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推荐 让全球权势者寝食难安的一百种方法
何荣幸 彷彿是预先写好的剧本,二月底《惊爆焦点》(Spotlight)才刚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四月初「巴拿马文件」就震撼全球。新旧时代的调查报导相互辉映,在媒体产业寒冬中重新点燃新闻价值火炬;而巴拿马文件更继维基解密、史诺登之后向全球权势者宣战,昭告让全球权势者寝食难安的新时代来临。
巴拿马文件的震央──《南德日报》两位调查记者所撰写的同名新书,因此成为了解新时代的重要窗口:在这个吹哨者、传统调查记者、资料新闻专家联手,跨国展开大规模合作的新时代,全球权势者的各项不法(或现阶段合法但应尽速修法扼止)行径更将无所遁形──只要他们或其白手套曾经在电脑上留下记录。
●从「水门案」到「巴拿马文件」 看过《惊爆焦点》的资深影迷,脑海里很容易浮现出《大阴谋》(All The President's Men)的景象。锲而不舍的调查记者在某个地下停车场与「深喉咙」密会,从「深喉咙」口中问出一个人名与线索,或至少透过「深喉咙」印证追查的方向是否正确,然后揭发权势者的违法劣行,最后迫使总统辞职下台。
这是无数传统调查记者的梦想,无论揭弊对象是《大阴谋》中深陷水门案监听风暴的现任总统,抑或《惊爆焦点》中卷入性侵丑闻的波士顿教会,调查记者都会顾无反顾、勇往直前;但这也是传统调查记者的梦魇,在一小块一小块拼图的过程中,永远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即便权势者承认错误付出代价,也无法确认所有的真相都已尽现。
本书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忠实且传神地描绘调查记者的梦想与梦魇。从「无名氏」的一封email开始,两位《南德日报》调查记者一步步走向充满未知的彼岸;但这两位记者从头到尾都不知道吹哨者真实身分、以及吹哨者如何取得资料,只能尽力查证爆料内容与延伸调查;他们从俄罗斯总统普丁的密友设立的境外空壳公司开始,一个个掀开各国权势者透过莫萨克冯赛卡这间设在巴拿马的律师事务所进行的洗钱、逃税等不法勾当,最后导致冰岛总理下台……这些抽丝剥茧的过程如同侦探小说般悬疑刺激,一口气涉及的权贵名人则令全球瞠目结舌。
一般对「爆料新闻」的刻板印象,是爆料者/吹哨者把具体人证/物证捧上门,记者只要按图索骥就能找到真相。但从旧时代的「水门案」到新时代的「巴拿马文件」在在证明,不论源头是一两个人名或是 2.6TB 的网路巨量资料,都必须依靠调查记者持续、深度追查才可能还原真相。
就此而言,调查报导与调查记者的重要性从未消失。网路海量资料时代,在资料新闻专家等新科技高手的辅助下,调查报导及调查记者有机会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本书详细描述的史上最大跨国记者合作计画,已是调查报导与时俱进的里程碑。从《南德日报》出发,透过「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大金主是创办量子基金的「金融大鳄」索罗斯)串连七十多个国家、三百二十多位记者、九十多家媒体,以将近一年时间合作公布「巴拿马文件」,这样的跨国调查模式若能持续甚至扩大,全球贪腐违法的权势者将会更加如坐针毡。
●吹哨者保护与调查报导代价 尽管如此,调查报导仍有许多必须克服的难关。本书读者会发现,当「巴拿马文件」跨国调查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吹哨者保护这项关键课题亦迫在眉睫。
例如随着调查进入尾声,吹哨者与《南德日报》记者在书中出现如下对话:
【无名氏】:「我在思考紧急计画,如果突然必须离开,有哪些地方该避免前往?」
【南德日报】:「可能别去中国的好。有些人在资料里。」
【无名氏】:「真的?我不知道这事,不过我也没有计画去中国。」
