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

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观光规划
  • 休闲游憩
  • 资源规划
  • 旅游地理
  • 景观生态
  • 区域发展
  • 旅游管理
  • 休闲农业
  • 生态旅游
  • 游憩空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规划是一门实务操作的课程,举凡生活上的食、衣、住、行、育、乐、健、美;天文、地理、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涉猎。因为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务并重。因此编攥本书的目的乃在于引发读者对于规划的兴趣,知道规划的步骤与程序,对于周边的环境事物开始观察、了解、并阅读或蒐集相关资讯,得以培养读者对于周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是一本规划的入门书。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核心理论、方法与实践,旨在为旅游规划师、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和实操指南。全书紧密围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地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策略、游客体验设计以及社区参与等关键议题展开,辅以大量的国际案例分析与本土实践经验总结。 第一部分:旅游目的地基础理论与概念重构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现代旅游目的地的内涵与外延,超越了传统观光地的简单概念,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多主体参与的“系统”。重点阐述了旅游生态位理论(Tourism Niche Theory)和目的地生命周期模型(Destination Life Cycle Model)的最新发展,分析了当前全球旅游业面临的结构性变化,如数字化转型、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对目的地韧性的影响。 我们详细剖析了“体验经济”下,目的地价值的创造过程。目的地不再仅仅是提供景观,而是提供可沉浸、可定制的综合性体验。探讨了从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到人造设施,所有要素如何被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叙事结构中,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心理需求。同时,强调了“在地性”(Authenticity)与“创新性”之间的平衡艺术,探讨如何保护原真性文化,同时引入现代管理和服务标准。 第二部分:资源评估、规划与空间布局 资源是目的地开发的基础。本部分提供了科学的旅游资源普查、评价与容量测算方法。不同于单纯的景观描述,本书侧重于如何将资源转化为可供开发的“产品要素”。这包括对自然景观(如地质公园、生态敏感区)、人文景观(如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定量评估。 规划部分着重于宏观战略规划与微观空间布局的衔接。详细介绍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空间选址模型,用于确定核心吸引物、配套服务设施和缓冲区的设计标准。尤其关注了“交通流线设计”和“游憩密度控制”,确保游客的流动性与生态环境的最小干扰。书中探讨了“慢速旅游”(Slow Tourism)的空间组织原则,强调步行系统、自行车道网络和公共交通在目的地内部的可达性与舒适度设计。 第三部分:目的地品牌、营销与传播策略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目的地品牌是其核心竞争力。本部分系统梳理了目的地品牌定位的理论基础,包括感知图谱分析、目标客群画像构建以及差异化价值主张(Unique Value Proposition, UVP)的提炼。 营销策略部分引入了整合营销传播(IMC)框架,强调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重点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下,如何进行内容营销和意见领袖(KOL/KOC)管理,以建立积极的数字声誉。书中还提供了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如国际自由行游客、高端定制团体、本地休闲人群)的定制化传播工具箱,包括会展旅游(MICE)、体育旅游和康养旅游等特定领域的营销切入点。 第四部分:可持续性、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旅游业的生命线。本书将可持续性维度贯穿于规划、管理和运营的各个环节。详细阐述了生态足迹分析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如ISO 14001在旅游景区中的实践)。 社区参与是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社区赋权(Community Empowerment)的路径,分析了从早期咨询到共同决策的权力转移过程。讨论了社区本位旅游(Community-Based Tourism, CBT)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强调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设计,确保旅游收入能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激励他们保护文化与自然资源。 第五部分:游客体验管理与服务质量控制 游客体验是衡量目的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本部分将游客体验视为一个从期望、感知到记忆的完整旅程。引入了“服务设计思维”(Service Design Thinking)来系统性地绘制游客旅程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识别痛点和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 服务质量控制部分关注了危机管理和突发事件响应机制的建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在线评论、问卷调查和神秘顾客制度来持续监控服务水平,并提供了一套针对旅游安全、食品卫生和客户投诉的快速反应与纠偏流程。 结论与未来展望 最后,本书展望了未来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智慧旅游(Smart Tourism)的深度融合、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推送,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流行病、气候灾难)的韧性规划策略,为读者提供了面向未来的决策参考。 本书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政府旅游部门官员、旅游企业高管及渴望深入了解目的地运营体系的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钟温凊 博士


  【学历】
  ●台湾大学造园硕士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公园及观光游憩资源博士

  【现任】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研究所专任教授

  【得奖实绩】
  ●1979年教育部公费留学考试森林游乐学门得奖人
  ●1990美国 TTRA(Travel,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最佳博士论文奖Meritorious Awands

