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原文作者: 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出版者 出版社:猫头鹰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译者: 高莽, 陈翠娥, 魏岑芳, 陈志豪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12/08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那些母亲,在墓地里讲述自己孩子的故事,彷彿他们还活着,而不是被锌皮棺材送回的尸体.......
华文世界唯一完整版
依据最新版本补译六万字
2015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记者╳文献文学获奖
作品授权52个国家,翻译成47种语言
台湾版限量作者烫金签名 「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从那场没有人需要的战争活下来,将来会怎样。请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什么也不怕,但我不愿意被留在这段历史里。」
她的文字为时代的苦难与勇气发声 亚历塞维奇童年生活的村庄中没有任何成年男性,只有女人和孩童,因为男人都在战场上牺牲了。从那时起,她就习惯倾听,倾听那些妇女述说的故事,倾听关于死亡的声音,她将这些故事转化成文字。因为她相信如果没有人记录,很快就会被忘记,而这世界上需要有人为人类的情感历史留下纪录,需要有人为他们发声。本书她即时记录一场失败的战争,一场被人民否定的战事,并在战争结束后两年内立即出版,为的就是不让世人遗忘。
为何人类永远无法自战争脱身? 二战之后,不过三十年,苏联在1979年投入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当时数万年轻人受政府鼓舞、欺骗投入战场,最终落得「锌皮裹尸」的下场。母亲只能看着装在锌皮棺材中的孩子,无法相信她生命中的「小太阳」就此消逝。
这些年纪大多不到二十岁的大兵,即便自战场上生还,也几乎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习惯用枪桿子解决问题,不顺己意,那就把人一枪毙掉。战场生活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改变他们心性,他们却只能延续来自战场的恐惧……
当战争的正义被质疑,沉痛的母亲无法相信被称为英雄的儿子竟然是在前线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为国家、为革命献身战场,为何如今得引来指责,不过是履行人民的义务罢了,不是吗?军人身份让这些退役大兵遭受鄙视,招来臭名。在这场长达十年,却无人需要的战争里,谁是应该负责的人?
█繁中版特别收录「对《锌皮娃娃兵》的审判」 原书出版后三年,作者亚历塞维奇遭到控告,一些人站出来指责她的书歪曲事实。针对这些控诉,当时有人认为是再次兴起的共产势力操纵人心的结果。台湾版特别收录这段法庭纪录和社论、媒体投书等各方立场言论,有指责有支持,集合当时各种的声音。使人不仅看到战争中不同的面向,更让人看见当时人如何面对战争责任、怎么面对记忆伤痛,是逃避或是勇于承认,他们的选择依据利益、名声、自我欺骗或是……
好评推荐 亚历塞维奇让世人看到了记者的良心,看到了写作的能量,她在媒体日渐商业化、庸俗化的年代,点起一盏温暖的灯!──蔡诗萍/台北之音台长、POP Radio节目主持人
亚历塞维奇写实地记录这不到三十年间俄罗斯民众历史记忆的转变,很真实,也令人感到荒谬与嘘唏。——庄德仁/台湾师大历史博士、建国中学历史教师
她真实且长期记录那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等同胞的生活经历,用庄重大气的文笔,清晰传达出他们的激情与悲伤。──德国书商和平奖颁奖词
正如本书所描述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毁人性,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他们被装到锌皮棺材运回家时,母亲在墓地里讲述孩子的事,彷彿他们还活着。──出版人週刊
她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那些士兵面对的战争是何种模样,揭露了强加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图书馆杂志
用宏篇巨幅展现了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中的细节。──纽约每日新闻
她的书具有危险的力量,记录着二十世纪的暴力、愚蠢与残酷,毫无冷场。──德国国家广播电台
亚历塞维奇为历史中的灰色地带举起一盏明灯。──瑞典赫尔辛伯格日报
那有如复调音乐般的作品,为当代世人的苦难与勇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二〇一五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