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与本书作者Professor Carlos Torres结识已是十三年前的事了。当时张建成教授(现文化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担任师大教育学系系主任,邀请在UCLA教育社会学领域知名学者Professor Carlos Torres来台访问讲学,因两人交情甚笃,也就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实质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因我刚好在师大学术发展处负责国际合作推动工作,也就一起参与讨论,合力促成了研究生暑期赴UCLA的研修课程,修习教育社会学新兴议题研究及比较教育研究两门课,由Professor Torres和UCLA Paulo Freire Institute的同仁及访问学者一起协同授课,而Paulo Freire的相关着作则是每位修课学生必读的教材。
去年(2016年)暑假迈入与Professor Carlos Torres发展学术合作的新里程碑。首先于六月中旬(我在教育系的主任服务工作期满前),揭牌成立了台湾保罗弗雷勒中心(Paulo Freire Institute—Taiwan)。接着的七月,则是与UCLA Paulo Freire Institute第十年合作办理的暑期研修课程,身为该暑期课程的促成者之一,也是第一届带团老师,也就再次亲自带学生前往UCLA研习进修,与Carlos及该课程师生一起欢度第十週年的Freireian教学实践。期间,在UCLA与Carlos互动交流中,Carlos兴致勃勃地谈到他书写Freire系列的抱负与构想,并且得意地分享他刚完成的《First Freire: Early Writings o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热切地期待该书能够有中文翻译版。因为甫成立Paulo Freire Institute—Taiwan,或有必要推展一些具体工作计画,而翻译First Freire一书正好不失为极具意义的起始任务,于是就慨然允诺协助促成该书中文版的翻译。回台后随即邀请Carlos在台好友与学生一起参与翻译,而他关系匪浅的「兄弟」张建成教授,当然也就无法推却担任共同主译的责任。
Paulo Freire不仅是位伟大的教育与政治哲学家,更是教育爱的实践者与教育希望的传播者,满有实践智慧与行动勇气。本书共计十一章,书中Professor Torres透过叙旧的笔调,来阐述影响Freire论述的政治脉络并申论其教育与政治哲学思想渊源,针对Freire早期着作的不同面向,提供了精彩、深入的分析,相当具说服力地呈现Freire的理念对当代社会仍然合宜,对教育界与政治界仍具有极大的影响。Professor Torres认为,Freire思想所生成的概念架构及其所倡议之主题探究方法,有助于教育全球公民、建立学习社群、创造社会责任、尊重多样性、提升多元识读素养、以及社会正义教育。本书翻译成中文,当有助于华人世界更多人认识Paulo Freire教育与政治哲学思想的渊源与精华,从而推展其理念、运用其探究方法,来改革教育,追求社会正义教育的实践。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初稿译好之后,Professor Torres 2017年三月中旬来台参加「21世纪Freire的新解与再生」工作坊时,带来了一篇最新撰写的论文〈Voices and Silences in the Pedagogy of Paulo Freire〉,虽然尚未正式发表出版,却授权希望可以先翻译成中文,收纳在书中,以飨中文读者。何其有幸,本书得以透过「补遗」篇章,优先分享该篇论文内涵。
这些年来,Carlos与台湾教育学界来往相当频繁,尤其与教育社会学领域学者互动更是密切,大家对其论述主张并不陌生。然在翻译本书各章节时,或因Freire所处政治脉络环境及其哲学思想渊源相当复杂,或因Carlos的直觉思维逻辑与复合语句表达方式不易理解,每一位参与翻译的伙伴都倍受挑战、甚感辛苦,殚心竭虑地尽已所能完成任务。当中或有不易釐清或难以翻译的概念,也都去函Carlos请益该等概念的指涉与内涵,译者彼此间也会交换意见,尝试寻求共识,找到较为贴切、一致的翻译。当然,或多或少还是有不尽理想之处,期望学界先进不吝批评指教,以精进思考、力求妥当周延。
本书中文翻译版的问世,要感谢所有参与翻译的伙伴,不但牺牲了美好的年假、春假、甚至端午佳节和无数个週末,苦思、发想,咬笔桿、敲电脑,还要仔细的校阅、耐心地等待出版。尤其要感谢方永泉教授、张珍玮副研究员、郑英杰助理教授协助文稿编修讨论与概念洽询联系;当然更要借此由衷感谢张建成教授答应一起承担主译之责,让本书的内容更加严谨精进,最后还被恳託外加「补遗」一章的校阅编译任务。而助理林沛洁小姐在联络及编辑事务上的协助,以及学富出版社于雪祥先生长期以来对教育学术出版的积极支持,都是本书能够顺利付梓出版的重要推手,在此一併申致谢忱。
甄晓兰 谨志于师大教育学系
2017年6月
推荐序 透过浓厚的阿根廷腔,操着较其文笔简洁的英语,抑扬有致地叙说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e的社会正义理想与实践,这几乎是每次见到Carlos,不论在讲堂上,或茶余饭后,大概都会出现的熟悉情景。
