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庄子说法语

若庄子说法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代法语汉学拓宽了别开生面的《庄子》研究视野,使《庄子》研究在当代汉语与欧洲哲学的碰撞、交错、沟通间,孕育了跨文化庄子研究。尤其与法语汉学的深入交流,使讨论范围触及身体、主体性、气论、批判和政治等问题。《庄子》让当代汉语哲学转入独特的跨文化漩涡里。于此似乎可见潜力无穷、深不可测的思想和文化创新。当代汉语哲学在台湾所累积的跨文化潜力,正在寻获通古今东西之变的哲学表达,其中充满了挣扎,也充满了自由。或许,世界哲学的某种另类可能将从中浮现,借由中国古典文本的跨文化探索,来反思和批判混杂现代化所引发的诸种弔诡经验。为什么是《庄子》?庄子的思想不仅在古代已经很当代,在当代也依然很当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何乏笔(Fabian Heubel)


  1967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汉学硕士,德国达姆施塔特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文化哲学、当代欧洲哲学(尤其批判理论)、古典和当代汉语哲学与美学等。曾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深研究人员研究奖金」、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着作奖、科技部奖励特优人才等学术荣誉。主要着作有Das Dispositiv der Kreativität, Chinesische Gegenwartsphilosophie zur Einführung及中、德、英、法等语文的学术论文多篇。编着有Dimensionen der Selbstkultivierung: Beiträge des Forums für asiatische Philosophie。
 

图书目录

「身体与自然」丛书序言╱杨儒宾
《若庄子说法语》编者序╱何乏笔
庄子说什么语言╱杨儒宾

导论:庄子、身体、主体、政治╱何乏笔
一、从傅柯到庄子
二、批判
三、主体性
四、机制
五、跨文化哲学的困境

关于西方庄学的几点反思╱毕来德
一、西方庄学的历史与现状
二、《庄子》如何可能成为西方人的经典?

发现从未写出之物——谁之庄子?╱夏可君

试论毕来德的庄子诠释——一个现象学的批判反省╱黄冠闵

一、身体与洞见
二、身体与显现:昂希现象学的对比参照
三、结论

身体、想像与催眠——毕来德与庄子的思想对话╱姜丹丹
一、身体图式与「自身的身体」的意义探寻
二、运作的想像:洞见与催眠
三、虚静与催眠:活力与再生
四、结论                                                                                

反权威的权威主义——毕来德的《庄子研究》╱宋灏
一、人生与学术:独特的方法论
二、权能推翻权力、言语为互动:《庄子》奏鸣曲四个乐章
三、过分即不足:音乐与指挥
四、「反权威」还是「权威主义」?
五、学术结论

庄子的哲学虚构╱葛浩南
一、庄子的哲学虚构
二、《庄子》研究新方向初探

庄子的哲学虚构,或哲学虚构庄子——评葛浩南《庄子的哲学虚构》╱杨凯麟

庖丁手艺与生命政治——评介葛浩南《庄子的哲学虚构》╱龚卓军
一、导论:观念论/现象学式,抑或傅柯/德勒兹式的《庄子》
二、虚静之心与人格纯素之美:《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论
三、生命能量与自由突穿之力:个体自证(tautégorie)的动态经验论
四、权力厨房中的神话剖开:一条生命能量美学的歪斜线
五、结论:庖丁手艺与生命政治的自由突穿

动物性、文化批判、苦恼的意识——乐唯的庄子诠释╱马恺之
一、引论:一本号称不合时宜的书
二、《不合时宜论庄子》的出发点:浑沌的谋杀案
三、探寻另类的主体性
四、如何超越资本主义?
五、何谓庄子式政治?

逆转收回与任让状态——从《庄子》与海德格批判当代性╱宋灏
一、前记:「创新」为时代风气
二、「质」、「逆转收回」及「批判」
三、「逆转收回」与海德格的「任让状态」
四、《庄子》中的「敞开」与「逆转」
五、《庄子》言「反」
六、「庖丁解牛」:「任」与「自得」
七、结论

庄子的气化现象学╱钟振宇
一、气的身体面向
二、气的世界面向
三、气身体与气世界的统合:「世界—气—身体」(Welt-Qi-Leib)
四、结语:气化现象学的跨文化面向与历史面向

养生的生命政治——由法语庄子研究谈起╱何乏笔
一、生命资本
二、主体的能量经济学
三、游刃有余或调节生命的自我技术
四、内在性与批判
五、养生作为跨文化问题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关于西方庄学的几点反思(摘录)
 
毕来德(瑞士日内瓦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
 
一、西方庄学的历史与现状

 
《庄子》最早的西文译本问世于一八八一年,是Frederic Henry Balfour(巴尔弗)的英语翻译,然翻译品质很差,在此不赘言。一八九一年有苏格兰汉学家James Legge(理雅格,1815-1897)的译本在牛津出版,是第一部比较可靠的译本。一八九八年剑桥汉学家Herbert A. Giles(翟理斯,1845-1935)的译本问世,甚具贡献。法文最早的译本是一九一三年由河间府(今河北献县)天主教教会发表,译者为耶会士Léon Wieger神父(戴遂量,1856-1933)。最早的德文译本,是多年居住山东的Richard Wilhelm(卫礼贤,1873-1930)于一九一二年出版。这四位译者,有三位由传教士变为汉学家,一位由外交官变为汉学家。他们都是大规模地翻译中国经典,并非专门研究庄子。他们为后人开启了道路,但他们的翻译在今天仅具有历史价值而已。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汉学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建制相对完备的现代学科。在一九六○年代有人感到有必要重新翻译某些中国经典,但各国的情形不同。在德国,至今没有人再重新翻译《庄子》。在法国,长期居住法国的刘家槐于一九六六年出版新翻译;刘家槐似乎对《庄子》没有专门的研究,受了Gallimard出版社的委託才下这番功夫。刘译本至今在法语世界普遍流传,比早期法文译本来得更可靠,但是译者缺乏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更缺乏应有的文采。二○○六年Jean Levi(乐唯)的译本出版。
 
在英美世界,一九三一年有冯友兰的〈内七篇〉和相关的〈郭象注〉的英文翻译在美国问世,但据我了解,没有得到广泛发行。到了六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了《庄子》全文的两种新翻译,一是出版于一九六三年的James R. Ware(威厄)的翻译;二是Burton Watson(华兹生,1925-)的The Complete Works of Chuang Tzu。我个人认为,后者是西方至今最好的翻译。尽管是为一般读者而写,但学术价值相当高,因为其吸收了二十世纪中国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并採用简短小注标明选取了哪位专家的读法。由于Watson文笔通顺流畅,从此使西方读者容易接近《庄子》,比中国人看原文要容易,也更容易欣赏(这当然并不等于更容易读懂)。之后英美世界出现两种翻译,一是美国汉学家Victor H. Mair(梅维恒,1943-)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译本,也甚具价值,但难以取代Watson译本的权威性;二是英国汉学家Angus C. Graham(葛瑞汉,1919-1991)的译本,出版于一九八一年。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