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助人历程与技巧

图解助人历程与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助人
  • 咨询技巧
  • 沟通技巧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图解
  • 实用
  • 干货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助人历程很细节,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用心、倾听与真诚陪伴的同时,还能客制化打造正向氛围与运用适当理论取向,才能达成助人欲达的结果。本书将助人历程与技术,以及过程中需要考量的议题,做简单扼要的介绍,从建立工作关系、评估或定义问题、确定与设立目标、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故事并获得新认识、选择与开启介入方式,到结束及追踪做系统呈现,除文字说明外,加上容易理解的图表佐证,希望读者可以轻松阅读、了解精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图解助人历程与技巧》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 --- 《数字时代的个人品牌构建与影响力放大》 图书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洪流中,个人不再仅仅是内容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然而,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建立一个清晰、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个人品牌,已成为专业人士、创业者乃至知识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挑战。本书《数字时代的个人品牌构建与影响力放大》深入剖析了当代社会语境下,个人品牌的核心要素、构建策略与持续运营之道,旨在为渴望在数字世界中建立权威性、拓展职业边界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理解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与核心价值 数字时代的个人品牌,绝非简单的社交媒体头像或简历更新,而是个体价值、专业能力与公众形象的有机统一。本书首先从品牌哲学的角度,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我是谁”以及“我能提供什么独特价值”。 1.1 品牌基石:自我洞察与定位 成功的品牌始于深刻的自我认知。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深度访谈与自我评估工具,帮助读者识别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业领域、热情所在以及目标受众的需求。我们强调“差异化”的价值,即如何将看似普通的经验转化为市场独有的卖点。读者将学会绘制“品牌地图”,清晰界定自己的“专业人设”——这个设定必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经过战略性包装的。我们将讨论“最小可行产品(MVP)思维”在个人品牌构建中的应用,即如何快速测试和迭代自己的品牌定位。 1.2 目标受众的精准画像 品牌构建的本质是连接。如果不知道“为谁服务”,品牌的声音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市场调研、社交聆听和数据分析,构建多层次的目标受众画像。这不仅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更深入到心理需求、痛点、信息获取习惯和信任机制。了解受众的“痛点”与“渴望”,是后续内容创作和沟通策略制定的前提。 1.3 品牌核心叙事(Storytelling)的构建 在快节奏的数字环境中,故事比数据更有穿透力。本书花费大量篇幅讲解如何提炼个人经历中的关键转折点、挑战与成果,将其编织成引人入胜的“英雄之旅”叙事框架。我们提供了不同场景下的叙事技巧,例如如何用“失败案例”来建立真实感,以及如何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案例故事。 第二部分:全渠道内容生产与分发策略 个人品牌的影响力,直接取决于内容的质量和覆盖面。本部分侧重于实战操作,指导读者如何在不同的数字平台上进行高效的内容布局。 2.1 建立内容中枢与矩阵分发 我们摒弃“全平台撒网”的低效模式,提倡建立一个内容中枢(如个人博客、专业Newsletter或深度播客)。中枢负责承载最核心、最深入的思考。随后,内容将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进行“降维”和“升维”的矩阵化分发。例如,一篇深度报告可以被拆解成数十条推特金句、一个LinkedIn的商业分析,以及一个B站的讲解视频。本书详细对比了主流平台的算法偏好和用户行为模式,确保内容能以最合适的“包装”触达目标人群。 2.2 视频化叙事与直播经济的崛起 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影响力的重要驱动力。我们不只关注拍摄技巧,更侧重于“镜头前的真实性管理”。读者将学习如何克服镜头恐惧,如何设计互动性强的直播流程,以及如何将直播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最大化其生命周期。 2.3 知识付费时代的“微洞察” 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读者更愿意为“节省时间”和“提供新视角”买单。本书教授如何捕捉日常工作中的“微洞察”,并将其转化为高价值的付费内容产品,如电子书、线上课程或付费社群。 第三部分:影响力放大与社群运营 品牌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在互动中成长、在关系中深化。本部分着眼于如何从“被看见”转向“被信任”和“被推荐”。 3.1 建立信任的桥梁:评论区与私域流量管理 数字互动是建立信任的关键。本书强调“有效回应”的艺术——如何处理负面评论、如何鼓励高质量的讨论,以及如何将评论区的互动转化为私域流量(如邮件列表或微信群)。我们深入探讨了“互动设计”,确保每一次回复都能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而非仅仅是简单的应答。 3.2 战略性合作与跨界影响力借力 个人品牌不可能凭空发展,借力是加速器。我们将分析KOL/KOC合作的底层逻辑:合作的价值不应只看粉丝数,更应关注受众重叠度与价值契合度。本书提供了合作方案的撰写模板,以及如何构建“价值交换”而非“单向索取”的合作关系。 3.3 影响力变现的路径规划 最终,影响力需要转化为可持续的职业回报。本书系统梳理了从咨询服务、内容授权、演讲邀约到产品联名等主流的变现路径。特别强调了如何在不损害品牌调性的前提下,进行商业合作的筛选与谈判,确保变现行为与个人品牌的核心价值保持高度一致性。 结语:品牌维护与长期主义 个人品牌的构建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最后,本书提醒读者关注“品牌韧性”的培养,即在行业变化和舆论波动中,如何保持定力、坚守核心价值,并定期进行品牌健康度自检,确保品牌形象的长久活力与生命力。本书为所有希望在数字世界中拥有清晰声音、构建强大专业壁垒的实践者,提供了全面的路线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邱珍琬

