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冷硬的课文题解,穿过层层的过度解读,
杨照以平易的文字、扎实的分析,
打破时空限制,直接从原典之中汲取千年智慧。
透过「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
带你一次读懂两千年前的中国传统经典!
‧杨照全程领读、解读,中国传统经典完全解码
‧台湾新品种文库版,随身伴读 杨照强调将中国传统经典还原到当时社会背景及时代脉络的「历史式读法」,并配合「文学式读法」,让文字鲜活地跨越时空与当代人对话。而「选读」的做法,则是找出重要的传统经典,从中间撷取部分段落,进行仔细解读,同时以这些段落为例,试图呈现这样一部经典的基本面貌,并说明文本与其产生时代之间的关系。这系列的书并非完全的白话翻译,而是希望透过解读、伴读,从中摸索出趋近这本原典的路径,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进入、熟悉,培养出一种与原典亲近的感受,做为未来进一步自行阅读其他部分的根柢。
《追寻永恆的天命: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因其古远,原典中的文字和语法艰涩难懂,历经三千多年钻研解读,至今仍有若干字句没有定论。杨照引领现代读者挑战这本上古之书,以独到的眼光选择了〈酒诰〉、〈盘庚〉、〈汤誓〉和〈尧典〉等篇章,以平易亲人的笔法逐字深入解析,带我们探索黄河流域三千多年前的政治社会型态、思想启蒙的大转折。看完这本书,我们可以松一口气:我终于读懂了中国最艰深的典籍。
《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诗经》 三千年前黄河畔的住民过着甚么样的生活?唱着什么样的歌谣?杨照的导读简单而真实,他让读者知道《诗经》里头这些歌谣,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境下创作咏唱的;歌谣被记录下来之后,人们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的场合里传情达意。这就是「历史式的读法」、「文学式的读法」。
《所有人的孔老师:论语》 与其将《论语》当作抽象的道理来吸收、背诵,还不如借由《论语》看到特殊的「春秋」时代状况,看到孔子在面对时代变局时,提出的种种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赖以统合的基础信念。这是一个比我们强大、比我们有智慧的生命,在杨照引领之下,我们得以体会孔子的强大与智慧,进而活用他的思想来对应我们自己的时代,处理我们自己的现实问题。
《封建秩序的黄昏:左传》 齐襄公刚即位,儿子「小白」却逃亡了,因为深知这老爹不像话。鲁桓公偕妻子拜访齐襄公,不仅戴了绿帽,还莫名其妙「薨于车」。齐襄公杀了彭生给鲁国抵命,大家心照不宣,这叫「灭口」。彭生心有不甘,八年后化为大野猪,吓得齐襄公「坠于车」,回宫休息却刚好遇到叛臣来宰他……。杨照撷取《左传》最关键的三十年,生动呈现封建秩序崩坏的时刻,实力取代宗法礼仪,这是东周霸主兴起的故事。
《庶民社会的主张:墨子》 雄辩滔滔的墨子,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勐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国际之间,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庄子》 庄子说,穷尽智识分辨事物其实不智,只是劳神而无功。如果能够抛开成心和偏好,立于无彼无此的道之枢纽上看待万事万物,世上的一切就都有了道理,都有了自身之常、自身之用,这就是通达。杨照读庄子,引入传统中国哲学里被忽视的逻辑分析,将前人难以理解的细密哲思一一梳理清晰,为我们展示出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乱世里的南方智慧:老子》 源自古老的南方隐者文化,谜样的老子向世人宣讲玄之又玄的本源大道。这是特殊世局下的帝王之道,其价值紧密依附于老子所处的时代,一旦错置了时空,不免沦落为反智、反文明的愚民治术。杨照将老子放回战国乱世的历史脉络中,唯有如此才能釐清「无为」的真意,其实是悲天悯人的积极关怀。
《雄辩时代的斗士:孟子》 春秋战国,中国思想史上最热闹也最紊乱的时代。承袭儒家理想的孟子,在这样空前未有的时代,奋然继起孔子奔走游说的志业,为维护儒家理想而战。孟子深通论辩之道,善于用事取譬,论理雄直清晰,从不空谈圣贤规训,而是确切面对战国乱世的现实问题,「虽千万人吾往矣」,是这位思想斗士最真确的写照。
《儒学主流真正的塑造者:荀子》 战国末年,动盪时代即将结束,百家争鸣的盛况已走向法家一统的局面,荀子身处这般情势之下,合理的选择,就是重新思考礼与法的关系。荀子淡化了儒家与法家的界线,因而不受后世儒者推崇。事实上,相较于讲求个人内省功夫的孟子来说,更关注于如何合理安排整体社会秩序的荀子,才是两千年来儒学实践的主流。
《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战国策》 策士、游士与说客,是战国这个特殊时代的奇特产物,他们无视国界障碍、超越阶级限制,凭借诡思奇谋与言辩之能,出入各国宫廷献计求荣。这些人不见得真心相信自己的说词,只言其利而避谈其害,但求君王动心採纳,为自己搏取财富与名声。《战国策》这部千古奇书採撷编织了战国时期两百多年间的史实与想像,完全呈现出那段走向大一统结局之前,动盪无序的时代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