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子互动脉络看华人性格的养成

从亲子互动脉络看华人性格的养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华人性格研究为主轴,针对如何理解、运用台湾本土心理学累积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
  
  全书从亲子互动角度探讨华人性格养成的三项关键──「孝道信念」、「自主能力」、「亲子冲突转化行为模式」,除了依序简介作者针对上述议题提出的本土性格理论,也着重回归心理学观点看待这些本土理论的应用价值,例如:华人最熟悉的孝道如何与心理学知识连结、对华人而言怎样才算真正的做自己、如何适当掌握华人家庭文化对亲子冲突的影响,并直接在冲突中寻找亲子关系转化的契机等。
  
  相信无论是一般读者或对本土心理学有兴趣的相关系所学生,皆能经由本书感受到性格研究对日常生活的启发,以及高度重视亲子角色结构的文化特色如何对华人性格养成带来深刻的影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光辉


  现为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合聘教授、Hong Kong Gratia Christian College, School of Psychology 荣誉教授、台湾心理学会常务理事、「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及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副主编。曾获中国心理学会苏芗雨博士论文奖(1992)、亚洲社会心理学会Misumi Award(2003, 2004)、科技部杰出研究奖(2007)、担任中华心理卫生学刊主编(2008-2010)、「中华心理学刊」协同主编(2014-2016)、科技部心理学门召集人(2014-2016)。

  研究专长为社会、性格、本土以及家庭心理学;研究兴趣包括华人孝道及代间交换行为、自主性发展、情绪调节、社会化历程、亲子冲突与转化,以及高龄社会的家庭调适等议题。
     
  着有《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专书;主编《家庭心理学:系统思维观点的探讨与应用》、《情感、情绪与文化:台湾社会的文化心理研究》、《华人的心理与行为:全球化脉络下的研究反思》等专书。共发表中、英文期刊及专书论文逾百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世界的任意门:性格心理学
第二章   「文化」的根在心里:心理学为何研究孝道
第三章   双元自主能力让华人也能做自己
第四章   「青少年亲子冲突」是转大人的症头还是心理药方
第五章   一加一大于二的双元架构
第六章   本土性格研究未来展望:回归有心又有理的心理学

 

图书序言

性格心理学:连结大众与专家的任意门
 
心理学或许是一般人最感兴趣且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一门科学,看看以下几则台湾媒体的新闻标题:
 
【坦诚的人较有音乐天分(华人健康网2015年11月2日)】
 
【研究:调皮的小孩多具有CEO基因!((自由时报电子报2015年11月6日)))】
 
【如果你喜欢「吃苦」心理学研究:疑有虐待和自恋倾向(东森新闻网2015年10月16日)】
 
这些报导内容虽然分别被归类在医药新知、生活、新奇等不同的新闻类型之下,但同样都摘录自欧美心理学期刊中的最新研究,也就是它们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若再更仔细分析则可发现,这三篇报导内容其实都与性格心理学这一次领域有关,除了研究主题涉及了探讨某种特定的个性──坦诚、调皮或自恋,更针对这些内在个性特征与外在行为表现可能的连结提出说明,例如:对食物口味的偏好和性格倾向之间的关系。或许正因为一般大众对于心理学的主要印象是──透过解读各种不同形式的外在行为线索来「透视」人们真实的内心状态、个性,使得各种与性格相关的研究常雀屏中选成为媒体报导的主题。
 
上述三则新闻所介绍的研究还有一个共通点,它们都使用了性格心理学领域最常见的研究工具—可测出个人特质的性格量表。其实心理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并非可检测基因、追踪脑神经活动的高科技仪器,也不是电影中常见的精神分析,而是像考卷一样充满文字陈述题目与数字选项的「心理测验」,这些测验也包含专门用来测量个人性格特质的性格量表。一般人对于「心理测验」或许并不陌生,甚至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测验,虽然媒体上各式各样盛行不衰的「心理测验」和心理学者编制的各种性格量表有着相似目标──对人进行有意义的基本分类,但两者的内涵与原理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