  现职:
  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          

  学历:
  德州理工大学谘商师教育博士

  经历:
  笔名仞冈,已出版《图解自我探索与成长》〈五南〉、《生命教育》〈五南〉、《图解辅导原理与实务》〈五南〉、《让家自由,让自己爱-35个家庭谘商的故事》、《爸爸,我不会忘记你-心辅系教授记录失智父亲的生活点滴》〈新锐文创〉、《图解谘商理论与技术》〈五南〉、《图解团体辅导与谘商》〈五南〉、《狗狗心事谁人知-心辅系教授的观察笔记》〈新锐文创〉、《从逆境走来 满心正能量》(达观)、《国小谘商实务与案例分析》(五南)、《给大一外甥的四十封信》(雅书堂)、《认识心理谘商的第一本书》(五南)、《小学生谘商》(五南)、《女孩勇敢向前冲》(驿站)、《认识心理谘商的第一本书》(书泉)、《关键沟通,让你更成功》(书泉)、《谘商理论与技术》(五南)、《一位心理学博士给外甥的五十封信》(驿站)、《协助自伤青少年──了解与治疗》(五南)、《父亲形象与其转变》(五南)、《生活的道理》(德威)、《生命是很棒的礼物》(德威)、《心理卫生》(五南)、《谘商技术与实务》(五南)、《遇见谘商》(书泉)、《留学纪事》(书泉)、《女性主义治疗理论与实务》(五南)、《我们的父亲母亲》(书泉),《要爱不要伤害-家庭沟通宅急便》(书泉)、《寻回失落的一角》(宏道)、《A+大学生的42把关键钥匙》(宏道)、《成长书》(东阳)、《亲职教育》(五南)、《做个谘商人》(心理)、《作自己的谘商师》(书泉)、《国小校园欺凌行为与对应策略》(东阳)、《甜蜜的婚姻书》(新迪)、《我的家缺角了—一个心理治疗师的观察》(张老师)、《完美的分手—失去,没甚么大不了》(书泉)、《有情人生》(广厦)、《简简单单的生活哲学》(宇河)、《仞冈散文》、《背景》(文祥)、《短歌吟》(知青频道)等,其他学术着作见专业期刊。

图书目录



◎第1章 谘商历程
1-1 何谓谘商与谘商历程 
1-2 谘商前的契机 
1-3 谘商前的契机(续) 
1-4 谘商师的焦虑 
1-5 留住当事人的注意事项 
1-6 留住当事人的注意事项(续) 
1-7 助人历程的内涵 

◎第2章 谘商师的准备
2-1 助人工作者的效能 
2-2 专业伦理 
2-3 专业伦理(续一) 
2-4 专业伦理(续二) 
2-5 专业成长、价值观、自我觉察与照顾 
2-6 自我觉察与照顾 
2-7 谘商师的透明度 
2-8 谘商师的准备工作 
2-9 谘商师的准备工作与使命 