【南德日报】:「反正能避免就避免。」
【无名氏】:「至少我不要像史诺登一样困在莫斯科机场。以目前情况来看,去莫斯科绝对是个坏主意。」
书中还有多处担忧「无名氏」人身安全的对话,显示从维基解密、史诺登以降,如何让吹哨者得到法制面的足够保护,已是各国政府证明改革决心的当务之急。
「无名氏」在本书最后提出的「革命将迈入数位化」声明,从吹哨者保护延伸至对于各国政府、媒体乃至律师职业的反省,值得读者进一步深思。
至于媒体、记者可能引发的「秋后算帐」代价,也同样令人忧心。
本书作者指出,「国际调查记者联盟」几年前发表「境外解密」跨国调查报导时,参与合作计画的香港《明报》总编辑刘进图,在报导之前就遭到调职,之后更遭到不明人士持刀攻击,幸而大难不死。目击者推测凶手无意致刘进图于死命,应该只是要恐吓他而已。
至于「巴拿马文件」的在地合作媒体──巴拿马《新闻报》,据本书描述,在发表前同样做了最坏的打算。「报社老早准备了不少防弹背心。一旦开始发表,每位参与的记者都得穿上它们,出门在外时,还得找个保镳作陪。」
一言以蔽之,本书不但是完整了解「巴拿马文件」的必读之作,亦是阐述新时代调查报导方法论与崭新挑战的精彩作品。期待本书能重新召唤新闻理想主义,让调查报导与调查记者在台湾也能有更大的生存与发挥空间。
(本文作者为《报导者》总编辑)
调查报导的黄金年代
林育立 「这一年真是忙疯了,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个大独家,可是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暴,还是完全超乎想像」,本书的两位作者之一弗雷德瑞克.欧伯麦尔(Frederik Obermaier),五月初与外国记者座谈时,脸上还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让人不难想像巴拿马文件见报的当下,他的心情有多么亢奋。
德国左派的老字号报纸《南德日报》(Süddeutsche Zeitung),向来以严谨的报导享有盛名,巴拿马文件由他们来披露不意外。但在到处缺人、缺钱、报导沦于琐碎和耸动、读者又不愿付费的新闻业黑暗时代,居然还有媒体愿意投入这么多资源进行调查报导,让人不免肃然起敬,我们听他娓娓道来巴拿马文件的调查始末,体内的记者魂也跟着燃烧起来。
✽✽✽
调查报导的目的就是揭发弊案。《南德日报》是一份以知识份子为诉求的质报,从战后成立至今走过七十年的岁月,即使进入网路时代,还是靠深刻的报导和品质取胜,收入主要仰赖订户。欧伯麦尔平日跑的是中东、恐怖主义、军火交易、和情治单位的新闻,现年才三十二岁的他,一进报社就专注在调查报导,经常只身到国外採访,早已练就出一身本事,毕竟处理这新闻史上最大的洩密案,还是需要老手。
「直到今天,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人质疑报导的真实性,证明我们很负责任地在处理这些文件」,欧伯麦尔对他的报导品质很有信心。匿名者提供的莫萨克冯赛卡律师事务所文件,总数高达一千一百五十万份,欧伯麦尔的内心非常清楚,这些法律合约、信件、图档本身不是新闻,唯有经多方查证确认这些文件为真,从中解读出时事脉络,写出从未听闻过的原创故事,报导才能发挥影响力。
✽✽✽
巴拿马文件在各国媒体发表后,一时间,政商名流人人自危。虽然透过巴拿马的律师事务所设境外公司不一定犯法,可是权贵这样做到底目的是什么?为了逃税、洗钱、还是隐匿财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祕密吗?调查一年后,欧伯麦尔自认最重要的收获是:「全世界不管走到哪,银行和律师都乐于帮权贵隐藏财产。」站稳公共利益的立场,他在系列报导结集成的这本书中,无情揭露全球权贵的贪婪,和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还让独裁者的权斗、纠葛不清的政商关系,以及跨国的军火和毒品交易摊在阳光下。
