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

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失智症
  • 照护
  • 老年医学
  • 医学
  • 护理
  • 健康
  • 长照
  • 失智
  • 认知障碍
  • 家庭照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在本标准教材第2册〈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中, 将介绍如何学习具体执行照护的基础方式, 以及与执行照护相关的一切重要课题。 如沟通技巧、 照护评估、如何协助家属给予支持, 以及个案报告汇整方法等, 都有具体且丰富的说明。
《心理学前沿:认知神经科学与行为模型》 一、本书概述与核心议题 本书深度聚焦于人类心智运作的基石——认知过程,并以前沿的神经科学发现为支撑,系统梳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式与争议焦点。本书并非侧重于特定疾病的临床照护技巧,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人何以为人”的理论框架,探讨记忆的编码与提取机制、决策制定的生物学基础,以及高级认知功能如语言、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的神经通路。 全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将认知心理学的实验发现与现代脑成像技术(如fMRI、EEG)的数据相结合,力求揭示心智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探讨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与执行控制网络;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情感认知);感知系统如何建构对外部世界的表象;以及学习过程中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二、内容模块详述 第一篇: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范式 本篇为全书的理论基石。首先,详细阐述了认知心理学的经典信息加工模型(如串行加工与并行分布加工模型),并批判性地回顾了这些模型在面对复杂行为时的局限性。随后,引入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重点剖析了经典皮层定位理论的修正与发展,特别是功能连接组(Functional Connectivity)的概念,说明大脑区域如何通过动态网络协同工作,而非孤立运作。 记忆系统解剖学: 深入探讨海马体在情景记忆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区分了显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和隐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的不同神经回路,并讨论了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的过程——记忆巩固(Consolidation)的各个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注意力的多维度: 不将注意力视为单一资源,而是分解为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本部分详尽分析了顶叶和额叶皮层在引导和维持注意力焦点中的作用,尤其关注“默认模式网络”(DMN)在内部思维与外部任务间的切换机制。 第二篇:高级认知功能与决策制定 此部分将理论探讨推向更复杂的行为层面,关注个体如何基于认知信息做出选择和行动。 理性与非理性决策: 本章批判性地审视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转向行为决策理论(如前景理论)。详细分析了边缘系统(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在风险评估和回报预期中的交互作用。探讨了启发式(Heuristics)和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es)如何系统性地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以及这些非理性路径的进化根源。 语言的生成与理解: 语言模块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分析了布洛卡区和韦尼克区在语言生产和理解中的角色,并扩展到对高级语用学(Pragmatics)的理解,即语言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意义构建过程,探讨了语言习得的敏感期假说。 执行功能与自我调控: 执行功能被定义为对行为的顶层控制,包括抑制冲动、任务切换和目标导向行为。本章重点剖析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在规划和监控中的核心地位,并讨论了这些功能如何受到压力和疲劳的影响。 第三篇:意识、感知与心智理论 本篇探讨了心理学中最具哲学意味的议题,即主观经验的产生和人际互动的基础。 感知的构建: 本部分强调感知并非被动接收,而是主动的“推断过程”。通过视觉感知(如错觉研究)和听觉感知(如鸡尾酒会效应),展示了大脑如何利用先验知识和上下文信息来填补感官数据的缺失,从而形成稳定的外部世界模型。 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s): 对当代关于意识理论(如全局工作空间理论、整合信息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临床研究(如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研究),探讨了意识体验的必要和充分的神经生物学条件。 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ToM): 深入研究人类理解他人信念、意图和情感的能力。分析了ToM网络(包括内侧前额叶、颞顶交界处)的功能,并探讨了儿童早期ToM的发展轨迹以及在社交障碍背景下的功能障碍模式。 三、本书特色与适用读者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对理论深度和实证广度的平衡。它避免了对具体照护技巧的阐述,而是专注于认知过程的“机制”,即这些心智活动在生物学层面上是如何运作的。 本书适合于: 1. 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相关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核心理论参考教材。 2. 对人类思维运作机制有强烈好奇心的专业人士,如人机交互设计师、教育技术专家,需要理解用户认知负荷和信息处理限制的实践者。 3. 希望系统、严谨地了解当代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读者。 本书的行文风格力求清晰、逻辑严密,并辅以大量来自经典与当代实验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实例,确保读者不仅能掌握理论框架,更能理解支撑这些框架的实证证据。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坚实的、基于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学视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JSDC 日本失智症照护学会 编撰委员