◎第3章 建立工作关系
3-1 建立工作关系阶段 
3-2 建立关系的三个核心条件 
3-3 进入探索阶段 
3-4 进入探索阶段(续) 
3-5 专注与主动倾听 
3-6 专注与主动倾听(续) 
3-7 倾听时的注意事项 
3-8 倾听时的注意事项(续) 
3-9 谘商师的反应技巧 
3-10 谘商师的反应技巧(续一) 
3-11 谘商师的反应技巧(续二) 
3-12 谘商师的反应技巧(续三) 
3-13 当事人的防卫及抗拒行为 

◎第4章 评估或定义问题
4-1 评估与初次晤谈 
4-2 初次晤谈内容 
4-3 初次晤谈内容(续) 
4-4 个案概念化 
4-5 拟定处遇计画 
4-6 拟定处遇计画(续) 
4-7 谘商纪录的注意事项 

◎第5章 设立目标及危机处理
5-1 谘商的目标 
5-2 如何决定谘商目标 
5-3 危机处理原则与自杀危机评估 
5-4 自杀危机评估与危机处理方式 
5-5 危机处理方式与自杀的迷思 

◎第6章 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故事,并获得新认识
6-1 协助当事人觉察与洞察 
6-2 探索情绪与情绪介入 
6-3 探索情绪与介入方式 
6-4 探索情绪与介入方式(续一) 
6-5 探索情绪与介入方式(续二) 
6-6 探索情绪与介入方式(续三) 
6-7 探索认知与介入方式 
6-8 探索认知与介入方式(续一) 
6-9 探索认知与介入方式(续二) 
6-10 探索认知与介入方式(续三) 

◎第7章 选择与开启介入方式— 各重要学派介绍
7-1 谘商师的介入方式与理论取向 
7-2 心理动力取向:精神分析学派 
7-3 心理动力取向:精神分析学派(续一) 
7-4 心理动力取向:精神分析学派(续二) 
7-5 心理动力取向:客体关系与治疗 
7-6 心理动力取向:自体心理学派与治疗 
7-7 心理动力取向: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学派 
7-8 心理动力取向: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学派(续一) 
7-9 心理动力取向: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学派(续二) 
7-10 体验与关系取向:人本中心、存在主义治疗 
7-11 体验与关系取向:完形学派治疗、治疗技术 
7-12 体验与关系取向:治疗技术(续) 
7-13 认知取向:理情行为学派、认知治疗 
7-14 认知取向:沟通交流分析、现实治疗 
7-15 认知行为取向治疗技巧 
7-16 行为取向:行为学派、BASIC I.D. 
7-17 行为学派治疗技术 
7-18 系统取向:家族治疗、女性主义治疗 
7-19 系统取向的介入方式 
7-20 后现代取向的理论与介入方式 

◎第8章 统整情绪、认知与行动介入方式
8-1 情绪介入方式 
8-2 情绪介入方式(续) 
8-3 认知介入方式 
8-4 认知介入方式(续一) 
8-5 认知介入方式(续二) 
8-6 认知介入方式(续三) 
8-7 认知介入方式(续四) 
8-8 行动介入方式 172
8-9 行动介入方式(续一) 
8-10 行动介入方式(续二) 
8-11 行动介入方式(续三) 
8-12 行动介入方式(续四) 

◎第9章 结束及追踪
9-1 何时该结束谘商 
9-2 何时该结束谘商(续) 
9-3 评估谘商效果 
9-4 谘商效果评估类别、过程中的评估方式 
9-5 转介 
9-6 如何结束谘商与最后一次晤谈 

◎第10章 对助人专业的自我探索与觉察
10-1 谘商过程部分 
10-2 谘商过程部分(续) 
10-3 谘商师部分 
10-4 谘商师部分(续)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练好助人技巧的基本功


  「助人历程与技巧」是谘商与辅导的入门课,只要能够了解这些,加上理论的架构,对于助人工作就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是助人技巧,因此只要多练习,也在生活中多加运用,就可以成为谘商师或一般教育学者的有效助人方式。技巧背后还需要有目的与善意,才能够让技巧符合当事人的情况,促成最有效的结果。

