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工作?
经济学者的说法「太简单」,企管学者的主张轻全面;说法如下:
一、经济学者的说法 经济学者的讲法是一般人的讲法:为了养家活口,因劳力(这往往是辛苦的)去换薪水。
人是复杂的动物,纵使同一个人,在人生各年龄阶段,工作的动机也不一样。更何况2016年全球75亿人约有31.5亿人在工作,台湾2,300万人中有1,100万人工作;人之不同,各如其面。
二、企管学者的说法 ˙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
全球最熟悉的激励相关理论说属1954年美国学者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级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一般是以金字塔型式呈现,本单元以表方式,以涵盖更多内容。
1.第一层级需求:生存
在探索频道的节目「原野求生21天」(Naked and Afraid)中,一男一女在野外求生,要搜寻食物才能活着,要搭住处、升火,才能维持温度、避免蚊虫叮咬;除非像求生专家马尔,否则野外求生是困难的。原始生活是人生活最单纯的情况,在社会上,九成的人都是被僱用,靠薪水过生活。
2. 第二层级需求:免于匮乏的自由
很多人上班力争上游,以图升官、薪水增加,希望薪水过生活之余还有储蓄,以提前退休或一怕被解僱、公司倒闭。
3. 第三层级需求:社会亲和
人是社会(群居)的动物,许多人喜欢上班时,能跟人聊天,甚至跟有些同事成为朋友,嘘寒问暖,体会到友情等。
4. 第四层级需求:自尊
自尊最通俗的说法是「有面子」,最大层级是国家,例如「出国去比赛,拿冠军回来」,成为「台湾之光」;其次是「光宗耀祖」;最少「出人头地」,成为家人的骄傲。
5. 第五层级需求:自我实现
人透过工作,让自己觉得「有被需要」,活得有价值,甚至有些人透过工作(包括创业),完成人生理想。
三、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为例 2008年起,鸿海公司成为台湾营收最大的公司,2015年破4.5兆元。董事长郭台铭是媒体的宠儿,由表第四栏可见,他预官退伍后,学以致用,在航运公司上班;之后创业,随着公司盈余由亏转盈;他的动机层级也就水涨船高。
四、九成劳工为生活而工作 人究竟是为什么而工作?2012年行政院主计总处针对45岁以上的中高年龄就业者(约400万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自我实现动机佔3.3%;
‧自尊、社会亲和动机佔4.8%,问卷题目是「打发时间」;
‧安全、生存动机佔86.4%,问卷题目是「维持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