我跟Carlos结缘,始自1999年秋。那时,我衔命筹办当年12月在台湾师大教育系召开的第二届「台湾教育社会学论坛」,一边忙和,一边心想:反正要满足国家补助国际级学术研讨会的规格,何妨邀请几位誉满全球的方家与会,既可增添大会光彩,复可亲炙学术前沿,连带也可借机拉抬草创阶段之「台湾教育社会学论坛」的国际知名度。于是,从英国邀来「新教育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伦敦教育研究院的M. F. D. Young教授,从美国加州大学邀来身时国际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主席的Carlos Alberto Torres教授。由于Carlos的讲题〈State and Education: Towards a Politic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跟我当年想要带领学生开拓的学术领域较有关联,因此互动较多,谁知我俩脾胃相投,竟然一交成莫逆。后来,我又陆续邀他来访几回,并且实质推动一些学术合作与交换计画,从此,我就成了他只要见到台湾友人,便经常挂在口中的My brother Jason。
Carlos和我可说无话不谈,谈车,谈吃,谈家人,谈志向,谈刚当选的欧巴马,谈不听话的学生,谈西班牙斗牛,谈他引以为傲的木工,以及谈读书、思考、写作三者间的循环螺旋等等。有时正经八百,偶尔也免不了插科打诨,可是每次谈话,Carlos几乎都会提到他的心灵导师Paulo Freire,讲他的景仰,说他的怀念。听惯了Carlos的推崇,自然也让我在书本读到的之外,更加熟悉了Paulo Freire的田野研究与平民教育的关联,对于如何「教社会正义」,以及如何「从社会正义而教」这两件互为体用的事,有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体会。因此,这几年我在中国文化大学引导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入门时,特别是在教育名着选读这个科目里,有两篇必读的文章,一是涂尔干的〈Education: Its Nature and Its Role〉,另一则是Paulo Freire的〈The Banking Concept of Education〉。
很高兴甄晓兰教授基于她跟Carlos的机缘,邀集国内熟悉或对Paulo Freire教育学说有兴趣的学者,共同译介Carlos的近作《First Freire: Early Writings in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得能躬逢其盛,至感荣幸。相信本书之出版,不但有助学界同仁和莘莘学子更进一步掌握Paulo Freire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并对其有关社会正义的教育思维与作为,有更深层的领悟。爰缀数语,乐为之荐。
张建成 志于中国文化大学教育学院
2017年6月
丛书系列前言 Carlos Alberto Torres是朋友、同事,以及Freire的「首位评论者」。在这本精明又严谨的书中,Torres对Freire早期的着作进行了一种广泛又具洞察力的分析,并且也对Freire知性的与政治的旅程提供了一个清晰又具脉络性的叙述。本书解释了Freire如何及为何对批判的建构观教育有开创性的贡献,也描述了Freire在「教育即自由实践」的观念建构上扮演了重要角色。Torres对他与Freire的个人关系与互动的描述,不但充实了本书的内容,也对有关Freire的研究文献有极大的贡献。在Freire早期着作中的主要概念与主题──诸如社会正义的教育、民主与公民素养──扩充并延展了多元文化教育系列丛书(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eries)中其他出版品的主题、概念与理论。
本书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获得在教室和学校里实施批判教育学所需的知识与洞见,并且解构Freire所谓的「教育的囤积概念」(the banking concept of education),在此概念下学生乃是填满教师说学生反刍的讯息「容器」(receptacles)。Freire相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的意识,并且教师与学生应该在共同的论述与深思熟虑中批判的思考。Freire也相信学生必须是主动学习者,以便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教育。本书也为教育工作就协助学生在教室和学校体验文化自由与认知方面,提供了有关概念化、实施措施和教学策略的创新理念。改革学校的结构使学校更具文化的增权赋能,将让那些在各校快速成长,来自不同种族、族群、文化、语言和宗教群体的学生大大地受益。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教室正经历着移民学生最大涌入的时期。从2000年至2010年之间,有将近1400万有登录与未记录的新移民安置在美国,其中不到10%来自欧洲国家,大多数来自墨西哥、亚洲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国家、加勒比海国家和中美洲国家(Comarota, 2011)。每年有大量但数据不明的无证移民进入美国,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2010)估计,在2010年1月美国有1080万无证移民居住在美国,这比2007年1月估计居住在美国的1180万人略微减少,在2007年,美国1180万名无证移民中约有320万的孩童与年轻人,他们大多数在这个国家成长(Perez, 2011)。多元族群的人口对美国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影响正在也将会继续扩大。