  这些助人技巧都是初步的基本功,倘若练习得宜,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加,谘商师也会慢慢发展出自己的创意,有新的或修正后的技巧产生。助人历程通常是以个别当事人为对象的协助历程,因此本书仅限于担任个别谘商时的助人历程,并未叙及团体谘商历程。写书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重新检视自己所知道的,并有机会将自己想说的心得表达出来,特别是与实际经验有关的想法。希望这本书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助人历程与基本技巧,也期待读者可以将这些技巧先用在自己身上,若是有效,再运用在他人身上。本书中会将「助人历程」与「谘商历程」交互使用。

图书试读

1-1 何谓谘商与谘商历程
 
何谓谘商
 
谘商是接受过系统专业助人训练、在考取国家认可的执业执照之后,进行助人专业的工作者。谘商所处理的是一般人都会遭遇到的问题,其对象不是以罹患心理疾病、需长期治疗者为主(与谘商相关助人专业服务对象与功能,请见右图)。
 
谘商历程的区分
 
谘商(或助人)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期、中期、晚期与结束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任务要达成。在谘商初期,通常是以建立关系与蒐集资讯为主,然而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可能需要以有效处理该紧急事件为优先。
 
许多新手谘商师常常按表操课,较缺乏危机意识,甚至会忽略一些危急的线索。虽然新手谘商师在实习过程中,有督导协助,或许可以紧急做处理,然而在谘商现场,还是需要靠自己敏锐的观察与直觉做反应,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些可能的警讯。有关危机处理部分,会在本书第五章做详述。
 
有学者将助人历程分为「探索」、「洞察」与「行动」三阶段,这是站在谘商师的立场(Hill, 2009/2013),那么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又是如何?也许是从陌生进入熟悉,从焦虑进入安全,从隐晦进入明晰,从被动进入主动,从保守进入开放,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当事人都会经历这些过程。
 
我们通常会站在助人者的立场来看谘商过程。谘商过程不是线性发展的,有些可能会经历所有阶段,有些可能停滞在某一点,有些可能反反覆覆或是一直重复。此外,还要注意当事人本身与周遭环境因素,这也会影响谘商的进度。
 
本书会以Hackney 与Cormier(2009,p.42)所拟定的谘商过程结构来做规画,配合Hill 的阶段论与内涵,然后在每一个谘商阶段底下,就该阶段最重要的议题做讨论,其分为五个阶段:一、建立工作关系;二、评估或定义问题;三、确定与设立目标;四、选择与开启介入方式;五、计画与进入结束及追踪。
 
尽管谘商助人历程有其进展或阶段,但过程是持续性的,以阶段来区分只是为了说明谘商的进度。此外,还要将治疗的相关因素(当事人、谘商师、处理事件及脉络)考量在内,像是有些当事人只是探问或谘询,谘商师只做「初次晤谈」,或是非自愿当事人不愿意继续治疗等,就不会经历这些阶段;加上谘商进展速度有快有慢,也得视当事人与谘商师的契合度(或「步调」,pacing)而定。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圖解助人歷程與技巧》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我一直覺得助人工作,說穿了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結和陪伴,理論再多,終究要落實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而這本書,恰恰就點出了這個核心。它用精巧的圖解,描繪了助人歷程中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環節,例如「建立信任」的過程,它不是用一堆專業術語來解釋,而是用一個逐漸拉近的距離、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堅定的握手來呈現。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詮釋,它不像許多書本那樣停留在概念的層面,而是透過一連串的插圖,展現了如何從「傾聽」到「理解」,再到「共感」的過程,並且提醒我們,同理心並不是感同身受,而是帶著尊重和理解去接近個案的內心世界。此外,書中對於「賦權」這個概念的圖解也很有啟發性,它用一個「點亮蠟燭」的比喻,告訴我們助人者並不是要替個案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要幫助個案找回內在的力量,讓他們自己能夠點亮前方的路。這本書的圖文並茂,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對助人工作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评分