巴拿马文件让巴拿马形象扫地,却也证明了巴拿马在世界上无所不在,各国的领导人、高官、大老板、体育界高层、毒枭、黑手党都被卷入,意外让巴拿马文件成了媒体环境的照妖镜。在巴拿马文件出现最多次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人成立境外公司几乎全都经手香港,口口声声说反贪腐的中国高干、官二代和他们的家属,竟把来路不明的钱藏在国外,巴拿马文件果真一下子成了媒体和网路的敏感词,再查下去恐怕就会动摇国本。
那么台湾呢?虽然上万人名列巴拿马文件,但相关报导总是含煳不清,也很少记者去追问,难免让人联想是否又与媒体老板的政商利益有关。赋税正义的底线在哪里?逃漏税的法律漏洞如何补起来?国际间的税务资讯,又该如何交换?这些欧美舆论在巴拿马文件披露后的提问,台湾的政府、立委和媒体,全都不应该回避。
网路时代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万无一失的保密,早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去三年来,利用匿名人士提供的资料先后参与「境外解密」、「卢森堡解密」、和「瑞士解密」调查的欧伯麦尔坚信,金融业迟早会完全没有祕密。莫萨克冯赛卡不是唯一专精信箱公司的律师事务所,未来各类解密将层出不穷,处处都有让欲盖弥彰的权贵胆寒的未爆弹。
事实上,近来这一连串的解密,早已让全球的税务机关动起来,欧盟、二十国集团(G20)、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和平台,都打算在打击逃税上加强合作。
✽✽✽
全球化时代,跨国犯罪是常态,新闻业自然得跟着走向全球化,巴拿马文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像欧伯麦尔这样精通英文和西班牙文等多种外语的新闻工作者,未来只会更吃香。《南德日报》这次与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合作调查,还将文件与各国媒体分享,欧伯麦尔认为,如今世局变得如此复杂,各地又相互连结和连动,记者单兵作战的时代已是过去式,未来不只是国内的不同媒体,全球同业都应该利用网路的便利性互相支援,让企图掩饰的当权者无所遁形。
阅读《巴拿马文件》一书,随记者抽丝剥茧挖新闻,既充满谍报小说的悬疑和刺激感,也让人深深体会记者发掘真相的辛苦。但在当今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思考编务和财务都独立于政府和财团的媒体,到底能发挥多少价值,终究才是出版这本书的最大意义。
《南德日报》放手让两位未满四十岁的年轻记者,花一整年的时间调查,然后从今年四月初开始一连好几个礼拜,每天都发表好几页的整版报导,引来全球媒体跟进。像这样无论在话题性、报导的深度和广度都深具代表性的故事,无疑宣告我们才刚要进入调查报导的黄金年代,对失去读者信任而深陷危机的台湾媒体来说,应该相当有启发才是。
(本文作者为记者,现居柏林)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周伟航 少了这些人的努力,你可能永远不会接触到这个世界。巴拿马文件指出了人世中的隐藏「副本」,这副本只有少数人能玩,也只有少数人能懂。
许多人说,巴拿马文件就是份藏钱名单。但藏钱两字,会让人有许多负面联想,像是贪污、洗钱、逃漏税、利益输送等等。但其实巴拿马文件并没那么负面。
严格说来,这文件是把钥匙。但能打开哪几扇门,就只有内行人和锲而不舍的外行人才会知道。
若要概论性地说明巴拿马文件,我比不上汇集各方智慧的维基百科。若要谈事件发展脉络,因为正是本书内容,我顶多只能将之摘要,这样根本就是稿费小偷。
有朋友建议:「你可以试着帮外行人进入这个世界。让他们知道有钱人是怎么想的。」
的确,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所以才会有巴拿马文件。但有钱人想的和你想的,到底有多不一样呢?
