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论君子操守

晏子论君子操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晏子春秋
  • 君子之道
  • 道德修养
  • 处世哲学
  • 古代典籍
  • 国学
  • 智慧人生
  • 为人处世
  • 礼仪规范
  • 春秋时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晏子春秋》从整体上看,仍是一部儒学经典,其核心还是在推行仁政王道,而反对霸道;以民生民意为上,而以治人者威权为其次;以忠义礼智节俭律己尚贤为大德,而以奸诈、暴力、虐民、骄奢、任奸远贤为无道。尤其是通篇贯穿着一种古代优良的“官德”思想,其中有关士君子应该坚守的节操之论相当精采,足为今日当途者鉴。
谦和与担当:论古代士大夫的自我修养与治世之道 作者: 佚名(仿古人笔法) 装帧: 仿宋版线装,内页采用宣纸仿古印刷,配有精美木刻插图。 篇幅: 卷一至卷五,共五卷,正文约十五万字。 --- 卷首语 夫君子之学,非徒以文辞取士,更在于其心性之修,德行之固。古之贤哲,或居庙堂,或处江湖,其所操守,如磐石之不可动摇,似松柏之岁寒弥坚。然当世之风,趋于浮华,士人竞逐名利,而忘却立身之本。《谦和与担当》一书,非为评判前贤之得失,乃集历代之精粹,探究士人如何于喧嚣尘世中,持守一方清明,肩负天下之责。 本书旨在为今日之学者、仕途者,提供一面鉴古的明镜,使知晓,真正的“君子”,其操守并非仅存于口头,而在于一举一动、一念一思的锤炼之中。此书非史论,非政书,乃是关于“人”的学问,关于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独立之精神与至高之德行。 --- 卷目概要 第一卷:“内省”之基——慎独与诚意 核心思想: 论君子立身之本,在于对自我的约束与审视。 本卷重申儒家“慎独”之教诲,强调在无人察觉之处,更应严守规矩。细论如何于“独处”中涵养“诚意”,使内心光明磊落。 格物致知于心性: 探讨如何通过深入理解人性的幽微,达成心性的安定。引《大学》之义,阐述“诚于中,形于外”的内在逻辑。 克己复礼之实践: 剖析“克己”的具体操作,非指压抑本能,而是引导性情顺应大道。列举先秦贤者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自律的力量,化解困境。 言语之节制: 探讨“不妄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讷于言而敏于行”。举宋代理学家关于“心静则言简”的论述。 第二卷:“交游”之要——义理与节操 核心思想: 君子之交,重在道义,而非功利。论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保持独立之精神。 本卷聚焦于士大夫的社会交往伦理,探讨如何在维护人脉的同时,不被世俗洪流裹挟。 择友之道: 详述“损友”与“益友”的辨析,引用诸多历史典故,说明交友不慎可能带来的灾祸,以及如何通过“友直,友谅,友多闻”来提升自我。 知止之限度: 讨论在官场或学界中,如何确定自身应进应退的界限。论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勇气,以及在必要时“全身而退”的智慧。 君子之诤谏: 阐述君臣、朋友之间,应如何履行诤言的责任。强调诤言的艺术,须以“爱护”为前提,而非“逞口舌之快”。 第三卷:“处事”之衡——公私之辨与任事之方 核心思想: 论及君子在具体事务处理中,如何权衡“私利”与“公义”。 本卷将理论付诸实践,探讨士大夫在行政、理财、司法等方面的基本原则,重点在于“公而忘私”的体现。 职分之明晰: 强调各司其职的重要性,一旦受命,便应倾尽所能。对比古今官员面对职责时的不同态度。 廉洁自守的困境与坚守: 深入剖析在物质诱惑面前,如何守住底线。不仅论“不取不义之财”,更论“不取过多之馈赠”,以防“贪污之萌芽”。 忧乐与共的胸襟: 阐述士人应有的“忧患意识”。治世时,以民生为念;乱世时,以天下为忧。探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实践路径。 第四卷:“治学”之术——穷理与致用 核心思想: 探讨学问的目的在于完善人格与服务社会,反对“空谈学问”。 本卷聚焦于知识分子的自我要求,区分真正的“学问”与单纯的“文采”。 经世致用之学: 强调学问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批评那些脱离实际、只知雕琢辞藻的“书呆子”。引述汉代经学家的务实精神。 怀疑与继承: 论述治学应有批判精神,不盲目遵从前人,但同时也要对传统智慧保持敬畏。探讨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道授业的责任: 阐明君子有责任将所学回报社会,培育后进。强调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远胜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第五卷:“困厄”之韧——安贫与守道 核心思想: 论及君子在遭受挫折、贫困或政治迫害时,如何保持其高洁的操守不坠。 本书的收官之卷,着重于逆境中的精神支撑。 贫贱不移其志: 详述孔孟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深层含义,分析物质匮乏如何考验一个人的道义根基。 委屈与隐忍的辨析: 区分“忍辱负重”与“懦弱退让”。论述君子在遭遇不公时,何时应选择隐忍以待时机,何时必须挺身而出。 历史的检验: 总结古往今来,真正的君子事迹如何穿越时空,成为后世的楷模。强调时间是检验操守的最终标准。 --- 结语 《谦和与担当》并非一本教人如何谋取官位的秘笈,更非一味鼓吹古板的道德说教。它如同一面温润的玉璧,映照出历代贤人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思考。谦和,是放低姿态去倾听世界的嘈杂;担当,是挺直脊梁去扛起时代的重负。本书所求,是启发读者,在纷繁的世事中,寻得一条通往真正“君子”的幽径。此书或能为心存高远者,提供片刻的宁静与坚定的力量。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殿富


