讲在前面
春秋无义战
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
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
处世的哲学问题
苏秦与孟子的时代
秦皇霸业的蓝图
苏秦的还乡
千古人情的嘴脸
苏秦成功的秘诀
王霸互用的失败
阴符经的启示
图取个人权利
佩六国相印的显赫时期
苏秦的书生本色
苏秦的义利之辩
生死之谜
经史合参
梁惠王的先世
商鞅和梁惠王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与孟叟
司马迁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观点
义利之辨
何能不讲利
玩弄仁义的权智
孟子思想被夹缠不清
玩物丧志
阿房宫与秦始皇
三辅黄图
迷楼与隋炀帝
艮岳与宋徽宗
颐和园与清末
凤阁龙楼与李后主
清明上河图的背面
不违农时
乱世流亡图的文学
二郎神和都江堰
杀人和吃人的譬喻
梁惠王念苦经
仁政之道
人品与器识的评鑑
也是相法
天下定于一
孟子与苏秦的对照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战国策原文
苏秦的权谋
孟子的机锋转语
定于一
儒道同源的一统天下
仁爱的推广
齐宣王不像屠户
行为心理
对牛谈心
政治领导者的病态心理
孟子的行为心理学
权能问题
世上无如人欲险
梦似人生
齐国富强的素描
缘木求鱼
经济和政治
为而不有的农民
生民何计乐樵苏
不敢为天下先的后儒

梁惠王章句下
讲究礼乐的治道
音乐的今昔观
林园与治道
外交策略——大小之间
大勇定天下
为强国而改服制——赵武灵王
秦武王的任力好勇
项羽和刘邦
墨子谈勇
雪宫论政
什么明堂
寡人好货
货殖列传的一斑
历史社会演变的趋势
经济、文化、道德的连锁关系
寡人好色
丑与美
色字诗话的插曲
有关王昭君案外的评语
唐代和番政策的感伤
杨贵妃的翻案语
再说寡人好色的公案
人事行政
高明柔克
孙嘉淦三习一弊疏
世臣巨族门第之见
派系党祸之争
民主难,法治也不易
对圣人怀疑的趣话
学非所用  用非所长论
攀龙附凤——读书人的通路
唐代选举的进士
齐燕之战——历史战略的经验
孟子终生奉母教
孟子的策略——规之以正
苏秦口辩轻取十城
燕齐之战
苏代评论齐王
仁将——曹彬
仁义的实质与权谋
孟子在魏齐的外一章
齐宣王的风格
朝中文武多才士
赞美辞与利害关系
贫贱骄人
滑稽大师——淳于髠
齐宣王开战国养士之风
特立独行于滔滔浊世的孟子
吏民千古两相妨
历史政治上的因果
君道与臣节
历史上的基层政策
作官莫作怪
两大之间难为小
人贵自立
孟子论立身出处的原则

图书序言

春秋无义战

现在我们为了要研究《孟子》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先了解一下孟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现实社会的环境,就会觉得并不枯燥。而且对孟子的人品和风格,也更有一层深刻的认识。那么才会知道后世的人,为什么把孟子承继在孔子之后,称他作「亚圣」,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远距我们现在大约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历史上,出现一个非常紊乱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我们历史文化转变的伟大时代。当然,这只是站在我们现在的立场,事不干己,无切肤之痛的加个评论而已。如果我们也生长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痛苦悲愤的现实环境里,大概就不会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了。这个时代,也就是有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这两个名辞所包涵的时代,都有几百年之久,如果我们用人物作中心代表来讲,孔子是春秋时期,孟子却是到了战国时期了。春秋时期也罢,战国时期也罢,这两个衔接起来有五百多年的时代,却是我们民族最痛苦的阶段,打打杀杀,乱作一团。

可是在后世看来,这个时期,则是百家争鸣,诸子挺秀的时代,也为我们后世子孙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这深厚的文化,一直流传到现在,也会一直延续到未来。

我们知道,孔子当时亲身经历了痛苦时代的忧患。他在晚年,有系统的整理了中国文化的宝典,删《诗》《书》、订《礼》《乐》之外,他又集中精力,根据他本国鲁国的历史资料,开始着作了一部最有名的历史和历史哲学的书──《春秋》。

在这部书里,记述了东周以来两百多年的政治、社会、军事、经济、教育等等变乱的前因后果,同时也包涵了对于历史人文文化哲学的指示,如何是应该?如何是不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善恶?怎样才是正确的是非?

我们先要大概了解一下春秋时代的大题目。那个时代侵略吞併的战争,绵延继续了两百多年,由西周初期所建立的,「封建」的文化基础,开始逐渐的被破坏,社会的紊乱、经济的凋敝,所给予人们的痛苦,实在太多。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