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事」,不代表「分数就不重要」!
与父母一起勇敢面对教育体制,也看到分数之外的孩子
孩子考试考坏了怎么办?要不要补习?该不该读私校?要不要陪孩子读书?要陪到几岁?孩子该怎么面对考试?该如何激励孩子发愤用功……
在一片翻转教育、改革教育的声浪中,这些问题似乎八股又不讨喜,愈讨论愈觉得教改黯淡无光,但是孩子在体制内的父母都非常清楚,以上都是他们最迫切想釐清的首要难题,在我陆续陪伴孩子走过升学之路后,我更确定这些主题非写不可,不写,就亏欠了一路支持的读者。
就让我们拿出勇气,从残酷的分数现实谈起吧!
~~彭菊仙
「在乎成绩」一定是「不快乐的童年」吗?
「不在乎成绩」一定能保证「快乐的童年」吗?
「不喜欢读书」就代表「不需要努力」吗?
「成绩优不一定会成功」,所以「毋须努力学习与准备考试」?
尽管许多学者与教养专家常大声疾唿不需在意成绩,但99%的孩子都离不开现有的教育体制。多数最终得靠着分数来填写志愿的孩子也会发现,「分数不重要」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从过去「拒绝联考的小子」到现在崎岖难行的「教改之路」,考试的名称换了又换、成绩的计算稀奇古怪,升学主义仍陷在借尸还魂的轮回里。
看着孩子在体制内一路求学,从自由探索快乐天真的小学进入课业繁重、竞争压力激烈的体制中学,畅销亲子作家彭菊仙很清楚,自家三小子都不具浑然天成的天分,甚至「一分耕耘」还不见得能获得「一分收获」。但正是因为孩子的资质平凡,才能及早把焦点放对地方:「努力」,而非「天资」!
她认为,父母要做的,是比孩子先勇敢起来,陪着他们务实面对体制内的种种残酷磨练与考验。和孩子一起学会与分数和平相处,是在体制内适切生存的第一步。对父母来说,可以接受孩子不爱念书,但是并不代表孩子不需要努力,甚至还得更加倍的学习与努力!因为如果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又缺乏学历的光环加持,通常要比一般人更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有远见的父母,请反思更实际的问题:「分数可以决定什么?」、「不读书又该如何保证成功?」,并运用智慧看到「比分数更重要的事」,帮助孩子勇敢地做自己定义的赢家!
面对分数的勇气 别人不爱读书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劳而获。 读书不能保证成功,但不读书也同样不能保证成功!要出头,可以不读书,但是一定得更努力!「不会读书、不喜欢读书」或许真的是天注定,但绝对不是不努力的借口。
请记得,要帮助孩子看到「分数背后的自己」。 要孩子把试考好没什么不对,但逼着孩子一路冲高分很可能变成爸妈唯一会做的事情。「拚高分、进名校」不是学习的终点,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摸索自己、了解自己、看到分数背后真正的自己,成为一个被善用且好用的人!
尽力达到的位置,就是最好的位置。 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想要孩子进入人人眼中的第一志愿,但岂可所有家长都能如愿?达不到自己本来就无法到达的目标,根本不叫失败;能努力达到自己能够成就的目标,就是自己的第一志愿!
与其相信天才,不如相信努力。 当孩子努力用功却考砸时,记得告诉他:「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谢谢你!」因为「努力」本身就是价值,「愿意努力」就值得嘉许。至于不太努力却考得好的孩子,则宜平平淡淡冷处理。若真想送上奖励,心意到即可,切忌大手笔,更不可直言夸赞他的聪明。
要陪伴,但不要干涉,孩子才是学习的主角。 学习效能好,应该是孩子自己感到高兴;学习效能差,他们的忧心当然必须多过于爸妈;如果父母的责任与得失心都比孩子来得强烈,那这样的投入就必定大有问题。
与父母一同勇敢面对体制之真心推荐 坦白说,我不可能不在意孩子的成绩表现,但我更在意他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的菁英」,这种菁英已经不再是只会考试不懂得做事的人,而是具有整合已知开发未知,并能借由实作来验证所学的新青年。──国立宜兰大学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国教希望联盟召集人 陈复
菊仙在这本书中,将现今学校中的分数主义做了详细的检验,并且对亲子双方提出「与分数和平共处」的解方。我也很喜欢以下的见解:一、你的孩子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地才」;二、分数高、名列前茅,不代表一定热爱学习;三、不爱读书,不代表不需要努力。──专栏作家、现任脸书《妈妈悦读基地研修长》 丘美珍
看完这本书,不得不感佩菊仙总有勇气说出许多一般人不敢说的话。的确,在台湾,谁都不能轻松地说:「谁说成绩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孩子了解菊仙说的一句核心价值:「认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亲职教养、绘本作家 张美兰(小熊妈)