  【曾担任之重要职务】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研究所二届六年系所主任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乡村景观总顾问(95年)
  ●内政部营建署垦丁国家公园景观工程总顾问(95年)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环评委员
  ●台北县政府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委员
  ●台北县观光发展计画主持人
  ●台中市政府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委员
  ●台中市政府都市设计委员会委员
  ●台中市政府都市计画委员会委员
  ●台中市政府研考会公园绿地督考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内政部营建署城乡新风貌中区督导委员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灾后重建计画审议委员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地区观光事业发展计画主持人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发展方案』第一期四年计画评鑑委员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政策纲领白皮书民族产业篇』计画主持人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地区服务业发展实施计画』计画主持人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客家地区文化生态资源调查及网站建置计画主持人
  ●经济部经建会「台湾中部地区观光游憩整体发展计画」计画主持人
  ●云林县观光发展整体建设规划计画主持人
  ●嘉义县农业发展基金会顾问
  ●嘉义县政府产业观光推动小组委员
  ●嘉义市政府景观游憩规划顾问
  ●美国Open Journal of Ecology(OJE)生态学术期刊学术审查委员
  ●高雄市政府都市计画委员兼小组副召集人
  ●新北市平溪区整体发展愿景暨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持人
  ●荷兰Elsevier学术期刊学术审查委员
  ●高雄市2002城乡新风貌督导团委员
  ●高雄县政府产业观光推动小组委员
  ●台中市政府公共艺术审查委员
  ●台中市政府美绿化会报委员会委员
  ●台中市观光委员会委员
  ●台中县政府都市设计审议委员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工程採购审查委员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中程计画谘询委员
  ●南投市客家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水利署计画审查委员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计画审查委员
  ●行政院水利规划所计画审查委员
  ●农委会自然保育计画查核小组委员兼召集人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推动2008国家建设计画再造客家桃花源计画委员
  ●交通部观光局风景特定区评鑑委员
  ●交通部国道新建工程局公共艺术审查委员
  ●内政部环境保护署环评技术审查委员
  ●苗栗县政府产业观光推动小组委员
  ●行政院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动小组委员

曾秉希

  【学历】
  ●瑞士维多利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朝阳科技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研究所硕士
  ●观光局委託职训高级旅馆经理人班结业
  ●观光局委託职训景观从业人员训练班结业
  ●东海大学景观研究所硕士学分班结业

  【现任】
  ●统筹环境工程规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朝阳科技大学休闲事业管理学系兼任讲师

  【经历】
  ●观光局民宿经营管理班讲座讲师
  ●云林县观光发展整体建设规划研讨会 讲师
  ●行政院青辅会产业与职涯系列讲座讲师
  ●育达商业大学行销与流通管理系兼任讲师

  【得奖实绩】
  ●台中市梅川河岸空间美绿化工程营建署城乡风貌经费荣获1999年营建署优质奖
  ●中华民国景观学会2002年台湾优良公园绿地评选优选大奖
 
  【参与作品实蹟】
  ●龟山岛风景区开发事业计画,1986,宜兰县政府
  ●彰化大肚溪口水鸟自然公园细部规划1994,彰化县政府
  ●云林县浊水溪口成立水鸟保护区之可行性研究,1995-1996云林县政府
  ●台中市梅川沿岸空间与传统文化,1996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促进原住民地区观光事业发展之研究,1997-1998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帛琉月光休闲大饭店企划,1998万宝隆旅行社
  ●茂林乡综合建设规划,1998-1999高雄县茂林乡公所
  ●台北县观光发展计画,1999,台北县政府
  ●梅川河岸空间美绿化工程设计,1999台中市政府
  ●南投县集集镇观光文化发展整体计画,1999集集镇公所
  ●十分风景特定区资源调查暨整体规划设计,1999台北县十分风景特定区管理所
  ●原住民地区观光事业发展纲要计画,1999,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原住民观光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模式探讨之研究,1998-1999,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
  ●南投县鱼池乡邵族文化部落再造规划研究,1999鱼池乡公所
  ●嘉义县渔业产业文化活动评估规划,2000嘉义县政府
  ●推动水里乡城乡景观计画振兴地方产业之研究,2000台湾省政府
  ●阿里山乡里佳村文化产业振兴计画九十年度后续计画,2002阿里山乡里佳社区发展协会
  ●集村兴建农舍实施现况调查与改善策略研究,2006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云林县观光发展整体建设规划工作,2005-2006云林县政府
  ●平溪乡整体发展愿景暨环境景观规划设计2007-2008平溪乡公所
  ●梧栖老街再造计画委託专业服务,2007-2008梧栖镇公所
  ●苗栗县永续发展计画,2009,苗栗县政府
  ●中部地区观光游憩整体发展计画,2011,南投县政府
  ●参与作品约计200多件
 

图书目录

第一篇:本质
第一章 对观光与休闲游憩与规划相关议题的初步了解
第二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的定义
第三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的本质
第四章 各项资源转换为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

第二篇: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
第五章 对规划的了解
第六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
第七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供给面调查
第八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市场调查
第九章 观光游憩市场供需介面调查
第十章 相关计画与法规调查
第十一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发展潜力评估