不得不說,《圖解助人歷程與技巧》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原本以為助人技巧會是很嚴肅、很學術的東西,但這本書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把這些技巧呈現出來。它就像是把一個複雜的迷宮,用一張簡單的地圖呈現出來,讓你清楚地知道每一步該怎麼走。書中的插畫風格很溫馨,而且每一張圖都恰到好處地傳達了意涵,不會過於複雜,也不會過於簡略。 我最喜歡書中關於「提問的技巧」的部分,它用不同的圖示來區分「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的應用情境,並且用生動的比喻來說明,為什麼開放式問題更能引導個案深入思考。還有,書中關於「處理衝突」的部分,也讓我受益匪淺。它用了一個「橋樑」的意象,提醒我們在處理衝突時,要扮演溝通的橋樑,幫助雙方理解彼此,而不是火上澆油。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覺到,助人技巧是可以被學習、被掌握的,而且透過這些圖解,我能夠更快速地吸收知識,並且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我的實際工作中。

评分

對於我這種文字閱讀比較苦手的人來說,《圖解助人歷程與技巧》簡直是救星!我常常在讀理論書籍時,會因為長篇大論而感到疲乏,但這本書完全把我從這種困境中解放出來。它以「圖解」為核心,把整個助人歷程,從認識一個人、建立連結,到一起面對困難、尋找解決方案,最後到圓滿結束,都用非常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關於「危機介入」的章節,用簡單的圖示就把一個危機事件的發展階段、個案可能的情緒反應,以及助人者可以採取的應對策略,清晰地畫了出來。 而且,這本書的圖解並不是隨便畫畫,每一張圖都蘊含著深刻的助人理論和實務經驗。它能夠幫助我快速理解複雜的概念,並且把這些概念內化到我的實際工作中。像是書中提到的「薩提爾的對話模式」,透過圖像化的呈現,我才真正理解到,原來溝通不僅僅是說話,更重要的是「說話的方式」和「非語言的訊息」。這本書就像是一個隨身的助人武功秘笈,隨時翻開都能獲得啟發,讓我對未來的助人工作更有信心。它讓我感覺到,助人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一步一步掌握的技能。

评分

說真的,一開始看到《圖解助人歷程與技巧》這個書名,我其實有點猶豫。畢竟「助人」這件事,總覺得比較講究心靈層面,用「圖解」的方式是不是有點太過簡化了?但當我翻開這本書,那種充滿巧思的圖示和清晰的結構,立刻打消了我所有的疑慮。書中的插畫風格很溫暖,而且每一張圖都精準地捕捉了助人互動中的關鍵元素,像是那張描繪「同理心」的圖,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就把那種傾聽、理解、與個案站在同一陣線的感覺描繪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它打破了傳統助人技巧教學的窠臼。它不是枯燥乏味地列出條列式的步驟,而是透過圖像化的語言,讓讀者能夠「看見」助人歷程的動態發展。例如,在談到「目標設定」的部分,它用了一個像是爬山的意象,把從個案現況到目標達成的過程,比喻成一步一步往上攀登,中間會遇到的挑戰和所需的工具都描繪出來。這讓我對於目標設定這件事,有了更立體的理解。而且,書中還穿插了一些小提示,提醒讀者在助人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像是「傾聽比說話更重要」、「保持好奇心」等等,這些都是經驗法則,但在這本書裡被系統化地呈現出來。

评分

哇,這本《圖解助人歷程與技巧》簡直是我近期讀到最令人驚豔的一本書了!身為一個長期在社工領域打滾的基層工作者,我常常覺得很多理論都高高在上,跟實際的個案工作有段距離。但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它用超級貼近、生動的圖解方式,把那些原本抽象難懂的助人歷程,一層一層地拆解開來。從一開始怎麼建立關係、建立信任,到中間如何深入了解個案的需求、設定目標,再到後續的技巧應用,甚至最後的結案與追蹤,每一個環節都用可愛又精準的插圖呈現,讓我一看就懂、一目了然。 更讓我佩服的是,它並沒有把助人歷程侷限在某個特定的理論框架,而是很廣泛地介紹了不同的取向和方法,並且點出它們的適用情境。像是,它解釋了為什麼在某些時候,我們需要運用優勢觀點;而在另一些時候,則可能需要結合敘事治療的觀點。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督導,耐心地在我耳邊講解,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書。而且,書中的案例引導也很真實,很多情境都讓我有「啊,原來我遇過類似的狀況!」的感覺,讀起來非常有共鳴。總之,這絕對是我會推薦給所有想進入助人領域,或是想精進助人技巧的夥伴們的必讀之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