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家庭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力!
「培养成年人」的任务,让青少年学会管理自己!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需要一本真正理解你和青少年、
化解对立冲突、学习爱与尊重的教养书!
★「正向教养」风行美国逾35年,系列书共出版20册,以16种语言发行全球60国,销售逾200万册!
★台湾第一本正宗、涵盖青少年各个面向的经典教养指南!继7月甫上市《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销售热潮,旋即推出「青少年篇」,延续阿德勒心理学基础,安抚每一位焦虑父母与躁动少年的心!
如果你总是拯救或控制青少年子女,是否想过当有一天你不在时,孩子会变得如何?教养青少年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美国风行数十年的「正向教养」创始人──简.尼尔森,与帮助过无数亲子度过青春期风暴的琳.洛特告诉你,身为父母的最高成就是「无用」──不再被需要,帮助青少年子女学会独立生存所需的人格特质与生活技能,如此,才能放心让孩子迈向充满挑战的未来。
◎关于青春期孩子成长的探问,与青少年「握手言和」
该如何「赋能」青少年,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而不是帮他们做他们能做的事,使孩子「减能」──降低学习能力?简和琳以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具体方法,帮助父母从了解青少年成长困境到积极启发青少年走向独立,深度探讨孩子成长的各种难题,协助亲子一同面对和解决:
.如何知道孩子变成了青少年?理想中的青少年跟真实的青少年差距有多大?
.如何开启与青少年子女的真诚对话?
.如何教导孩子生活的技能?何时该对青少年放手?又该放手到什么程度?
.如何将错误转变成美好的学习机会?
.如何在教养青少年的同时保持理性?
.如何避免落入对子女过度控制或溺爱的陷阱?
.如何帮助青少年子女面对网路世界?
.如何引导青少年追求使他们快乐的目标?
青少年不是叛逆,而是对自己和世界开始好奇。当你站在青少年子女的角色思考与同理,放下威权责骂,以积极鼓励取代责备、命令的无效教养,就能发挥温和坚定的父母力!
◎改变需要练习,书中的每一句话,
都能帮助你检视自己,重新学习更有效的教养!
孩子需要被理解,而不是控制!本书运用阿德勒心理辅导法:一套涵盖沟通、冲突处理与相互尊重的「正向教养法」,为父母和青少年设计各种实用的教养技巧,举凡:压力游戏、画一个青少年、发展「感受词汇」工具、打开「第三只耳朵」倾听、召开「家庭会议」、从错误中复原的步骤、「做交易」激励青少年、共享「特殊时光」的点子……包含90个教养守则、65个实用练习,以及许许多多亲子对话情境、冲突实况、情绪难题;甚至可以听到来自无数青少年的真实心声。邀请父母以「注重长期效果」的教养法,跟孩子建立亲密、信赖、相互尊重的关系。
◎亲子传达爱与尊重讯息、给予积极鼓励的时刻!
实行正向教养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青少年日后有能力处理人生各种危机及挑战,并带着快乐的心、独立的意志,迎向下一段生命旅程。全书深度而完整涵盖青少年各个面向的探讨,提供父母明确的指引和教养技巧,帮助你进入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给予温和坚定的支持。而当父母明白,青春期只是一段孩子尝试搞清楚自己想法的时期,就更能平心静气地享受这几年陪伴孩子的时光,以此创造温暖平和的家庭关系。
本书特色 1.运用阿德勒心理辅导法──简.尼尔森在1980年代接受美国联邦政府委託,主持「正向教养法」教育研究专案,结果发现对孩子有明显正面的影响和启发。
2.收录数不清的正向教养技巧、实践案例及自我检视的提问──协助父母引导青少年成为具有高度社会适应力的大人。
3.提供父母额外的优惠──有机会重新探索自己在青春期未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议题。
4.适合青少年自己阅读──针对自身面临的成长难题,与父母一同讨论,积极找出解决方法。
5.每一章最后都有「温和坚定的父母力」专栏──提供「教养守则」及「实用练习」,整理该篇章的实践重点,给予父母明确的指引。
6.台湾首位获美国PDA正向教育协会认证导师及讲师──姚以婷专文导读、审订。
各界名人诚挚推荐 王政忠/「我有一个梦」发起人
李贞慧/亲职作家暨阅读推广者
周慕姿/心曦心理谘商所所长
林明进/建国中学国文教师
姚以婷/台湾亚和心理谘商和训练中心院长、美国正向教养协会认证资深导师、北美和台湾阿德勒协会认证讲师
洪仲清/临床心理师
陈安仪/亲子专栏作家
彭菊仙/畅销亲子作家
曾端真/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退休教授
黄淑文/心灵&亲子作家
杨俐容/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蔡淇华/作家、教师
郑皓仁/宽欣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美国正向教养协会家长正向教养讲师
卢苏伟/世纪领袖文教基金会创办人
魏世台/台湾婚姻与家庭辅导学会理事长、台北医学大学心理学兼任教授
魏玮志(泽爸)/亲职教育讲师
(依姓氏笔划排列)