第三篇:实务操作篇
第十二章 土地使用计画
第十三章 交通动线计画
第十四章 建筑空间计画
第十五章 公共设施规划
第十六章 游憩设施计画
第十七章 景观计画
第十八章 资源维护计画
第十九章 执行计画
第二十章 观光与休闲游憩事业规划
 

图书序言



  作者与共同作者接受华立图书出版社的邀请,在极有限的的时间内完成这本大学用书,由于是入门的书,便想要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书写。作者与共同作者都曾经是学生,经与彼此讨论结果,这本书应尽量避免所谓「专业的野蛮人」即英文所称的「Professional Barbarian」。一门学问固然有其艰深的一面,但并不表示就非得艰深难懂。这本书是由喜好自然与乡土文化旅游、景观与观光游憩资源规划、并具有实务经验的两位作者共同执笔,是想把专业友善化,把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理论以简单的方式来介绍,在专业的领域里与初学者沟通对话,至于採用本书当教材的老师们请记得前面所说的,在面对初学者不要忘了把自己的专业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本书也尝试以口语化的文字叙述,配合简单的实景照片让学生不用背着专业理论的负担,也尽量以过去规划实务里的案例让学生培养出对本科目的喜爱与对规划的兴趣,减少学习过程的挫折感。作者本身从旅居美国密西根州到回国迄今,完成参百多个景观与观光游憩资源规划设计案;共同作者亦协助作者完成贰百多个规划;也相信大家都能赞成高深的专业也应如此平易近人才对。
 
钟温凊  曾秉希 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而且非常注重实际操作性。我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被书中关于“资源综合评价”的章节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单一资源类型的分析,而是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框架,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纳入考量,并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评估方法。这对于我们在进行区域性规划时,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发掘一个地区的潜力,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各种评价指标和方法是如何应用的。另外,关于“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讲了“怎么规划”,更讲了“如何落地”和“如何持续”。从项目的前期论证、中期的实施监督,到后期的效果评估和动态调整,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一点对于很多规划项目来说,往往是执行中的难点,而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从图纸走向现实,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长效。

评分

拿到《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翻阅了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部分,这对我目前的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对旅游产品开发的路径和策略进行了非常系统性的梳理,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到创意设计、包装营销,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阐释。作者特别强调了“体验性”和“差异化”在现代旅游产品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并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开发者实现这一点。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将一个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何通过故事性、文化性、情感性等元素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深层体验需求。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成功的旅游产品案例,这些案例分析得非常透彻,不仅展示了产品的亮点,更揭示了其成功背后的逻辑和关键要素,这对我启发很大。另外,书中对“旅游规划的创新趋势”的展望也很有前瞻性。它关注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技术、新理念对旅游规划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在规划中融入这些元素,以应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挑战。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宝藏,每读一遍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价值,是从事旅游规划和产品开发人士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我一直觉得,《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这本书,在对“人”的关注上做得尤为出色。从游客的需求分析,到居民的参与度,再到规划师的专业素养,这本书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社区参与式规划”的探讨。它不仅仅将社区居民视为规划的对象,而是倡导让他们成为规划过程的主体,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听取他们的意见,如何让他们从规划中获益。这一点对于建设一个真正可持续、有活力的游憩目的地至关重要。书中提供了多种促进社区参与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了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让我们看到,规划并非是少数专业人士的“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与当地社会和谐共生。此外,书中对“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论述也很有启发。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宣传,而是从资源梳理、特色挖掘,到形象设计、传播推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品牌建设思路。这对于如何让一个目的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建立独特的个性和吸引力,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规划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社区和目的地共同成长的指南。

评分

终于等到《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的出版,我一直都很关注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上一版对我学习研究帮助很大,这次的新版更是让人期待。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更加精炼的结构和逻辑性。作者在原有扎实的基础上,对许多概念进行了更新和深化,尤其是在资源评估的方法论上,引入了一些最新的量化和定性分析模型,这对于我们做实际项目时,如何更科学、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区域的游憩潜力,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指导。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可持续性”这个核心理念的反复强调和多角度阐释。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在规划过程中融入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这一点对于当前旅游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如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书中对一些新兴的旅游模式,比如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也给予了重点关注,并就其资源特点、开发策略和管理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了解行业前沿趋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本实践指南,对于我这样在相关行业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它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每一章都充满了启示,是案头必备的佳作。

评分

刚拿到《观光与休闲游憩资源规划(三版)》,就被它厚实的内容和严谨的学术风格吸引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非常到位。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游憩体验”的深入剖析。不同于以往侧重于资源本身的物理属性,新版更加强调了游客的感知、情感和行为在游憩资源规划中的重要性。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对游客需求的深入理解,来设计和优化游憩空间和活动,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满意度的游憩体验。书中引入了一些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理解游客为何选择某个目的地,以及如何在游憩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连接,提供了非常深刻的见解。此外,书中关于“创新性规划”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传统规划框架下,它探讨了如何运用创意和新技术,比如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这一点对于面对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市场,如何保持竞争力和吸引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规划师进行深度对话,它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思考,引领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发现和创造新的游憩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