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准爸爸们最需要知道~
70种婴幼儿容易罹患之疾病的症状、过程、照顾诀窍!
【及早发现,有助于医师诊断的3大原则】 ① 9个平时就需仔细观察的状况:
以「排便」、「恶心想吐」、「精神」、「发烧」、「口腔」、「皮肤」、「睡眠」、「食慾」、「排尿」9大状况为判断指标
② 不要忽视直觉,察觉「不同于往常」的情况:
从「有无发烧」→「年龄」→「有无起疹子」→「精神状况」→「吃饭、排尿情形」判断需前往医院还是在家观察
③ 依月龄、年龄接受定期健康检查:
以「0~3个月」、「4个月~1岁」、「1岁以上」为分界,各时段须诊察、注意的项目皆不同。
PART1【居家照顾与用药】
★【发烧】免惊3要诀!
◎热度高低≠疾病的轻重
◎发烧的热度并不会损害脑部
◎退烧药可使体温下降1℃左右,必要时再服用
★【咳嗽、流鼻水】严重度判读:
◎鼻咽炎(感冒):干咳 严重度:★
◎哮吼症候群(急性喉炎):咳嗽声如狗吠、海豹叫声 严重度:★★★
◎支气管炎:溼咳有痰 严重度:★★
◎细支气管炎:咳嗽合併咻咻喘息声 严重度:★★★
◎肺炎:溼咳有痰 严重度:★★★
★【正确使用药物】的8大重点:
◎固定前往同一家药局
◎未服用完的药物全部丢弃
◎无法服用药物时确实告知医师
◎确认能搭配药物一起服用的食物与饮料
◎若有其他诊所开立的药物务必事先告知医师
◎确认能否与其他药物并用
◎确认药物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确认药物名称、功效、以及使用时间
PART2【0~6岁容易罹患的疾病】
★婴幼儿时期容易出现的5大问题: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肠胃炎、中耳炎、便秘
★12大疾病图鑑:水痘、麻疹、湿疹、皮肤炎、血管瘤⋯⋯用图片判别症状、发病严重程度
★19种会传染的疾病:【疾病征兆】、【恶化征兆】、【紧急状况】、【一般病程】、【爸妈经验谈】
★【眼睛】、【耳朵、鼻子、口腔】、【腹部、生殖器、臀部】、【骨骼、肌肉、关节】、【心脏、肾脏】、【儿童癌症】、【过敏】、【皮肤问题】各部位儿童疾病
PART3【心智与身体专题】
★婴儿的【生殖器官】、【身高】、【牙齿与齿列】杂症排解。
★令人不安与担忧的各时期Q&A
PART4【疫苗接种与定期健康检查】
★疫苗接种的基本知识:顺利接种的3大注意事项
◎与家庭医师讨论接种时程
◎不要错过团体接种的机会
◎同时接种数种疫苗
★一目暸然的日本儿童的疫苗接种时程
★疫苗接种的方式与疫苗一览表
PART5【预防意外&急救手册】
★各年龄容易发生的意外一览表
★预防&急救手册:误吞、跌倒、烧烫伤、水中意外⋯⋯「在家观察」、「前往医院」、「立即前往医院」判读表
本书特色 ◎70种0~6岁宝宝容易罹患的疾病,从判断技巧、病程、照护方式皆悉心告知。
◎居家照护重点&婴幼儿用药指引,疫苗接种&定期健康检查,全面维护宝宝健康!
◎从发烧、咳嗽、流鼻水照护到体格、视力、齿列检查,用清晰的照片让新手父母一目了然!
◎以月龄分别,不同时期、令人不安与担忧的Q&A,解决新手爸妈的各种焦虑与烦恼!
◎附录【症状推测疾病一览表】、【手足无措时的紧急应变手册】,即时接收宝宝的SOS,在黄金时间做出反应处理。
名人推荐 马偕儿童医院 儿童感染科 主治医师 黄瑽宁 推荐丛书!