「自家两个孩子现在俨然就像两个小青少年,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频频点头称是,画了好多重点呢!这本书提醒为人父母者放下威权与控制,以倾听、幽默、放松、冷静、尊重、支持的态度与青春期孩子连结,温和而坚定的陪伴孩子平稳走过自我探索期,是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必备的一本实用教养书。」──李贞慧/亲职作家暨阅读推广者
「『青少年正向教养法』帮助我和遍及全球的无数家庭度过亲子风暴,让家庭关系总能在风雨后很快恢复宁静,维持着和谐关系的亲密与弹性。」──姚以婷/台湾亚和心理谘商和训练中心院长、美国正向教养协会认证资深导师、北美和台湾阿德勒协会认证讲师
「『……当一名青少年的父母,跟当一名青少年比起来,绝对没有轻松到哪里去。妳的父母只是在做他们以为对妳最好的安排,同时也在面对他们自己的不安全感与恐惧。』我在本书看到这一段话时,非常欣喜,因为很简短又精准深刻地,描写了父母跟青少年互动的某个切面。」──洪仲清/临床心理师
「这是一本丰富扎实的好书,内容涵盖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实用的教养方法,帮助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学会在温和坚定中延续对孩子的爱与责任、享受日渐放手的轻松自在,也让更多青少年得以间接受惠,在跨越青春期的种种挑战之后,成为真实、够好的自己。」──杨俐容/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
「由于生理的改变、认知的分化、同侪的影响、加上瞬息万变的环境脉络,青少年展开了与父母争执、对立的成长历程;「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为什么我都要听你的?」本书提供父母如何关心却不干预、导引却不限制,有信念、有方法,让孩子有机会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使亲子双方都能享受『青春』所带来的成长中的新鲜与喜悦,以及步向成熟的自信与成就感。」──魏世台/台湾婚姻与家庭辅导学会理事长、台北医学大学心理学兼任教授
「我向父母、老师与任何从事青少年教养工作的人大力推荐这本书。在许多教导成年人与青少年如何将彼此的冲突转化为友谊的书籍中,这是我所读过写得最好且最棒的一本。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还教父母如何在达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帮助年轻人培养出勇气、自信、责任感、合作力、自尊与对他人的信任。聪明的你,绝对不能错过这本书!」──H‧史蒂芬‧格林博士(H‧Stephen Glenn, PH.D.),《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Raising Self-Reliant Children in a Self-Indulgent World)的共同作者
《父母的智慧:培养独立自主的下一代》 导读: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教养孩子成为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理论流派,而是汇集了资深教育专家多年积累的实践智慧与深刻洞察,旨在为父母提供一套全面、灵活且富有前瞻性的教养框架。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本书强调的不是僵硬的规则,而是理解孩子成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有效沟通和积极互动的桥梁。 第一部分:理解青少年心智的“内在地图” 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阶段,它标志着个体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决定性转变。本部分将深入剖析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发展特征,帮助父母绘制出孩子“内在地图”。 1. 独立意识的萌芽与冲突的常态化: 青少年强烈的自我同一性需求,驱动他们不断试探边界,渴望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这种“推开”的行为,常常被误解为叛逆。我们探讨如何识别这种独立信号,并从“控制”转向“赋权”,即使在分歧中,也能保持尊重。重点在于理解,每一次看似对抗的争论,都是孩子在练习为自己发声和决策的过程。 2. 情绪风暴与神经科学视角: 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决策和情绪调控)仍在发育中,而边缘系统(情绪中枢)却异常活跃。这导致情绪起伏大、冲动性增强。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实用技巧,教导父母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锚点”,而不是被卷入情绪的漩涡。我们教授“共情式倾听”的技巧,帮助孩子命名和梳理复杂的情绪,而不是急于“修复”问题。 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重估: 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远超以往。这不是对父母权威的挑战,而是社会化过程中必然的一环。