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探义(二版)

老子探义(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深入老子内在精华,汇集各家註疏,重视义理创见。
  ★原汁原味呈现道家精神。
  ★贯通古今,更能体会老子智慧,为当代老子研究重要着作之一。

  逐句拆解,深入经典 融合各家,浅说老子
  老子学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必须仰赖岁月的历练融会。王淮为当代老子研究专家,他将多年的研究精华萃鍊成本书。

  本书将经典融入生活,透过王淮丰富卓越的智识,以儒释道甚至西方各式学说,将老子的精微奥义一一解说。

  体例沿革《老子河上公章句》以来的八十一章格局,内容除了作者的注释,亦整理了历代学人钻研老子学说的成果。全书丰富多元,是老子研究的绝佳入门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淮 注释


  王淮,字百谷,安徽合肥人(1934~2009),毕业于师大,任教于中兴。牟宗三先生的弟子,专长老庄。

  大学时代即完成《老子探义》一书,他的学生侯吉谅曾说:「在王老师身上,我第一次领略天才是怎么一回事。」(道家王淮)

  王淮的生命情调偏向老庄,主张自然无为,平生低调,但为持续坚守热爱的教学工作岗位,勉力着述,曾获第五届菲华中华文化优等着作奖及三次国科会奖助。在世时出版的着作仅有《老子探义》,过世后夫人唐亦男将其着作整理出版为《王淮作品集.壹~肆册》。
 

图书目录

自序

卷上
第一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第十一章 三十辐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大道废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
第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卷下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本书引用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程俱曰:「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名知名,以之立言。至于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之敢以示人,非藏于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故西方之圣人,其所示见,设为乘者三,演为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于教外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祖唐虞、宪文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迹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子着五千之文,将以示天下,迪后世。盖非退于道冥,而独于己者。故其发言之首,以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之所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
 
兪正爕曰:「文字精诚云:『名可名、非常名。着于竹帛,镂于金石,皆其麤也。』上义云:『诵先生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故名可名,非常名也。』上礼云:『先生之法度有变易,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淮南本经训云:『至人钳口寝说,天下莫知贵其不言也。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着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其麤也。晚世学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缪称训云:『道之友篇章形埓者,非其至也。』道应训云:『桓公读书堂上,轮人曰:独其糟粕也。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案:两句中首一「道」字当名词,犹言「真理」;首一「名」字亦为名词,犹言「概念」。次一「道」字为动词,即「论谓」之意;次一「名」字亦为动词,即「称赞」之意。两「常」字皆为「绝对」与「相对」之意。此言凡可论谓之真理,皆非绝对,亦非究竟之真理,凡可称谓之概念,皆非绝对,亦非究竟之概念。西方哲学论真理有「绝对」与「相对」之分,佛法亦有究竟(真谛)与方便(俗谛)之别。一切语言文字无非只是载「道」之工具。换言之:它仅有传达表现真理的功能,而并不等于真理自身。在本质上它只是真理的象征符号与获得真理的假借手段。佛法以一切经论皆方便假立,过河即不用揹船。所谓: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皆此义也。盖道本无名,真理亦本是不可说的。佛教禅宗所谓:「说是一物即不中。」不可说,故不可传。故庄子大宗师曰:「道可受而不可传。」(『受』与『传』二字原文互倒,据王叔岷校改)抑更进而言之,所谓不可说不可传者,唯在表明常道之不在所说与所传耳。故老子虽着五千文,而于立言之始,首明此义,盖亟欲人之自得之,而不欲人之执五千文以为常道也。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