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号槐聚,被誉为「很可能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博学之人」
本书以优雅之笔析论钱钟书先生其人其学,全书浑然一体
是剖读一代学人内心世界与学术世界的成功之作
钱钟书生前视本书作者为忘年交,颇多往还,因而作者在〈弁言〉与〈导论〉中交织了感性与理性,引发全书之先声。主文分为内、外两篇,内篇六章论述「钱钟书的自我」,文中参考当代心理学理论,阐释钱氏之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忧患意识、自我剖析、以及内心的价值观。钱氏一生只做自己爱做之事,勤奋读书、作笔记,将荣辱皆置之度外,可堪为「不为物喜、不为物忧」的典范。
外篇四章分论「钱氏学术境界」,或称之为「微世界」。钱氏幼承家学,了然自家学术源流,少年时代起即已接触到西学,精通英、法、德、义等外语,故能驰骋中西学林,横跨文、史、哲三大领域。他虽深受黑格尔唯心论的影响,但不迷信任何西方体系,也深知貌似严谨的体系鲜能持久。钱氏以新方法重新解读古籍、关心前人所忽略的人文议题,为学术园地开拓了新的视野。在其「微世界」里,「思想」的比重极高,尤其是抽象思维,故有「高着眼,远放步」的学问取向,以「思想」、「观念」与「感觉」作为文章之要旨。
本书作者以史家笔法,使钱氏其人、其学相互结合;虽分为二篇,实相互唿应,浑然一体,绝无割裂之迹,评者有谓:「三十年来论述钱氏之专书,当不下百种,而此书老辣特出,当冠冕侪辈」,实为公允之论。
◎本书最早出版于2014年,今经删修校订后出版修订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