  《晏子春秋》与《四书五经》大大不同。后者多是问道求学的学问之书,或记言以论理,或记事以辨忠奸是非,或以文学而载道,或是纯粹的规范教义。而前者则是合记言与记事、论理为一体,记录了一位执政者的行迹,它所描述的只是具有个性化的“这一个”,而不是泛泛而言,因而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而在体例体裁上则与《庄子》的风格迹近。

图书目录

一、君子之勇:轻死以行礼义 …001
二、“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 …004
三、君子不乐不合于礼的亡国之音 …008
四、士君子的进退去留之道 …011
五、君子德厚行广不以邻为壑 …014
六、君子事人的“甜酸咸淡”之道 …017
七、君子无礼为庶人,庶人无礼为禽兽 …022
八、君子之道“在为人而失为己” …025
九、居高位当忌社鼠门狗两蔽 …028
十、士君子日常行为的三条标准 …032
十一、士君子之忠有“八行” …035
十二、“君子大义”有十而贵于度 …039
十三、君子其行如水之清美于浊污 …043
十四、君子有不恋之禄不处之位 …047
十五、君子如雨如鱼而美渊泽 …050
十六、君子居官知进退,下野自为良民 …053
十七、“啬”为君子之道,吝爱者小人之行 …056
十八、君子道用,与世同乐;不用,有所归依 …059
十九、君子之忠:一心可事百君,三心不可事一君 …063
二十、养世君子“道无灭而身不废” …066
二十一、君子能者不辞富贵,无力者不恶贫贱 …070
二十二、君子公殉于国而不私殉于君 …075
二十三、真君子剑戟钩推于胸颈而求福不回 …079
二十四、晏子再治东阿而毁誉黜赏两致 …083
二十五、知“道”知“穷”两君子 …087
二十六、士君子智在善于“依物而偶于政” …092
二十七、君子当以君子之心度人 …095
二十八、士君子智在护上佑下 …099
二十九、齐景公以二贤治国一佞乐身仅得不亡 …102
三十、士君子智可折冲樽爼之间 …105
三十一、君子“问年谷而对以冰,礼也” …111
三十二、君子交往之礼在让在行 …115
三十三、“君子有道,悬之闾门” …118
三十四、“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 …121
三十五、君子如直木,慎隐揉难复 …124
三十六、“君子慎于修”而兰根莫浸苦酒 …126
三十七、“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 …129
三十八、君子不因功“轻人”“屈身” …133
三十九、士君子所忧:不能以一身……而尽容天下之善 …137
四十、“君子之事”节于得而俭于用……自有名宠两全 …14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一、君子之勇:轻死以行礼义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併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