两个世界 我们需要先把人区分成两种。第一种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并非真的连一点财产都没有,而是指那些无法靠财产维生,不劳动、不工作就会饿死的人。我相信你有很高机率就是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占社会的九成以上。
另外一种人,就是有钱人了。他们靠投资收益、利息、股息、房地产等等收入,或是其他人的劳动产出,就可以一辈子无虞地生活下去。这些又称为资产阶级的有钱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财产加总,会是无产阶级总合的好几倍。在任何现存社会中都是如此。
「这好像是马克思主义的区分法,不嫌过时了吗?」
的确,但我需要透过这种区分,才能说明你距离「巴拿马文件中的世界」有多遥远。
「很遥远吗?我也有买海外基金耶!」
事情不是穷人想的那么简单。
大富翁的游戏 身为一个无产阶级(如果你不是,那恭喜你),你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
从小用功读书,长大努力赚钱,把赚来的钱做最有效的规划,先解决生活必需品,可行的话买车、买房,等有了小孩,还要预留一笔子女教养费。你或许还有一些闲钱可以来点小投资,买几张股票、定期定额的基金、复合式的保险规划,等等等等。
这种基本人生看来很熟悉?但这种人生不需要巴拿马文件里头的那种金融服务,为了拉近你和巴拿马文件的距离,我们要来场「思想实验」。
这是场大富翁游戏。大富翁的游戏。
你今天只有五十万元存款,一个月有五万元月薪。你想的是这五万该怎么花用,这五十万要怎么投资,让财富能增长。就像前面的那种基本人生,没什么特别,也不会有人想把相关资料蒐集做成文件。这也就离巴拿马文件非常远。
那要怎么接近一点呢?
第二天早上,你买了张彩券。到了晚上,你发现自己中了乐透头彩,得到两亿。银行会立刻派理专来协助你理财,你就听他的话,拿一部分钱买保险,一部分配置在各种低、中、高风险基金,现金部分拿去炒股,再留一笔钱来买房买车,剩下的就出国玩,买点奢侈品。但这离巴拿马文件还是有一段距离。
那要怎么才能再靠近一点呢?
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每期乐透都买,而且每期都中了头奖。你的现金暴增到十亿。你虽然还是照银行理专的建议来投资,买了一堆产品,但每当夜深人静,你坐下来计算预估的损益,发现有种压力越来越大了。
政府的税金和各种费用开始吃掉你的有限获利。而台湾政府的财政恶化与各种退休保险崩溃,代表政府很可能在将来加税,而且就是加在你身上。
那该怎么办呢?当然是问看看和你一样的人怎么处理。但台湾很少连续中乐透的人,你只能靠另外一些乐透得主:自然乐透的赢家们。
他们一出生,就中了十亿等级的超级威力彩,因为他们生在有钱人的家庭。那要怎么认识他们呢?
不用担心。因为你变有钱了,你开始有机会受邀参加有钱人的聚会,也就能遇见这些自然乐透得主们。和他们慢慢混熟之后,你提到自己的甜蜜小困扰。有人这样建议你:「如果担心税务方面的问题,你可以考虑成立境外公司。」
他建议把钱移到被称为避税地的那些小国或属地,你只需要支付手续费与经营管理费用,就可以避免被国家征收大笔税捐。当财富超过一定程度,相关费用就会低于可能税负。而你,当然已经超过这个标准了。
你很有兴趣地追问:「那我应该移出多少钱呢?」
「除了在国内花用所需,其他都移走吧!」他诚心建议你,「你应该把钱快点移走。留在国内,税负只会越来越重,补充保费也会越收越多。各国追税的脚步只会变快,趁现在还能逃走的时候,快逃!」
你还是没那么有信心,于是跑去另外一桌,偷听其他有钱人的意见。这些有钱人都有自己的境外公司,对此非常专业,但他们用太多英文名词,你听不懂,只能笨笨地插嘴问:
「那这些钱在国外滚出一笔利息后,要怎么弄回台湾呀?」
一位凯子翻了白眼,说:「干嘛弄回台湾?」
「用呀!」
「台湾留点本,够用就好了。你一个人是能花多少钱?而且台湾局势这么不稳定,你钱放在国外,跑了之后随时能用。放在台湾,出事的时候,你是要怎么带着跑?」
你恍然大悟,决定开始找一家像样的代办公司来。透过这些有钱人的介绍,一位银行家说他「和巴拿马总统有点交情」,于是……
几年之后,你的名字就出现在流出的巴拿马文件上了。
真实之恶 但你几乎不可能中乐透头奖。就算中了一次,也不可能连续中。所以,你离那个世界太远了。这也注定你和有钱人想的不一样。
这些有钱人的财富多到一辈子用不完,但他们还要更多,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他们资金庞大,若用一般的国内管道投资,很可能被税务单位盯上。