今日的美国学校比20世纪初以来更具多样性,当时许多的移民从南欧、中欧和东欧进入美国。在1989年到2009年的20年之间,美国公立学校有色人种学生的比例从32%增加到45%(Aud, Hussar, Kena, Bianco, Frohlich, Kemp, & Tahan, 2011),如果照目前持续发展的趋势,在一、二十年内,有色人种学生将等于或超过白人学生在美国公立学校的百分比。从2010至2011年,有色人种学生人数超过了在哥伦比亚特区和13州的白人学生人数,这13州是(依其中少数族群学生百分比的降序排列):夏威夷、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德克萨斯、内华达、亚利桑那、佛罗里达、马里兰、密西西比、乔治亚、路易斯安那、德拉瓦以及纽约(Aud, Hussar, Johnson, Kena, Roth, Manning, Wang, & Zhang, 2012)。2009年,无证移民的孩童中,在幼儿园至12年级的学生里佔了6.8%(Perez, 2011)。
语言和宗教多样性也在美国学生人口中逐渐增加。据2012年美国社区调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估计,5岁(含)以上的美国人有21%(6190万人)在家里讲的是英语以外的语言(U.S. Census Bureau, 2012)。哈佛大学教授Diana L. Eck(2001)声称美国是「地球上宗教最多样化的国家」(p. 4),伊斯兰教是美国现在成长最快的宗教,并且在几个欧洲国家中亦如是,诸如法国、英国和荷兰等(Banks, 2009; Cesari, 2004)。现今大多数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在其教室以及在师培学程中,他们的教室里都可能有来自不同族群、种族、语言和宗教团体的学生,不仅是对美国在市区或郊区教师而言,对许多其他西方国家,诸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亦皆如是(Banks, 2009)。
多元文化教育系列丛书的主要目的,是想要提供给职前教育工作者、在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生、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一套相互关联又全面的丛书,此一丛书摘要并分析了重要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而这些研究、理论和实践关连到美国境内族群、种族、文化和语言群体的教育,以及教育主流群体学生有关差异的议题。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由Banks(2004)发展并描述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以及《教育多样性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iversity in Education)(Banks, 2012)之中,为本系列丛书出版品的发展提供了概念性的架构。这些面向包括内容整合、知识构建的过程、消弭偏见、公平教育、以及增能机构文化和社会结构。
这些系列的丛书,提供了有关有色人种学生、少数语言群体学生、低收入学生、以及其他少数群体如LGBT青少年的行为和学习特征的研究、理论以及实践的知识(Mayo, 2014),也提供了关于改善学业成就方法的知识(Au, 2011; Gay, 2010; Lee, 2007),以及教育环境里种族关系的知识(Howard, 2006; Stephan & Vogt, 2004)。因此,多元文化教育对市区的有色人种学生以及中产阶级郊区的白人学生同样重要。多元文化教育促进了公共的利益以及国家的总体目标。
2010年,当亚利桑那州的立法机构,投票要禁止在图森统一学区(Tucson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有关墨西哥裔美国人的研究计画(Mexican American Studies program)时,此计画的批评者却反对使用Freire《受压迫者教育学》一书。大多数社会正义的教育者会热烈地拥抱Freire的着作以及这些着作所阐述的概念,然而,那些致力于维持社会现状的个人和学校经常严厉地批评他的理念与着作,而这些对Freire着作的铿锵批判,也正显示出追求社会正义仍是一趟未竟之旅,并且Freire的着作依然是重要的、有争议的、合时宜的、及具有影响力的。
James A. Banks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 黄纯敏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