——《晏子春秋•卷一第一》

【直解】

公:齐庄公。

轻死以行礼:为了遵行礼义而不顾生死,可为君子之勇。

併国:吞併他人之国。

替罪:清除罪恶。

不避众:不怕恶势力人多势众。

行礼义:为礼义而为之,而行动,也有“替天行道”义。

这是晏子劝谏齐庄公的一段话。

齐庄公为政,崇武力而不尚仁义,任用勇力之人。这些力士东征西讨于外,而内无忌惮,令群臣禁口,无人敢言。晏子便去见齐庄公讲了这段话。齐庄公因为晏子总是反对他的主张,就反问他:“古人不是也有只凭勇力而立世的吗?”答道:“舍命而行礼义的叫勇;除恶而不畏强暴称为力。这种人能立足于世,并不在勇与力的本身,而因其有遵礼行义在先。如果像现在这样都不讲礼义而只讲暴力,那只会毁家败国,成为亡国之君。以此而立国存身的,我还没听说过。”

【绝非说教】

道德新解:德就是道——是你一生的出路

道德二字是当今社会讲得最多的词汇。但什么是“道”呢?德,就是人所应走的道,道就是路。你有了德,一生就有了出路。什么是德?老百姓都懂,总把道德仁义连在一起说。谁家的孩子为人本分,不讨人厌,不惹是生非,就被称为仁义,有德性。就这么简单。“德有邻,必不孤”,就是说有德的人,仁义的人就有人帮助,朋友就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此理。所以说有了道德,就有出路。

不知是非曲直的一勇之夫,只是匹夫之勇,亡命之徒;有能力者多恃才傲物;有才气者多无践履能力。都不是立身之本。胜人者称力,自胜者谓强。什么是“自胜”呢?能够战胜自我的欲望,才是最强者。人的欲望来自物种遗传,天生本能,无比强大,自我能战胜吗?能。靠什么?你只要守住礼义廉耻之门,种种私念邪欲自不可入。而且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做最好的守门人。牢笼、鞭棍、说教都无用。佛学讲自觉、觉悟,我心即佛,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用户评价

评分

《晏子论君子操守》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机会细细拜读。最近终于把它捧在手里,翻开书页,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千年,与那位风趣而睿智的晏子面对面。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并非那种堆砌辞藻、故作高深的学术论述,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那些关于“君子”的道理。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言行一致”的探讨。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将承诺挂在嘴边,却在行动上敷衍了事。晏子却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了即便微不足道的承诺,一旦说出口,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必须尽力去实现。他描绘了那些言而有信的君子,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他们的行动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也存在着说得多做得少的毛病。这种自我审视,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为深刻。

评分

《晏子论君子操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君子”的真实面貌,而非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书中的文字,像一股清流,洗涤着我内心深处的浮躁。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教条,而是通过对古人言行的细致描摹,引发了我对自身品格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不为名所累”的章节。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和浮躁的社会,许多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誉。而晏子却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外界的评价,而是源于内心的坚持和道德的修养。他描绘了那些不追求虚名,只专注于做好本分事的君子,他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常常会在遇到困难和诱惑时,想起书中的这些教诲,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阅读《晏子论君子操守》。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探讨“君子”这个抽象的概念,不如说是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人物群像,以及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与担当。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却又充满了力量,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它并没有刻意去拔高“君子”的形象,而是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入手,展现了君子应有的品格。 我尤其欣赏书中所提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各种诱惑所裹挟,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这本书,则通过晏子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道德准则。它告诉你,真正的君子,不仅在于他能够成就什么,更在于他能够抵制什么。这种对“不为”的强调,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物质和名利的同时,更要守护内心的清明。

评分

读完《晏子论君子操守》,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那些古老的美德,在今天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惊世骇俗的论断,却以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足常乐”的篇章。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总是被攀比和欲望所折磨。 晏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巧妙地指出了“知足”的重要性。他并非宣扬消极避世,而是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拥有多少,而是来自于对所拥有的心怀感恩。这种朴素的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焦虑的心田。我常常会想起书中描绘的那些安贫乐道的君子,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静谧的月光下,轻声为你讲述那些穿越时空的智慧。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内省”的章节所打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向外寻求认可,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对自我的认知。《晏子论君子操守》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它没有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引导你去观察、去思考,去挖掘自己内心的真正价值。 书中的一些比喻和譬喻,虽然出自古代,却奇妙地契合了现代人的情感和困境。它没有使用生硬的说教,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启迪。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个情节时,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描绘出那个画面,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味。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时代,与晏子一同感受着人生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