他们会想方设法避税,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钱移出国内,移到那些号称避税地的国家或属地去,在那开公司,把钱藏过去。这些国家和台湾政府通常不会交换税务资料,他们得以避开台湾的税负,当然,他们也要为此付出一笔经营管理费用,这就是当地公司与政府的获益来源。
巴拿马文件的原产地,就是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因此巴拿马文件就是有钱人资金逃亡的记录。这些钱不见得都是黑钱,许多都是世代经商累积的资本,而成立境外公司避税,更不代表是在洗钱,若要说这样的操作是否有道德责任,就要看各国相关的税务法律规定了。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角度,是某些巨富之所以榜上有名,起因是想把自己的资金装成假外资,绕一圈回到国内。这些绕一圈的资金活动有没有法律与道德问题,则需要另一层面的检视。
此外,这名单中还有一批政治人物。要开设境外公司节税通常要到一定规模,所缴交的相关经营管理费用才会低于可能税负的成本。政治人物薪水没那么多,却开了境外公司,那应该不是用来节税,而是要处理一些「很有趣」的资金。这就值得进一步的追查。
因为资料量相当巨大,对于巴拿马文件的探究,其实才刚开始。要注意的,不只是那些陌生英文名字真正的中译为何,而是每一个姓名所连结出来的人际网,那才是真正应该深究的关键。
不过,这需要庞大的人力。你虽然是个无产阶级,一辈子不需成立境外公司,但帮忙一起探究这些人际网路的细微之处,是你也可能有所贡献的地方。
记者们已经用钥匙打开了「副本」的大门,你不妨就趁这个机会,好好看看这个有钱人的世界,到底和你想的有多不一样。
(本文作者为辅大哲学兼任助理教授、热门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是「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吗?
熊秉元 半个世纪以来,互联网(internet)对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影响还在加深扩大。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地球村」已不再是想像,而逐渐成为事实。透过网络,弹指之间,地球村里的消息立刻扩散漫延。
「巴拿马文件」(The Panama Papers),是不折不扣的例子。情节如侦探小说,内容令人瞠目结舌;大石块丢进池塘,引起的波折已经是阵阵涟漪。当尘埃落定,这个事件的意义如何,当然很值得推敲琢磨:对举世各地的人们,意义如何?对华人社会(特别是台湾),意义又是如何?
不妨,让我由稍远的地方,慢慢谈起!因缘际会,过去十多年我曾在两岸四地任教。最近,待在大陆的时间稍长,近距离的观察和阅读,加上脑海里的比较和揣测,对于华人文化添增了许多体会。具体的两点,可以由小见大、借箸引申。
首先,中华大地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块,只要舟车器械进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皇权。周边的高丽日本寮国越南等,规模太小,不成为威胁。要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最好诉诸于灵活有弹性、而又符合一般人生活经验的典章制度。因此,排斥墨道释法,而独尊儒家;官僚是由儒家知识所支撑,当然排斥其他的知识。历代的知识以经史子集分类,而不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来分类,反映了历来的知识结构和隐藏在内的世界观。清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太后相信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足以御敌,这不只是清朝的悲哀,也是华人文化的悲哀。其次,一九四九年前后,国共内战使两百万居民渡海抵台;原先的六百万人口,加入拥入的三十余省军民,使台湾的文化立刻丰富多样。加上之前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再往前的清代海外边陲屯垦;前后对照,台湾在一个世纪内所经历的,是极其特别的轨迹。.