《新手爸妈的育儿大百科》系列其他分册介绍:全方位育儿指南,伴您从孕期到学龄前 本系列丛书旨在为新手父母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科学的育儿指南,覆盖了从孕期准备到孩子步入学龄前的各个关键发展阶段。鉴于《新手爸妈的育儿大百科4:0~6岁幼儿疾病》专注于婴幼儿的常见疾病预防、识别与处理,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系列中其他分册所涵盖的、与疾病管理无关的育儿核心内容。 --- 《新手爸妈的育儿大百科1:孕期准备与新生儿护理》 ——迎接新生命的温柔序章 本书是为准父母们量身定制的孕期指导手册和新生儿初期的实用工具书。它不涉及疾病诊断或治疗,而是聚焦于孕期的身心准备、分娩的知识普及以及宝宝出生后最初几个月的基础照护。 第一部分:孕育的开始——身心准备 孕前优生与孕期营养规划: 科学备孕的各个关键指标,叶酸补充的正确时机与剂量,孕期体重增长的合理区间,以及针对不同孕期的膳食结构调整建议,确保母体与胎儿的营养均衡。 孕期动态追踪与心理调适: 如何解读每次产检报告的关键指标(如NT、唐筛等,侧重检查流程而非异常处理),孕期常见的不适(如孕吐、水肿、失眠)的自然舒缓方法,以及如何应对准父母的焦虑情绪,建立积极的育儿心态。 分娩知识普及与准备: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优劣势对比分析,无痛分娩的选择与流程介绍,产前必须准备的待产包清单(包括物资、文件、后勤安排),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呼吸与放松技巧。 第二部分:迎接与初识——新生儿护理基础 安全抱持与体位: 学习正确的新生儿抱姿,避免损伤颈部和脊椎;仰卧睡姿的推广及其重要性。 日常清洁与穿戴: 脐带护理(侧重日常保持干燥,避免感染迹象的初步观察,而非感染后的治疗)、洗澡的技巧(包括温湿度控制和用品选择)、换尿布的频率与方法,以及衣物选择的标准。 喂养的艺术(非病理性): 母乳喂养的早期建立技巧(如早接触、勤吸吮),人工喂养的配方奶冲调标准与注意事项,拍嗝的最佳时机与手法,以及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基础观察指标。 睡眠模式的建立: 新生儿的睡眠周期特点分析,如何识别宝宝的睡眠信号,以及建立温和的夜间安抚程序,帮助父母理解和接纳新生儿的“四无规律”。 --- 《新手爸妈的育儿大百科2:0~3岁宝宝生长发育与里程碑》 ——解码成长的奥秘,科学引导潜能 本书的核心在于记录和促进0到3岁婴幼儿的全面、正常发展,内容侧重于体能、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的发展里程碑,以及家长应如何通过环境创设来支持这些发展,完全规避病理性的健康干预。 第一部分:体能发展的阶梯 运动技能的精细打磨: 3个月的抬头,6个月的翻身,9个月的爬行,1岁后的行走。本书详细描绘了各个年龄段期望达成的运动目标,并提供安全、适宜的“爬行区”或“探索空间”的设置建议。 手的精细动作训练: 如何通过抓握玩具、传递物品、配合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促进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安全环境的构建: 侧重于如何进行居家环境的“防跌落”、“防夹伤”、“防误吞”的物理改造,确保宝宝在自由探索时不会受到意外伤害,属于安全教育范畴。 第二部分:认知与语言的萌芽 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介绍0-3岁大脑神经元连接的活跃性,以及感官刺激(听觉、视觉、触觉)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父母如何进行“有效对话”(如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回应宝宝的咿呀声),亲子阅读的入门指南(选择适合的绘本类型和共读技巧),以及语言发育的正常范围判断。 思维构建与早期游戏: 物体恒存概念的培养,简单的因果关系认知游戏(如按按钮、推倒积木),以及蒙特梭利理念中适宜于家庭环境的早期操作材料介绍。 第三部分:社会性与情感的连接 依恋关系的建立: 积极回应宝宝哭泣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安全、稳定的亲子依恋模式,培养宝宝的基本信任感。 情绪的早期识别与接纳: 帮助父母区分宝宝不同哭声的含义,学习如何“命名”和“接纳”宝宝的负面情绪(如失望、愤怒),而非立即制止。 社交的萌芽: 观察宝宝如何从“自我中心”过渡到与同伴进行“平行游戏”,何时开始尝试“合作游戏”,以及如何引导。 --- 《新手爸妈的育儿大百科3:科学喂养与辅食添加(0-6岁)》 ——营养均衡的基石,远离喂养误区 本书专注于为孩子提供生命成长所需的最佳营养支持,内容详尽地覆盖了从纯奶喂养到家庭共餐的过渡期,其核心是营养学的应用,而非处理消化系统或免疫系统的疾病。 第一部分:奶类喂养的科学管理 配方奶的选择与冲调: 不同阶段配方奶(一段、二段等)的成分差异分析,冲调水温、器具消毒的卫生标准。 母乳喂养的进阶: 储存母乳的最佳方法(冷藏、冷冻的时间与温度),解冻与回温的规范操作,以及母乳不足时的营养评估基础。 奶量与作息的平衡: 如何根据宝宝的月龄和体重,科学计算每日奶量需求,以及如何逐步调整喂奶间隔,为辅食的引入做准备。 第二部分:辅食添加的黄金六个月 引入辅食的时机判断: 观察宝宝的准备信号(如能稳当地坐着、对大人食物表现出兴趣、吐奶反射消失),而非固守固定月龄。 食物的质地与性状过渡: 从米糊、泥状到碎末状的循序渐进原则,如何自制安全、卫生的第一口食物(如高铁米粉、单一蔬菜泥)。 营养素的侧重点: 针对不同阶段(如6-8个月、9-12个月)对铁、锌、维生素的补充需求,推荐天然食物来源,并讲解如何科学搭配,以提高吸收率。 第三部分:从宝宝餐到家庭餐的融合 高风险食物的规避与尝试: 蜂蜜、果糖等不建议添加的成分说明,以及何时可以安全引入常见过敏原(如鸡蛋、鱼类),引入的观察记录方法。 自主进食与餐桌礼仪: BLW(宝宝主导式喂养)的实践方法与安全注意事项,如何准备适合宝宝抓握的食物形状,以及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减少挑食行为的早期干预。 零食与饮品的界定: 2岁后零食的健康选择标准,含糖饮料的危害警示,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对天然食物的偏好。 --- 总结: 本育儿大百科系列丛书,通过分册的形式,确保了每一本手册都能够聚焦某一核心育儿主题,提供深入、详尽的操作指南。《0~6岁幼儿疾病》 专注于紧急与常见健康问题,而上述其他三册则分别负责孕期与新生儿基础护理、全阶段生长发育里程碑,以及科学喂养与营养支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儿知识体系,旨在帮助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更有信心地管理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