  (委员长) Fuki Horiuchi 佐久大学照护学部‧ 教授
  ( 副委员长) Tokunori Takeda 星城大学复健医学部‧ 教授
  Kei Adachi 和歌山大学系统工学部‧ 教授
  Yukimichi Imai 医疗社团法人翠会
  和光医院‧ 院长
  Yukitsumu Okubo 特别养护老人之家
  幸丰集团住宅‧ 理事长
  Shinichi Okada 大坂市立大学大学院
  生活科学研究科‧ 教授
  Hisao Osada 樱美林大学大学院
  老年学研究科‧ 教授
  Shinji Kato 东北福祉大学
  总合福祉学部‧ 教授
  Masakazu Shirasawa 樱美林大学大学院
  老年学研究科‧ 教授
  Sayuri Suwa 千叶大学大学院
  照护学研究科‧ 教授
  Akira Homma 社会福祉法人浴风会失智症照护

图书目录

邱铭章医师 推荐序… …………………………………………………………… iii
汤丽玉秘书长 推荐序… …………………………………………………………… ix
陈亮宇医师 推荐序… …………………………………………………………… vii
Fuki Horiuchi 教授Akira Homma 医师 序言 … ……………………………… xiii
失智症照护相关教材开发委员会……………………………………………… xvii

第1章 失智症照护的观点和目标…………… Akira Homma 1
Ⅰ . 失智症照护的观点……………………………………………………………… 3
Ⅱ . 失智症照护的目标……………………………………………………………… 5
1. 高龄者的生活品质…………………………………………………………… 6
2. 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品质……………………………………………………… 8
3. 失智症患者生活品质评估方法上的问题…………………………………… 9
4. 评估失智症患者生活品质的一项尝试……………………………………… 14
Ⅲ . 结语……………………………………………………………………………… 21

第2章 沟通技巧………………………………… Toyoko Nomura 25
Ⅰ . 与失智症患者沟通:基本观点………………………………………………… 27
Ⅱ . 沟通过程与各项要素…………………………………………………………… 28
1. 沟通的基础…………………………………………………………………… 28
2. 沟通过程的各项要素………………………………………………………… 28
1) 双向沟通… ……………………………………………………………… 28
2) 传达管道(Channel)… ………………………………………………… 28
3. 传讯者与收讯者……………………………………………………………… 30
4. 传讯与收讯…………………………………………………………………… 31
5. 讯息与回馈…………………………………………………………………… 32
6. 环境…………………………………………………………………………… 33
7. 杂讯…………………………………………………………………………… 33
Ⅲ . 与失智症患者沟通的技巧……………………………………………………… 35
1. 失智症患者沟通上的困难与长处…………………………………………… 35
1) 轻度失智症患者的状况… ……………………………………………… 36
2) 中度失智症患者的状况… ……………………………………………… 36
3) 重度失智症患者的状况… ……………………………………………… 36
2. 基本的沟通技巧……………………………………………………………… 37
1) 开始沟通时,一定要做好必要准备… ………………………………… 37
2) 要以书面传达讯息时,必须确认对方有足以辨识书面文字的视力… 37
3) 有必要接触患者以协助集中注意力… ………………………………… 38
4) 当轻度失智症患者费力寻找词汇,或重复使用类似词汇时,我们应自问是否可以提供协助……………………………………………… 39
5) 下列方法可弥补短期与长期记忆力… ………………………………… 40
6) 下列方法可以弥补判断力与理解力的衰退… ………………………… 40
7) 以最大限度承受对方的情绪,以高度的同理心直接掌握超越语言能传达的想法与心情…………………………………………………… 40
3. 不同病情程度的沟通技巧…………………………………………………… 41
1) 与轻度失智症患者的沟通… …………………………………………… 41
2) 与中度失智症患者的沟通… …………………………………………… 41
3) 与重度失智症患者的沟通… …………………………………………… 43
4. 进阶沟通技巧………………………………………………………………… 43
Ⅳ . 沟通技巧训练…………………………………………………………………… 45
1. 了解自己的沟通型态………………………………………………………… 45
2. 了解自己心中的复杂思绪…………………………………………………… 45