我们将分析如何安全地引导孩子处理复杂的同伴关系、应对社交压力,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社交界限,同时不牺牲亲子间的亲密连接。 第二部分:构建支持成长的“温和且坚定”的边界艺术 “温和”并非软弱,“坚定”并非苛刻。真正的教养力量,来源于一致性和清晰的期望。本部分着重于如何设立既能保护孩子又能促进其成长的有效边界。 1. 设定清晰的“非协商性原则”(NAPs): 对于安全、健康和基本尊重等核心价值观,父母必须保持不可动摇的立场。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清晰、冷静且非指责的方式传达这些原则。关键在于,明确后果与行为之间的逻辑关联,而非基于父母的情绪反应。 2. 从“惩罚”到“自然与逻辑后果”的转变: 我们将彻底摒弃基于羞辱或报复的惩罚体系。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设计出与错误行为直接相关的“逻辑后果”,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行为的自然结果。例如,如果忘记做家庭作业,逻辑后果是需要向老师解释,而不是被没收电子设备。这培养了责任感,而非恐惧感。 3. 授权与“适当的放手”策略: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需要逐步退出对细节的掌控。本书提供了一个“能力评估矩阵”,帮助父母判断哪些事情可以完全授权给孩子(如衣着选择、时间管理的小细节),哪些需要共同协商,哪些仍需父母监督。学会放手,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关键一步。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能力培养——独立与韧性的基石 现代社会对下一代的要求不再是知识的储备量,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心态。本部分聚焦于培养孩子面向未来所需的“软技能”。 1. 驱动内驱力的艺术: 外部奖励(如金钱、赞扬)的效用是短暂的。真正的成功源于内在的驱动力。我们探讨如何通过“任务的意义化”和“成就的内在化”,激发孩子对学习和成长的热情。方法包括鼓励孩子设定与个人价值观相符的目标,并关注过程中的努力而非最终得分。 2. 解决复杂问题的框架: 我们教授一套结构化的思维工具,帮助青少年面对学业、人际或未来规划中的复杂问题。这包括:定义问题、发散性思考解决方案、评估风险与收益,以及制定行动计划。父母的角色是从“答案提供者”转变为“思维教练”。 3.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面对挫折是常态,如何看待失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本书强调了“尚未”(Not Yet)的力量。引导孩子将失败视为信息反馈,而不是对自身能力的最终判决。通过日常对话中对努力和策略的赞美,巩固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坚持来提升的信念。 第四部分:亲子关系的维护与升级 教养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可以延续到成年后的、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需要父母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养风格,并适应孩子的成长。 1. 修复关系裂痕的“重连机制”: 冲突无法避免,但如何修复关系至关重要。我们介绍“积极重连五步法”:首先是父母冷静下来,然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非指责),倾听孩子的视角,承认自己的不当之处(如果存在),最后共同商定未来如何更好地处理类似情况。 2. 父母的自我觉察与代际传承: 许多教养模式是我们自己童年经历的投射。本书鼓励父母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我们自己的哪些未满足的需求正在影响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如何打破童年负面循环,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情感环境?这要求父母将自己视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养软件”。 3. 从“照顾者”到“顾问”的角色过渡: 在孩子成年进入社会前,父母的角色需要平稳过渡。这意味着减少直接干预,增加提供建议和资源的支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即使他们犯错,父母也应是那个提供安全网和指导的港湾,而不是随时准备“拯救”的人。 总结: 《父母的智慧:培养独立自主的下一代》提供的是一套全面的心法和技巧,它不提供速效药方,而是引导父母拥抱教养旅程的复杂性。通过深刻理解青少年心理,运用温和而坚定的边界技巧,并持续聚焦于未来所需的能力培养,父母可以有效地赋能孩子,让他们自信、有韧性地迈向独立、充实的人生。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希望与孩子共同成长、培养出能够自我驱动、适应未来的独立个体的父母的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