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博士从○岁开始的育儿圣经
带出会唸书、有创意又坚强的孩子
风靡日本20年,改变3000多个宝宝的生命
零到一岁的婴儿可以教吗?
怎么教,小孩之后好带又好管?
婴儿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
接受外来刺激愈多,潜能激发愈大,
只求吃饱睡足不哭闹平安长大的育儿方式,
恐怕会错过孩子的学习黄金期!
你只要做单纯的守护者,还是成为孩子的领航员?
当孩子出生后,做父母最关注的,就是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一般人也认为:「婴儿听不懂大人讲的话,只会哭,没办法、也没必要沟通。」
其实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一生中大脑神经回路建构最快速的时期,其中关键在于接受足够的刺激活化脑神经细胞,做出各种反应,进而学习。如果持续接受外来训练,脑部的发展会十分惊人,而且出生六个月后就可看出落差。
「五阶段强脑育儿法」从第一天出生就开始教 教出三岁之后突飞勐进、轻松管教的小孩!
日本人说「三岁魂百年身」,指孩子的大脑功能在三岁左右就大致定型,打下的好坏基础会伴随一辈子。想要孩子三岁后容易管教,就必须趁会走路前做好奠基工作。
脑科学权威久保田竞‧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与其妻久保田加代子,结合理论基础和自身带过无数孩子的验证经历,将婴儿从出生到会走路的成长阶段分为五期,针对不同时期的身心发展,提供各种脑力和体力训练来促进大脑发育,将孩子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第一阶段:反射期(出生后1.5个月内) 这个时期的目标是让婴儿尽早学会低头、抬头,才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习惯各种声音以适应环境;多跟孩子说话、肌肤接触,产生被疼爱的感觉;进行声音模仿、注视训练、洗澡操及尿布操;开始会趴的时候,可以强化「迷路反射」,让婴儿学会更早活动手脚;运用「纸箱育儿法」能让孩子接受五花八门的刺激,养成独立玩耍的个性……
‧第二阶段:摆头期:(1.5个月到~3.5个月) 此阶段要让婴儿学会摆头,观察周遭环境,强化脖子与手脚的力量,刺激大脑前额区,让孩子参与世界。可以多变换婴儿躺的地方,让他看见不同的光景;进行眼耳多感官整合活动,记住物体的样貌;玩镜子游戏认识自己,用各种方式「锻鍊前额区」,让婴儿不只对单一刺激有反应……
‧第三阶段:坐起期(3.5个月~5.5个月) 此时好奇心旺盛,让婴儿可以坐起并运用双手。练习从「握」到「捏」,学会灵巧的控制手部;玩猜猜游戏,学会预测提升脑力;从「趴」到「爬」,锻鍊手脚肌肉;加入餐桌观摩进食活动;练习久坐培养专注度;用特定词教说话;日常服和游戏服要分开,让婴儿慢慢「养成习惯」………
‧第四阶段:搀扶起身期(5.5个月~8个月) 开始认人、建立自我,个性也渐渐显露。让孩子明白「不行」禁令而停止危险动作;从舌尖餵食,了解食物的味道;尝试强牙食物,从吸吮到咀嚼,训练「下额肌肉」;玩跳跳游戏训练平衡感、抬高游戏训练快速观察物体,强化短期记忆;加强头脑的「注意力」和「思考力」训练;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
‧第五阶段:双脚步行期(8个月~会走路) 进入智能发展期,对全新事物产生兴趣开始探索,会发现新的行为方法,能自行解决问题。走路可以活化大脑、强化记忆力,开始培养固定作息;学习与同伴相处;从「相同」和「不同」开始分辨1和2;利用特定物品来教导数字概念;从背后学习法展开各种示范动作………
这套五阶段强脑育儿法在日本施行二十余年,帮助了三千多个婴儿,
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带出有个性、坚强有毅力、能与他人合作、聪明且有创意的孩子!
名人推荐 亲职作家/阅读推广人 张美兰(小熊妈)
柚子小儿科诊所院长 陈木荣
马偕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黄瑽宁
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 谢明芳 竖拇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