第3章 照护的执行过程… …………………… Ritsuko Obuchi 53
Ⅰ . 评估……………………………………………………………………………… 56
1. 评估用的资讯………………………………………………………………… 56
1) 失智症患者的身心状态、社会关系… ………………………………… 56
2) 照护者的状态… ………………………………………………………… 56
3) 环境的状态… …………………………………………………………… 57
4) 照护服务运用状况… …………………………………………………… 57
2. 观察的原则…………………………………………………………………… 58
1) 失智症之行为与精神症状(BPSD)及其影响因素… ………………… 58__
2) 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察… ………………………………………………… 58
3) 以身心、社会、环境等关联性观察… ………………………………… 58
4) 观察无法表达自我的失智症患者… …………………………………… 59
5) 一同行动并观察… ……………………………………………………… 59
6) 以同理心从事观察… …………………………………………………… 59
7) 不遗漏任何细节的观察力… …………………………………………… 60
8) 将症状与行为视为一连串流程的观察力… …………………………… 60
9) 观察环境因素与身心状况的关联性… ………………………………… 60
3. 观察的实际作法……………………………………………………………… 60
1) 观察沟通过程… ………………………………………………………… 60
2) 观察日常生活方式… …………………………………………………… 61
3) 观察日常生活功能… …………………………………………………… 61
4. 评估观点……………………………………………………………………… 64
Ⅱ . 失智症患者的照护计画………………………………………………………… 65
Ⅲ . 执行失智症患者照护…………………………………………………………… 66
1. 失智症之行为与精神症状(BPSD) 因应方法… …………………………… 67
2. 协助失智症患者日常生活自立的照护……………………………………… 68
1) 日常生活的自立… ……………………………………………………… 68
2) 维持行动能力… ………………………………………………………… 70
3. 使失智症患者身心活化的因应措施………………………………………… 71
4. 预防失智症患者发生意外事故的因应措施………………………………… 72
5. 对失智症患者失禁的因应措施……………………………………………… 73
6. 对失智症患者的动机低落之因应措施……………………………………… 74
7. 让失智症患者安心的因应措施……………………………………………… 74
8. 尊重失智症患者的人性尊严………………………………………………… 75
9. 失智症患者的生活品质……………………………………………………… 75
10. 失智症患者的身体安适…………………………………………………… 75
11. 失智症患者对环境的适应………………………………………………… 76
Ⅳ . 会议‧ 评估… ………………………………………………………………… 76
1. 照护会议……………………………………………………………………… 77
2. 照护评估……………………………………………………………………… 78
    
第4章 失智症照护的评估方法… ………… Ryoko Rokkaku 81
Ⅰ . 评估用的资讯…………………………………………………………………… 83
1. 失智症照护的依据…………………………………………………………… 83
2. 评估工具的特征……………………………………………………………… 84
Ⅱ . 评估的共通观点………………………………………………………………… 85
1. 健康观点……………………………………………………………………… 85
2. 安全观点……………………………………………………………………… 86
3. 协助自立的观点……………………………………………………………… 86
4. 安心的观点…………………………………………………………………… 88
5. 个性观点……………………………………………………………………… 89
6. 支持系统观点………………………………………………………………… 89
Ⅲ . 记录……………………………………………………………………………… 91
Ⅳ . 评估……………………………………………………………………………… 91
1. 认知功能障碍………………………………………………………………… 93
1) 问卷测验式认知功能障碍量表… ……………………………………… 93
2) 观察式认知功能障碍量表… ………………………………………… 101
2. 随失智症产生的日常生活功能障碍……………………………………… 101
3. 随失智症产生的行为与精神症状(BPSD)… ………………………… 107
4. 其他领域的评估量表……………………………………………………… 116
Ⅴ . 善用失智症患者评估………………………………………………………… 121
1. 掌握课题―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ICF 的概念―……………… 121
2. 善用于照护工作中………………………………………………………… 122