在这个「大历史」的帷幕里,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台湾的历程,更是值得刻划。一九八七年解除党禁,迈开民主化的脚步。二○○○年,第一次政党轮替,政权和平转移。在华人文化历史上,可以大书特书。二○○八年,第二次政党轮替;二○一六年,第三次政权和平转移。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只是口号,而是现实。和几千年的帝制封建传统相比,台湾已经在文化的洗涤过泸上,向前迈进了大大的一步。
然而,投票选举、政权易手,毕竟只是民主的形式而已。更重要的,是「牛肉在哪里」?民主的精义,是老百姓透过众议佥同的程序,处理公众事务。一人一票、定期改选,不过是整个民主制度的一个环节而已。法治和民主密不可分,尊重异己、合而不同的思维习惯,都是民主制度重要的成分。政治评论家南方朔尝言:「民主政治,是由有民主素养的人来支撑民主的重量,而民主的重量是很沉重的!」大哉斯言!
回到「巴拿马文件」上,这本书的内容扣人心弦,也可以引发诸多联想。最明确简单的,是德国《南德日报》的公信力,已经得到千万读者的信任;其中的读者之一,愿意匿名提供浩海般的资料,是最好的註脚。其次,国际报业之间,也已经形成可靠的联盟,能有效的合作。虽然涉及的人数、资料、时间等,都非常可观,但是终能共襄盛举,众志成城,确实不容易。比较微妙的,是进一步的启示;对世界各地的读者,对于华人社会(特别是新兴民主如台湾)而言,又有哪些启示?
最明显的,书中可见,涉及各国的高官巨富,遍布各国。但是,法治程度愈高的社会,涉及的人愈少。因为,法治愈上轨道,各种资讯愈透明,政商人物愈不愿意以身试法,借着灰色管道逃税避税。而且,一般而言,法治愈健全,人们愈正直守法;财富是由正当活动取得,没有必要躲藏隐蔽!
比较微妙的,是社会上有各种活动,性质差别很大。绝大多数的活动,像是百货超市、公司行号、公私机关,都是摊在阳光下。然而,在灿烂阳光之下,总是有些阴影和角落;在阴影里的活动,不见诸正式的报表或统计数字,但是涉及另一套人际网络,以微妙、可观而重要的逻辑交流。这些活动,未必非法,但总有灰色的成分,最好不宜(或不能)出现在阳光下。譬如,两岸之间有「密使」,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祕密。有密使穿梭转圜,当然有助于缓和剑拔弩张;至于有多少不同层级的密使,却不容易有明显的答案,恐怕也不值得深究。这种资讯,知道真相又如何?留在阴影和暗处,可能对大家都好!
然而,灰色区域的活动无所不在,自古已然;一旦曝光,就可以分出法治程度的高下。美国的水门事件,让地球上最有权势的人黯然下台。放眼寰宇,有几个国家的法治程度,能经得起考验,敢把皇帝拉下马?「巴拿马文件」里,普丁大帝的身影,不是若隐若现,而几乎是如假包换。然而,普丁依然大权在握,威望权势可能比北韩金三世犹有过之!
对台湾的读者而言,最重要的启示,也许不是尔爱其羊式的按图索骥,看看香港澳门大陆台湾这四个华人社会里,各有多少位重要人物出现在这出世纪鉅献里,又在哪些地方藏了多少民脂民膏(?)。透过这本书,读者对社会、灰色区域的活动,有了生动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能进一步体会到,台湾是一个民主新兴社会;在发展民主和雕塑法治这两方面,还正在起步的阶段。漫漫长路上,必然有各种起伏颠踬的考验,值得耐心、步步为营地稳健向前。
至于《巴拿马文件》这本书,由当事人现身说法,完整地呈现文件曝光的来龙去脉。书里的详实内容,为历史作见证;而书的作者,也将在新闻史上留下可贵的一章!地球村的时代,悄然来临,而「巴拿马文件」将是不会轻易被湮没的一页!
(本文作者为法律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