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为未来的自己设计解决方案?
当我们年纪渐长、需要协助时,怎样的解决方案才会让我们放心使用呢?
年长者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也有和他人产生情感连结的需求。为连结感设计的宗旨,便是发展出具同理心的产品或服务,借此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尤其是在面对生命重大转折的时候。
随着婴儿潮世代迈入老年期,全世界的老年人口比例急遽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老年人口至2050年预估将增至20亿,占总人口的21%。而台湾至2018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突破14%,正式进入「高龄社会」。 2025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20.1%,即进入「超高龄社会」。
除了老年人口比例升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增长。面对此高龄化趋势,照顾高龄人口的需求已成刻不容缓的课题。对于老人福祉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因此提高,产业界也开始关注这个市场区间。
然而,目前台湾的老人福祉产品或服务仍着重于安养机构、远距居家照护网络和辅助科技,多以生理上的监测与辅助为主,较少照顾到高龄者的相关心理问题。其实,年长者面临职涯退休、疾病伤残、失去伴侣等人生重大转折期,有极高「与社会连结」断裂的危机。当人们失去连结,就会有被社会孤立的风险,形成所谓「社会性死亡」,也就是被社会当成死亡的对象,丧失社会角色与地位,被社会边缘化。
因此,老人福祉产品除了要能让年长者独立生活之外,也应该要能让他们与社会上的其他人产生情感连结,让他们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社会,并不孤寂。
本书作者为欧洲六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他们在科技与老化领域的研究发现连结感这个议题几乎无人着墨。因此他们借着本书,以崭新观点与读者分享「用设计创造连结感」的市场兴起及商业契机。由「人生三大转折期」着手,重新了解老人需求,探索他们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变,进而利用创新设计开发出以人为中心的产品或服务,支持、促进高龄者的社会连结感,最终创造出以「使用者价值」为导向之商业模式。
名人推荐 王乃弘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董事长
余宛如 生态绿创办人、立法委员
周宗颖 辅仁大学社会企业硕士学程主任
林弘全 「湿地」创意实验基地总经理
施振荣 宏碁集团创办人
孙越 终身义工孙
许佐夫 多扶事业执行长
郑光廷 FlyingV 共同创办人兼执行长
(依姓氏笔划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