第5章 对家庭的支持 ……………………… Yukimichi Imai 125
Ⅰ . 居家照护服务的基本理念…………………………………………………… 127
1. 赋权与倡权………………………………………………………………… 127
2. 专家对失智症照护的看法………………………………………………… 129
3. 失智症照护的执行………………………………………………………… 132
Ⅱ . 照护支持概要………………………………………………………………… 134
1. 家庭的照护负担…………………………………………………………… 134
2. 家庭照护的知识与态度…………………………………………………… 135
3. 家庭的照护负担因素……………………………………………………… 138
1) 健康状态… …………………………………………………………… 139
2) 有无辅助照护者… …………………………………………………… 139
3) 与失智症患者的关系… ……………………………………………… 141
4. 何谓家庭照护……………………………………………………………… 141
1)「照护」是协助生活的行为,「照顾」是生活的一部分…………… 142
2)「照护」是提供专业技能,「照顾」则是生活的过程之一………… 142
3)「照护」要求的是全人的因应,「照顾」则是以与家属的关系为基础……………………………………………………………… 142
4)「照护」有计画性、持续性,「照顾」则依靠家人的构想………… 142
5)「照护」讲求客观评估,「照顾」则以家属的满足感优先………… 143
Ⅲ . 对家庭照护的协助…………………………………………………………… 143
1. 倡权宣言…………………………………………………………………… 144
2. 充分说明与取得同意……………………………………………………… 144
3. 面对家庭照护者的方法…………………………………………………… 144
1) 充分倾听… …………………………………………………………… 144
2) 不急于回答… ………………………………………………………… 145
3) 让照护者自行达成结论… …………………………………………… 145
4) 赋权… ………………………………………………………………… 146
4. 调整照护环境……………………………………………………………… 146
Ⅳ . 结语…………………………………………………………………………… 148

第6章 失智症的团队照护原则
―团体照护的角色定位―… ………… Yukio Nishimoto 151
Ⅰ . 机构服务的定位……………………………………………………………… 153
1. 提供365 天、24 小时安心的居家生活… ……………………………… 156
2. 新的住所…………………………………………………………………… 157
3. 协助高龄长者居家生活机构之新发展…………………………………… 158
Ⅱ . 机构的功能…………………………………………………………………… 160
Ⅲ . 机构照护的要点……………………………………………………………… 161
1. 照护、理念、原则………………………………………………………… 163
1) 原则1:使用者本位…………………………………………………… 165
2) 原则2:协助自立(自主性)………………………………………… 165
3) 原则 3:人格尊严… ………………………………………………… 166
4) 原则 4:贝斯提克(Biestek) 的七原则… …………………………… 167
Ⅳ . 机构照护服务的营运课题…………………………………………………… 170
1. 提供依循照护计画的服务………………………………………………… 170
2. 单元照护(小团体照护)………………………………………………… 172
3. 引进社工技巧……………………………………………………………… 173
4. 团队照护、专业性、组织性……………………………………………… 176
5. 督导(Supervision)……………………………………………………… 180
6. 风险管理…………………………………………………………………… 182

第7章 失智症患者与身体约束、虐待… Kinuko Takasaki 185
Ⅰ . 失智症患者与身体约束、高龄者虐待的关联性…………………………… 187
Ⅱ . 身体约束与失智症照护……………………………………………………… 192
1. 禁止身体约束的趋势与问题……………………………………………… 192
2. 身体约束与预防跌倒、骨折 … ………………………………………… 193
3. 实现无身体约束的行动目标……………………………………………… 194
Ⅲ . 预防高龄者虐待与个案协助………………………………………………… 197
1. 高龄者虐待的定义………………………………………………………… 197
2. 高龄者照护与虐待实况及日本高龄者虐待的特征……………………… 197
3. 高龄者虐待个案协助的基本原则………………………………………… 202
1) 高龄者虐待的家庭类型… …………………………………………… 203
2) 由高龄者虐待因素分析类型与协助原则… ………………………… 203
3) 因应家庭中的高龄者虐待… ………………………………………… 205
4. 照护机构职员对高龄者虐待的因应与角色……………………………… 207
5. 预防高龄者虐待与今后面对的课题……………………………………… 208

第8章 失智症照护的伦理…………………… Katsuo Naito 211
Ⅰ . 何谓职业伦理………………………………………………………………… 213
Ⅱ . 以助人为职的职业伦理……………………………………………………… 214
Ⅲ . 失智症照护的伦理与行为…………………………………………………… 215
Ⅳ . 学术研究伦理………………………………………………………………… 216
Ⅴ . 日本失智症照护学会之职业伦理…………………………………………… 217

第9章 个案报告汇整方法…………………… Fuki Horiuchi 227
Ⅰ . 个案报告的意义……………………………………………………………… 229
Ⅱ . 汇整报告的观点……………………………………………………………… 229
Ⅲ . 汇整个案报告时的伦理顾虑………………………………………………… 231
Ⅳ . 应报告什么样的个案………………………………………………………… 232
Ⅴ . 个案报告的方法……………………………………………………………… 232
Ⅵ . 个案撰写方法………………………………………………………………… 233
个案1:对刚入住机构有沟通困难的患者的接触策略… ………………… 233
1) 个案介绍… …………………………………………………………… 233
2) 入住机构后一週内观察到的现象… ………………………………… 237
3) 评估… ………………………………………………………………… 238
4) 照护计画… …………………………………………………………… 239
5) 执行照护… …………………………………………………………… 239
6) 评估… ………………………………………………………………… 240
个案2:因失智症症状恶化与照护者海外出差,患者难以独居。调整
分居家庭成员照护与推荐居家照护的个案……………………… 241
1) 个案介绍… …………………………………………………………… 241
2) 照护计画… …………………………………………………………… 244
3) 执行照护… …………………………………………………………… 246
4) 评估… ………………………………………………………………… 246
个案3:对有游走现象的高龄寄宿者之实际协助情况… ………………… 247
Ⅶ . 我们能从个案中学到什么…………………………………………………… 251
索引……………………………………………………………………… 253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入手一本《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虽然才刚开始翻看,但已经能感受到它与众不同之处。相较于市面上其他失智症相关的书籍,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清晰,仿佛为初学者量身定做。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大量的医学名词,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失智症的世界。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失智症的成因和病程时,使用了许多生活化的比喻和图表,让那些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例如,它将大脑的退化过程比作“记忆的河流慢慢变窄”,这种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就让我对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相当亲切,没有那种冰冷、疏离的医学报告感,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照护者在聊天,分享着最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我还在关注书中关于“早期识别与诊断”的部分,因为我知道,及早发现,对后续的照护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失智症照护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难题,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应对的挑战。

评分

我是一名在养老机构工作的护理员,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失智症长辈,所以对《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这本书格外关注。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翻阅了其中关于“失智症照护的伦理困境”和“照护者压力管理”的章节,觉得非常有共鸣。书中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两难境地,比如如何在保障长辈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思考方向。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回避照护者自身的情绪和压力,反而提供了积极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基层照护者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同工支持小组”的建议,我认为建立一个可以互相倾诉、分享经验的平台,对于缓解职业倦怠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也有同行者的支持。

评分

说实话,我最近之所以会买下《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身边有长辈疑似出现了失智症的早期迹象,心里感到焦虑和无助。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时,这本书的评价和简介引起了我的注意。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关于“失智症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应对行为改变”的部分。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万能药”式的解决方案,而是从理解患者的角度出发,教我们如何用同理心去倾听,如何用耐心去引导。书中举了很多具体的案例,比如当患者重复提问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而不是简单地制止或责备。这些细节,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造成误会的关键点。我尤其对书中强调的“尊重与尊严”这一原则印象深刻,它提醒我们,即使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被尊重的权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照护失智症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和长久的陪伴。

评分

这本书,名为《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就像一本沈甸甸的宝藏,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所有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已经让我对失智症的照护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我一直觉得,失智症这个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总有一些亲友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而市面上探讨这个议题的书籍,往往不是过于专业艰涩,就是流于表面,缺乏实操性。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枯燥的医学术语,而是从宏观的角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失智症照护的完整框架。这让我明白,照护失智症患者,绝不仅仅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更涉及到心理、情感、社会支持等方方面面。书中提到的“全人照护”理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种多么细腻而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啊!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家属支持系统”的章节充满了期待,我知道,失智症患者的家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有效地支持他们,让他们不孤单,这本书一定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分享。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学习那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在照护路上的一盏明灯。

评分

这本书《失智症照护实务I:总论》简直就是一本失智症照护的“百科全书”,内容之详实,观点之全面,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我之前对失智症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新闻报道,觉得很模糊,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从失智症的定义、分类,到病理生理机制,再到各种类型的失智症的特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且讲解得非常易懂,即使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失智症与老化”的区分部分印象深刻,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区分哪些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哪些可能是疾病的征兆。此外,书中还涵盖了失智症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非药物性干预等多个方面,简直是将失智症照护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这让我感觉,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应对失智症的实用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